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of main agriculturalproducts in jinlin province摘要 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拓展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省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相关理论与数据为依据对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首先阐述了农产品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在借鉴国际农产品贸易经验后,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竞争力指数法,分析了近年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状况,指出了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应从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调整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出口ba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in agriculture products brings a lot of importantly realistic benefitssuch as the enlarge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the increase of the farmers incomeas well as the promoting of the overall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has made primary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li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theories and dataat firs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lative theories about agricultural productscompetitivenessafter introduc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bout agricultural trade,it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bout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by the way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indexat last,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be raised by fostering the agent of market management,decreasing the cost of farm management,adjusting the supporting and protective policies of government by improving their qualities and creating famous brand of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xport第1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研究以及提高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三个组成部分本文的目的是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通过对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研究,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切实提高我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使我省农业生产能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12 论文的研究背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吉林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省内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加入wto、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农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吉林省经济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从2003年国家将“三农问题”引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都足见国家对第一产业水平的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13 国内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国外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首先是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展开的。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进行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980年美国劳动部国外经济研究室提交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国家竞争力报告关于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从法律上为保护美国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护措施,而“竞争力政策理事会”则从组织上为美国竞争力的研究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在此之后,英、法、德、日等国家也纷纷展开了国际竞争力研究。日本通产省还就日本各产业、政府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与美国进行了国际竞争力比较,欧盟也于1993年发布了题为增长、竞争力和就业:21世纪的挑战与出路)的欧盟竞争力总结性报告,并于1995年成立了“竞争力咨询小组”专门负责向欧盟会议提供提高其成员国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此外,还有两个著名的国际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且每年都要提交包括世界工业化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这就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和总部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wef和imd都有各自成熟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调整,其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2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涉足竞争力领域,主要研究工业国际竞争力,以后又对农产品竞争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3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方面,柯炳生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政策建议一文中提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在农产品竞争力决定因素方面,黄祖辉、张星、蒋文华在竞争力理论与农业竞争力一文中认为从农业和农产品的实际特征出发,农产品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禀赋和自然资源;技术;投资;人力资本;管理技能;产品特征:企业策略和产业结构;原材料供应;营销和分销渠道;基础设施以及制度环境和贸易政策。在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方面,程国强等人在对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以适当补贴的形式支持农业生产;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建立并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制度,促进农产品生产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灵活运用wto规则,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等.4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探讨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某些具体农产品的竞争力方面,对某一区域具体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入。第2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21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沿革211比较优势理论竞争力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比较优势是指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相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绝对成本理论至今200多年的时间里,比较优势理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相对成本”理论为代表,可以称之为“比较成本理论”阶段。