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某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公楼设计 五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张家口市某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公楼设计 五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张家口市某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公楼设计 五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张家口市某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公楼设计 五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张家口市某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公楼设计 五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绪 论 1.1 工程概况 张家口市某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公楼设计位于张家口市郊区,建筑层 数为 8 层,总建筑面积 7050 。2m 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为一字形,受场地限制, 宽度14.4m,长度61.2m,底层层高为 4.2m,其它层层高为 3.5m,室 内外高差 0.3m。 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浇。 1.1.1 设计资料 (1) 气象资料 该地区最高 29.5,最低-15.3。 冻土深度 1.25m,基本风压 0.45kn/m2,以西北风为主导风向。 (2) 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地势平坦,土层分布比较规律,地面绝对标高为黄海高 程 57.1m。 (3)框架为二级框架 (4) 抗震设防 7 度抗震。 1.1.2 材料 柱采用 c30,纵筋采用 hrb335,箍筋采用 hpb335,梁采用 c30,纵筋采用 hrb335,箍筋采用 hpb235。基础采用 c30,纵筋采用 hrb335,箍筋采用 hpb235。 2 1.2 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 8 层,主体高度为 33.4m,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型式繁多,以材料来分有配筋砌体结构、钢筋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其中混凝土具有强度高、 耐久、易于成型等特点。钢筋具有高强、较好的延性性能。综合起来钢 筋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和良好的可塑性。 高层建筑中,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高层建筑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水 平作用对高层建筑机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 载,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 与其所采用的机构体系又密切的相关。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 层数、高度和功能。 因为本次设计是高层办公楼设计,要求有灵活的空间布置,和较高 的抗震等级,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1.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了本次设计的工程概况和设计资料,以及高层建筑的 一些特点。 3 2. 结构设计 2.1 框架设计 2.1.1 工程概况 张家口市某某办公楼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 7050m2,建筑平面为一字形,受场地限制,宽度14.4m,长度 61.2m;底层层高为 4.2m,其它层层高为 3.5m,室内外高差 0.3m。框 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 2.1.1 所示。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 浇。 图 2.1.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2.1.2 设计资料 (1) 气象条件 基本雪压 0.35kn/m2。 (2) 抗震设防 7 度抗震。 (3) 屋面及楼面做法 屋面做法(上人): 小瓷砖层 三毡四油屋面防水层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4 水泥蛭石板保温层 1:8 水泥炉渣找坡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板底抹灰 楼面做法: 水磨石地面 现钢筋浇混凝土板 板底抹灰 (4) 材料 柱采用 c30,纵筋采用 hrb335,箍筋采用 hpb235,梁采用 c30,纵筋采用 hrb335,箍筋采用 hpb235。 