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_第1页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_第2页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_第3页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_第4页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 【摘要】 伴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化,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无论 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年轻父母忙于事业,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的 小孩将由老人来带养;城市社会照顾小孩的重仟也落到祖辈一代身上。有的社会 学家甚至说:中国米来 20 年内的小康建设,必须抓好两项工作中的一项就是要 搞好祖辈教育隔代子女的艰巨工作。隔代教育成为现代时期的一种普遍的教育 模式,它对小孩的早期教育的优劣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隔代教育 长辈 教育模式 一、隔代教育的界定及现状 对于隔代教育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把隔 代教育界定为:由于年轻父母忙于事业等各种原因,由祖辈(爷爷、奶奶或是外 公、外婆,下同)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仟,努力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 式。也就是说小孩接受的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而是接受祖辈对孙辈的 隔代教育。 当前我国隔代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我国城乡 20083 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 66.47%; 1 有关部门对 30 个省市 的 3080 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 58%家庭的老人在帮助照看孙辈 2; 另据对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 7980 名儿童家庭,全国 8 省 11 市 1973 名幼儿家 庭和上海市 1129 名 0 一 3 岁婴幼儿家庭的调查发现,随儿童年龄段的降低,家 庭中以祖辈为主的隔代教育的比率随之升高,小学生三代家庭中占 66% , 3 6 岁幼儿三代家庭中占 65% 87%,0 3 岁婴幼儿占 55.6%。调查统计简要结 论为 10 个家庭中就有 5 到 6 个家庭的幼儿由隔代老人抚养 3;也就是说当前我 国有近一半的小孩的早期教育是由祖辈来承担的。祖辈承担越来越多教育小孩 的责任。 二、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的概述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是在借鉴和吸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众多 社会科学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与社会学的理论关系密切。教育 社会学的功能理论就是源于社会学功能理论,开始于 19 世纪中下叶,形成于 20 世纪初,发展于 20 世纪中期。 社会学功能理论开始于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和迪尔凯姆,后来发展为两个 主要功能学派:社会功能文化学派和结构主义功能学派,前者主要是以人类学家 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后者主要是以社会学家帕森斯与默顿 为代表。其中以斯宾塞和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早期功能理论思想与以帕森斯与默 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对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的影响较大。 在默顿看来,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功能分析时,对其各种可观察后果可以分 为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是有助于系和适应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预料所认识 的;反之,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 4。简单地说,显功能 指主观目标与客观后果相一致的功能,而潜功能是指主观目标与客观后果不相 一致的功能。默顿还认为,分析事物的显功能和潜功能都十分重要,两者不可 偏颇。分析显功能和潜功能的作用在于:一是可以明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模 式;二是促进理论上最有潜力的领域的注意;三是发现隐功能意味着社会学知识 的重大进步;四是避免以朴素的道德判断代替社会学的分析 5。木文主要采用默 顿的功能主义范式全面地分析隔代教育。 三、从教育功能论看隔代教育 (一)隔代教育的显功能 1.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孙辈的身上。祖辈没有了工作压力和生活 拖累,祖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孙辈身上,祖辈很乐意与小孩子在一起 生活中获得乐趣。祖辈家长不仅照顾小孩的生活起居,还对小孩的早期家庭教 育给予一定的辅导教育;祖辈家长木来就有一种“返老归真”的倾向,与小孩子 一样具有喜欢玩耍的天性,加上他们具有很强的耐心,与小孩融洽地相处,有 着深厚的情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对亲情的需求,为孩子提供宽松、和 谐的成长环境。 2.祖辈丰富的教育孩子的经验、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 长。祖辈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孩子各个时间段的身 心健康成长都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于孩子的各阶段的发展出现的问题都能 及时地发现,并及时地进行很好的解决,有利于小孩的身心很好地健康成长。 同时祖辈家长具有丰富社会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小孩子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 中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品质,有利于孩子基本的社会常识、道德规范、 社会角色等等的社会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人” 。 3.隔代教育不仅对祖辈和小孩有好处,对年轻的父母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对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化、生活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隔代教育能够 帮助年轻父母减轻亲子教育的负担,全身心地投人到事业中。这样既不影响事 业的发展,又不影响小孩的早期家庭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隔代教育的潜功能 1.祖辈采用相对滞后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自身的人生观不利于小孩养成良 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祖辈、年轻父母与孙辈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对于 小孩的早期教育自然存在差异,加上当代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祖辈教育孩 子的方式自然存在相对的片面性和滞后性,这都不利于孩子儿童期的全面发展。 