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发展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docx_第1页
关于家庭发展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docx_第2页
关于家庭发展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docx_第3页
关于家庭发展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docx_第4页
关于家庭发展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家庭发展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 桐桐是班最调皮的小朋友, 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娇小的身段但是伸手敏捷,小朋友们 都说他长得像个小猴子。下课总是要欺负小朋友,上课总 是要捣乱,都特别恐惧他接下来他表示令我感到更失望! 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进教 室,见到门关着,会 “ 咚咚咚 ” 边踢门边喊 “ 开门, 开门!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和午睡室之间窜来 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 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 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桐桐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 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当老师走近他时,就对 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桐桐的课堂纪律较差,下面讲个没完没了老 师一批评他还要骂老师,整个课堂乱糟糟的让他回答一些 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故意乱说,有时举手举的很高,站 起来直接说 “ 不会 ” 案例四:小朋友带来了巧克力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 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可 是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 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 的见桐桐小朋友神色有异,原来圆筒被桐桐拿去了 孩子最早接触的家庭,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情感态 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 家庭是对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第一环境。良好的家 庭教育可以协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行为品质,使之成为 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但在现实生活中,看到 父母晚辈的过多维护和百般溺爱,促使孩子养成了自私、 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接受来自于成人的源源 不时的关爱时,丝毫不会去考虑别人的需求与感受。这样 的孩子,群体中与他人相处时往往只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 表示出冷漠和自私的不良行为倾向,这种不健全的人格特 征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以下是父母的一些教养方法: 1 祖辈的溺爱:爷爷奶奶凡事顺着他因为他爱闹,受 不了只能息事宁人由着他另外祖辈怕心爱的孙子在外面受 欺负,所以经常教孩子一些自卫的行为方式。 2 父辈的疏忽:父母都是双职工,平时上班都比较忙, 对这爷爷奶奶不肯带的孩子,也是用比较直接野蛮的方式 来教育他也一直用 “ 坏脾气 ” 不听话 ” 等字眼来评 价自己的孩子,提出的都是要求,都是不许、应该,不能 ” 少有称赞鼓励的话语。桐桐来到幼儿园时,由于他王道 专横,小朋友们原来对他热情已经淡了慢慢的开始敬而远 之,也感到这个新集体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样 不爱他爱管他对他发号施令了于是为了自己做错事逃避老 师的惩办,从而特别爱欺负别的小朋友。 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认为有以下三点: 1. 孩子年龄小,他人的东西不能拿 ” 概念尚未形成。 2.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 欢的东西总是手不释卷。加上孩子们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 不能够清楚地区分 “ 自己的和 “ 他人的这两种概念, 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 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案例四就是这 种情况。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十分好玩,小朋友特别喜欢, 因此便把它放入自己的书包里,并没有任何别的复杂动机。 就和他讲道理:桐桐,小朋友丢了东西多着急呀 ! 圆筒是 他人的要是喜欢,就让妈妈去买,好吗 ? 要是喜欢的东西 也丢了不是也着急呀 ? 帮他把圆筒送回家吧。通过一番讲 道理,孩子也逐渐明白了他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并把 圆筒送还了回去。 3. 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这种 情况应引起我重视,同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4. 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对 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1. 