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清丽婉约写天真2情深意婉闺情诉3国破家亡叹悲音6别具风姿的清照词内容摘要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形式,起于隋唐,成于两宋。两宋二百所年间,涌现出一千三百多位词家,形成了婉约、豪放两大风格流派。在婉约派风韵流转、摇曳多姿、特点纷呈的词家中,开始是男性作者占据词坛。可后来有一位女词人异军突起,直压须眉,这就是被称为“一代女词宗”的李清照。她前期词风清新婉丽,笔触细腻缠绵,后期遭受国破家亡之难,词风陡转,变为慷慨悲凉,沉郁凄婉。作为风姿别具的李清照的词作,本文从“清丽婉约写天真”,“情深意婉闺情诉”,“国破家亡叹悲音”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评议。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对李清照的词作风格进行了亦歌亦叹式的介绍、评定。关键词婉约派;清新;凄婉;沉郁。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形式,起于隋唐,原是以歌酒欢宴中的燕乐配制的歌辞。词,开始流行于诗客文士、王公贵族间的优游酒宴,行令酬唱中,并非“正统”,不登大雅。其主要内容多为歌咏男欢女爱、相思别离,其中虽也有低回怀古,边塞征战,亡国之痛的内容,但不为主流。等到两宋,词,这种文学样式,就不光是流行于行令酬唱得私人欢宴中,而可以登得大雅之堂,可以和诗分庭抗礼,公开创作、刊印流行了。让我们循着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发展脉络,踏上两宋词坛,放眼望去,满目青山,可谓遍地英雄。数不尽的名家辈出,说不尽的名篇如云;词风多样、流派纷呈,局势开张,气象恢宏,出现了空前繁荣鼎盛局面。纵观两宋,词家达到一千三百多家,群星争辉,各显风格。从宋初的令词先手晏殊、欧阳修,到开创长词慢调的柳永,再到革新词体、开创词风的苏轼,以及融集多重风格的周邦彦,男性词家占据词坛江山。但在这众星璀璨之中有一女词人异军突起,这便是纵跨两宋,不让须眉的史称“一代女词宗”【1】的李清照。在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可谓是杰出的女词人。在当时的两宋词坛上,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也熠熠生辉。李清照前期词作抒发青春蓬勃的少女和少妇的情怀,词风清新婉丽,笔触细腻缠绵。南渡后命运遭遇迥乎逆转,词风也随之改变,以国破家亡的大悲剧为背景,抒写了与时代不幸相交融的个人的不幸,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本人自幼喜爱文学,词赋诗词略有涉及,尤其对宋词情有独钟。这些年的学习提高,使自己对宋词的赏析能力有了一点提高,对宋词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步。研读了莫砺锋、童强编著的情韵并美的宋词,许隽超的唐宋诗词赏析、程郁缀编著的唐诗宋词,略读了全宋词,尤其是读了李清照的漱玉词后,对其喜爱有加,茅塞顿开。对这位纵跨两宋,流芳千古的女词人的词作风格、精髓魅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下面,本人将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对被称为“一代女词宗”的李清照的作品,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观点、看法难免拙钝,望大家斧正。一、清丽婉约写天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母亲亦善文藻,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及家庭熏陶。泉城济南,齐鲁之地,历来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父亲李格非又善交游,大明湖畔,趵突泉旁常有父女与同趣者流连的身影。年少的李清照即有诗名。刚刚步入青春年少的李清照,诗才敏捷,词性勃发。每每成词,清新浅白,妙语天成。例如她在十七岁那年的初夏所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衫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合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小令,仅仅四十一个字,浅白如话,别具清新韵味。词中描写了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在一个初夏的早晨,荡完了秋千,放松一下握绳久了的发酸的纤手。浓浓的晨露,滴在将落的花瓣儿上。因玩耍出了汗,透过了薄薄的衣衫。突然,看见有人走进花园来了,惹得她心惊肉跳,内心紧张,慌张中跑向绣楼,被树枝碰掉了金钗,甚至连袜子都跑掉了,但是她不甘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看看来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就在门旁停下了脚步,不好意思直接回头张望,只好假装嗅着门旁的青梅,然后偷偷地看。这首小令,可谓是李清照待字闺中,天真烂漫而又青春萌动的写照。上片短短二十个字,白描式的勾勒出一位大家小姐在后花园中悠哉游哉地荡着秋千,慵懒地摆弄着发酸的纤纤玉手。一个“慵”字写出了这位少女因玩得尽兴,略感疲惫的娇弱模样。“露浓花瘦”,极其精炼地交代了当时的季节。