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文化特色_第1页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_第2页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 南京历史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1、历史文化悠久。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传 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公元前 472 年,越王勾 践灭吴后,命谋士范蠡在秦淮河畔的古长干里构筑越城,迄今已 有 2700 多的建城史。公元前 333 年,楚威王在清凉山筑金陵邑。 此后,秦朝称之为秣陵,东吴称之为建业,东晋称之为建康,唐朝 称之为白下、上元,元朝称之为集庆,明朝称之为南京,清朝称之 为江宁府治,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1927 年设南京特别市,1930 年改称南京市。期间,六朝时期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还 有南唐、明初、清末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有 54 位帝王、元首在位,建都历时 447 年。南京还是中国近代史的 起点和终结,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沧桑。 作为“ 六朝古都 ”、“十朝都城”,南京文化光 辉灿烂,从 汤山古猿人 类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古都与文化 的交融,彰显出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 化。1982 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2、文化遗存丰富。南京共有市以上文保单位 275 处,其中国 家级文保单位 14 处 43 个点,省级文保单位 110 处 117 个点,市 级文保单位 129 处。2003 年明孝陵“申遗 ”成功,成为世界历史文 化遗产。南京拥有 70 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陈列馆和纪 念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标本。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数 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及保护手段之有力,位居同类 城市之前列。近年来,南京有几十项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三处被 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处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 誉奖。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等南京特色 文化具有人无我有、异彩纷呈的鲜明个性,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 品牌。 3、文化传统优良。南京经过数千年的风雨,通过各种文化的 不断碰撞、融合,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孕育了 无形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优良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气质与传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养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南京作 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在教育的设置和经费的投入上优于其他 地方。因此,南京在历史上曾拥有中国曾经出现过的各类学校, 上至太学、府学,下到县学、义学。晚清之后废科举而兴学堂,南 京则涌现出各种现代的大学、专业学校和中小学堂。自从南京开 办学府之后,尊师重教一直蔚然成风。二是造就了海纳百川的胸 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汇的地 方。另外,由于战争、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口变动,不同 地域文化的人口在南京混合,促成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造就了南京文化“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 的 风度。三是形成了凝重 而不古板的气质。南京历代王朝,由于政权频繁更迭,使得南京 在文化上产生不了西安汉唐时期及北京明清时期所出现的盛世 文化,但也正是这种偏安王朝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南京与其他古 都的不同之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在这里相互补充,形成了凝 重而又不古板的文化形态。 4、名人名作辈出。南京自六朝以来文化名人辈出,文化成果 丰硕,文化中心地位延及至今,为世人公认。早在东晋时期,当时 的建康就延续了被打破的西晋文明。建康的石刻艺术代表了中国 石刻的最高水平。南朝的政治宽松、经济富裕和文化的活跃,使 北朝的有识之士纷纷移居建康,南北两朝形形色色的文人才子, 在建康施展才华,使文化精品迭出。唐宋和明清期间,先后称为 金陵、昇州、江宁的南京成为小说、戏剧、书画和诗词的创作热土。 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等诗家名士留下了与金陵有关的许多 不朽诗篇。结束帝制进入共和,南京积累了可观的民国文化,中 山陵就是其建筑文化的杰作。在文化领域,有南朝古经史文学家、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有以南京为第二故乡的清代儒林外史作 者吴敬梓;有总领文坛五十年的清代随园诗话作者袁枚;有红 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以南京作为战斗一生之起点的现代文豪鲁 迅;还有言情小说家张恨水。在戏剧领域,有踏遍金陵为一剧的 清初大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当过梅兰芳昆曲导师的近 代词曲大师吴梅;还有国歌歌词作者、剧作家田汉。在书画领域, 有著名的六朝画家顾恺之;有清代版画巨著十竹斋书画谱的作 者胡正言;有“金陵八大家 ”之首的龚贤;有清代小 说家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