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利益的驱动,主观上为自己服务的微观经济主体可以通过分工和交易,在客观上为社会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利和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其实现的方式是,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这种交易活动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产生了,这一理论被称之为“绝对成本”或“绝对优势”理论。第二阶段是以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俄林(bgohlin)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为代表。李嘉图的理论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ho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它的前提是,各国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而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于各国生产函数不同带来的,即各国的生产要素不同。5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惟一的投入,但生产规模报酬仍然不变,市场经济也为完全竞争第三阶段是以二战以后崛起的所谓各种新贸易理论为代表。由于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在前提中假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存在理论前提上的不足,也由于它们难于解释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212从新贸易理论到竞争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家们最初的观点主要是实证的而不是规范的,其最为基本的观点是非比较优势贸易论,其动力来自于尝试解释新的贸易形式和填补传统贸易理论的空白。新贸易理论家们证明了,各国不必仅仅为了利用其禀赋资源而从事专业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收益递增而不是由比较优势所驱动的。新贸易理论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趋向于考虑比较优势以外的其他观点。22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22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对于何谓国际竞争力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热点,因为国际竞争力分为产业(产品)、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人们难以准确的对国际竞争力下一般的定义鉴于本文研究的范围,笔者主要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含义进行讨论。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1985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提出,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又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某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61980年美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7在国内,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定义尽管存在差异,但基本的含义还是一样的,即所谓国际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222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如第1章中所述,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波特将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分成六大因素,笔者认为波特的六大因素过于抽象,结合农产品的特性,将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则更为实际和直观,更加有利于我们发现导致农产品国际竞争结果的原因。l、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注重的是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本身发掘导致农产品国际竞争结果的原因。分别有(1)自然资源(2)农产品的成本(3)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4)农产品生产规模(5)农产品的品牌2、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是指从外部来发掘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间接因素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和持久性的影响。从产业成长的过程来看,一个国家产业的竞争力,是由发展该产业所需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适当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分别有: (1)市场环境(2)政策环境(3)文化环境第3章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31吉林省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的特点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0年吉林省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42,在2010年全国农产品出口前十名的省市中名列第三位;农业从业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735,名列第四位。在土地、资本、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中,吉林省最欠缺的生产要素就是资本。受资源禀赋特点的影响,吉林省在土地密集型(即生产投入中土地要素的比例相对较大)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密集型(即生产投入中资本的比例相对较大)农产品方面则不具备比较优势。32吉林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情况321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界定农产品出口在吉林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吉林省累计出口额为117.4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23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9.7。在中国商务年鉴中,将各省出口额超过1000万的农产品列为该省的主要农产品,在本文中也应用这一标准。322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状况在2007年到2010年期间,吉林省年出口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的农产品共有九类,分别是玉米、大米、干豆、鲜干水果及坚果、水海产品、蔬菜、锯材、食用油籽和中药材。这九类农产品是吉林省出口的主要农产品。表3-1列出了吉林省九类主要农产品和冻鸡、赖氨酸从2005年至2010年的出口情况。表3-2给出了在2005年到2010年间各主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出于解决农民卖粮难、国家粮库超负荷等问题,国家从2002年开始鼓励发展玉米深加工。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行业在取得快速发展。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吉林省的玉米价格一路猛涨。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吉林省甚至出现了从外部调粮的趋势。2006年7月,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开始对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行业进行调研;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做出批示,指出“对玉米深加工的科学规划和宏观调控,不仅关系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高度重视”;表3-1 2005-2010年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及部分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单位:万美元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玉米进口2016111389出口469222592817212785024710546381大米进口000000出口345635163660260422272861干豆进口110051214出口425521123408225629802086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156413522461176918381153出口405342782651365022342865蔬菜进口1375611414767129出口268910752179122921432258锯材进口10177548953779981093出口143715971497117411521365食用油籽进口17851169310214102710801512出口267318602299167418542085水海产品进口283121503231239822833068出口174319981713131315351763中药材进口1087044776182出口13131126100491013721182冻鸡进口000000出口150521551626262529923185赖氨酸进口000000出口454628193080315939513468数据来源:吉林省商务厅2005-2010年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表32 2005-2010年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出口额及部分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比重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05年玉米54.780.951.477.865.954.364.2大米1.73.45.72.63.13.53.3干豆5.01.65.22.22.82.43.2鲜、干水果及坚果2.71.05.71.61.71.92.4蔬菜3.11.82.52.23.63.12.7锯材1.71.22.21.21.61.91.6食用油籽3.11.84.11.71.62.52.5水海产品2.01.53.71.31.71.62.0中药材1.51.92.20.91.52.31.7冻鸡0.62.41.34.63.41.82.4赖氨酸5.33.64.63.02.83.53.8数据来源;根据吉林省商务厅2005-2010年统计数据计算整理从表3-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玉米、大米和干豆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进口额为0或很小,基本为纯出口;其余几类主要农产品则在出口额较大的同时,存在一定的进口额。