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_第1页
肠道菌群失调_第2页
肠道菌群失调_第3页
肠道菌群失调_第4页
肠道菌群失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1 【 正常菌群概况正常菌群概况 】 种数: 500余种 体内菌重: 1.0-1.5kg 构成:厌氧菌占 90-99% 以上,其中双歧 杆菌含量高,占 60% ;需氧菌仅占总量的 不超过 5% 2 【 正常菌群数量正常菌群数量 】 多量组: 拟杆菌 、真杆菌、 双歧杆菌 等, 数量在 109-1011/克大便。 中等量组: 大肠杆菌 、肠球菌、 乳杆菌 、 韦荣氏小球菌 等, 106-108/克大便 。 To be continued3 【 正常菌群数量正常菌群数量 】 少量组: 葡萄球菌 、产气夹膜杆菌、 变形 杆菌 、假单孢杆菌、 克雷伯菌属、白色念 珠菌及酵母菌 。数量在 102-106/克大便。 4 【 生态分布生态分布 】 表层:需氧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中层:类杆菌、消化链球菌、韦荣氏菌属 、优杆菌等。 深层:主要为双歧杆菌、厌氧乳杆菌 。 5 【 构成类别构成类别 】 共生性类型(生理性细菌): 类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等 。 中间性类型(条件致病菌): 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韦荣氏球菌 。 致病性类型(致病菌): 产气荚膜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 单孢菌。 6 【 有益的生理作用有益的生理作用 】 形成生物屏障。 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产生内毒素及致癌物 质。 防止腐败菌作用,降低内毒素水平。 维持正常肠道蠕动。 To be continued7 【 有益的生理作用有益的生理作用 】 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合成维生素。 降解胆固醇,形成胆汁酸。 增强免疫功能。 产生乳酸、醋酸润滑肠道。 改善对乳糖的耐受。 To be continued8 【 有益的生理作用有益的生理作用 】 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 (LPO) 。 防治癌症 9 【 肠道粘膜屏障 】 生物屏障。 细胞屏障。 黏液屏障。 免疫屏障。 10 【 肠道粘膜屏障 】 肠 肝轴 细菌某些酸对胆红素、胆汁酸、胆固 醇和雌激素的肠肝循环起重要作用。 胆汁是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 肠道菌群分解尿素酶,将进入肠道的 尿素转化为 CO2和氨,氨经门 V 入 肝 ,重新合成尿素氮即为肠肝循环。 11 【 调控机制调控机制 】 消化道的 pH值 正常肠道运动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胆汁、粘液 肠道分泌的酶、激素、抗体等 12 13 【 病因病因 】 宿主患病:生理菌群减少或消失,潜伏致病 菌剧增。 使用抗生素: 杀死有益菌,改变细菌抗原结构 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作用,产生耐药菌。 To be continued14 【 病因病因 】 其它医疗措施:外科手术,应用激素、免疫 抑制剂、抗癌药、 X线、同位素等 精神、肉体刺激,过劳,营养不良,免疫低 下 重大环境改变 老年 15 【 引起的临床疾病引起的临床疾病 】 急慢性腹泻 小肠细菌生长过度综合征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 霉菌性肠炎 内毒素血症 内源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脓血症等 。 16 【 腹泻与菌群失调 】 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原因 构成肠道屏障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 少; 低酸导致结肠内细菌上移至小肠; 肠道细菌使脂肪代谢紊乱、胆盐代谢障 碍。 17 【 腹泻与菌群失调 】 腹泻导致菌群失调原因 过度腹泻,肠道常住菌大量排出; 肠蠕动过弱或过快,影响肠道菌群比例 抗生素的应用加重腹泻。 18 【 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 IBD更常见于细菌丰富的大肠 细菌制品如 PGPS , LPS等可单独诱发或加剧 肠道炎症 空肠切除或短路能缓解肠炎症状态 肠炎病对肠道菌抗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升 高 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具有密切关系,可能 是其 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证据: 19 【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 二者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失调是慢性肝病内毒素 感染产生的源头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严重程度相关 慢性肝病内毒素血症阳性率 80%92.3% 20 【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 慢性肝病形成内毒素原因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毒素、细菌易位 肝脏清除内毒素及细菌能力降低 免疫功能降低 白蛋白降低 白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菌能力下降 补体、调理素不足 胆汁分泌障碍 肠动力减少 肝衰时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明显降低内毒素水平 ,恢复肝功能 21 【 菌群失调类型菌群失调类型 】 I型:双歧杆菌水平高,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 II型:双歧杆菌低于正常,条件致病菌同时 增长,出现肠道功能紊乱 III型:双歧杆菌菌群破坏,需氧菌取代,长 期肠道功能紊乱 22 【 质的失调质的失调 】 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失调 耐药菌和致病菌比例失调 原 藉菌和非原藉菌比例失调 23 【 量的失调量的失调 】 一度失调:可逆、轻度失调 二度失调:较重、不可逆失调 三度失调:严重失调(菌交替症) 24 【 定位移植:易位 】 横向 易位易位 : 正常菌群由原位向四周转移 ,如大肠杆菌大量定植于小肠。 