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者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将历史上优秀的人物当成自己的榜样。其中孔子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无论是在学问方面还是在品德方面都是中国人最佳的榜样。因此我以论语为参考文献阐述孔子这一儒学大家的教育思想。孔子之为人: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查阅文献中孔子自己言行的描述,另一种是别人对孔子的描述。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9-1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9-4)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9-6)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孔子的天生品德:孔子到曹国去,路过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司马桓魋想要害孔子,先令人伐掉大树。弟子们劝孔子快走,于是孔子说了“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这句话即“老天爷使我有了这样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简易而知足常乐的生活: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译文】:孔子想住到夷人地区去。有人说道:“那儿粗陋,怎么行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儿有什么粗陋的呢?”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入不可求,从吾所好。(7-12)【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是可以追求到的话,即使是拿着鞭子守门,开路的事,我也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则还是干我自己喜欢的事。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这里头了。不行道义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向天上的浮云一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7-4)谦逊不骄傲: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宁固。”(7-36)【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骄傲不谦逊,节俭了则显得寒酸(寒碜),与其骄傲,宁可寒酸。”中庸: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孔子温和而又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孔子之所慎与担忧:子之所慎:齐,战,疾。(7-13)孔子所谨慎的有三种:斋戒,战争,疾病。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在哪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以身作则:君子求诸几,小人求诸人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强调孝顺父母: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2-7)+ (2-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6)孔子之好学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5-28)【译文】: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但是比不上我这样好学罢了。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仁道,誓死固守它。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不太平就隐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7-19)教育与学问的重要性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主要任务。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好学者的特征故君子之于学也,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藏焉修焉,学习的时候全力以赴地专心学习,息焉游焉.休息的时候尽兴的玩弄杂艺.(礼记学记)孔子的好学,重行不重知,除书本知识外,更指多闻、多见、多实践、不迁怒、不重犯错误等。他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学不必有师,而在有无学习的习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1-14)【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劳动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之人以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可谓好学也已矣。”(19-5)学习方法【译文】;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15)【译文】:孔子说:勤敏而又好学,不以请教比他差的人为可耻。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子曰:“君子不器。”(2-12)君子学则不固。(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无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共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7-8)【译文】:孔子说:“仲由!你听过六种品德便会六种弊病吗?”子路答道:“没有。”孔子道:“你坐下!我告诉你。爱仁德,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爱智,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放荡而无基础。爱诚实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直爽,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勇敢,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捣乱闯祸;爱刚强,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胆大妄为。”学习中能有所发挥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2-9)好老师的特征: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优秀的歌手能使人自然而然地跟着他唱;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同样,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他的讲解,简单而透彻,精微而又妥帖,罕譬而喻,举例,打比方虽然不多,却能说明问题,可谓继志矣.这就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了.孔子是老师的典范,他拥有一位好老师必备的素质。孔子之讲学态度,不傲慢,不武断,虚怀若谷,自在流行,诲人不倦。他不把自己的学生分为贫穷和财富,而且按照学生的才能和勤奋来评论他们。只要学生向他请教,他就不厌其烦的教与他。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很难能可贵的,他把学习看作最快乐的事,常常废寝忘食的钻研知识。虽人到晚年仍然不放弃学习和教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2)【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7)【译文】:孔子说:“只要是主动带着薄礼来求见,我我没有不给予教会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教他一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另三方的话,我便不再教他了。独树一帜:很多老师尤其是咱们亚洲的,教学时照搬照抄西方材料,都不钻研此材料的出处?是否合于他们所在的情况?是否合于“学以致用”的原则?是否合于“克己复礼”?因此教学必须有创造性,笔者认为;孔子让我们“学而不固”而且“学学半”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启发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想。子曰:述而不学,信而好古。(7-1)【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造,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此句话有两种解释法;述而不作,是因为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所以述而不作了。笔者不是专家,不过感觉第二个说法更合适。起码适合于我想达到的目标。人民大学的毛佩琦教授,认为所谓好古,主要是好西周之古。在汉代以后儒学发展中,“述而不作”成为一种传统,其影响是很深远的。但孔子对注重知识,创办教育,重视教学方法,在培养人才,整理历史文献与保存文化遗产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功不可没。教学相长(学学半): “教学并重”和“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的道理,指出学生学习,虽然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作用仅仅占了一半,必须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教师虽然以教人为主,但遇到困难的时候还需要补修学业以求精进,所以教师也是教人学习各占其半。这种“教学相长”和教学各半的原理是极可宝贵的见解,值得重视。要是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课堂的教授,不肯自己运用思考,努力钻研;教师如果抱着固步自封的态度,自己以为是,不肯再去进修以求新的知识;那么他们犯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这是教学上的大病。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译文】:虽然又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高深至极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求学者知道了自己的缺点,才会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教者感到困惑,才会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习的目标:学者学以求为君子也,学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学然后知不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礼记.学记)人在学习和天赋方面的等级: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9)【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人;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实践中遇见困难之后再去学习者也是再次一等;遇见困难而不学,就是下等的愚民。”学法与教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可谓好学也已矣。”(19-5)【译文】;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正课和课外并重启发式教学教与学原则:学则不固子曰:“君子不器。”(2-12)君子学则不固。(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学思并重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事事皆发问,不耻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3-15)【译文】:孔子到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发问。有人就说:“谁说孔子懂礼数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了他这句话,说:“这正是礼呀!”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15)学无常师:(19-22)圣人无处不可以学习,无人不可以学习,只要合于文武之道就行。孔子认为求学不必有固定老师,这一点我们值得学习。其实,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学习,只要留心观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就能发现知识无处不在。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zhu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自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能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mji,没有什么地方无文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专门的老师传播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孔子的课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孔子教育学生有四种内容:典籍文献,道德实践,对别人的忠诚以及与人交际的信实。教育的范围子曰:“有教无类。”(15-39)【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的)区别。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7)【译文】:孔子说:“只要是主动带着薄礼来求见,我没有不给予教会的。”品行重于学问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孔子进学修业的经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学而不厌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2)(7-33)诲人毫无隐瞒: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最紧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或“看家本领”传授下来。圣人之学则是很明显而无秘密的。因而孔子对学生无所隐瞒。这才是“诲人不倦”的典型。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7-23)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是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一点儿不向你们公开的,这是孔丘的为人。”以自身言行教育弟子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孔子对每个学生都非常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即使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他的因材施教原则,使教学的深度、范围、进度适合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却有三种不同的答案。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