2.1.3 梁柱截面、跨度及柱子高度的确定 (1) 初估截面尺寸 a、柱子 柱的截面尺寸:按层高确定柱截面尺寸,底层 h 4200m1()2801,5bhm: 初选柱截面尺寸: 600 600h= b、梁 横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因为梁的 ab 和 cd 跨度相同,取 ab 梁进行计算。 取160,(750,82lmhlm:) 650hm 取)3b3b 故 ab 和 cd 跨梁初选截面尺寸: 300 650 ,其惯= 距为: 33941i=065.87102bhm 5 bc 跨: 1240,(302,5082lmhlmhm:) 取().,3bb bc 跨梁初选截面尺寸: 250 500 ,其惯性距为:=b33941i250.610h 纵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在抗震设计中,纵向框架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 6600-0l 6006000 ,故其截面高度可选为 ,截面宽度可选为 300m65hm , 300 650 。 h=b 横向次梁的截面尺寸: 取 250 500 地基梁的截面尺寸: 取 250 400h=bm (2) 柱高度 底层柱子高 h5.8m,其它层高 h3.5m。由此得框架计算简图, 见 图 2.1.2。 6 图 2.1.2 框架轴线尺寸 2.1.4 柱线刚度计算 根据公式 ,可得梁、柱的线刚度:/ieil 梁: 对于框架梁取 02i9510(6.871/).82106.4abi e 85c 柱: 95107(./3).9.i 01420710a 取 值为基准值 1,梁、柱相对线刚度见下页图 2.1.4。bi 2.1.3 梁、柱相对线刚度图 2.2 荷载计算 2.2.1 恒荷载 a、屋面恒载: 小瓷砖层 0.55kn/m2 三毡四油屋面防水层 0.4 kn/m2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0.4 kn/m2m 7 水泥蛭石板保温层 60 0.12 kn/m2m 1:8 水泥炉渣找坡 80 1.44 kn/m2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0.4 kn/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00 2.5 kn/m2 板底抹灰 20mm 0.4 kn/m2 合计: 6.21 kn/m2 b、楼面恒载 水磨石地面 0.65 kn/m2 现钢筋浇混凝土板 100 2.5 kn/m2m 板底抹灰 20mm 0.4 kn/m2 合计: 3.55 kn/m2 2.2.2 活荷载 a、屋面活载 按上人屋面 2.0 kn/m2 b、楼面活载 走廊 2.5 kn/m2 标准层楼面 2.0 kn/m2 2.2.3 梁自重 (1) 横向框架梁 ab 和 cd 跨间梁:(bh300mm650mm) 抹灰层: 0.01(0.65-0.12+0.3)2170.28kn/m 梁重: 250.3(0.65-0.12)=3.975kn/m 合计: 4.26 kn/m (2) bc 跨间梁:(bh250mm500mm) 抹灰层: 0.01(0.4-0.12+0.25 ) 2170.28kn/m 梁重: 250.25(0.5-0.12) =2.38kn/m 合计: 2.55 kn/m 8 (3) 纵向框架梁 抹灰层: 0.01(0.7-0.12+0.25)2170.28kn/m 梁重: 250.25(0.7-0.12)3.63 kn/m 合计: 3.91kn/m (4) 基础梁:( bh250mm400mm) 梁重: 250.250.42.5 kn/m 2.2.4 柱自重(bh600mm600mm) 抹灰层: 0.010.64170.41kn/m 梁重: 250.60.69.0 kn/m 合计: 9.41 kn/m 2.2.5 墙自重(240mm ,两面抹灰 5.32kn/ )2m 2.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2.3.1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1)计算单元 取 6 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跨度为 6600mm,如图 2.3.1 所 示,由于房间设置有次梁,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水平阴 影,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 与柱的中心线不重合,因此在框架节点上还作用有集中力矩。 图 2.3.1 横向框架梁计算单元 (2) 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 9 图 2.3.2 框架受恒荷载图 在图中, , 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对于第 8 层1q =3.975kn/m, =2.55kn/m1q , 分别是房间和走道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2 载 =6.21 3.3=20.493kn/m, =6.21 2.4=14.904kn/ m2q2q , 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荷载,它包括梁自重,楼板1p 重和女儿墙等的重力荷载,计算如下: 1266(3.)1.5.239.25.3156. =81.972+25.872+7.65+52.668=168.162kn21.(.).