安全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1页
安全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2页
安全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3页
安全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4页
安全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陈婷婷 学号:S1209026 安全工程前沿讲座课程论文 我国电气安全发展过程与前景展望 摘要:随着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重视与不断应用,电力设施与设备已与现代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 电力甚至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电力能源在带给人们工作 与生活的便利的同时,由电气设备产生的问题也带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不少烦恼与损失,有时甚至表现 为灾难。因此,电气安全不仅已成为各国电气操作与维护人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伤亡事故、保障 职工健康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电气专业工作者首要面临并着力解决的课题。 本文介绍了一下电气安全的发展过程以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电气安全,发展过程,前景,安全工程 Electrical safet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spects Abstract: With the power of human attention and constant application, power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with modern humans work and life are inseparable. Electricity and even becom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es premise.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for various reasons, electrical energy to bring people in work and life while facilitating.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also bring a lot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troubles and losses. Sometimes manifested as a disaster, not only has become a national electrical safety electrical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 to eliminate safety hazards, prevent casualties and protect the health of workers and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various tasks important work.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bout electrical safety and Prospects. Keywords: Electrical safet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ospects, Safety engineering 1.我国电气安全发展过程 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气安全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电气 安全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大体上分为起步探索、建立体系和全面展开等三大阶段。 1.1 起步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是 20 世纪 5070 年代。在 20 世纪 50 年代,相继编印和出版了一些电气安全方面的 文献或书籍,1951 年,东北军工局技安科编印了电气安全参考资料 ;1952 年,燃料工业出版社出 版了电气安全用具试行导则 ;1953 年,电世界出版社出版了用电安全常识 ;1955 年,燃料工业 出版社出版了电力装置的安全技术(译自俄文) ; 1959 年,北京供电局编印了电气安全工作规程 ; 1959 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机床工人用电安全常识 。在同一时期,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开设了 电气安全课程,编写了讲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北京劳动学院开设了本科电气 安全课程,编写了讲义,从而将电气安全教学搬上了大学本科的讲台 1 。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后,电气安全的发展是缓慢的。 60 年代前期,接触生产实践的人们已经从 频繁发生的电气事故中认识到电气安全的重要性。基层生产人员研制了最原始的漏电保护装置电压 型防触电装置 1 。其原理是以电气设备外壳上的故障电压作为动作信号使继电器动作,再通过接触器断 开电源。这期间有少量专业图书问世。如 1964 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村供用电安全技术和 机床工人用电安全常识等。这期间北京劳动学院为全国培养的两届安全专业本科生都比较系统地学 习了电气安全技术。 20 世纪 70 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出版的接地和接零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4 年出版 的农村供用电安全知识 、石油化工出版社 1977 年出版的用电安全技术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8 年出版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78 年出版的国外触电保安器等 是这一年代有代表性的图书或文献 2 。这一年代,一些杂志和 刊物为了生产的需要建立了电气安全栏目或专题。本时期,我国电气安全事业显现以下特点: 1)以自己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总结自己的经验,努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20 世纪 70 年代前期和 中期,我国科学技术仍然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而电气安全又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电气安全只能在自 己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当时的一些出版物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农村供用电安全知识 、 农村 电工手册等书的书名都冠以“农村”二字,表明书的知识层面不太宽广、技术内容比较简单。触电保 安器(RCD,漏电保护装置)也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首先在农村应用和推广的 2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 用电人口众多、当时的用电技术落后。 