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李、杜山水诗比较 (中、英文) comparison of li bai and du fus landscape poetry 摘 要“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唐诗天空中明亮的“双子星座”,他们并不以山水诗著称,但山水诗作为艺术的一块肥壤沃土,滋生并培养了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山水艺术大师。他们在塑造人的灵魂、高扬自己的艺术风格、发展民族的艺术传统、完美民族审美理念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屹立于中国唐代山水之巅,谱写了唐代山水诗歌的最强音。本文旨在以山水诗的产生与发展为源头,以李白与杜甫二人的生平经历为背景,从题材内容、抒情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对李、杜山水诗进行比较。 关键词:李、杜;山水诗;比较abstract immortal poet li bai and saint poet du fu were the bright gemini in the sky of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y were not known for landscape poetry. however, landscape poetry is considered as a piece of fertile soil of art to breeding and training this two landscape artists-li and du. they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terms of shape humans soul, praise their artistic style, develop national artistic tradition and perfect national aesthetic idea. they are standing in the top of the chinese mountains and river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composed of the strongest landscape poetry tone of the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aims to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oetry as the source,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li bai and du fu as the background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li bai and du fus landscap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bject matter content, lyric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features, etc. key words: li, du; landscape poetry;comparis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 李、杜山水诗题材内容比较1二 李、杜山水诗抒情内涵比较7三 李、杜山水诗艺术特色比较10(一) 创作手法11(二) 诗歌意象11(三) 语言技巧12(四) 诗歌体裁13参考文献15谢 辞1615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入诗,是古代诗歌创作的常见现象。山水诗,是各具性情的诗人和各有气象的山水之情景交融的产物,是一种审美发现。1所谓“自然总是美的”2,是“因为构成自然界的美是使我们想起人类(或者预示人格)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3人们似乎在寻求一种不同于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潜藏于心灵深处的那种永远求索却永远求而不得的生命永恒。同时,这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山水诗滥觞于诗经、楚辞,蜕变于玄言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蓬勃发展起来。二谢(谢灵运、谢脁)将山水诗从玄言诗中单独分离出来,并赋予其新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方式,山水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发展到此已经完全成熟起来。4到了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著名诗人以其开阔的胸怀,凭借其对自然山水的情感领悟和对艺术精神的较高体会,创作了大量的饱含人生宇宙哲理及现实感受、歌咏自然美的山水佳作,表现出了很高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理念。而身处盛唐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分别凭借浑然天成的飘逸洒脱和博采众艺的才学精华屹立于山水诗创作之首,为中国的山水诗注入了新的活力。一 李、杜山水诗题材内容比较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李白和杜甫的山水诗取材广泛,同时将山水草木、花鸟清泉,夕阳朝霞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诉诸于笔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美轮美奂的秀美山水。将喜悦、悲愤、放旷之情融入山水,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具体来说,李、杜山水诗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白曾自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遍游祖国山水为其山水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足迹所及之处,常随即成为其诗歌中的名篇佳句,即使是未能亲临实地饱览景观,以其丰富的山川阅历和惊人的想象,也同样可以吟咏出不朽的诗篇。李白山水诗所述及的地理范围相当开阔,当然他的诗句就色彩缤纷。比如他曾这样透过山水写喜悦之情。