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相比于《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更新与调整:

  1. 标准性质变化:从推荐性标准(GB/T)转变为强制性标准(GB),意味着该测定方法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内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对食品生产和检测机构具有法律约束力。

  2. 适用范围扩展:新标准可能对适用的食品种类或样品基质进行了更全面的覆盖,以适应不同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的需求,但具体扩展内容需参考标准详细条款。

  3. 检测技术与方法优化:虽然基础方法仍然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但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更先进的分析技术、更高效的前处理方法或更精确的定量算法,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效率。这可能包括样品提取、净化步骤的简化,或是数据分析软件的升级要求。

  4. 限量值或判定标准:新标准有可能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风险评估,调整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安全限量值或判定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5. 质量控制与实验室管理:加强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如增加了空白试验、加标回收率测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评价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6. 规范性引用文件更新: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可能已更新,以保持与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和国际通行做法的一致性。

  7. 术语与定义: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或补充,以更准确地指导实际操作和理解。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4-12-01 颁布
  • 2015-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_第1页
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_第2页
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2014布  2015施  2014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2005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 ( 法 。  本标准与  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第一法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 质谱法 ;   气相色谱 B 2014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热加工(如煎、炙烤 、焙烤等)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第一法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 质谱法  2   原理  本标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在试样中加入 13水为提取溶剂,经过 固相萃取柱或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净化后,以液相色谱 质谱的多反应离子监测 (选择反应监测 (行检测, 内标法定量。  3   试剂 和材料  注 : 除 非 另有说明, 本方法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 为  6682规定 的 一 级水。  试剂  甲酸  (色谱纯。    甲 醇  (色谱纯。  正己烷  (分析纯,重蒸后使用。  乙酸乙酯  (分析纯,重蒸后使用。  无水硫酸钠  (: 400 ,烘烤 4 h。  硫酸铵  (  硅藻土: 0 或相当产品。  标准品  丙烯酰胺  (标准品(纯度 >99%)。  13133准品(纯度 >98%)。  标准溶液的配制  烯酰胺标准溶液的配制  丙烯酰胺标准储备溶液 ( 1000 ) : 准确称取丙烯酰胺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使丙烯酰胺浓度为 1000 ,置 20 冰箱中保存。  丙烯酰胺中间溶液 ( 100 ):移取丙烯酰胺标准储备溶液 1 加甲醇稀释至 10  使丙烯酰胺浓度为 100 ,置 20 冰箱中保存。  丙烯酰胺工作溶液 ( 10 ) : 移取丙烯酰胺中间溶液 1  甲酸溶液 稀释至2014 2 10 使丙烯酰胺浓度为 10 。 临用时配制 。  丙烯酰胺工作溶液 ( 1 ) : 移取丙烯酰胺工作溶液 1  酸溶液 稀释至10  使丙烯酰胺浓度为 1 。 临用时配制 。  1313 1000 ) :准确称取 13甲醇溶解并定容, 使 13 000 , 置 20 冰箱保存 。  内标 工作溶液( 10 ):移取 内标 储备溶液  1  甲醇稀释至 100  130 , 置 20 冰箱保存。  