(1.).926.5.958.7.658.2pkn 集中力矩: 10412307mpe 2.4.1 对于 1-7 层, 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横墙自身,为均布荷载,结果为:1q =3.975+5.32 (3.5-0.65)=19.137kn/m, =2.55kn/m1q =3.55 3.3=11.75kn/m, =3.55 2.4=8.52kn/m22q 10 1265.4(3.)1.53.926.32.856p =46.96+25.872+7.65+90.972=171.354kn21.(.).(1.).9254385670.295.87.60.24.78kn 集中力矩: 1 43mpekn 2.4. .2 2)活荷载计算 图 2.3.3 框架受活荷载图 如图,对于第 8 层: =2 3.3=6.6kn/m, =2 2.4=4.8kn /m2q2q1 6(3.)1.56.4pkn2131239.6kn 集中力矩: 10.264.75mpe 11 20.624397.18mpekn 同理在雪荷载作用下 =0.66kn/m =0.48kn/m2q2q =2.64kn =3.96kn1 对于第 1 到第 7 层,荷载同第 8 层 将以上成果汇总见表如下: 横向框架恒载汇总表 层次 q1(kn/m) q1(kn/m) q2(kn/m) q2(kn/m) p1(kn) p2(kn) m1(kn*m) m2(kn*m) 8 3.975 2.55 20.493 14.904 168.16 150.48 20.27 28.17 17 19.137 2.55 11.75 8.52 171.35 194.78 30.84 35.06 表 2.3.1 横向框架恒载汇总表 横向框架活载汇总表 层次 q2(kn/m) q2(kn/m) p1(kn) p2(kn) m1(kn*m) m2(kn*m) 18 6.6 4.8 26.4 39.6 4.752 7.128 雪 0.66 0.48 2.64 3.96 0.475 0.713 表 2.3.2 横向框架活载汇总表 3)内力计算 梁的固端弯矩计算: 由梯形荷载以及三角形荷载转化为均布荷载, 短向分配系数为 ,长向分配荷载系数为58231()ab 则 150.628 32()120.37749ab 12 1)恒载:8 层:36.210.931.2/qknm 465 17 层:4.50.931./q 36257kn 2)活载: 52/m 0413q 组合荷载: 屋面梁均布恒载=梁自重+板传恒载 ab 跨:3.975+19.12=23.095kn/m bc 跨:2.55+9.315=11.865kn/m 楼面梁均布恒载=梁自重+板传恒载 ab 跨:19.137+10.93=30.067kn/m bc 跨:2.55+7.32=9.87kn/m 梁端弯矩计算 (1) 第八层梁端弯矩:(恒) 28 813.0956.3/,62.3/2.8.4.7,5.7ab bac cmknmmknm 第一到七层梁端弯矩:(恒) 27 7130.690.1/,90.21/29.874.,4.ab bac cknknmmmm (2) 第一到八层梁端弯矩:(活) 13 27 716.18.4/,18.4/4.3.06,2.06ab bac cmknmmknm 梁端、柱端弯矩采用二次分配法计算,由于结构和荷载均对称,故计算 时可用半框架 根据梁柱相对线刚度,算出各个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第八层节点 :8a810.43.b871.40.5972a : .3.b81.40.235bc 第二到七层节点 :7a81.40.74710.2.96ab7.3b :7 .21.4.1a 78.4.5b 6802965b1028.c 底层节点: : 1a21.4.3281.69.7ab03.59.7 :1b1 0.421.4a 12.480.5b .85c 039.7 (5) 传递系数 远端固定,传递系数为 ,远端滑动铰支,传递系数为 。121 (6) 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恒载弯矩计算分配见图 2.3.4,活载弯矩计算分 配见图 2.3.5,弯矩分配图按上到下分别为八层,三到七层,二层以及 15 底层,由于三到七层的分配为一样所以只取一层例举。 35.0635.0635.6 28.17 8.7 -6.1585.1649-2-15.230679-4712180.3932.9-61854-0.2796-.4320.25374-863198298-74174-1.359892-6 0.25374-6198027841-194-10-3.9872-69645-03137906-5左 梁 右 梁上 柱 下 柱 02930.27-6195-64下 柱上 柱 左 梁 图 2.3.4 恒载弯矩分配图 16 7.1287.1287.128 7.128 1.9 -1.518.2705-964-3.984012-.06440930.397.52-048752-1.4869-0.473120.25374-960180960-35.4-937452- 0.25374-91618046-395-.069315-452-1936-43915-.7406左 梁0右 梁上 柱 下 柱 954.752-1830-699下 柱上 柱 左 梁 图 2.3.5 活载弯矩分配图 17 (7)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框架梁端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取弯 矩调幅系数为 0.8,调幅后的数值见括号内,恒载以及活载弯矩图。 15.86(3)2946.1520.61879(3)8 20.61879(3)820.61879(3)820.61879(3)8 20.720.471359(8)81519.4 19.419.419.4 20.61398()719 8.731.926.8 26.826.8 26.826.8 17.5426.826.8 26.826.826.882(650)4(7)4(7)84.6(7)4(7)4(7) 19.425.367(4.56)60.7(48)3.0326.84(7) 图 2.3.6 恒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18 3.659(2)187143.651872(149)3.659(23)18714 3.651872(149) 4.133.84.32 4.324.324.32 7.526.136.13 6.136.136.137(8)7(8)7(8)7(8)7(8) 3.986.136.13 6.136.136.13 2.9187(462)311.53.8764(0)15 3.659(2)187144.71 1.9 6.13 164(9) 4.3210.64539(12.) 