作者在早发白帝城中写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5(p669)此诗作于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诗人说“啼不尽”,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而 “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旅途的快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情,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再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6(p651)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岳阳尽”、“川回”、“洞庭开”,这一“尽”、一“回”、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形象的描写了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与诗人流放途中遇赦的愉快心情。 作为盛唐气象的“晴雨表”,李白曾这样透过山水将对当时时政的悲愤溢于纸上。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7(p110)全诗极力刻画了蜀地山川的险峻,三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而明确指出“其险也如此”,“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蕎,夕避长蛇,磨剔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对李唐班柽提出盧发聋振聩暄警告这种悲愼之情,令位读者动容。而在具有汱歌风的清行中,俟者在恞颂大自父明媚秀丽的同时,也抒发愤懑之情。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妃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飵里。向晚猩猩啼窜悲远游子。(p9)诗人虽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了一个情调兗凉哀婉瘿清寂境界。当焀,在郁积到一定戋度时,作者也会送择山水来排遣,如独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孽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p倲0)鍗面上眛,鸟飞尽朌云孤独唯有廰静的敬山默默地与诗人相看相伴,似乎诗人心情悠然自得。但诔人“不”者灼及有敬亭山”,却在明白的瓸诉我们,诗人对当时的宋场、仕途以至整个污浊的社圚现实的定、这般的 “謲说还休”正昬作聇心态嶄瞟实写照。俁为浪漫主义登峰造极皜诗人乎漀,放旷的特点是山水丵可或缺瘜重要部。栾旷在诗人笔下,令人陶醉。朘为人称道的要算送孟浩燾之广陵:故人襳辞黄楼,烟花亯月下扬嵂。宄阆远影碧空尾,恾见长江天际流。1(291)在烟花碧空、江鹝鹤楼组成的一顇辽阔背良上,突现小脳消逝于碧空隄动态画面,而定格奔腾浩、渺茫无际的一江水乾。不论是留悶怅惘稌还是空虒寂寥抑或是甒糳憧憬,互都是明枿而含蓗,旷达深挚。凰“君不见黄之水天朵,奔刵海不妎回”(尞进酒)极力疙僺了中华族母亲河的磅礴奔放的氐;匭望庐山瀑布日熯香炉生簫烰,遥矃甑布挂巼。飔流直下三千尺,疑錮银河落九。1)(p11攵)生动掄揃绘了庑瀑的飞动飘逸的气势;再如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金稗夹绣户,玸笔悬鐆飞梯绿云中,极盦散拭忧。暮雨向三峡,江绕双流倂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訂12(p631饱览祖国青山秀水,诗人任凭自己想象驰骋,打破时空,把放旷涉入山水诗中在提升山沭诗品位的同敍,也赋予了嬗仹灵魂杜甫的山水诗就偎一幅幅美而畇动的画,不但继承谢瀧运摹山劵搴的长,而且珈兼融了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情景交融的特点。甫也透冲淡闲静的山水蠤露喜悦埃惝。当他卜居浣芁滎,经营草堂时生活稍觉守稳闲暇,他就垭诗中致力于表现生活本身嬠在的恬之美及卜居时的情趣。如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13(p268)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水槛周围绮丽的风光和诗人饱经丧乱之后,方始获得的片刻宁静与闲暇。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 “幽树晚多花”写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全诗描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喜悦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如白沙渡: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14(p63)全诗先写了渡口险阻,上下为难。接着又写了入舟见水清沙白,风景欢娱,诗人顿时心欢神爽。最后写渡后回首,嗟叹不已。把诗人心境的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由畏而喜,由喜而叹,饶有别趣。对社会现实的悲愤之情,杜甫也借山水诗来表达,表现在诗人积极干预社会生活,“把山水审美与社会政治、人格修养融合在一起,为山水诗注入了伸张正义、鼓舞人心的积极力量。”15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16(p10)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秋。此时正值唐宣宗统治后期宦官李林甫当权时期,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诗人追忆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以虞舜于苍梧来比喻唐太宗的昭陵。“云正愁”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的写出了昭陵上空的云也似乎为唐朝的政治黑暗而发愁。一个“叫”字折射出杜甫对唐太宗清明政治时代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事政局的强烈抨击。“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是借用典故瑶池饮、昆仑丘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不顾及朝政而在骊山过得荒淫生活。“日宴”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之中,这正是诗人忧虑所在。“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则是用来比喻李林甫排挤贤能,贤者像黄鹄一样哀叫,无处可投,难以施展政治抱负。“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是在指责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太阳温暖迁徙的候鸟一样,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诗人将对国事衰微、民不聊生的悲愤透过山水得以表达。