纵向易位:纵向易位: 正常菌群经原位向粘膜深处 转移 ,后经 淋巴、血液转移至淋巴结、肝 、脾、腹膜及全身造成感染。 25 【 定位移植:易位 】 内毒素易位 大量 G 杆菌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损伤肠 粘膜造成肠粘膜通透性增强,内毒素通过肠 粘膜,经门 V 入 肝脏,由枯氏细胞清除 内毒素形成过多或肝病时枯氏细胞清除功能 ,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26 【 定位移植:易位 】 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炎性介质,通过肠肝 轴 引起肠黏膜损伤,通透性增强,更导致肠 细菌易位 大量炎性介质 致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 27 【 菌群失调的防治菌群失调的防治 】 预防: 尽可能去除诱因,控制医疗措施。 合理调整饮食: 如对发酵性腹泻,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 物饮食; 腐败性腹泻采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 。 To be continued 28 合理使用抗生素: 早期经验性用药,及时针对培养的细菌 及药敏选用抗生素 选择性脱污染 尽量不选用广谱、大剂量抗生素、口服 给药 29 【 菌群失调的防治菌群失调的防治 】 通过营养调整: 补充足够谷氨酰胺和 SIgA 扶植双歧杆菌:胡萝卜、半乳糖 扶植乳杆菌:乳糖、蔗糖 扶植大肠杆菌:乳糖 扶植球菌:叶酸、 VitBco、蜂蜜 应用促肠动力的药物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30 【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产生某些酶修饰毒素受体,阻断或降低毒素与 小肠粘膜受体的结合; 产生抗菌物质; 生物拮抗; 刺激宿主免疫应答; 加强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功能 To be continued 31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益生菌; 益生元; 合成元及细菌素 To be continued32 【 益生菌益生菌 】 益生菌 (probiotics):体内有益菌,可以是活菌 、死菌、细菌组分或产物 促菌生:需氧蜡样 芽胞杆菌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 抑菌生:枯草杆菌 丽珠肠乐:双岐杆菌活菌 To be continued33 【 益生菌益生菌 】 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 球菌三联活菌 金双歧: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 三株口服液: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 链球菌 To be continued34 【 益生菌益生菌 】 米雅:酪酸芽孢杆菌(宫入菌,日本) 吗咪爱:乳酸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 菌三联制剂(韩国) 35 【 益生元益生元 】 益生元 (prebiotics):选择性刺激或 促进一种或几种生理性细菌在宿主 肠粘膜定植、生长或活化的物质 低聚糖类:异麦芽糖、乳果糖,低聚 乳糖,低聚果糖等 30余种 To be continued36 【 益生元益生元 】 生物促进剂:也用细菌制剂来达到体内 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如促菌生、整肠生 、抑菌生等。 中药促进剂:如阿胶、五味子、枸杞、 刺五加等可明显促进双歧杆菌生长。 37 【 合生元及细菌素合生元及细菌素 】 合生元 (synbiotics): 益生菌与益生元组合的制 剂,或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可加入中 草药促进剂,是一类有发展前途的生态制剂, 如双乳片。 近年开始研制细菌素类物质作为微生态制剂, 正在研究的有乳链菌( lactostrepcine)、双球 菌( dipiococcin)等。 38 【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 防治腹泻 慢性肝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 炎症性肠病创伤、手术、应激等导致的 内源 性感染及内毒素血症 To be continued39 【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 防治肿瘤 降低、稳定血脂 生殖器感染 五官感染 抗衰老。 To be continued40 【 微生态调节剂: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合理应用 】 先判断有无肠道菌群失调及失调程度, 再考虑是否应用及应用的种类。 慢性腹泻患者,最好同时应用提高免疫 力的食品或中药。 To be continued41 【 微生态调节剂: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合理应用 】 原则上不同时使用抗生素,重症患者不能 停用抗生素时: 需加大生态制剂的剂量和服药次数 尽量口服抗菌素 可选用死菌制剂或加服益生元制剂 可选用耐抗生素的梭菌类益生菌制剂 To be continued42 【 微生态调节剂: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合理应用 】 微生态调节剂与抗生素同用的几种方案 先抗后调 同步应用 清扫扶正 联合应用 43 【 菌群失调的治疗原则菌群失调的治疗原则 】 I度菌群失调 尽可能去除诱因 饮食调整 适当使用微生态调节剂 44 【 菌群失调的治疗原则菌群失调的治疗原则 】 II度菌群失调 尽可能去除诱因 严格饮食调整 规则使用微生态调节剂 综合治疗,改善全身情况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