下片写这位荡秋千的少女看见园中有人来了。词中没有交代来的是什么人,但从这位小姐惊慌紧张,甚至慌不择路的情形,显然是一位男子,而且是一位青年男子。怦然心动,又不敢直视其容,只好假装嗅着青梅来掩饰其难为情地张望。尤其下片中“合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巧妙化用了李白的长干行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这位娇羞少女的情态。整首小令仅有四十一个字,却把一位天真无邪,娇羞可人的少女的动作、心情、神态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真是无一字闲缀,清丽婉美,用语恰当。这首小令当推李清照词创作前期青春年少阶段的代表,凸现作者灵动敏捷的才思及内心对美好的情感的追求与向往。可令人遗憾的是这首小令被一些词论家认为是他人伪作。因为李清照的漱玉词的宋代刊本早以佚失,经过后人不断辑录的不过几十首。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中有存疑14首,其中就有这一首。可大多数后代词家及评论者都认为这首点绛唇是李清照所作,因为这首小令的风格、构思、用语特点都与李清照其它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再如李清照年少时期创作的小令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写作者一夜浓睡醒来,醉意仍为消尽,但多情而敏感的词人却关心着窗外经过一宿风雨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佣人丫鬟卷起窗帘告诉她,海棠花还是原来样子,但词人凭常识,马上感觉到这是佣人在安慰她这颗多愁善感的心。词人知道海棠经过一夜风雨的袭打,必定是红花凋零而绿叶丰盛。所以词人反问说:“知否,知否?影视绿浓花瘦。”全词仅三十个字,但词人却利用简洁地对话,巧妙地构成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把问者情深和答者意淡置于对比之中,由此展示出女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眷恋与爱惜,表现出词人敏感多情的性格特征。全词语言明白浅近,但用语却极为工巧,尤其是“绿肥红瘦”不仅当句应对工整,而且以“瘦”字状海棠由繁丽而落憔悴,炼字甚精,不着痕迹,且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李清照驾驭语言的能力。以上两首令词可以说是李清照前期词作中表现自己对人生、追求、青春梦想,由时节景色映照自身内心青春感悟,萌动的写照。作为一位女性,初涉人世,妙龄如花,却能精辟用语,炼字如神,浅白入话,感悟灵动别致,真可谓奇才。故而,在当时济南府名动一时,求婚者络绎不绝,都以能一睹李清照芳容或得一笺词作为荣。二、情深意婉闺情诉由于李清照丽质慧心,诗名早成,慕求婚者甚多,最后是当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得成连理,与李清照结婚。赵明诚擅长金石书画,文才颇高,夫妇俩可谓是情志相投,夫唱妇随,共同流连书画词赋,一同校勘古籍,唱和诗词,生活美满。婚后赵明诚一方面致仕,另一方面又要进行金石书画的钻研,故时有离家在外考证古碑,临摹拓帖,交流画艺。李清照常会一人在家,思念便是词人精神活动的主题。丈夫辞亲远游,偶有书信来往,尺素情长。期待、挂念、相思交融在一起构成了李清照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词作主题。加之李清照才思敏捷灵动,富有敏感的洞察力、想象力,使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作的情深意婉的风格大大彰显。例如词人填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上篇写的是红莲已残,天泛凉意,竹席冰冷,轻轻解开轻罗衣衫,独在舟中,独自一人泛舟遣闷,空中大雁飞过,是否捎来锦书,传来丈夫的问候。可叹啊,只有大雁飞过,明月映照西楼。下篇写到:花儿独自凋落,水自流淌,两个人同样受着相思的煎熬,愁绪的困扰。心中的相思之情怎么也消除不掉,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牵挂,眉头刚刚舒展,心里又起愁绪。词人先写清秋时节,红莲将残,独自一人泛舟遣闷,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次写相思情状。尽管情人杳无音讯,但词人身心,所爱的人和自己一样忍受着相思之苦。言己相思,更设想爱人相思,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为细腻、深入。结语八字,属对工整,“才下”与“却下”相对,“眉头”与“心头”重写,即为形象地刻画出一位无法化解自己相思之情的女性形象。李清照前期词中,闺情是一大主题,但她结婚前的词作如前面举例所述,是充满清新灵动,天真活泼的风格。结婚后,词风日臻成熟,意境情深,用语细腻温婉。词中常会有一种缠绵深婉的情愫在流淌。它写的醉花阴更是这一时期词作风格的范例。词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肖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沙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中上篇写愁云惨淡,薄雾笼罩着白昼,铜炉中燃着香料。重阳佳节悄然来到了,纱帐中空留玉枕,半夜了不能入睡,凉意沁透心。下篇写在黄昏时在东园中独自把盏。一缕香气悄然充盈空间。