19.8(596)3526.1317(8) 图 2.3.7 活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19 2.3.2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梁端剪力: v=v q+vm vq= vm=12lml左 右 柱轴力:nv+p p 为节点集中力及柱自重。 (1) 梁端剪力计算 : 1)恒载:(8 层) knqlvqab 29.605.231c 418 (17 层) qlqab 2.9067.321 knvc 841 2)活载: qlqab 48.16.21 knvc 93 (2) 荷载作用下框架的轴力计算 柱自重设计值: 底层 0.60.6255.837.8kn 其它层 0.60.6253.531.5kn n=v+p p=柱恒载+ 柱自重 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与柱轴力见表: 20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以及柱轴力 荷载引起剪力 弯矩引 起剪力 总剪力 柱轴力层 次 ab 跨 bc 跨 ab 跨 ab 跨 bc 跨 a 柱 b 柱 va=vb vb=vc va=-vb va vb vb=vc n 顶 n 底 n 顶 n 底 8 69.3 14.24 -0.7 68.59 70 14.24 237 270 241 273.54 7 90.2 11.84 -0.6 89.64 90.8 11.84 531 564 571 603.95 6 90.2 11.84 -0.6 89.64 90.8 11.84 825 858 901 934.26 5 90.2 11.84 -0.6 89.64 90.8 11.84 1119 1151 1232 1264.6 4 90.2 11.84 -0.6 89.64 90.8 11.84 1412 1445 1562 1594.9 3 90.2 11.84 -0.6 89.64 90.8 11.84 1706 1739 1892 1925.2 2 90.2 11.84 -0.6 89.59 90.8 11.84 2000 2033 2223 2255.5 1 90.2 11.84 -0.5 89.66 90.7 11.84 2294 2334 2553 2592.4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以及柱轴力 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以及柱轴力 荷载引起剪力 弯矩引起剪力 总剪力 柱轴力层 次 ab 跨 bc 跨 ab 跨 bc 跨 ab 跨 bc 跨 a 柱 b 柱 va=vb vb=vc va=-vb vb=vc va vb vb=vc n 顶=n 底 n 顶=n 底 8 18.48 4.96 -0.6 0 17.9 19.09 4.96 44.28 63.64 7 18.48 4.96 -0.21 0 18.3 18.69 4.96 88.95 126.89 6 18.48 4.96 -0.21 0 18.3 18.69 4.96 133.62 190.14 5 18.48 4.96 -0.21 0 18.3 18.69 4.96 178.29 253.39 4 18.48 4.96 -0.21 0 18.3 18.69 4.96 222.96 316.64 3 18.48 4.96 -0.21 0 18.3 18.69 4.96 267.63 379.89 2 18.48 4.96 -0.2 0 18.3 18.68 4.96 312.31 443.13 1 18.48 4.96 -0.27 0 18.2 18.21 4.96 357.46 506.44 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以及柱轴力 注:由于纸张限制在“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以及柱轴力”中的 bc 跨未写出,其值与“活载作 用下梁端剪力以及柱轴力”同样位置的数值一样均为 0。 21 2.4 抗震验算 2.4.1 荷载计算 (1) 屋面均布恒荷载标准值: (61.204)(60.24)6.1547.9kn (2) 楼面均布恒荷载标准值: (.)(.)3.0. (3) 屋面均布活荷载(仅考虑屋面雪荷载) 雪荷载标准值为: (61.204)(60.24).176.4kn (4)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 2.0 )/knm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61.204)(60.24)1764k (5) 梁、柱自重 (包括梁侧、梁和底柱的抹灰重量) 梁侧、梁和底柱的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及柱宽考虑。 横向框架梁、柱编号见图 2.4.1 和图 2.4.2,梁、柱自重见表 2.4.1。 图 2.4.1 框架梁编号图 (6) 墙体自重 墙体均为 240mm 厚,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抹灰重量。 (单 位面积上墙体重量为 0.28195.32 ) 。