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胃肠道间质瘤80例ct影像特征分析_第1页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80例ct影像特征分析_第2页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80例ct影像特征分析_第3页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80例ct影像特征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注:请给客户说一声,最好能将题目中的 80 例去掉,因为参考文献只有一篇,我只能参照那一篇写, 但那一篇题目中没有写明例数,且文中是将良性与恶性比较来分析的,如果题目突出了恶性例数,就显得 有点偏了!)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80 例 CT 影像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 CT 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本院 2010 年 5 月2013 年 10 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80 例,作 为研究对象,均给予 CT 影像检查,并对患者胃肠间质瘤良、恶性的 CT 影像检 查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收治的 80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良性肿瘤者 27 例(33.75%) ,恶性肿瘤者 53 例(66.25%) ;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 肿瘤的生长方式、是否钙化、强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但其在肿瘤大小、强化方式、肿瘤边界、合并溃疡、瘤体内及瘤 周线状/簇状排列血管影显示等指标中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良性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之间的 CT 影像表现特征存在 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鉴别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时,应该着重观察患者的胃肠道 间质瘤肿块是否较大、是否有并发溃疡及不均匀强化、瘤体内及瘤周线状/簇状 排列是否为扩张血管影,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分辨患者是否为恶性胃肠道间质 瘤,以便为之后的治疗打好基础。 【关键词】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 影像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主要是指一类 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间质瘤属于比较新的一个概念,包括有之前临 床上所称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胃肠道平滑肌瘤等,其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 部分。临床上为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部位、转移情况、恶性程度等等, 多会在治疗前选择 CT 影像、胃肠镜、内镜超声等先进性检查措施,准确、详细 地分析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异常情况。而基于在胃肠道间质瘤检查中,CT 影像 所起到的重要意义,笔者就以 CT 影像检查为例,特将近年来收治的胃肠道间质 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 CT 影像特征,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本院 2010 年 5 月2013 年 10 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80 例, 男女比例为 41:39,年龄在 347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6)岁;患者 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痛 23 例,上腹部肿块伴腹痛 51 例,腹痛伴黑便 6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超声、胃肠镜检查及 CT 影像检查,并主要对 CT 影像 检查特征展开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多层螺旋 CT 检查仪进行检查,于检查前先禁食、禁水 8 12h,再于检查前 2h 内口服浓度为 2%的泛影葡胺 500800ml。CT 检查仪选择 飞利浦 Brilliance16 排螺旋 CT 机,患者均先进行平扫,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 进行增强扫描时,先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浓度 为 30g/100ml) ,注射速度控制在 3ml/s,注射总量 100ml 行全腹部扫描。注意 开始后 2030s 行动脉期扫描,5060s 行静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 骨联合下缘,层距为 5mm,层厚为 5mm,扫描条件为:电压 120kV,电流 200mA。在扫描之后,将 CT 扫描数据传送入计算机系统,进行重组处理,采用 腹窗常规观察,窗宽选择 300400,窗位选择 4050HU,调节窗宽、窗位在最 恰当范围之后再行观察 1。 1.3 评定标准 CT 影像检查后,图像的重组处理及腹窗观察工作需由两位及两位以上专业 的 CT 检查医师共同进行,并将取得的一致意见作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8.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良恶性胃肠间 质瘤(GISTs)影像学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 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2检验,在 P0.05 的情况下,表示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 80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 CT 影像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其中有 27 例 患者经检验诊断为良性胃肠道间质瘤,占 33.75%;另 53 例患者诊断为恶性胃 肠道间质瘤,占 66.25%。而良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 CT 影像特征,主 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2.1 肿瘤生长方式、钙化及强化程度分析 通过 CT 影像特征分析发现,良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钙化 情况与肿瘤强化程度等指标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 意义( P0.05) ,如表 1 所示。 表 1 肿瘤生长方式、钙化及强化程度分析(n) 生长方式 钙化情况 强化程度 类型 例数 (n) 混合 腔内 腔外 显示 未显示 轻度 中度 明显 良性 27 1 7 19 6 21 13 7 7 恶性 53 5 13 35 10 43 26 18 9 2.2 肿瘤大小、溃疡、强化方式、肿瘤边界分析 但良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溃疡征象显示、强化方式、肿瘤边 缘情况等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有明显的差异,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如表 2 所示。 表 2 肿瘤大小、溃疡、强化方式、肿瘤边界分析(n) 溃疡征象 强化方式 肿瘤边界 类型 例数 (n) 肿瘤大小 (cm) 显示 未显示 均匀 不均匀 规则 不规则 良性 27 1.810.6 4 23 18 9 20 7 恶性 53 7.424.8 32 21 12 41 8 45 2.3 瘤体内或瘤周血管影显示分析 良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 2 例可在瘤体内或瘤周见到线状/簇状排列的 血管影;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 34 例在瘤体内或瘤周见到线状/簇状/ 条状排列的血管影,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其较常发生于 50 岁 以上的人群,但也有少数青年、中年人会发生此类疾病。通过本次的 CT 影像等 临床检查发现,所接受研究的 80 例胃肠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58 例) 、小 肠(13 例) 、结直肠(7 例) 、食管(2 例) ,由此可见,尤以胃部、小肠部分发 生胃肠道间质瘤的概率为最高。而确定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性或恶性,也是临床 检查时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尤其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其容易对周围脏器造成 侵袭,从而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准确的判断患者的良恶性,便也显 得非常重要。通过对本次 CT 影像检查特征的分析发现,良性、恶性胃肠道间质 瘤之间的 CT 影像特征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例如,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有肿瘤直径 一般都在 5.5cm 以上,且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大多数会直接侵犯 患者的周围器官。再加上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其所需要的血液供应也多, 从而使得黏膜血供减少造成黏膜出血,导致多数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发生溃 疡。此外,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强化方式方面以多以不均匀强化为主 2。 综上所述,良性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之间的 CT 影像表现特征存在较大 的差异,因此,在鉴别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时,应该着重观察患者的胃肠道间质 瘤肿块是否较大、是否有并发溃疡及不均匀强化、瘤体及瘤内线状/簇状排列的 是否为扩张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