不要说没有尽兴啊,可西风吹起帘笼,面对满园黄花,更觉自己比黄花还要形销与影瘦。这首词是写丈夫远游求学,重阳佳节也不能与妻子团聚。作为妻子的作者笔蘸浓情,挥洒相思缠绵于景色,环境的感悟、映照中。重阳佳节更是思念远人的时节,但词人并不直接写相思,而是平淡地描写节日中自己器具的细节,让人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白昼百无聊赖,夜里辗转难眠。词人终于在傲然独立的菊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她按捺不住内心的积郁,发出了“人比黄花瘦”的感叹。黄菊本无所谓肥瘦,但在词人移情的作用下好像也成了多愁善感的弱女子,孤独而伤感,与词人同病相怜,犹如知己。无情黄花尚且因秋风而瘦,何况多情女子满怀相思之愁呢?宋有无名氏无梦令中有“依旧、依旧,人与绿杨具瘦”之语,李清照这首词的结句本自这里脱出,但语义更工妙。“人比黄花瘦”与前一首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上眉头,却上心头”一样,意向鲜明生动,用语工整巧妙,如此精警的语言并非模拟者仅从锻句炼字中可得,而是词人具有深切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所致。有人说。李清照是女人写女人,有得天独厚的阴柔天赋,因而才能创作出深婉缠绵、清新含蓄的作品。本人认为,其实也不尽然,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形成除了天赋因素外,更多的是它所受的艺术熏陶,形成了独特的心灵感悟及敏感又敏锐的洞察力、灵动的才思。下面这首更能代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咏叹缠绵,抒写柔婉的创作风格,那就是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内容是:“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整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又是悲愁。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据说这词写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当时是赵明诚仕途得就,将要去知莱州,让李清照独居青州乡里。夫妻临分别前,千般缠绵,百般柔情,依依不舍的情形。上篇写与丈夫分别时的愁绪的具体情态。前五句写词人晨起的“慵”态。狮形铜香炉里的香料已燃尽,却懒得去点燃;红锦被在床上乱堆着,无心去整理;华贵的镜匣上积满灰尘,也懒得去揩拭。词人独坐楼前,一边梳头,一边发愣,慢慢地打发着分别在即的时光。因为词人知道,此时的丈夫是不能留在身边的了,前途追求,人生价值,大丈夫有所作为的思想让她忍住心中的哀怨。“生怕”二句,进而写词人的心理活动。心爱的丈夫将要离去到远方做官。本想嘱咐他一些体己话,但又怕加重彼此的离别之苦。真是像唐孟郊诗中所写,“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2】几次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新来瘦”三句,是对此际“离怀别苦”的深化。词人早知丈夫出仕后自己将独守空房,一段时间以来,便一直被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折磨着,以至形容消瘦。离别之苦比“病酒”、“悲秋”更令人难以承受。上篇通过室内的华丽物象的烘托及人物动作情态的描写,准确生动地传达出词人依恋不舍的心情,笔势吞吐往复,感情深挚婉曲。下篇由分手在即,联想到别后的离愁。“休休”四句,商城“新来瘦”,写惜别之情。词人也想劝丈夫不要去上任,但又不能去说。妻以夫荣,大丈夫以出仕济世为任,志存高远是词人希望的。因为从她曾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中有这样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可以看出此人心志。矛盾心理交织在胸,化作心中愁思万缕。“念武陵人远”一下八句,用“武陵”,“秦楼”之典,暗示着他们夫妇婚姻美满有若仙侣,而今却要尝受人间别离之苦,丈夫一旦远行赴任,自己独居妆楼,只是情何以堪!“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暗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己时”的意境,是前两句的具体情态。词人将要独守空房,望穿秋水,愁思凝结,深闺寂冷。“凝眸”二字,状双目凝视以至有些呆滞失神之态,真是妙笔传神。尾句表达乃是“终日凝眸”所得,“新愁”二字涵蕴丰富,是词人心中千万般思绪,百转愁肠的具体体现。总之,全词的抒情特点是风格细腻深婉,写离愁步步深入,层次井然。语言清新典雅,音韵谐美流畅,尤其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的修辞手法,在流转的韵律中将词人的“离怀别苦”推向高潮。清代词论家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曾这样评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可见李清照的高超艺术造诣,与此可见一斑。三、国破家亡叹悲音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像许多达官显贵、富豪雅士一样,避乱江南。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词人切身感受到了哀鸿遍野的惨痛。