墙体自重如表 2.4.2。2/knm (7) 荷载分层总汇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50屋面雪荷载,纵、横梁 22 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底层和标准层代表值包括:楼面荷载,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 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图 2.4.2 框架柱编号 表 2.4.1 梁柱自重表( 单层) 编号 截面 (mm2) 长度 (m) 根数 每根重量 (kn) l1 0.30.65 6 20 29.5 l2 0.250.5 2.4 10 11.7 l3 0.30.65 6.6 18 32.2 l4 0.250.5 6 18 18.8 z1 0.60.6 5.8 40 37.8 z2 0.60.6 3.5 40 31.5 abcdz1z222z1z222 23 各层梁自重: 29.501.732.18. 860 表 2.4.2 墙体自重 墙体 每片面积 (m 2) 片数 重量 (kn) 底层纵墙 (60-0.69)4.2 144 4879 底层纵墙 (14.4-0.63)4.2 11010 2815 其它层纵墙 (60-0.69)3.5 144 4067 其它层纵墙 (14.4-0.63)3.5 11010 23468154764620(06723)gkn7 130. 4128k .764528795g0kn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8147.6128.4082.i0.k 图 2.4.3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2.4.2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24 (1) 横梁线刚度:(混凝土 c30,ec 310 7 kn/m2) 在框架结构中,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 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 距时,边框架梁取 i1.50i 0, (i 0 为梁的截面惯性距) 。 对中框架梁取 i2.0i 0,横梁线刚度见表 2.4.3。 表 2.4.3 梁横梁线刚度 梁号 截面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l bh2m 跨度l惯性矩 3012bhi 05.ib l eikb 0.2i l eikb l1 0.30.65 4.8 6.8710-3 10.3110-3 6.4104 13.710-3 8.6104 l2 0.250. 5 2.4 2.610-3 3.910-3 4.9104 5.210-3 17.104 l3 0.30.65 5.1 6.8710-3 10.3110-3 6.1104 13.710-3 8.1104 l4 0.30.65 6 6.8710-3 10.3110-3 5.2104 13.710-3 6.9104 2.4.3 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d 值 柱线刚度列于表 2.4.4,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见表 2.4.5。 表 2.4.4 柱线刚度 惯性矩 线刚度 柱号 z截面 () 柱高度 (m) (m 4 3012bhi ) (knm)ceikh1 0.60.6 5.8 10.810-3 7.711042 0.60.6 3.5 10.810-3 9.28104 表 2.4.5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 25 层 项目 柱类型 ()2bck一 般 层底 层 205()k( 一 般 层 )+.底 层 21(/)cdknmh 根数 边框架 边柱 6.4.817 0.46 24127 4 边框架 中柱 3.9 0.61 31993 4 中框架 边柱 6.240.817 0.46 24127 16 中框架 中柱 3.9 0.61 31993 16 底 层 d 1122400 边框架 边柱 6.240.8 0.44 39998 4 边框架 中柱 (.51). 0.38 51816 4 中框架 边柱 6.240.80.44 39998 16 中框架 中柱 (.51). 0.38 51816 16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层 d1836280 2.4.4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 顶点位移法是求结构基本频率的一种近似方法。将结构按质量分布 情况简化为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频公式。 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 期: 26 10.7t 式中 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0 少的影响,取 0.6; 框架的顶点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t 的地震力及位移。 