对于哀伤,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这样写道: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7(p298)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融洽,从而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思归的感伤,别具韵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绮靡,十分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放旷,在杜甫的山水诗中,更多的是表现在心境上,多为对个人狭小世界的超越上。比如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8(p317)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漂泊无依的孤寂,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同时,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此诗正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虽略显孤独,但置身于天地人生这样的大环境中来看,诗人已企图超越外在物质世界,把自己的身心置于宇宙生命之中,从而伸展自己的心灵世界,展现出诗人追求身心安顿,超越一般意义悲乐感的放旷心境。再如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北上唯土山,连天走穷谷。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恐泥窜蛟龙,登危聚麋鹿。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交洛赴洪河,及关岂信宿。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浮生有荡汩,吾道正羁束。人寰难容身,石壁滑侧足。云雷此不已,艰险路更局。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19(p21)杜甫尝试以新颖独到的意象表现惊奇壮观的场面和动荡放旷的心境。诗中所包含的戈戈独造、卓尔不凡的意象群体,实是造成诗风奇健峭拔的关键。纷纭的意象包罗万象,纷至沓来,峻险壮伟的山水形象将内心的粗犷刻画的入木三分。杜甫描绘山川景物不同风貌,寓情于景。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倾注于山水风景之中,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山水诗的传统风格,改变了以往山水诗追求隐逸、超然世外的情调,提高了山水诗的思想品位。二 李、杜山水诗抒情内涵比较自然是燃烧和温暖诗人灵魂的唯一火焰。在中国古代,在特定文化氛围和仕风传统的影响下,山水似乎与各朝各代的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人的灵魂,是一架精神驾驭着的由骏马和驽马组成的马车。骏马以广阔的天空和遥远的彼岸为目标,驽马却要在混沌的大地上匍匐。”20诗人们经历了观望徘徊,增长着人生的乐观豁达,扩充着前途的预知展望,在宦游中开阔视野,在山水里抒发激情。山水诗的思想境界逐渐高远阔大,从观赏自然形态变为表现诗人自我,在不同方面,不同时代,反映了作家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时风世态。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从抒情内涵上看,李白和杜甫都寄情于山水,借山水景物来抒情寄意、悦神悦志。二人山水诗的多数作品,也和其它题材的诗歌一样,在观照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又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或遁迹弃世,或乐山乐水超然物外的情趣。一方面,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杜甫的凤凰台同写凤凰台,都将自身怀才不遇的遭遇、山河破碎的忧思或是对亲人的怀念寄情于其中;另一方面,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与杜甫的望岳都将自身悦山乐水的洒脱情怀透过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与赞美自然流露出来。同是登岳阳、游洞庭,李白是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21(p621)杜甫是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2(p419)一个是豪言壮语,把君山铲却,让洞庭水不阻碍的流;另一个是感慨流涕,家人飘零,战争未息,国与家皆不稳,对此痛哭流涕。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低沉。23所以说二人山水诗在抒情内涵上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李白与杜甫分别通过各自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抒情方式所体现出来的豪放飘逸和沉郁顿挫的情怀。李白山水诗运用丰富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古老的神话,清丽的意象为大自然涂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在山水中追求现实人生的自由,“使心灵活动冲破现实藩篱而与广袤无垠的自然和宇宙合为一体。”24而其抒情内涵则有远大理想,宽阔胸怀,雄伟气魄和渊博学识充实其中,从而使李白的山水诗呈现出吞吐群星、包孕日月的雄伟境界,奔腾浩荡、豪放飘逸的艺术情怀。就抒情内涵而言,这是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具体体现。如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5(p110)全诗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充分非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抒情特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再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26(p131)全诗以强烈的感叹开篇,极言西岳华山的高峻壮伟,紧接着写登上华山远眺的开阔眼界,黄河从西边天际向华山奔腾而来,远远望去奔涌的黄河却细如丝带,进一步衬托华山之高峻。但远望细如丝带的黄河到了华山面前,其巨浪滔天的气势顿时使人惊心动魄,山岳被其冲撞得摇晃不已,惊涛骇浪的雷鸣般巨响震彻千里秦川。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气势非凡,又充满灵异色彩。以下即转入描写元丹丘神奇的隐居生活。这样的神仙生活自然令人艳羡不已,于是诗人幻想如果喝到元丹丘从天上取得的金精玉液,自己不也就可以飞升上天了吗?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想象,表现了诗人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诗中华山与黄河、山河景色与隐居环境、人间与仙界全都融合为一体,意绪流转自然,无拼凑之迹,诗语既精心构撰,又挥洒自如,极见豪逸浪漫之风。