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一、引言 3二、我国现有的引渡制度体系及其缺陷3 (一)关于拒绝引渡的情形4 (二)关于引渡条件4 (三)关于享受特定性原则保护的法定期限4 (四)关于引渡证据材料的提交4 (五)关于引渡请求竞合的决定权5 (六)关于临时羁押期限5三、我国引渡制度的实践困境5四、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6(一)传统的法律障碍政治犯罪不引渡6(二)人权障碍死刑不引渡7(三)资产追回机制不完善8五、关于我国引渡制度发展完善的几点建议8(一)灵活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充分利用死刑转换8(二)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9(三)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9六、结语10参考文献 11 11浅论我国引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摘要:引渡是有关国家进行司法合作移交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引渡制度体系及其缺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处境,并进而分析了引渡制度发展的障碍因素,最后对我国引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关键词:引渡;障碍因素;死刑不引渡discussions on the defec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hinas extradition system wang xian-gangabstract : extrad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in the transfer of criminals or criminal suspects through the judicial cooperation. there are many subtle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extradition act, besides ,avenu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rough extradition are not free from ob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current extradition system ,its defects ,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 and thus analyses the obstacles in its development . last but not the least,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extradit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extradition; barriers; non-extradition of death penalty一、引言近几年,国内以及某些外派机构官员犯罪后,为逃避打击,往往携卷巨款潜逃海外。海外追逃,也因此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各国对逃到外国的嫌犯通常采用引渡的方式进行追惩。引渡是指一国把一个正在其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依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制度。乔慧娟. 刍议我国国际引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商业时代, 2010,(22):31.引渡是根据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或有关国际公约进行的。自1993年8月与泰国缔结第一个双边引渡条约以来,我国已经与25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但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外逃贪官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外逃地点往往为英美发达国家。如何有效地惩治外逃贪官,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二、我国现有的引渡制度体系及其缺陷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引渡制度的建立是比较晚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跨国往来日渐增多,国际司法合作也逐渐增多,相应地,我国开始重视同其他国家签订双边的司法协助协定或者引渡条约。近些年来,我国在引渡方面的立法渐趋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由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组成的引渡制度体系。在这一引渡法律制度体系中,在国内立法方面,除了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缔结条约程序法中的相关原则性规定外,主要是1992年4月由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引渡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00年12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并于同日公布实施的引渡法。在国际条约方面,至2003年年底,中国已缔结或加入了68项载有引渡条款的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在国际习惯方面,主要包括:(1)国际组织(如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刑事法院)的实践,特别是有关会议的决议、文件以及裁定和判决;(2)国家之间的外交实践及国内实践,特别是有关的声明、宣言、协议等外交文书;( 3)国内实践,主要是司法判例、行政命令等。孔小霞. 我国引渡立法的现状与发展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1-2.经过十多年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的引渡制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引渡立法理论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而且现行的引渡制度明显有许多不足,这都与国际引渡立法和实践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尤其表现为引渡法与所缔结或参加的引渡条约、国际公约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关于拒绝引渡的情形1在本国公民的引渡问题上,引渡法第八条站在了绝对禁止引渡本国公民的立场,规定“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应当拒绝引渡。