这六年期间,玉米和大米的出口额的变动不稳定。玉米出口额从2008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从2005年4月7日起,国家对大米出口全面放开,配额发放量逐步增加,吉林省大米的出口在2008年达到2604万美。表3-2中的数据显示,玉米的出口在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变化不稳定,但始终占最大份额;其余各主要农产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33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的选择对一国、一地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很多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多种指标、计量模型等测算方法,如出口增长率、简单比价法(国内外价格比较系数)、显性比较优势法、国内资源成本法、净出口指数、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等。目前国内理论界主要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法、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法。8在这主要介绍一下简单比价法、显性比较优势法、竞争力指数法和国内资源成本法331简单比价法农产品价格是体现比较优势的重要方法,通过国内外价格比较系数,即此类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与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的比值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价格系数大于1,说明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价格,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强;反之,数值越小,优势越弱。332竞争力指数法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优势状况,可以通过竞争力指数来加以考察竞争力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31)式中表示第j国第i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 与分别表示第j国第i类产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9时,表示第j国第i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一般假设:当时,该农产品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当0.50.8时,该农产品具有较高比较优势或较强竞争力;当00.5时,该农产品具有低比较优势或低竞争力;当-0.50时,该农产品具有低比较劣势或差竞争力;当-0.8-0.5时,该农产品具有较高比较劣势或较差竞争力;当1时,说明该国家(地区)的此产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且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当1时,说明此产品具有显性比较劣势,且值越小产品的竞争力越弱10 334国内资源成本国内资源成本(domestic resource costs;即drc)是指为赚取(或节省)一单位边际外汇而从事某项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要消耗国内资源或成本的价格。将外汇用影子汇率换算为本国货币,可得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简称drcc) (33)drcc实际上可看作生产活动过程中,国内资源使用转换成外汇的平均效率,drcc本身没有价值单位,不受货币单位限制。因此,可作为国际间利益比较的指标如果drcc1,由于生产该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高于净外汇所得(或净外汇节省),因而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应该进口,如果drcc=1,表明使用国内资源进行生产,生产处于利益均衡状态。产品生产的drcc值越高,表明比较劣势越强,而drcc值越低,则表明比较优势较强。因此,按照drcc值将不同产品进行排序或相比,可以得到各产品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这四种方法各有优劣势。结合吉林省玉米、大米和干豆这几类主要出口农产品在多数年份基本均为净出口的特点,本文选用出el实绩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作为研究模型来计算其国际竞争力大小。对于吉林省的水海产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等其他主要农产品,本文则采用竞争力指数法来计算它们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以期取得较准确的农产品国际竞争结果,如图41。显性比较优势比较法农产品国际竞争结果竞争力指数法图3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34吉林主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由于吉林省的玉米、大米和干豆这几类主要出口农产品在多数年份基本均为净出口的特点,本文选用出口实绩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作为研究模型依据吉林省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来计算其国际竞争力大小,结果表32所示。对于吉林省的水海产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等其他主要农产品,本文则采用竞争力指数法来计算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结果如表33所示。表3_2 2005-2010年吉林省玉米等3种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单位:项目年份玉米大米干豆rca增降速度rca增降速度rca增降速度2006年91.34-56.5016.00-20.00120.0084.622007年209.526.408.76-56.2212.04226.22008年186.3016.2422.9314.6570.007.692009年264.0049.6015.00-25.0065.000.002010年316.6765.1023.3316.6550.00-23.08注:1本表根据2005年-2010年吉林省统计年鉴以及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数据库(fao statistical dalabase)数据计算 2各年的rca的增降速度均以2005年为基期计算表32利用显性比较优势分析了我省玉米等三种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表3-3则从竞争力指数方面分析了吉林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341粮食作物根据吉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吉林省的玉米、大米和干豆在多数年份基本均为净出口,我们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法计算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如表3.2所示,吉林省的粮食作物中,玉米六年的rca值除了在2005年因受政策影响而下降到91.34外,其余各年均超过了100。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法的介绍我们知道,产品的rca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此产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且rca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由此可以得出,吉林省的玉米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干豆六年的rca值徘徊于区间50,212,大米六年的rca值徘徊在8,24之问,也都呈现很强的国际竞争优势针对近几年吉林省食用油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特点,我们采用竞争力指数法计算其国际竞争力。通过表3-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食用油籽六年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均小于0,六年平均值为-0.45。根据对竞争力指数法的介绍我们知道,当某产品的竞争力指数位于-0.8,-0.5)区间内,说明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劣势或较差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得出吉林省的食用油籽国际竞争中比较劣势大3.4.2经济作物针对吉林省的蔬菜、锯材、中药材、鲜干水果及坚果和水海产品在出口同时存在一定进口的特点,选用竞争力指数法计算其国际竞争力。近几年吉林省蔬菜出口额增长速度很快如表3-3所示,通过竞争力指数法计算得出,吉林省蔬菜在2005年到2010年间的竞争力指数均大于0.8,六年平均值为0.84。