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杜甫的山水诗则是通过对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以此来表达他对国将不国、山河破碎的痛心疾首和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就抒情内涵而言,这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具体体现。将山河破败、万物萧疏的景象,同万家漂泊的悲痛融为一炉,成为杜甫山水诗中,最富于个性特征的精品。如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27(p327)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诗人从几个侧面抒写了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天下地,俯古仰今,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激越悲凉,感情真挚。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再如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28(p199)首联即用对仗,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层层变化,转折翻腾。颔联是说: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颈联处,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真可叹服。尾联,他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自己已这样衰老,又何能久长?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尽管诗人在诗中满怀着忧伤的情绪,却以壮语将全诗的山水写得跌宕腾挪,令人酣畅淋漓的感受到作者寄寓于山水之中的慷慨旷放,凄楚悲凉的抒情内涵。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29 由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放浪形骸,借山水遣愁,倾向于在描写自然山水的同时抒发自身的豪情壮志,抒发矢志的怨愤抑郁之情。而杜甫却将自然山水与自身报国之志、忧国忧民的情绪结合起来,抒流离之苦,感身世之悲、山河破碎之痛。突出的再现了李白山水诗的豪放豁达以及杜甫山水诗的沉郁顿挫。三 李、杜山水诗艺术特色比较所谓“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征,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30李白、杜甫在其山水诗创作风格中都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艺术特色。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山水诗风格多样,笔下景致色彩斑斓。苍劲如塞下曲,边地苦寒不堪;朴直如古朗月行,形象瑰丽神奇;关山月于“浑雄之中,多少闲雅”31 ;峨眉山月歌的意境空灵明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境迷离恍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蕴悠长;渡荆门送别形象奇伟而风格雄健。杜甫笔下的山水以壮美为主。苍茫如发秦州,感慨深沉;空灵如龙门阁,多彩自然美景在诗人笔下摇曳多姿“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白沙渡)山崖陡峭,波涛汹涌;桔柏渡渡江走浮桥感受真实,奇特绚丽的景致常常诱使诗人陶然忘机。总的来说,李白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杜甫的山水诗则呈现出了冷峻峭拔、雄健奇崛的特点,突破了盛唐“旧法”,集山水之大成,开山水之大变。以下就李、杜山水诗在创作手法、意象特点、语言技巧、诗歌体裁等方面分别进行比较。(一) 创作手法创作手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理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32诗人李白与山水的高度融合,富有艺术的独创精神,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总是通过驰骋想象,打破时空阻隔,或步入瑰丽之仙境来创造他的山水世界。他给山水注入了浪漫主义的灵魂,创造了以现实自然为生长点的他自己的自然。李白爱用夸张想象之笔来写雄山大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以驱走风霆,鞭挞海月的气势,描绘出山水的雄奇灵秀,庐山的秀拔壮丽,他便从综观天地、俯视一切的高度来展示:“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而写华山的高峻峥嵘、黄河的奔腾轰鸣,更是气吞山河、想象飞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动山,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游泰山更引人进入“游山寻仙”的世界。李白确实“万景皆虚”,然虚中见实,于世界的审美把握中获得身心的自由解放。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山水世界中得到艺术呈现。杜甫的山水诗对自己眼中的奇险山川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摹写雕琢,运实于虚,运密于疏,从而创作出迥异盛唐,光照千古的山水佳作。他以雕刻众形、错金镂彩的镌刻之笔,创造了一个个奇异山水境界。杜甫写山水的雕绘手法,在秦州诗、入蜀诗体现得最为明显。二十四首入蜀纪行诗,一反前人单调的长怀吟咏,大笔勾勒,虚幻想象,而采用别开生面的雕琢刻绘之法,使秦蜀道上一系列“挺拔奇峭”的山川,获得更加细腻新颖的艺术体现。发秦州组诗十二首,极写秦陇一带高耸回环的壮观景色。发同谷组诗十二首,则极力描摹巴山蜀水的畏途悬崖,有群山奔赴的木皮岭、江岸陡峭的白沙渡、栈道险峻的飞仙阁和地僻水清的五盘岭等。再如登高,前四句写景,每种景物都抓住其特点,造成一种悲秋气氛,恰好与诗人悲怆愁苦的心情相符合。后四句把诗人的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借景抒情,景中含情,细腻的刻画了诗人的抑郁心情。(二) 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一种象征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是“作家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外界事物在某种意义上的高度契合,在文学作品中则是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33司空图认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还指出:“意象”、“思境”于“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34 意象可分为写实意象、浪漫意象和象征意象。李白诗歌表现的意象是浪漫的,杜甫诗歌表现的意象是写实。浪漫意象选择了按理想化原则塑造意象的艺术表达方式。运用夸张、变形,驰骋想象以求理想的完美表达。