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问好现象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学生问好现象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学生问好现象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学生问好现象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学生问好现象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生“向老师问好”现象的思考 【针对问题】 中小学生礼仪规范规定: 无论校园内外,学生只要遇见老师,就应该向老 师问好。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学生应该起立,并且大声高喊:“老师好!” 如果迟到了,在教室门口应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 。如果教室门关着, 那就应轻轻叩门。要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课堂。当老师上课迟到 时,学生不能打闹,不要大声喧哗,耐心地等待老师的到来。当老师来了后, 应该起立向老师敬礼问好。 看到老师来家访,应该热情地打招呼,并恭恭敬敬地出门迎接。若老师是初次 上门,在请老师进门后,应给老师和家长做相互介绍。当老师告辞时,学生应 该热情地给老师送行,挥挥手向老师说再见。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 务。学生见了老师应该主动地打招呼,向老师问好,这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表 现。然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却令人深思: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看到,虽然大多数学生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也有少数 学生远远见到了老师,就绕道从别处走了;有的学生骑着自行车飞驰进校,并 不停下来向老师打招呼问好;有的学生低着头溜墙边疾走;还有的学生等到老 师和自己打招呼时,才尴尬地说出:“老师好” 。 有一位班主任分析说,学生跟老师打招呼也分几种情况:有的学生只和认识的 老师打招呼,他们见到熟悉的老师通常会主动上前问候;而遇到自己的非任课 老师,就径直走过去,不去问候了;还有的学生只挑自己喜欢的老师问好,不 喜欢的老师就装作没看见;更有部分学生只向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问好,其他老 师一概不闻不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光荣职责。面对向老师问好过 程中出现的这一些问题,每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必然会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场调查 有的学生遇到老师 不打招呼绕道快走 言谈举止要礼貌得体,见到师长要主动打招呼,要使用敬语。 这些话对青少年来说,学校、家长在耳边重复的过多,但该用到敬语的时候, 青少年的表现却让人不太满意。 在一所小学四年级 30名小学生中调查采访,日常生活中使用敬语,在全班约是 普遍的现象。 “你都知道哪些礼貌用语?”班里所有的同学争着说出一长串“您好” 、 “请” 、 “谢谢” 、 “对不起” 、 “劳驾”等礼貌用语。这些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如何?90%以上的学生知道平时应该使用敬语,但只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 做得较好。 “上学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80%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 肯定的,但也有学生因为各种理由不愿意使用敬语,还有的学生甚至给老师起 外号。 早上上课前记者来到宣武区一所中学,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学生见到老师 会主动问好,也有极少数学生远远见到老师就绕道走了,有的骑着车子飞驰而 去,并不知道停下来向老师打招呼。有的学生低着头溜边快走,还有学生等到 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才说“老师好” 。 记者在北京的另一所学校采访时,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学生跟老师打招呼也 分类,有的学生只和认识的老师打招呼,他们见到认识的老师通常会主动上前 问候,而遇到不给自己教课的老师就显得没那么礼貌了,即使这些老师迎面走 过,他们也不一定会问好。有的学生只挑自己喜欢的老师问好,不喜欢的老师 就装作没看见。 “见到长辈你会不会使用敬语?”在调查当中 90%的学生表示知道应该主动向 叔叔、阿姨问好。调查中学生解释不愿打招呼的原因通常有几种,有的表示不 是不想打招呼,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还有学生认为对熟悉或者太不熟悉 的长辈可以不用敬语、不打招呼。 最近我看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 而只有不到 9的教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面对 98.6和 9这样悬殊 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思。 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行为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 师应该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更多 地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注意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小心翼翼地去触摸那一颗颗稚嫩而敏感的心灵。 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 误一颗心,一个生命。关注每一个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关注细节,研 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得好到极致。 一直倡导“尊师”的我正在被阵阵“老师好”的声浪包围着。只要走出办公室, “老师好!” “老师好!”就不断传入耳中。一些拖着长腔甚至有点刺耳的 打招呼形式已经让我有些腻烦了。真的,有时一个学生能问到五次,我无奈地 应付着。久而久之,连点头也懒得动了,只抬头看他们一眼,甚至一走而过, 不留一丝痕迹,可学生们却依然热情不减。 由于学生“打招呼”的次数过多,对于紧张而又繁忙的老师来说,产生“腻烦” 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有的学生“变味”地打招呼,更容易让老师“腻烦” 。 一次“问候”的对话契机,老师做了很好的、真诚的回应。又利用上课问候的 机会,幽默而巧妙地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文明礼貌教育,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教 育有法,教无定法,而“教学生学做真人”是不变的教育真理。 