对小孩的早期家庭教育,祖辈们总是倾向于采用识字、背古诗、数数等比较传 统的教育方式,很少能意识到早期家庭教育也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用多样的手段, 特别是能激发小孩丰富的想象力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古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主张在婴幼儿时期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儿童的 智慧。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强制要求,而是善于用比较有趣的 活动进行引导,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同时, 祖辈惯于用自身的经验代替科学,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教育 孩子,这样容易使小孩与“新时代、新知识”脱节,由于祖辈的疑虑心理比较 重,人际交往圈比较狭窄,小孩的人际交往也仅限于祖辈的交往圈,没有更多 的机会与同龄群体一起玩耍,这样小孩的交往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小孩以后在 学校和社会中交际的发展。 2.祖辈溺爱孙辈的心理与“物质奖励”的教育方式使不利于小孩很好的社 会化。由于祖辈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不愿意看到小孩受到和自己一样的苦, 因此不忍心让小孩去做一些事。当小孩要去做一些他们觉得是力所能及或是有 趣的事情时,祖辈总认为他们年龄太小,害怕他们做不好或是怕小孩受苦,因 此总是阻止,自己代劳为妙。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婴幼儿发育的 主要动力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婴幼儿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 驱使其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 因此祖辈对小孩的“代劳或者说是全程服务” ,只会让小孩错过了学习新知识和 培养兴趣的大好机会。同时由于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少,祖辈对孙辈有着过度 溺爱的行为,对于小孩的任何要求,无论对与错都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 有的祖辈甚至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教育小孩,这样不仅错失了许多教育小孩 学习基木的道德规范的机会,也容易使小孩养成对物质的依赖心理,不利于以 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 3.祖辈对孙辈有着“望孙成龙”的心理,对于小孩的教育容易造成重智力、 轻心理的不健康的教育模式。虽然祖辈教给小孩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可是却 无形之中把小孩培养成孤僻、内向、仟性执拗的性格,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 心理承受力差,交际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悲观的心理。何奕敏通 过家庭样本调查,发现在隔代教育的孩子中,近 60%不同程度地存在仟性、自 私、冷漠、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多以自我为中心、上进心差等问题。 6同 时由于祖辈与年轻父母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对小孩的教育方式自然存在差异,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冲突,祖辈以自己的权威占得有利位置,这种冲突 时常让孩子无所适从。比如有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学过俄语,奶奶学过法语, 爸爸学过英语,妈妈学过日语,在教育小孩的语言上引起分言,最后搞得小孩 再也不敢开口说话。李品琳也认为,祖辈在抚育孙辈方面与子女存在分歧,在 一定程度上十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为孙辈充当保护伞的同时,也使得孩子 无所适从,容易使孩子形成见风使舵,多重人格。 7由此可见,在隔代教育中 小孩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祖辈与父辈不同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小孩 无所适从,形成多重人格。 4.隔代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以弥补刚退休下来精神的空虚。由于国 情的限制,国外年轻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不到收人的 1/10,而我国城市中 的年轻父母几乎要花费两个人 50%的工资抚养一个孩子。 8隔代教育让祖辈承 担属于社会职能的一部分职责,帮助家庭功能社会化,为家庭在经济上减轻负 担,促进和谐;伴随着我国老人高龄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退休下来后 有一段很长的闲暇时间,隔代教育可以弥补他们刚退休下来精神的空虚,切实 感到还有价值的事情可做,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四、结语 我们在对隔代教育的显功能和潜功能进行分析后,应该来认识显功能潜 功能和正功能负功能这两个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显功能潜功能是从事物 的客观后果与主观意识是否一致来划分的;正功能负功能是从事物是产生积极 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来划分的。为了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功能,默顿认为应该对显 功能一一潜功能及正功能反功能的交又分类构成功能分析的四个最重要基木 取向,即显正功能、显反功能、潜正功能、潜一一反功能。 9由此可知, 有些显功能属于正功能,有些显功能属于负功能的,同样地有些潜功能属于正 功能,有些潜功能属于负功能的。在我们对隔代教育的显功能与潜功能分析中, 属于潜很明显的。属于潜一一反功能的有:祖辈采用相对滞后的传统的教育方式、 自身的人生观不利于小孩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祖辈溺爱孙辈的心理与 “物质奖励”的教育方式使不利于小孩很好的社会化;祖辈对孙辈有着“望孙成 龙”的心理,对于小孩的教育容易造成重智力、 轻心理的不健康的教育模式。属于潜正功能的有:隔代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可以弥补刚退休下来精神的空虚。 由此可知,隔代教育成为新时期的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肩负着人由 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实现人社会化的重任。然而,隔代教育又是一 把双刃剑,有着它存在合理性的一面,同时也给社会、家庭、父母和小孩带来 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隔代教育的显功能正功能、潜功能正功 能、潜功能负功能,在发挥其正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克服负功能的影响,这样 才有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基础,促进和谐社 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37. 2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吉首大学师范学院,2006(4): 203. 3李洪增.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33):42. 4 9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北京: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