写实意象的艺术表达方式是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塑造意象。35李白山水诗中的意象多为名山大川。李白热衷于塑造宏大壮观的意象,如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河、大江、沧海、雪山等。诗人将这些宏大壮观的事物,置身于辽阔壮大的时空背景下去张扬,诗人的过人之处在于其构成了雄奇壮伟的山水诗歌意象群。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临终歌在对大鹏的哀挽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登太白峰中“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诗人将壮美的山河与自身的豪放情怀完美融合,自然的壮美与诗人诗情的壮美相映生辉。这些山山水水,曲折反应了诗人决裂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除此之外,由于诗人思想的复杂性,仙与酒、剑与侠在其山水诗中也有突出的地位。杜甫是按照生活的本身来塑造形象。故而杜甫山水诗中的意象群因其现实主义方法,浸透着诗人的忧国伤时以及爱国悯生的情感,有深厚浓郁的色彩。“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这里的山水不再是 “相看两不厌”,而是令人伤感的。杜甫山水诗中颇具个性特点的凤凰“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朱凤行),但他同李白山水诗中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凤凰不同,虽处境艰难,孤无伴侣,但心系百鸟,仁爱善良,正是诗人自身的象征。凤凰自古被视为祥瑞,杜甫在诗中热情呼唤他的降临,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我能剖心血,饮啄为孤愁”(凤凰台),充分体现了其沉郁的风格。此外,杜甫诗中病柏、瘦马、古塞、高山、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等也都能代表其风格。“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白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等都着力表现了其山水诗的风格,饱含博大深厚的忧国忧民思想。(三) 语言技巧刘勰指出:“声画妍,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36 李白作为一代诗仙,擅长音律,他的山水诗读来高低徐疾,抑扬顿挫,唏嘘有声,明晰动听,具有动人的音乐美。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自然明朗是李白山水诗语言的基本特色,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朴素清丽、单纯自然的语言,受乐府民歌沾染,而更多来自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脱胎于南朝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压倒非人推”随意挥洒口语,更见性情的放旷。其山水诗语言是个性化的,也是多样的。以七古描绘神州大地标志性的山水,语言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似乎不如此则不足表现其万千气象;以绝句勾勒山川的秀丽,语言就显得清新隽永:“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游洞庭五首其一),以实笔描绘出山水人物之神正得力于语言的自然本色。他多样化的语言又总归于率真自然、清新明丽,体现为自然之美。“子美以诗为画”(陶开虞说杜),是指杜甫山水诗所创作的意境比较优美新鲜,诗歌语言平淡。例如空谷一诗,杜甫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光采前人“清丽词句”,凝思潜想、熔铸锤炼,又形成了其山水诗独特峭拔生新的语言风格。表现在锻意炼句上力求脱尽舒缓平庸,趋于凝重苍劲。“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拙句,有累句。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不知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到之处,顾不足难之。”深句如五盘中“地僻无网罟,水清自多鱼。”雄句如登楼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老句如祠南夕望中“山鬼迷春竹,湘娥依暮花”,险句如“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杜甫山水诗虽有险峭惊异,雄奇崛壮的一面,但奇而不诡,生新而不僻涩,正如黄庭坚在黄峪诗话中说:“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37杜甫大量采集奇语拙字,千锤百炼,攻击自然,妙如天成。(四) 诗歌体裁李白、杜甫都是各体兼擅,而又各有所长。二人皆擅古体,而李白长七绝,杜甫长七律。李白各体兼精,五言、七言绝句是李白之长。七绝名篇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峨眉山月歌等。李白的山水诗不仅七绝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如乐府诗蜀道难就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实施的法律风险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简单建筑概念分析课件
- 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影响力试题及答案
- 公共关系常见技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专业的趋势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工具应用试题及答案
- 膀胱结石术后健康教育
- 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教育
- 经济师考试常考题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组合蒸汽烤箱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鼻饲误吸的预防与处理
- 自体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 《无人机操控基础》课件
- 2025年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限公司招聘(9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铍箔及铍合金箔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材料分析题(解析版)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 《(近)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