【案例分析】 1、学生向老师问好要发自真心 据调查资料显示:“上学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80%以上的学生的 回答是肯定的,20%的学生因为各种理由不愿意向老师问好,有的学生甚至还给 老师起外号,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向老师问好是虚伪的表现。在调查过程中, 有的学生解释不愿打招呼的主要原因,表示不是不想打招呼,有时候不知道该 如何向老师打招呼,一句“老师好”太单调了。其实,作为老师来讲,并不在 乎这句话的单调,而是在乎学生是否重视自己的存在,是否以实际行动表达对 自己的尊敬。 2、和蔼可亲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 有不少的学生明确表示:学生不想向老师主动问好,只是有点儿怕老师。见到老 师一贯主动打招呼的同学告诉我们,风趣幽默、知识渊博是他们心目中好老师 的最重要的标准,这样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因为老师这种形象,可以吸 引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有兴趣才能学好。我们喜欢见到 这类老师,并主动向前打招呼。 ” 在学生看来,一个有上进心的老师,他一定会努力探索怎样把教学搞好,怎样 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怎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同时,学生还希望老师心情 开朗、精神振奋,讲课时面带微笑,别板着脸训斥学生。有不少的学生告诉我: “不是我不想和老师打招呼,只是有点儿害怕老师。我觉得尊敬老师不一定要 说出来,不向老师问好并不代表我不尊重老师。 ”更有一些男同学觉得,见到老 师打招呼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打招呼、不用敬语,并不代表不尊敬老师。他 说:“有时向老师问好,老师好像没听见;要不就是点点头,匆匆而过;有时 好像也没有什么反应,真让人失望,觉得自己的问候很不受老师的重视。 ”看样 子,老师要真心赢得学生的尊重,还必须在自己的形象上多下一番功夫。 3、真心实意做好家访工作 一位不愿意与老师打招呼的女同学坦诚地告诉老师:“她不向老师问好,主要 原因是不满意老师家访总是找家长告状。 ”因为有些事情在老师报告父母以后, 父母不完全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容易小题大做,伤害我们学生的自尊心。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 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反映出学校教育是否有效,是否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和支持,尤其反映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 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 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 家访的目的。做好家访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态度要诚恳,语言要谦和。 在和家长说话时,老师要注意斟酌语言是否适当,措词是否有分寸,千万不可 因失言导致失礼,造成家访的失败。在与一些文化素质稍微差一些的家长说话 时,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2) 开诚布公。家访时,老师要对家长说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长一起分 析学生的心态和学习状况;而不是只谈学生的优点,避而不提学生的缺点;应 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要改正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不打招呼溜边疾走 学生问老师好缘何少了 几天前,记者来到齐老师所在的学校调查走访。记者在校门口看到,虽然大多 数学生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也有少数学生远远见到了老师,就绕道走了, 有的骑着车子飞驰进校,并不停下来向老师打招呼。有的学生低着头溜边疾走, 还有的学生等到老师和自己打招呼时才说出“老师好” 。 现场有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学生跟老师打招呼也分几种,有的学生只和认识 的老师打招呼,他们见到熟悉的老师通常会主动上前问候,而遇到自己的非任 课老师,就径直走过,不去问候了。有的学生只挑自己喜欢的老师问好,不喜 欢的老师就装作没看见。 礼貌用语该对谁说 长辈比老师多 10% “你都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在教室里,齐老师这样问同学。班里所有的同学 争着说出一长串“谢谢” “您好” “对不起” “请”等礼貌用语。这些礼貌用语在 学习和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如何?100%的学生知道平时应该使用敬语,有不少的 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 “上学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80%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20%的 学生因为各种理由不愿意向老师问好,有的学生甚至还给老师起外号,但没有 一个学生认为向老师问好是虚伪的表现。调查中,有的学生解释不愿打招呼的 主要原因,表示不是不想打招呼,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师打招呼,一句 “老师好”太单调了。 “见到长辈你会不会使用敬语?”在调查当中 90%的学生表示知道应该主动向 叔叔、阿姨问好。有的学生认为对不很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长辈可以不用敬语, 甚至不用打招呼。 学生不想主动问好 只是有点儿怕老师 见到老师一贯主动打招呼的同学表示,风趣幽默、知识渊博是他们心目中好老 师的最重要的标准。 “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有兴趣才能学好。我们喜欢见到这类老师并主动打招呼。 ” 在学生看来,一个有上进心的老师会努力探索怎样把教学搞好,怎样更好地和 学生沟通。学生还希望老师心情开朗、精神振奋,讲课时面带微笑,别板着脸。 “不是我不想和老师打招呼,只是有点儿害怕老师。我觉得尊敬老师不一定要 说出来,不向老师问好并不代表我不尊重老师。 ”一位男同学觉得,见到老师打 招呼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打招呼、不用敬语不代表不尊敬老师。他说:“有时 向老师问好,老师好像没听见,要不就是点点头,有时好像也没有什么反应。 觉得自己的问候很不受老师的重视。 ” 一位不愿意与老师打招呼的女同学坦诚地告诉记者,她不向老师问好的主要原 因是不满意老师总是找家长“告状” ,因为有些事情在老师报告父母以后,父母 不完全了解情况,容易小题大做。 