表 2.4.6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层 次 (kn)ig(kn)i( kn/m)id/mmuiui 8 11147.6 11147.6 1836280 6.0 279.5 7 12801.8 23949.4 1836280 13.0 273.5 6 12801.8 36751.2 1836280 20.0 260.5 5 12801.8 49553 1836280 26.9 240.5 4 12801.8 62354.8 1836280 33.9 213.6 3 12801.8 75156.6 1836280 40.9 179.7 2 12801.8 87958.4 1836280 47.9 138.8 1 14082.8 102041.2 1122400 90.9 90.9.706.380.592()ts 2.4.5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在类场地,7 度近震区,结构的特征周期 tg0.30, 0.08max 由于 应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1t=0.592(s).41.03.42(s)gt88.590.157n 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 8. 11()max.gekitfg 作用标准值: 0.93()8.51024.5 27 4817.kn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 2.4.7。 =fn+fniv 表 2.4.7 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层 次 ih (m ) ih (m ) ig (kn ) ihknm71ijgi ( kn) iv ( kn) 8 3.5 28.7 11147.6 319936 0.195 939.5 993.5 7 3.5 25.2 12801.8 322605 0.195 939.5 1879 6 3.5 21.7 12801.8 277799 0.169 814.2 2693.2 5 3.5 18.2 12801.8 232992 0.142 684.1 3377.3 4 3.5 14.7 12801.8 188186 0.115 554.1 3931.4 3 3.5 11.2 12801.8 143380 0.087 419.1 4350.5 2 3.5 7.7 12801.8 98573 0.060 289.1 3207.6 1 4.2 4.2 14082.8 59148 0.036 173.4 3310.5 图 2.4.4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2.4.6 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28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见表 2.4.8。 表 2.4.8 横向变形验算 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 =1/450。 (若考虑填充墙抗力作用e 为 1/550) 。 2.4.7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本设计取中框架为例,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端弯矩及柱剪力计算结果 见表 2.4.9,梁端弯矩、剪力及轴力计算结果分别详见表 2.4.10。 表 2.4.9 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端弯矩及柱剪力 a 轴柱(边柱)层次 层高 in层间剪力 iv层间刚度 idi1ivk y 上m下 8 3.5 939.5 1836280 39998 20.5 0.68 0.35 25.1 46.6 7 3.5 1879 1836280 39998 40.9 0.68 0.4 57.26 85.9 6 3.5 2693.2 1836280 39998 58.9 0.68 0.45 92.5 113 5 3.5 3377.2 1836280 39998 73.6 0.68 0.45 115.9 141.7 4 3.5 3931.4 1836280 39998 85.63 0.68 0.5 149.8 149.8 层次 层间剪力 iv (kn) 层间刚度 id (kn) 层间位移 iv (m) 层高 ih ( m) 层间相对 弹性转角 e 8 939.5 1936280 0.00051 3.5 1/6862 7 1879 1936280 0.00102 3.5 1/3431 6 2693.2 1936280 0.00144 3.5 1/2430 5 3377.3 1936280 0.00181 3.5 1/1934 4 3931.4 1936280 0.00211 3.5 1/1659 3 4350.5 1936280 0.00234 3.5 1/1496 2 4639.6 1936280 0.00253 3.5 1/1383 1 4813 1122400 0.00429 4.2 1/979 29 3 3.5 4350.5 1836280 39998 94.8 0.68 0.5 165.9 165.9 2 3.5 4639.6 1836280 39998 101.1 0.68 0.5 176.9 176.9 1 5.8 4813 1122400 24127 103.5 0.81 0.7 304.3 130.4 续表 2.4.9 b 轴柱(中柱) 层次 层高 in层间剪力 iv层间刚度 idi1ivk y 上m下 8 3.5 939.5 1836280 39998 26.5 1.5 0.45 41.7 51 7 3.5 1879 1836280 39998 53.0 1.5 0.45 83.5 102 6 3.5 2693.2 1836280 39998 76.0 1.5 0.5 133 133 5 3.5 3377.2 1836280 39998 95.3 1.5 0.5 166.8 166.8 4 3.5 3931.4 1836280 39998 110.9 1.5 0.5 194 194 3 3.5 4350.5 