根据竞争力指数法,当某产品的竞争力指数位大于等于08时,说明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或强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以得出吉林省蔬菜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吉林省中药材的出口上,虽然通过表3-1中的数据,吉林省的中药材出口额在2005到2010年期问均未超出1000万美元,但其六年的竞争力指数平均值均超过0.8,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表3-3还可以看出,吉林省锯材的竞争力指数除了在2005年低于0.5外,其余年份均高于0.5,六年竞争力指数平均值为0.53,具有较高比较优势;吉林省鲜、干水果及坚果竞争力指数六年的平均值为0.3,位于0,0.5)区间,具有较低的国际竞争优势;水海产品六年的竞争力指数平均值为0.08,具有极低的国际竞争优势对于玉米、大米、干豆、蔬菜和中药材这几类在国际竞争占有优势的农产品,吉林省应该力争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出口。吉林省的锯材出口,虽然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从保护森林资源角度,应该保持其出口额,不益大量增加出口对于国际竞争优势较低的鲜、干水果及坚果和水海产品以及国际竞争力较差的食用油籽,吉林省应加大扶植力度,积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表3_3 2005-2010年吉林省蔬菜等6种农产品竞争力指数表项目年份鲜、干水果及坚果水海产品蔬菜锯材食用油籽中药材2005年0.810.500.930.17-0.860.892006年0.36-0.030.80.64-0.140.922007年0.44-0.240.90.71-0.740.852008年-0.030.270.90.51-0.150.882009年0.190.310.890.58-0.120.892010年0.04-0.310.820.59-0.690.92平均值0.300.080.870.53-0.450.89数据来源:根据2005年-2010年吉林省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相关数据计算35吉林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国际对比分析在国际竞争中,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入世后,由于吉林省乃至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出口农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企业和农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与美国、欧盟等农业大国和地区相比还很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标准数量严重不足,国家正式发布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的农产品不到200个,有将近80的上市农产品没有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安全限量标准更是严重缺乏。11据农业部统计,仅在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上,国际食品法典有2572项,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2项,而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只有484项。二是标准不统一,全国实施统一标志认证产品目录难以扩大,一个产品多重标准,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所适从。三是标准研究制定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不够,内容陈旧,不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非常健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建立一个科学而健全的法律体系,主要法令包括“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令”(ffdca),“联邦肉类检验法令”(fm认),“禽类产品检验法令”(ppn),“蛋产品检验法令”(ep认),“食品质量保障法令”(fqpa)和“公共健康事务法令”等。相比我国目前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仅有产品质量法以及近年来制定的200多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2 36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对比分析依照农产品成本统计分类和研究的需要,我们把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类,以便对吉林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国际比较分析:361劳动力劳动力投入不仅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的价值量上,也反映在农事活动中劳动力使用的数量上。从生产成本构成看,吉林省劳动力约占总生产成本的3284,而美国只占1038。根据李先德(2008)等人调查,吉林省每公顷作物的劳动投入量为100-200天,大约是欧盟投入水平的几十倍。.这种状况反映了吉林省乃至中国的现实:农村大量劳动力过剩,大量劳动力依附在土地上,使得土地的耕作面积非常小,单位投入量非常高。362土地美国和欧盟土地的使用成本相当高,在美国的农产品总成本中,土地机会成本占总成本的222。当然,有很多因素影响土地价格,如作物种植专业化,对特定种植作物的支持以及其他政策的影响。原则上,土地成本应该按照土地的机会成本来估值在吉林省乃至中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耕作的使用权,实际上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土地流转市场,很难对农用土地进行估价在生产成本中,也没有土地租金一项。在土地费用方面,美国采用机会成本方法测算土地成本,反映的是土地投放到农业领域的投资报酬率,而中国土地费用是农户使用土地的代价(农用土地的承包费),其偏低价格并不反映土地资源稀缺程度和投资报酬率。363化肥和农药中国化肥和农药费用比重高出美国和欧盟的平均水平约10,机械费用低于美国约16,基本符合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的诱致性变迁发展理论。土地稀缺而劳动丰富的国家适宜于采用生物型农业生产技术,其特点则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投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水平的化肥和农药等现代投入物。然而农业生物技术强调为发挥投入品的效用,需要完善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辅助。由于中国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低,水资源使用方式粗放,从而造成化肥和农药使用效率低,存在过度使用情况。可见,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吉林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有许多工作可做。一是对农产品主产区的直接补贴,同时利用wto的地位,呼吁有关国家削减补贴,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二是撤除影响农民进城就业和障碍,有助于扩大农户的规模经营,劳动力成本才能有效降低。37吉林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371综合生产能力较弱一是自然资源日益紧缺,约束因素越来越大吉林省农业生产体现为“高投入、高产出”。虽然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但也导致了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东部山区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性自然灾害还时有发生。中部地区黑土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西部地区土地“三化”严重,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我省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水资源平均利用效率只有409。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紧缺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基础设旌薄弱,装备水平偏低。目前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仍然较差,缺少控制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中小型水利设施还不完备。11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较低,洪涝干旱灾害威胁依然严重。372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较低吉林农业人力资源丰富,我省现有农村劳动力670万人,实际只需要大约220万人,剩余劳动力达450万人目前劳动力已转移306万,尚需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还有144万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全省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35。小学文化程度的入占368,中文化程度的占铝9,高中以上的只占108。大专以上的仅占04。而美国农民大部分是从州立农学院毕业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专文化;德国6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日本农民中5是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占748。14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373缺少农村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作为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在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中介组织,把农民带进流通领域,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是许多国家成功的经验目前吉林省农村存在的中介组织少,且存在的组织也是功能不全,制度建设薄弱。