学校观点:小学生可塑性较强增强 尊师意识较快 鲲鹏小学教务处奚主任: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为此该校在学生守则 里明确规定了尊师重教的内容,在这方面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例如 见到老师要行礼,见到客人要问好等,学校还经常组织鼓乐队在早上入校的时 间列队欢迎老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学生们都增强了尊重老师的意识,见 到老师时都能做到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尊重老师有了变化 没有必要拘泥形式 耀华中学行政管理处张主任:学生们到了中学阶段,思想上会渐渐独立,对于 如何向老师表达尊敬之情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到了节日时,他们会别出 心裁地想出一些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例如圣诞节,老师们早上一走进办公 室就发现,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张磁盘,本以为是恶作剧,但插入电脑一看才发 现是学生们为每位老师制作了一张电子贺卡,还给每位老师写了一封长信,老 师们都特别感动。在平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出入办公室行礼、问老师好等, 但也有少部分同学不太爱和老师打招呼,但这不代表学生对老师不尊重。 据我分析,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情渐渐变得 内敛,羞于直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是问候形式的变化引起的,表 达对老师的尊重之情,并不仅仅局限于见面问好这一单一形式。 基于上述原因,该学校也并不强制要求学生们必须和老师打招呼。对于前些年, 部分学校强制学生向老师行礼、打招呼的现象,张主任说,最重要的还是孩子 们从内心尊重老师,如果孩子们把向老师问好当作是走过场,只能适得其反。 只要孩子们发自内心尊重老师,也就不必拘泥于形式。 家长说法:孩子负担压力过大 老师教育方法欠妥 针对学生见到老师是否问好的问题,当天中午,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前来学校 接孩子的家长。 归纳家长的观点,得出如下学生不愿意主动问候老师的原因:一是独生子女娇 生惯养,经不起老师批评,一旦被批评,就觉得老师故意与其过不去,故意找 茬儿;二是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业完不成,成绩 上不去,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恨”老师的心理由此而生,导致不愿意向 老师问好;三是学生认为老师严厉的批评都是错的,所以才会对老师不礼貌。 当然,也有老师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确实有些欠妥之处。 对此观点,有老师认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学生年龄较小很少自己 去思考问题,不会为别人着想。从学校和家长双方都应该多让孩子学一些礼貌 及做人的道理。 专家建议:不问候老师原因复杂 尊师要抓好素质教育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郝麦收认为,有部分学生不向老师问好的原因很复杂, 首先,前几年出现的择校现象,让义务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这样就使老师 在部分学生的心目中变得不再那么神圣了;其次,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在应试教育面前,老师只能用分数来“压迫”学生,可有的学生并不擅长考高 分,这就造成了学生们的反感,学生学习得不愉快,对老师的尊重也就相应减 少了,可见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和老师放在了一个对立面上;再次,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 如何尊重别人。 郝麦收称,学生不向老师问好甚至不尊重老师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道德教育 能够解决的,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增加素质教育内容。 缺乏必要礼仪教育 青年教师重在培训 本市心航路教育网的总督导张丽珊女士指出,学生向老师问好减少的主要原因 有三:首先,社会对学生评价标准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不少人把学生成绩当作 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造成了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淡薄;其次,家长和学校对 孩子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另外,老师对于学生打招呼的“回应”不够。张女 士还指出,现在有不少学校在给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时,也一再强调要注重职业 形象,如果连老师都不能跟周围人主动打招呼,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学生。 老师倾诉:学生问好日益减少 老师应该教之以礼 据齐老师介绍,现在很多学生因为比较害羞,见到老师不好意思打招呼。看到 这种学生失礼的现象日益加剧,齐老师觉得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礼貌待 人。有一天,当一位女学生在校门口向她问好时,齐老师很大声地表扬了她。 在当天的课堂上,齐老师问学生们:“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表扬那位同学?”有 位学生回答说:“因为她向老师问好了。 ”齐老师很开心地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同 学:“因为你也知道向老师问好是学生应该有的礼貌。老师听见学生的问候声 会很高兴。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向老师问好,但不是不懂礼貌,而是不好意思。 没关系的,下次看见老师时,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向老师问好的。 ”齐老师的教育 果然见了效果,从那儿以后,班里向老师问好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 有一次,齐老师从一群学生身边急匆匆地经过,学生们向她问好。齐老师立即 转身走近那学生,很真诚地向学生还礼。后来,校长知道这个事情后,开心地 笑起来。 校长对齐老师说,老师在学生的问好中坚持“礼尚往来”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礼仪习惯起到主导作用。接下来,政教处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多一 些耐心和爱心,对那些很少向老师问好或觉得向老师问好无所谓的学生,班主 任一定要加强教育,多一些鼓励和引导。 专家点评 首先尊重孩子 做他们的朋友 为什么孩子不会尊重老师或者家长?北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余逸群说,我们研 究发现,青少年并不是不尊重所有的老师、家长。二三十岁的年轻老师最受孩 子的欢迎,在他们心目中这些老师和自己的距离不大,他们了解自己关心的话 题,孩子愿意和这样的老师说知心话,当然也就很主动地和老师打招呼、问好。 年龄相对较大的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多用传统方式教育孩子,而不 是民主、平等地教育孩子,这时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日常生活中,青少 年会表现出主动和年轻老师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