经历了由优游闲适、安逸享乐到逃难避祸的变故。词人一家南渡后的第二年,赵明诚在赴任途中犯暑病亡。接着就是金兵南下,浙中大乱,她多年珍藏的金石书画大部分都丧失了。词人从此辗转漂泊于杭州、越州、台州和金华一带,不仅遭到被诬通敌的陷害,还因改嫁而横遭非议,致使词人从中年后便经历了凄凉孤苦的人生历程。 李清照南渡之后,历经国耻家难的巨大人生变故,词风也随之发生了迥乎前期的变化。她在南渡后不久就写下了永遇乐一词,其词内容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上片写当时元夕的景象。日落黄昏,正是行人欲归、居者翘首盼望游子归来之时,但“人在何处”?自己怀念的人早已逝去;而自己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词人用一问句含蓄委婉地点明自己对着良辰美景而物是人非的撩乱心绪。梅心初绽,柳枝萌芽,但词人用第二个问句逼问,那真是春天来临了吗?她内心凄苦忧愁的心绪早已使心意减却了许多。喜庆佳节,风和日丽,词人用了第三个问句反问,“岂无风雨”?春风似乎都无法安慰,减轻她心中的凄凉。词人内心的情感通过三个问句使得元宵佳节也能上来一层哀伤、幽怨的薄纱,所以她无心于任何庆赏交际。下片追忆往事,回想汴京沦陷前与女伴们出游看灯的情景,昔日的“簇带争济楚”。与“如今憔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变化不单是指“铺翠冠儿”到“风鬟雾鬓”的过程,更主要是指一场苦难深重的民族灾难在人们内心留下了创伤。全词通过外间“宝马香车”,“酒朋诗侣”和游人“小于”与词人内心“怕见夜间出去”的寂寞冷落的心情形成对比,进一步刻画出词人对中原沦丧的哀痛。国耻家痛使词人用心拨奏的如泣如诉、缠绵悲婉的弦音,正是她作品风格的体现。李清照曾作有词论一文,主张“词别是一家”。【4】南渡后,词人境遇的变化,国家风雨飘摇,个人颠沛流离,致使她悲婉、凄苦的词风的形成。武陵春是词人悲寂凄婉词风的一个前奏。词中这样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的上片写了在那风静花落时节,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可词人心绪寥落独寂,连头发都懒得去梳。眼前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心中苦楚无处诉说,每当要提起,话没出口,泪先流了出来。下片写词人听说双溪的春景很好,也打算想去泛舟游赏。只恐怕那舴艋舟载不动我心中的万重愁苦。全词只五十字,却把作者内心无限愁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词中作者早年所有的那种开朗、乐观、清新已消失殆尽。“物是人非事事休”,词人内心已处于痛定思痛的绝望之境,她经历的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个人情感中偶然遇到的某种不幸体验,而且是作为民族的一员在那种战乱的时代中无法避免的舛难之悲。词中体现的忧愁寂伤深广、沉重,是她流露饱经忧患、尽历辛酸而郁积于胸的身世之悲,沦落之痛。 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晚景甚是凄凉,先是遭人诬陷,后因改嫁而横遭非议,寄人篱下,无家可归。其词作中更是呈现凄苦、悲婉之风。声声慢就是最好的典型。此词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所写是词人晚年生活的一个剪影。更是词人南渡以后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词人以精练的语言、低沉痛苦的语调向我们诉说着她的忧伤和悲愁。这首词创作后即被人流传,可谓是脍炙人口,感人至深,这与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惊人的语言才能是分不开的。作者充分运用双声、叠字等语言特点,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调、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核心原则解析及试题及答案
- VB语言难点突破与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的资源整合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实施方案试题及答案总结
- 行政法在区域治理中的应用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开发工具选择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成功重点及试题及答案
- 掌握程序调试与优化技巧试题及答案
- 中标合作协议书几份
- 面试表现提升的自我训练计划
- 河南工业大学课件模板
- 公司道德和商业行为准则
- DB4417-T 4-2022 地理标志产品 阳江豆豉
- 【年产1000吨富硒沙棘果汁工艺生产设计16000字(论文)】
- 汽车维修合作协议书范本
- HG-T 4062-2023 波形挡边输送带
- 牛背山岩桑坪生态旅游客运索道项目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影响评价报告
-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
- 提水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 呼吸系统(000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