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 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一旦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素质高、 明事理的家长,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并一起讨论处理办法; 对文化层次低、态度强直的家长,可以委婉地讲明事情, 并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意见。 针对孩子上课捣乱的情况我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每当 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和做游戏的时候,桐桐就会大胆 的说这说那的有时还会说一些搞笑的言语,弄的所有的小 朋友都哄堂大笑。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叫桐桐做小老师, 奖励他小贴花,一个劲的褒扬他经历了这一切,心久久不 能平静。孩子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差别,不同的需求,构 成了多样、互补的人群。也许在潜意识中,对调皮捣蛋的 孩子是厌烦的过多的训斥、批评,使孩子的许多不良表现 和问题行为在严令禁止中暂时隐藏了起来,而一旦到特定 的场所,遇到特定的因素,迸发就难以避免。教育的主要 原则是爱,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桐桐有自 己的主见,需要你信任和肯定,当你大庭广众之下批评、 数落他内心就充满了愤慨,也许是不服气,又或许是发泄, 采用一种偏激的行为表示进去。 两个多月来,桐桐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 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 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 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当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发现他世界其实绚丽多彩,充溢了童真,寄予着期盼。苏 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 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 碎,不复存在要静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顾及孩子的 内心感受,内心需求,多一些耐心,少一点急噪;多一些 宽容,少一点指责,慢慢去读懂孩子这本书。用爱呵护孩 子的内心世界,用尊重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只要你用爱 心和真诚对待每一位孩子,同样会回馈给你一份意外的惊 喜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雷某,男,20 岁,大二年级 学生,成绩优异。这次在班干部竞选中,他很自信地竞选 班长一职,但是在班上却仅两个人投他的赞成票。他很气 愤,认为班上的同学是嫉妒他的才能,所以联合起来不选 他。他有时上课爱顶撞老师,觉得老师的想法明明是错误 的,可是老师反而说他是错的,心里很不服气。对很多事 情只认自己的理,喜欢钻牛角尖。 (一)、向我行我素,认为自己比别人有更强的能力和 智慧,不愿意管别人的喜、怒、哀、乐,不愿与人分享, 朋友很少,人际关系很差。像雷某这样,刚愎自用,多疑 而固执,有可能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又叫妄 想型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定比例,观念固执,易走 极端的人格障碍。男性多于女性,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 的人居多。偏执型人格的特征表现有:一是猜疑,常将他 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 或无足够根据地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 警惕与 防御。 (二)、是将平常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 (三)、是易产生病态嫉妒。四是过分自负,若有挫折 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五是好嫉恨别人, 对他人的错误不能宽容。六是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 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七是忽视或 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并且很难改变想 法。 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 格障碍,不足可认为是具有过分固执的人格特征。患有偏 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自我评价过高,时常感到怀才不遇, 常以超价值观念去解释特定事物,而且固执己见,很难接 受别人的劝导,遇挫折后又习惯于责备别人或客观上进行 推诿。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的偏执行为往往持否 定态度,常常表现为多疑,警觉性过高,很难与他人相处, 若受到某些刺激,则易发生偏执或偏执型精神病。 (一)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 的异常人格特征。如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 师、同学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同学、老师的 任何意见,只相信自己,就会使同学、老师感到自己难以 商量,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 同学、老师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 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 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同学、老师 的意见,多听听同学、老师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 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常默念:不要总认为自 己比同学、老师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 千万不要高傲自大。 (二)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 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同学或老师有敌意的观念时,患者就 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 (三)主动交友。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在交友中学会 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真诚 相见,以心交心。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 重的基本道理。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学会将心比心,换 个角度看问题。 一例产后抑郁案例的原因分析及化解 我工作压力 大,自己一直感觉自己有焦虑状态,但是不影响日常生活。 我有个坏习惯,一有什么身体异常就喜欢去百度查,搞得 自己紧张兮兮。 这次生完孩子后先在医院一周,后来去月子中心,开 始的半个月左右都是阿姨晚上陪护,再加上月子中心房间 空间狭小,又一个月不能洗头洗澡,心情很糟糕。期间因 为乳腺本身有囊肿问题怕喂奶影响自己,瞎担心,跑了几 次医院,医生都说没什么大问题,但总是不放心;又因为怀 孕期间胃一直不舒服产后依旧胃疼,去医院做了个胃镜, 结果有胃息肉,回家担心的不行。从早到晚上网查啊查, 又瞎担心宝宝是否有什么不健康。 后来喉咙痛,挂水十五天仍旧感觉不舒服,医生说我 太过焦虑,其实本身没什么问题了,再加上我已经开始有 时候莫名哭泣,我意识到自己产后抑郁了。我爸妈担心我, 在我面前哭。再加上我家小区有个妈妈就是产后抑郁,在 家跳楼死的,我怕我也会这样,又让爸妈那么担心。我症 状就开始加重了,心悸,对什么都没兴趣,吃不下饭,睡 不着觉,莫名害怕。 我后来又曾经在上海一医院找就诊,诊断为产后抑郁 症。早饭后服药黛立新 1 颗,午饭后服药盐酸帕罗西丁半 颗,在服用了 10 天以后觉得状态好了很多。为了心疼宝宝 没母乳喂养,自主停药几天后,在剪完手指甲后复发,老 是感觉双手无名指指甲和手指交界处异样感觉,内心烦躁 不已,后继续服药一个月天左右,效果不明显。后来再次 门诊后,医生让加大药量,帕罗西丁改成吃一颗,但是没 有明显改善。还是会觉得喉咙发紧,基本我吞一次口水我 就注意一下,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吞咽。 因为我本身有慢性咽炎,有的时候觉得嗓子正常,口水吞 多了又觉得嗓子疼。自己跟自己说不要在意,可是脑子还 是会特意去关注。 因为这个问题,心烦气躁,胸口憋闷。而且我老是嗳 气,不停嗝啊嗝的。后来换了一家医院求治,医生把黛立 新和帕罗西丁停了,调换了药物,换成了每天 75mg 的文拉 法辛,因为症状不减轻,后每天服用 150mg,期间有段时间 感觉不错,但是注意咽口水的问题反反复复的,好了几天 以后突然就复发了,复发一个星期左右又会感觉好点。基 本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复交替。 第一,从案主描述“我工作压力大,自己一直感觉自 己有焦虑状态,但是不影响日常生活。 ”这说明咨客有客观 性因素导致的持续性焦虑情绪,但这种焦虑情绪并不是很 严重。 第二,从案主描述:“我有个坏习惯,一有什么身体 异常就喜欢去百度查,搞得自己紧张兮兮。 ”这表明咨客本 人有不良的思维行为反应模式,在生活中容易多思多虑, 负面联想,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有病”求证,导致自 己焦虑不安。这是神经性焦虑,在这种不良思维行为反应 模式下咨客会对自己情绪及躯体的不良反应过度敏感,承 受性也差。 第三,月子期间不良刺激事件的叠加,超出咨客个人 心理的承受范围。当她认为自己是产后抑郁,给自己贴上 抑郁症标签的时候,更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病 情”更加恶化。 第四、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影响的,当人长期处于 焦虑紧张状态,通常伴有生理变化,会导致躯体出现一些 功能性障碍。主要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由于焦 虑程度的严重性不同以及个体间的差异,致使这种变化因 人而异,但仍有其一致性。它在交感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 有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皮肤苍白、手心出汗、口干舌燥 和呼吸变深等;在副交感神经方面的表现有尿意频繁或小便 次数增加,恶心、呕吐或腹泻,甚至大小便失禁。严重的 焦虑时,可见肌张力增高,出现刻板动作,消化不良或食 欲减退以及睡眠障碍。严重而持续的焦虑反应除有植物性 神经系统活动亢进等表现外,还有注意集中困难、联想和 记忆力减弱、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和性行为 能力减退等。因此虽然咨客躯体有很多“症状表现却检 查不出器质性的原因。医生也说她是太过焦虑,其实这说 明他身体本身没什么问题。 第五、从咨客情绪变化发展来看,她刚开始主要是焦 虑情绪,因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后来出现抑郁情绪,再后 来伴随有强迫反应。这是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化解而 出现的伴随症状。出现伴随症状并不代表着问题性质的转 变,背后最主要的还是焦虑情绪。 心理咨询是以社会心理原因来说表现,不进行标签性 诊断。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咨客现在的困扰与她的不 良思维行为反应模式,现实的焦虑、不良的刺激因素,自 我心理承受性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 原因化解了,外在症状也就自然消除了。精神病学只看表 现进行分类,不问原因。是不是病,解决问题的方向,取 决咨客本人认同精神病学还是认同心理咨询。 心理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