1836280 39998 122.8 1.5 0.5 214.9 214.9 2 3.5 4639.6 1836280 39998 130.9 1.5 0.5 229 229 1 5.8 4813 1122400 24127 137.2 1.8 0.6 345.7 230.5 计算公式: .iiidv1,()llbabijijrmi 1,()rrbabijijlmi lrv1()nlribnv 表 2.4.10 梁端弯矩、剪力及轴力 ab 跨 柱轴力 层次 ml/mk左 /km右 bkna 8 6 46.6 25 11.9 -11.9 7 6 111 70.4 30.2 -42.1 6 6 170.3 106.1 46.1 -88.2 30 5 6 234.2 147.0 63.5 -151.1 4 6 265.7 176.9 73.8 -225.5 3 6 315.7 200.4 86.0 -311.5 2 6 342.8 217.6 93.4 -404.9 1 6 307.3 225.2 88.75 -493.65 续表 2.4.10 25.217.620.4 176.3147106. 70.4 345.730994 191949486.83 383.512451 384304.307.1304 669342.81769 85695315.769 52498265.71498 52.8234.17 495170.31 3526185.92 2646.6图 2.4.5 横向框架各层弯矩图 bc 跨 柱轴力 层次 ml/mkn左 /km右 bvknb 8 2.4 26 26 21.7 -9.8 7 2.4 73.3 73.3 61.1 -40.7 6 2.4 110.4 110.4 92 -86.6 5 2.4 152.8 152.8 127.3 -150.4 4 2.4 183.9 183.9 153.3 -229.9 3 2.4 208.5 208.5 173.8 -317.7 2 2.4 226.3 226.3 188.6 -412.9 1 2.4 238.4 238.4 198.7 -522.85 34 103.5 48.6137.2-4926 -58510. 64.27130.9-49 -4294.8 58.112.8-315 -37 85.63 54.7610.9-2 -2573.6 53.195.3-15 -10458.7 47.6976-2 -8. 40.9 40.3753-21 -40.720.5 30.6526.5-19 -98 图 2.4.6 横向框架各层梁端剪力以及轴力图 2.5 内力组合 35 2.5.1 竖向与地震组合跨间最大弯矩 在横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 可近似得取跨中的 m 代替maxm ,式中: 梁的左右端弯矩。2812max右左qlm右左 , 跨中 m 若小于 ,应取 m= 。6l216ql 在竖向荷载于地震力组合时,跨间最大弯矩 采用数值法计算.ge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 bael左 震x18qlm 图 2.5.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gab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e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反力,abr 对 作用点取矩:c 1()2agabeabqlrm x 处截面弯矩为: 2x 由 ,可求得跨间 的位置为0dxmmax1arq 36 将 代入任一截面 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将跨间最大弯矩为:1x2maagegearmmq21gaeqx 当右震时,公式中 反号。恒载与活载组合时,梁端弯矩取调幅,b 后的数值,剪力取调幅前后较大值,表中弯矩单位为 ,剪力单位knm: 为 kn,在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时,跨间最大弯矩 采用数解法计eg 算,见下表 2.5.1: 表 2.5.1 竖向与地震组合跨间最大弯矩 1.2(恒+0.5 活) 1.4 地震 q mga mgb mea meb (kn/m) 8 60.858 68.074 65.24 35 31.41 7 89.424 94.2 155.4 98.56 39.78 6 89.424 94.2 238.42 148.54 39.78 5 89.424 94.2 327.88 205.8 39.78 4 89.424 94.2 371.98 247.66 39.78 3 89.424 94.2 441.98 280.56 39.78 2 89.424 94.51 479.92 304.64 39.78 ab 跨 1 85.867 90.73 430.22 315.28 39.78 8 15.308 15.308 36.4 36.4 16.82 7 15.17 15.17 102.62 102.62 14.32 6 15.17 15.17 154.56 154.56 14.32 5 15.17 15.17 213.92 213.92 14.32 4 15.17 15.17 257.46 257.46 14.32 3 15.17 15.17 291.9 291.9 14.32 2 14.84 14.84 316.82 316.82 14.32 bc 跨 1 13.72 13.72 333.76 333.76 14.32 续表 2.5.1 梁内力组合 37 l ra x meg (m) (kn) (m) (kn*m) 8 6 76.32 109.73 2.43 3.49 97.10 88.61 7 6 76.22 160.87 1.92 4.04 138.99 132.52 6 6 54.05 183.04 1.36 4.60 185.72 178.36 5 6 29.60 207.49 0.74 5.22 249.47 241.13 