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初中 生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1页
谈谈农村初中 生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2页
谈谈农村初中 生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3页
谈谈农村初中 生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4页
谈谈农村初中 生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谈谈农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谈谈农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362121,惠安洛江中学,黄桂聪 “缺乏生活知识,任何有艺术技 巧的人也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 形象、概括、虚构、想象,都只好停 工待料 ”在农村 ,由于文化相对落后 ,学 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又由于思维空间的局 限,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 事可写。因此,在写作时老是咬着笔杆 “挤牙膏”,即使勉强写出,素材也往往 缺乏新意:写老师多写老师熬夜备课; 颂母亲大多是写母亲深夜背子就医;写 友谊多是与朋友破镜重圆。有些素材, 小学写了,初中还写,陈腔滥调。这样 的作文怎么可能会吸引人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叶圣陶先生说过“ 写作的根源在 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 从说起。 ”这句话表明:初中作文教学应 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 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引导 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 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 集生活中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 之炊”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村中学生积累写作 素材: 一、观察乡村自然景色,收集素 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 生活中从 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新教 育提倡我们要追求理想的美育,要引导 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自然界中的美, 感受自然美带来的无穷乐趣。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 堂。说的是心若无物,而整个世界也便 空如花草。而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要眼中有物。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 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 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观去看、 听、尝、嗅、触,去感知、了解、认识 客观事物。你可以借大自然中的一花一 木、一虫一鸟来抒情;你可以尽情描绘 雨中小路、雨后山野,寄托你的情思; 你可以想像自己就是清潭中畅游的鱼儿、 森林中欢歌的小鸟、大树上悄然蠕动的 虫儿,真切地表达你的志向。鲁迅先生 把百草园软泥墙根一带写得妙趣横生, 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用心感悟,就不 可能能写出如此形象、生动的文字。 除了观察,还必须把观察后的体 验记录下来。 “行吟一路诗囊小,背个箩 筐全部收”,唐代诗人李贺,从少年时 就一直注意收集创作素材,经常背了一 只锦囊出门体察生活。每有所见所闻所 感,就凝练诗句,记在纸条上,放入锦 囊里。回家后,他选择、修改、精心构 思后,写成联或写成诗,放进另一只锦 囊中。李贺短短一生,传下的诗 230 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首,其中不少佳作名句,他的雁门太 守行中的起始两句“ 黑云压城城欲推, 甲光向日金鳞开” 写得精警突兀,是千 古传诵的名句。此外,还有唐代唐求的 “诗瓢”、宋人梅尧臣的“诗袋”、明人陶 宗仪的“瓦罐 ”,这些都是创作的材料 “仓库”,如果我们也能用心积累材料, 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再出现写作 时“举头望天空,脑袋一片空” 的情况。 二、体验乡村生活习俗,挖掘素 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 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 生活、表述真情实感。 ”乡村生活同样是 丰富多彩的,纯朴的民风、古老的习俗、 忙碌的农事,同样是我们很好的写作素 材。此外,大部分农村学生都有参与农 活 的经历,如放牛放羊、收稻割麦。 他们进行的各种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游 戏,像山间的野炊、河里的钓虾捕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树上的捕蝉捉鸟。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 除夕守岁、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 阳登高,以及祈雨、 “普度 ”、 “佛诞”等充 满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这些都是很丰 富的生活积累,而且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令人神往。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 社戏 、 故乡 、 祝福 等佳作,无不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和对乡村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其作品 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林林总总 犹如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而我们的学生 却熟视无睹。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 “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 是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什么精 金美玉,就不值得去拾取和收藏的缘故。 ”可见,教师之于学生的责任,除了把 他们领进生活,还应该教会他们了解生 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如何挖掘身边这一宝库加以利用 呢?2005 年泉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温暖 ,有一部分考生就机智地运用乡土习俗 作为素材。有一考生叙写一个没有文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的老奶奶在孙女中考之日,清晨赴庙, 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孙女的故事。故事 描述具体细致,真实感人。那老奶奶一 颠一颠的身影,每天都从我们每个人的 身旁走过,笃信观音保佑的朴素话语萦 绕于我们每个人的耳旁。还有一考生, 通过写自己生病吃药其间发现其母亲把 煮过的中药残渣倒在村路中央这一细节, 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类似的乡村素材还 有很多,如“ 天狗吃月” 、 “用手指月,半 夜会被割耳” 、 “下齿丢屋顶,上齿丢床 下”等。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犹如源 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 然活泼、昼夜不息。 ”不错,生活才是写 作不息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做生活的有 心人,相信写作时就会文思源涌。 三、阅读文化经典名作,拓展素 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讲 的是广泛阅读的好处,它展示了阅读与 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 题。通过阅读,可以多视角多渠道拓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作文的素材。 1、阅读名著,从经典中 汲取丰富的营养。引导学生阅读语文 课程标准推荐的中外名著,有目的让 学生形象而具体地了解文学、感受情怀。 如阅读骆驼祥子 ,感受祥子质朴勤 劳、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体味旧 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2、充分运用教材拓展写作材料, 寻找“源头活水 ”。农村中学阅读条件有 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 材料。如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 学习如何写人记事。只有善于积累,使 读写同步,和谐发展,作文时才能“下 笔如有神”。 3、写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 好文章。 “不动笔墨不读书” ,对学生尤 其是农村学生而言,动笔读书是最好的 读书方式,这样有利于储存资料,拓展 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作文如同沟渠里的水,如果要 畅通无阻地长流清水, “源头活水 ”很重 -精选财经经济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