标准曲线工作溶液  取 6 个 10 量瓶,分别移取 0.1 0.5 1 烯酰胺工作溶液 1 ) 和 0.5   3 烯酰胺工作溶液 I( 10 ) 与内标工作溶液 ( 10 ) 0.1  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标准系列溶液中丙烯酰胺的浓度分别为 10 g/L、 50 g/L、 100 g/L、 500 g/L、 1000 g/L、 3000 g/L,内标浓度为 100 g/L。 临用时配制 。  4  仪器 和设备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 S) 。  相萃取柱 : 6 200 或相当产品 。  相萃取柱 : 3 200 或相当产品。  组织粉碎机。  旋转蒸发仪。  氮气浓缩器。  振荡器。  玻璃层析柱:柱长 30 内径 1.8  涡 旋 混合器。  纯水装置。  析天平:感量为 0.1  心机:转速 10000 r/m。  5  分析步骤  试样制备  样品提取  取 50 g 试样,经粉碎机粉碎, 20 冷冻保存。准确称取试样 1 g 2 g(精确到 g) ,加入 10  130 L(或 20 L) , 相当于 100  200  13再加入超纯水 10 摇 30 ,于 4000 r/m 离心 10 取上清液待净化。  样品净化  注: 任选下列一种方法进行净化。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方法(选择 1):在试样提取的上清液中加入硫酸铵 15 g,振荡 10 其充分溶解,于 4000 r/m 离心 10 上清液 10 用。如上清液 不足 10 用饱和硫酸铵补足 。取洁净玻璃层析柱,在底部填少许玻璃棉并压紧,依次填装 10 g 无水硫酸钠、 2 g 硅藻土。称取5 g 硅藻土 0 与上述试样上清液搅拌均匀后,装入层析柱中。用 70 己烷淋洗,控制流2014 3 速为 2 mL/去正己烷淋洗液。用 70 酸乙酯洗脱丙烯酰胺,控制流速为 2 mL/收集乙酸乙酯洗脱溶液,并在 45 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发至近干,用乙酸乙酯洗涤蒸发瓶残渣三次(每次 1 并将其转移至已加入 1 酸溶液 的试管中,涡旋振荡。在氮气流下吹去上层有机相后,加入 1 旋振荡,于 3500 r/m 离心 5 下层水相经 待 S 测定。  固相萃取柱净化 ( 选择 2) : 在试样提取的上清液中 加入 5 己烷,振荡萃 取 10 10000 r/m 离心 5 去有机相,再用 5 己烷重复萃取一次, 迅速 取水相 6  待进行 相萃取柱 净化处理。 相萃取柱 使用前 依次用 3 醇、 3  活化 。取 上述 滤液 5  相萃取柱,收集流出液,并 用 4 0%的 甲醇水溶液洗脱,收集全部洗脱液 ,并与流出液合并待进行 相萃取柱 净化 ; 相萃取柱依次用    3 醇、 3 活化 后,将 相萃取柱 净化的全部洗脱液上样,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收集全部流出 液,在氮气流下将 流出 液 浓缩 至近干,用 酸溶液 定容 至 1.0 待 S 测定。  仪器参考条件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18 柱( 5 m、 2.1 150  等效柱 。  预柱: 护柱( 5 m、 2.1 30  等效柱 。  流动相: 甲醇 /酸( 10: 90, 体积分数 )。  流速: 0.2 mL/  进样体积: 25 L。  柱温: 26 。  质谱参数  三重四极串联质谱仪   检测方式:多反应离子监测( 。  电离方式 :阳离子电喷雾电离源(  。  毛细管电压: 3 500 V。  锥孔电压: 40 V。  射频透镜 1 电压:  。  离子源温度: 80 。  脱溶剂气温度: 300 。  离子碰撞能量: 6  丙烯酰胺: 母离子 m/z 72、子离子 m/z 55、 子离子 m/z 44。  13烯酰胺:母离子 m/z 75、子离子 m/z 58、 子离子 m/z 45。  定量离子:丙烯酰胺为 m/z 55, 13烯酰胺为 m/z 58。  离子阱串联质谱仪  检测方式:选择反应离子监测( 。  电离方式 :阳离子电喷雾电离源(  。  喷雾电压: 5 000 V。  加热毛细管温度: 300 。  鞘气: 40  辅助气: 20  碰撞诱导解离 (  10 V。  碰撞能量: 40 V。  2014 4 丙烯酰胺:母离子 m/z 72、子离子 m/z 55、 子离子 m/z 44。  13烯酰胺:母离子 m/z 75、子离子 m/z 58、 子离子 m/z 45。  定量离子:丙烯酰胺为 m/z 55, 13烯酰胺为 m/z 58。  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 质谱系统,测定相应的丙烯酰胺及其内标的峰面积,以各标准系列工作液的丙烯酰胺 进样 浓度( g/L)为横坐标,以丙烯酰胺( m/z 55)和 13烯酰胺内标(m/z 58)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 质谱系统中,测得丙烯酰胺( m/z 55)和 13m/z 58)的峰面积比,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丙烯酰胺进样 浓度( g/L) ,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  质谱分析  分别将试样和标准系列工作液注入液相色谱 质谱仪中,记录总离子流图和质谱图(见附录  丙烯酰胺和内标的峰面积,以保留时间及碎片离子的丰度定性,要求 所检测的 丙烯酰胺 色谱峰信噪比 (S/N)大于 3, 被测试样中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一致,同时被测试样中目标化合物的相应监测离子 丰度比与 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丰度比一致, 允许的偏差见表 1。  表  1 定性测定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  (基线峰的 %)  允许的相对偏差  ( 50% 20% 20% 50% 25% 10% 20% 30% 10% 50%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丙烯酰胺含量按公式( 1)内标法计算:       ( 1)  式中:  X 试样中 丙烯酰胺 的含量, 单位为 微克每千克( g/;  A 试样中丙烯酰胺 ( m/z 55) 色谱峰与 13烯酰胺 内标  (m/z 58) 色谱峰的峰面积比值对应的丙烯酰胺 质量, 单位为 纳克( ;  f 试样中内标加入量的换算因子(内标为 10 L时 f=1 或内标为 20 L时 f=2) ;  M 加入内标时的取样量  , 单位为 克( g) 。  