2)总结经验,编印出版了一些专业规程。如 1976 年的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1976 年的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等。这些规程对加强电气安全管理,提高 电气安全水平有重要意义。 3)强化了电气安全的技术特征。相关规程都突出了设计要求和技术数据。图书也是如此。 接地和 接零一书对接地、接零技术作了系统的介绍。 20 世纪 70 年代是我国电气安全承前启后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工作者总结了以前的经验, 接触到国外工程技术,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1.2 体系建立阶段 这一阶段大体上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电气安全逐渐走向成熟,并 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9。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安全工程系或 安全工程专业,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电气安全课程 3。但对于电气安全是属于管理科学还是属于工程技术, 人们出现过不同的看法。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电气安全一直列入工程技术范畴。 20 世纪 80 年代,大量国外安全管理文献引进国内,电气安全作为安全学科的一个分支,一些管 理工作者看重了电气安全管理的一面。电气安全事业存在建立学科体系的可能性。电气安全有明确的服 务对象和专业目标。其任务是研究各种与电能关联的事故预防,研究良好的电气作业环境,研究用电气 的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8 。电气安全与起重机安全、机床安全不同。电气安全具有综合性 的特征,低压领域有电气安全,高压领域也有电气安全;流电领域有电气安全,静电(包括雷电) 领域也 有电气安全;电路、磁路有电气安全,电磁场与电磁波也有电气安全。这些都与电能有关,而且不是其 他任何一个电气专业所能代替的。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专业工作者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的标准和报告介绍到国内。 专业工作者根据我国的需要,参考 IEC 的文献制订了多个国家标准。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这一工 作达到了高峰。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国家标准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当然,标准必须符合国情, 制订标准必须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4 。作为一个学科,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内容。 电气安全学科的专业基础包括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材料学、电气测量学、 高电压技术与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管理工程学等课程的内容。电气安全事业包括工程技术和管 理工程两方面的工作。 1.3 全面发展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大体上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是电气安全学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 阶段,电气安全表现有以下特点: 1)电气安全向其他专业领域扩展。 2)电气安全向分支专业深化。 3)电气安全为更多的专业工作者所接受,更多的专业工作者努力推动电气安全学科向前发展。 4)电气安全逐步从成熟走向发展。 这段时间除继续制订、修订并发行电气标准外,还出版发行了多种电气安全专业手册,表明电气安 全向标准化、系列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2.我国电气安全发展的前景展望 经过专业工作者数十年的努力,电气安全已经形成了独立学科,并且正在沿着自己的体系向前发展。 今后,我国电气安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向纵深推进。 1)完善传统的电气安全。传统的电气安全主要是与预防触电、预防雷击、预防电气火灾关联的有 一定运行经验的技术方法。接地技术、漏电保护技术、避雷针技术、电气设备危险温度控制技术等都是 传统的电气安全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允许独立应用,一般不构成完整的安全防护系统。在完善传统电气 安全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和推广所在领域的新技术,如接地测量技术、等电位联结技术、消雷技术、火 灾探测技术等 5 。 2)深化静电安全和电磁辐射安全的研究。 虽然静电事故并不罕见,而且往往是重大事故,但人们 对静电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很多关于静电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 又迫使人们不得不研究静电及其安全问题 12 。今后,电气安全工作者必将把有相当一部分精力转向静 电安全的研究。电磁辐射安全是随着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变得突出起来的电气安全的又一个分支6 。 电磁辐射几乎能突破人的所有感官防线,带来多种危害和危险 13 。电磁辐射就在人们生存的空间。电 磁辐射安全问题也是亟待研究的问题。解决静电安全问题和电磁辐射安全问题需要做很多工作。除现场 防护技术外,还必须定量研究空间电场、磁场的分布,研究电场、磁场的模拟,研究相关的检测技术, 研究新材料的开发等等。 3)开发、推广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现代生产中,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范围不断扩 大。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防止发生事故,必须对系统里某些材料的特征参数和工艺参数进行检测和 监测 7 。例如,为了判别现场有无静电危险,须用专门仪器、专门方法测量静电参数;为了判断引燃引 爆的危险性,须监测危险混合物的浓度;为了检测压力和温度,并实现自动控制,仅仅使用压力表和温 度计是不行的,而必须采用能把压力、温度的转变成电信号的检测元件等 10 11 。很多生产中的安全问 题需要通过电气安全装置解决。安全联锁装置、自动防护装置、防止事故扩大装置都属于电气安全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必然更多地用于电气安全领域。 参考文献 1 李世军 .电气安全技术的探讨 J .中国劳动防护用品,1996,(04). 2 彭荣才 .值得关注的几个电气安全问题 J .农村电工,2002,(10). 3 崔克清主编.安全工程大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4 杨沛霆 .科学技术史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5 崔克清 .安全本质再认识与当代安全问题.化工进展,1994(3) 6 刘志慧 ,李晓宇 ,敬文波浅谈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应用研究 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8 ) 7 吕智慧 关于建筑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