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活 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者加 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传统护理技 术,一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 科 。 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人是有机整体 整体观念 天人相应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辨证施护 根据证候确定护理措施 3 一、整体观念 (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例: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 (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例:自然(季节、昼夜、地区)与人的关系 社会与人的关系 4 二、辨证施护 辨证辨证 -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收集 病史、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 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 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 证 。 *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全面判断的过程。 5 病、症、证 病: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 、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 完整过程 。 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证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的原因、病的 部位、病的性质、邪正关系 6 二、辨证施护 施护施护 -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 护理措施 。 7 辨证论治的关系 辨证 : 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 依据 。 施护 : 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施护 原则、选择施护的手段和方法。 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 的依据。 8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9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 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阴 阴 阳 平 和 阳 10 *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而阴阳就是天地之道,人类的生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而阴阳就是天地之道,人类的生 命活动遵循天地大道,离不开阴阳的影响;命活动遵循天地大道,离不开阴阳的影响; *阴阳还是变化的基础,我们了解事物,无非是探讨它的阴阳还是变化的基础,我们了解事物,无非是探讨它的 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而什么引导着这个变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而什么引导着这个变 化呢?是阴阳。化呢?是阴阳。 *我们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而社我们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而社 会、自然中的物体,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有机的还会、自然中的物体,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有机的还 是无机的,是宇宙还是银河,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是无机的,是宇宙还是银河,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 个生生灭灭的过程。那么这个生生灭灭是怎么产生的呢个生生灭灭的过程。那么这个生生灭灭是怎么产生的呢 ?它的本始还是阴阳;?它的本始还是阴阳; 11 阴阳的概念 阴阳 :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 现象,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 方面。 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 一分为二 的意思 。 12 古人是如何感知阴阳的? 13 日 月 14 昼 夜 15 热 寒 16 火 水 17 动 静 18 * 阴阳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 相对性 ; * 阴阳的划分具有 无限可分性 。 阴阳的划分 19 阳 外 上 左 前 体表 外侧 腰背 六腑 心肺 阴 内 下 右 后 体内 内侧 胸腹 五脏 肝脾肾 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 20 阳 运动的 外 向 的 上升的 温热的 明亮的 无 形 的 兴奋的 阴 静 止 的 内 收 的 下降的 寒 凉 的 晦 暗 的 有 形 的 抑 制 的 从万物属性划分阴阳 21 阴阳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关系 22 阴阳的对立 阳 气 上 升 阴 气 下 降 23 阴阳的对立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相互对立的 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同时又彼 此制约着。 寒凉与温热 水与火相互 24 互根互用 阴阳的相互依存,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 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且每一方都以 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前提。 无阴则无所谓阳,无阳则无所谓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 25 阴 阳 阳 阳 阳 阴在内,阳之守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6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7 消长平衡 含义:是指对立 互根的阴阳双方 处于不断增长和 消减的运动变化 之中,并在彼此 消长的运动过程 中保持着动态平 衡。 28 阴阳双方 此消彼长、彼长此消 即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 例如四季气候的变化 。 阳阳 阴阴 29 阴阳的转化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的相互转化 若阴气达到极至,则 阴气突然消失,阳气慢慢生长起来。反之 亦然。 从四季气候变化来看,由春温发展到夏热 之极点,即可向寒凉转化;而从秋凉发展 到冬寒之极点,则会逐渐向温热转化。 30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一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克规律来认 识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 方法论。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等 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31 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32 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 五行 人体 五音 五时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液 五声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徵 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汗 笑 宫 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哭 羽 夜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唾 呻 33 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 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 长作用。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34 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 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 、削弱等作用。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35 五行相乘和相侮 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 常变化。(乘 乘虚侵袭) 五行相乘(相克太过 ) 36 五行相乘和相侮 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 欺侮,恃强凌弱) 五行相侮(反向相克 ) 37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38 第二章 藏 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的观察, 来研究内在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人体脏腑与自然 界之间联系的学说。 39 藏之涵义 象之涵义 指 藏 于体内的 脏 腑器官 。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征象 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 比象 。 藏象的含义 40 五 脏 41 藏象学说的内容藏象学说的内容 五 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心包) 六 腑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奇恒之腑 骨 髓 胆 脉 脑 女子胞 42 五 脏 即心、肝、脾、肺、肾。即心、肝、脾、肺、肾。 共同特点是共同特点是 化生化生 和和 贮藏精气贮藏精气 。 即: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即: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 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 ; 43 心心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主血脉主血脉 藏神藏神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 联属功能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喜,在志喜, 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 44 肝肝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主疏泄主疏泄 主藏血主藏血 (为刚脏、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为刚脏、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 ) 联属功能联属功能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在志怒,在志怒, 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 45 脾脾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主运化主运化 主升清主升清 主统血主统血 (为后天之本为后天之本 ) 联属功能联属功能 脾脾 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在志思,在志思, 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 。 46 肺肺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 主宣降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 (为相傅之官为相傅之官 ) 联属功能联属功能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 在志忧,在志忧, 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 。 47 肾肾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 主水主水 肾主纳气肾主纳气 (为阴阳之脏、为阴阳之脏、 作强 之官、之官、 封藏之本 ) 联属功能联属功能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 。 48 六 腑 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 即:主管饮食物的 受纳、传导、 变化和排泄糟粕; 49 胆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贮藏胆汁。肝胆相表里 ,肝胆相连 ;肝不正常,胆则不利 。 50 胃的功能 主要功能接受容纳水谷,将食物消 化。胃有病可出现腹胀、疼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 51 小肠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接受胃输送来的饮食物 ,分别清浊,吸收营养运输于脾, 余下之物转入大肠和膀胱。 52 大肠的功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 大肠有病,或便秘,或腹痛、腹泻 ,或下利脓血。 53 膀胱的功能 其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正常,膀胱的上 述两项功能也正常。否则,前面讲到 的遗尿、尿急、尿频等症状即可出现 。 54 三焦的功能 三焦属六腑之一,分为 上焦 中焦 下焦 三焦的形态和功能,迄今尚无定论。 上焦上焦 为心、肺为心、肺 中焦中焦 为脾、胃为脾、胃 下焦下焦 为肝、胆、肾、膀胱、大小肠为肝、胆、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对脏腑划分三焦对脏腑划分 55 生理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