计算结果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或小数点后 1 位)。  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20%。  8   其他  2014 5 方法定量限为 10 g/ 第二法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 9  原理  本标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在试样中加入 13胺内标溶液,以水为提取溶剂,试样提取液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净化、 溴试剂衍生后,采用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 行检测, 内标法定量。  10  试剂和材料  注: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试剂  正己烷  (分析纯,重蒸后使用。  乙酸乙酯  (分析纯,重蒸后使用。  无水硫酸钠  ( 400 ,烘烤 4 h。  硫酸铵  (  硫代硫酸钠( 5  溴  (  氢溴酸  (含量 >  溴化钾  (  超纯水,电导率( 25 ) mS/m。  试剂。  藻土: 0 或相当产品。  试剂配制  饱和溴水:量取 100 纯水,置于 200 棕色试剂瓶中, 加入 8 , 4 避光 放置8 h, 上层为饱和溴水溶液。  溴试剂: 称 取 溴化钾 20.0 g,加超纯水 50 完全溶解,再加入 1.0 溴酸 和 16.0 匀,用超纯水稀释至 100 4 避光保存。  硫代硫酸钠溶液 ( 0.1 ): 称 取 硫代硫酸钠  g,加超纯水 50 完全溶解,用超纯水稀释至 100 4 避光保存。  饱和 硫酸铵溶液:称取 80 g 硫酸铵晶体,加入 超纯水 100  声溶解,室温放置。  标准品  丙烯酰胺 (准品:纯度 >99%。  13丙烯酰胺 ( 133准品: 纯度 >98%。  标准溶液的配制  丙烯酰胺及其内标溶液 :同   标准曲线工作溶液:取 5 个 10 量瓶,分别移取 0.1 0.5 2 烯酰胺工作溶液 ( 1 )和 0.5  1 烯酰胺工作溶液 ( 1 )与 0.5 标工作溶液( 1 ),用超纯水稀释至刻度。标准 系列溶液中丙烯酰胺浓度分别为 10 g/L、 50 g/L、 200 g/L、 500 g/L、2014 6 1000 g/L,内标浓度为 50 g/L。 临用时配制 。  11  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   色谱柱:  30 mmm m) 或等效柱。  组织粉碎机。  旋转蒸发仪。  氮气浓缩器。  振荡器。  玻璃层析柱:柱长 30 内径 1.8  涡 旋 混 合器。  超纯水装置。  析天平 :感量为 0.1  心机:转速 10 000 r/m。  12   分析步骤  试样制备  样品提取  取 50 g 试样,经粉碎机粉碎, 20 冷冻保存。准确称取试样 2 g(精确到 g),加 入 10.0  130 L(或 20 L),相当于 100  200 13加入超纯水 10 荡 30 ,于 4 000 r/m 离心 10  上清液备用。  样品净化  在试样提取的上清液中加入硫酸铵 15 g,振荡 10 其充分溶解,于 4 000 r/m 离心 10 上清液 10 用。如上清液 不足 10 用饱和硫酸铵补足 。取洁净玻璃层析柱,在底部填少许玻璃棉,压紧,依次填装无水硫酸钠 10 g、 0 硅藻土 2 g。称取 5g 0 硅藻土与上述备用的试样上清液搅拌均匀后,装入层析柱中。用 70 己烷淋洗,控制流速为 2 mL/去正己烷淋洗液。用 70 酸乙酯 洗脱,控制流速为 2 mL/集乙酸乙酯洗脱溶液,并在 45 水浴下减压旋转蒸发至近干,用乙酸乙酯洗涤蒸发瓶残渣三次(每次 1 并将其转移至已加入 1 纯水的 试管中,涡旋振荡。在氮气流下吹去上层有机相后,加入 1 己烷,涡旋振荡,于 3500 r/ 下层水相备用衍生。  衍生  试样的衍生:在试样提取液中加入溴试剂 1 旋振荡, 4 放置至少 1 h 后,加入 0.1  硫代硫酸钠溶液约 100 L, 涡旋振荡除去剩余的衍生剂;加入 2  酸乙酯,涡旋振荡 1  4 000 r/m 离心 5 取上层有机相转移至加有 0.1 g 无水硫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乙酸乙酯 2 复萃取,合并有机相;静置至少 0.5 h,转移至另一试管,在氮气流下吹至近干,加 0.5 酸乙酯溶解残渣 ( 注意:根据仪器的灵敏度,调整溶解残渣的乙酸乙酯体积,通常情况下,采用串联质谱仪检测,其使用量为 0.5 用单级质谱仪检测,其使用量为 0.1  ,备用。  标准系列溶液的衍生:量取标准系列溶液各 1.0 照上述试样衍生方法同步操作。  13  仪器参考条件  2014 7 色谱条件  色谱柱:  ( 30 m m)或等效柱 。  进样口温度 : 120 保持 2  40 /度升至 240 ,并保持 5  色谱柱程序温度: 65 保持 1  15 /度升至 200 ,再以 40 /速度升至 240 ,并保持 5  载气: 高纯氦气 ( 纯度 > ,柱前压为 69 当于 10  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 1 L。  质谱参数  检测方式: 选择离子扫描( 集 。  电离模式:电子轰击源( 能量为 70  传输线温度: 250 。  离子源温度: 200 。  溶剂延迟: 6 谱采集时间: 6 2  丙烯酰胺监测离子为 m/z 106、 133、 150 和 152, 定量离子为 m/z 150。  13m/z 108、 136、 153 和 155,定量离子为 m/z 155。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衍生的 标准系列工作液 分别注入气相色谱 定相应的丙烯酰胺及其内标的峰面积,以各 标准系列工作 液 的丙烯酰胺进样 浓度( g/L) 为横坐标,以丙烯酰胺及其内标 13制线性曲线。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衍生的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