4 6 15.27 221.82 0.38 5.58 285.49 276.58 3 6 -1.88 238.97 -0.05 6.01 352.60 352.60 2 6 -12.27 249.25 -0.31 6.27 390.50 390.50 ab 跨 1 6 -5.72 242.78 -0.14 6.10 344.76 344.76 8 2.4 0.96 49.50 0.06 2.94 21.12 21.12 7 2.4 -46.93 89.89 -3.28 6.28 87.45 87.45 6 2.4 -81.56 124.52 -5.70 8.70 139.39 139.39 5 2.4 -121.13 164.09 -8.46 11.46 198.75 198.75 4 2.4 -150.16 193.12 -10.49 13.49 242.29 242.29 3 2.4 -173.12 216.08 -12.09 15.09 276.73 276.73 2 2.4 -189.73 232.69 -13.25 16.25 301.98 301.98 bc 跨 1 2.4 -201.03 243.99 -14.04 17.04 320.24 320.24 注:表中弯矩的单位为 kn m,剪力单位为 kn。 表中跨中组合弯矩未填处均为跨间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 ,其值与支座正 弯矩组合值相同。 2.5.2 柱内力组合 框架柱取每层柱顶和柱底两个控制截面组合结果见表 2.5.3、表 2.5.4。表中系数 是考虑计算截面以上各层活载不总是同时满布而对楼 面均布活载的一个折减系数,称为活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取值见表 2.5.2。 表 2.5.2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 1 23 45 68 920 20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 活荷载的折减系数 1.00 (0.90) 0.85 0.70 0.65 0.60 0.55 表 2.5.3 内柱 a 内力组合 38 a 柱内力组合 荷载类别 竖向荷载组 合 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 合 层 次 位 置 内 力 恒载 活载 地震荷载 1.2+1.4 1.2(+0.5) 1.3 m 25.36 10.64 -46.6 45.33 -23.76 97.40 柱 顶 n 236.75 44.28 -119 346.09 155.97 465.37 m -26.88 -6.13 25.1 -40.84 -3.30 -68.56 8 柱 底 n 269.68 44.28 -119 385.61 195.48 504.88 m 26.88 6.13 -85.9 40.84 -75.74 147.60 柱 顶 n 530.68 88.95 -42.1 761.35 635.46 744.92 m -26.88 -6.13 57.26 -40.84 38.50 -110.37 7 柱 底 n 563.61 88.95 -42.1 800.86 674.97 784.43 m 26.88 6.13 -113 40.84 -110.97 182.83 柱 顶 n 824.6 133.62 -88.2 1176.59 955.03 1184.35 m -26.88 -6.13 92.5 -40.84 84.32 -156.18 6 柱 底 n 857.53 133.62 -88.2 1216.10 994.55 1223.87 m 26.88 6.13 -141.7 40.84 -148.28 220.14 柱 顶 n 1118.52 178.29 -151.7 1591.83 1251.99 1646.41 m -26.88 -6.13 115.9 -40.84 114.74 -186.60 5 柱 底 n 1151.37 178.29 -115.7 1631.25 1338.21 1639.03 m 26.88 6.13 -149.8 40.84 -158.81 230.67 柱 顶 n 1412.44 222.96 -115.5 2007.07 1678.55 1978.85 m -26.88 -6.13 149.8 -40.84 158.81 -230.67 4 柱 底 n 1445.37 222.96 -225.5 2046.59 1575.07 2161.37 m 26.88 6.13 -165.9 40.84 -179.74 251.60 柱 顶 n 1706.37 267.63 -311.5 2422.33 1803.27 2613.17 m -26.88 -6.13 165.9 -40.84 179.74 -251.60 3 柱 底 n 1739.3 267.63 -311.5 2461.84 1842.79 2652.69 m 26.88 6.13 -176.9 40.84 -194.04 265.90 柱 顶 n 2000.29 312.31 -404.9 2837.58 2061.36 3114.10 m -17.54 -3.98 176.9 -26.62 206.53 -253.41 2 柱 底 n 2222.59 312.31 -404.9 3104.34 2328.12 3380.86 m 32.93 7.52 -130.9 50.04 -126.14 214.20 柱 顶 n 2294.22 357.46 -493.7 3253.51 2325.80 3609.29 m -8.77 -1.99 304.3 -13.31 383.87 -407.31 1 柱 底 n 2552.9 357.46 -493.7 3563.92 2636.21 3919.70 表 2.5.4 内柱 b 内力组合 39 b 柱内力组合 荷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