同时组织成员素质低,缺乏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374生产规模小,单位成本偏高我国劳动力承担耕地面积,只是美国的1230,加拿大的1376,澳大利亚的1406。由于经营规模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我国劳动力人均生产谷物只相当于美国的184,加拿大的1110。吉林省玉米,水稻等粮食的单位产出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对较高,但同发达国家比较,单位成本仍偏高。吉林省农村人均耕地0268公顷,户均耕地107公顷,由于规模小,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15 375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质量标准滞后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我省乃至我国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和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标准制订的周期长,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标准水平偏低,修订不及时,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采用农业标准时,考国内因素多,考虑国际市场接轨的少;检测的重点放在产后,产前和产中缺乏质量控制等问题16。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是农产品质量较差。一方面是农产品的外观品质差,缺乏统一的规格要求;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内在品质差异较大376品牌竞争力弱21世纪是一个“绿色”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外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绿色农产品生产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绿色农业发展较早,现己具备一定规模,并在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及促进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和其它省份绿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吉林省绿色农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绿色农产品品牌杂乱、竞争力弱等逐渐成为吉林省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l、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的差异性是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与国内其它省份的绿色农产品相比,差异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一,产品结构趋同吉林省与其他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差别不是很明显,绿色农产品品牌主要集中在农林、禽畜和饮料几个领域。第二,产品品质差别不大从内在品质看,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中,农林产品和畜禽产品比重高,而且大多是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这种产品结构决定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在口感、营养等方面与其它省份绿色农产品差别并不明显,特别是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绿色农产品差别不大。2、企业营销能力差企业品牌营销的能力是企业打响品牌的关键,因此,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的缺乏与企业品牌营销能力较弱有密切关系。企业的品牌营销和宣传能力由企业品牌意识、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决定。从目前情况看,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企业品牌营销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资金匮乏。二是大型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对品牌宣传不够。对于实力较强的大型绿色农产品企业来讲,资金环境相对宽松,然而,吉林省的大型企业大多营销策略单一,对全面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不够,投人不足,导致品牌价值提升较慢,在国内外市场上品牌影响力较差。第4章提高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41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市场经营主体由交易主体和中介组织组成。交易主体是商品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时实现商品所有权的变更和转移的买卖双方。中介组织是为交易双方沟通信息、撮合成交和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的人和组织。目前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的缺乏,是阻碍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制约因素之一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来看,农户既是生产和再生产主体,也是农业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农户(家庭农场)应该是个很重要的部分在发达国家,农产品销售大都由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实行直销或连锁经营,这些大企业几乎是垄断性地销售农产品,而且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和贸易中的作用举足经重。17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我国必须培育一大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流通主体及农业中介组织411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提高劳动者素质我省农业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急需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提高我省劳动者素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无论是什么样的先进农业技术,其作用的发挥最终都要依赖农民,在农村青年是未来的劳动者。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 (2)在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和科普教育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就很难接受先进实用的技术。同时,我们提出要减少农业劳动力,加速农民从业的分化,也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因此,我们应该拓宽拓深科普教育的内容,并且由农业科普教育向农村科普教育拓展。 (3)吸纳高素质农业人才目前,我省乃至我国整体的劳动者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但城市吸纳人才的空间有限,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没有在城市中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各级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大量吸收这些人才,通过利用他们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科学决策开辟生产门路,发展农村经济。2、增强农户的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农户是生产和再生产主体,也是农业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农户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就必须打破目前这种分散独立的经营局面,将农业生产引入到市场竞争机制中来,增强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增强农户的投资意识与投资能力,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3、加快农村信息流转,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对农户面言,参与市场最重要的是获得市场信息。加快农村信息流转,解决信息渠道不畅,可采用以下几个措施:首先确立信息商品意识,培育农产品信息市场要逐步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信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素质,强化信息作为商品的意识,实行有偿服务。在信息载体方面,可以利用专业性报刊,定期信息活页载体,可以使用微机联网进行网上服务,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有偿服务等形式,方便用户选择使用。在信息服务方面,采取固定渠道与临时采集相结合,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商品化程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防止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诈。412培育农村中介组织目前,中国农村中存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司+农户”模式,即农户通过公司的带动进入市场农户联系公司的形式许多种,有单个分散的农户通过乡、村领导部门,或通过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与公司进行市场交易关系。因此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