而中国和泰国引渡条约则采取相对禁止引渡本国公民的立场,允许缔约各方在此问题上享有自由裁量权。这些差别将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某些基本权利。2在缺席审判罪犯的引渡问题上,引渡法第八条第八项禁止引渡受到缺席审判的人,规定“请求国根据缺席判决提出引渡请求的”,应当拒绝引渡,除非请求国承诺在引渡后对被请求引渡人重新进行审判。而中国和保加利亚引渡条约则允许根据缺席审判提出引渡请求,其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如果对被请求引渡人的判决是在其缺席情况下做出的,则有关的引渡请求应被视为是在进行追诉的引渡请求。”(二)关于引渡条件引渡法第七条第二项并未将有关犯罪可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更重刑罚规定为执行刑罚的引渡请求的前提条件。但是,在中国和乌克兰引渡条约、中国和保加利亚引渡条约中均要求应具备两个条件:(1)尚未执行的刑期至少为六个月;(2)根据缔约双方的法律均可处以至少一年的监禁刑或者更重的刑罚于芳. 国际刑事司法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2.56-57.。在临时引渡条件的规定方面,引渡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请求国应当“保证在完成有关诉讼程序后立即无条件送回被请求引渡人”。而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引渡条约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请求国“应在事先商定的期限内归还被临时引渡人”,而不是在完成有关诉讼程序后归还。中国和泰国引渡条约第十一条第二款则允许缔约双方按照商定的条件实行临时引渡。(三)关于享受特定性原则保护的法定期限引渡法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被引渡人在其引渡罪行诉讼终结、服刑期满或者提前释放之日起30日以内没有离开请求国的,将丧失该条关于特定性原则规定的保护。而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引渡条约第十五条第二款将这一期限规定为15天。(四)关于引渡证据材料的提交1在犯罪证据的提交要求方面,引渡法第十二条要求请求国在出具请求书的同时应当提供“必要的犯罪证据和证据材料”。而中国和俄罗斯引渡条约、中国和罗马尼亚引渡条约等我国签署的多数引渡条约没有此项规定。中国和泰国引渡条约第7条虽然多处提及“证据”一词,但是均以辨别被请求引渡人身份为目的,并非旨在证明犯罪事实。2在补充材料的提供期限上,引渡法第十八条规定,引渡请求所附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外交部“可以要求请求国在30日内提供补充材料。经请求国请求,上述期限可以延长15日”。请求国未在上述期限内提供补充材料的,外交部应当中止该引渡案件。而我国和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引渡条约将该期限规定为两个月并可加15天延长期,我国和泰国的引渡条约则规定被请求方“可以要求请求方在指定的时间内提交补充材料”。可见,我国在不同时期同周边国家签订的条约在补充材料的提交期限上有较大的差别。(五)关于引渡请求竞合的决定权引渡法第十七条规定,在数个国家针对同一人提出引渡请求的情况下,“应当综合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请求国是否存在引渡条约关系等因素,决定接受请求引渡的优先顺序”。而一些引渡条约例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引渡条约则不要求考虑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次序和是否存在条约关系,允许被请求国根据任意的标准决定接受引渡请求的优先顺序。(六)关于临时羁押期限引渡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采取引渡拘留措施后30日内外交部没有收到外国正式引渡请求的,应当撤销引渡拘留,经该外国请求,上述期限可以延长15日。”而中国和泰国引渡条约第九条第四款则将该期限规定为30天内,并可加lo天延长期。三、我国引渡制度的实践困境普通法系国家在原则上主张引渡要订有引渡条约。大陆法系国家则不坚持此观点,只要双方承认以互惠条件为保证,就可以进行引渡。所以,未与普通法系国家签订引渡条约时,引渡实践很难进行。这也是我国有大量犯罪分子逃亡于英美法系国家而不能被引渡回国的重要原因王婷. 试论我国的引渡制度j.天府新论,2009,(6):25.。自从我国1993年与泰国订立引渡条约以来,迄今为止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引渡条约。但尚不足以满足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交往的国际现状,很多与我国政治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都未与我国签署引渡条约。与我国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虽然近些年与中国政治经贸交往较多,但毕竟国家数量有限,而且偏于一隅,不能覆盖我国对外交往的世界其他广大区域,从而不能满足我国的需要。而且,现有引渡条约的对应国家,除了俄罗斯和西班牙之外,基本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与我国签订双边引渡条约的国家却大多并不是我们进行引渡的主要对象国,这就造成了我国引渡实践的尴尬处境。一般而言,引渡条约是国家和地区之间承担引渡义务的主要基础和依据,因此,在没有签订引渡条约的情况下,国家不具有引渡的相关义务,是否引渡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引渡,完全由主权国家自主决定和执行。引渡制度存在的基本前提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出于尊严与礼让,出于对相关诉讼国主权的尊重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因此,引渡制度并不仅仅只是法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问题。现代国家往往把引渡当作本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接受外国的引渡请求,往往要根据政治需要来判断。所以,两国外交关系的好坏往往成为引渡的一个非法律标准。目前中国主要还是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友好协商来解决引渡问题。但是,由于国家间的意识形态、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与疏离,很多国家经常借用引渡问题来宣扬其信奉的价值观念,将引渡问题当作“文化演变”的手段。在这种国际斗争与合作并存的处境下,中国的引渡实践之路走的颇为坎坷和尴尬。四、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赵维田论三个反劫机公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56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障碍因素具体如下:(一)传统的法律障碍-政治犯罪不引渡在引渡条约的规定之中,关于是否同意引渡的问题,有些规定就其性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限制性或否定性要求,因此难免对引渡构成一种障碍。张毅.引渡中的法律障碍透析j.中国司法,2005,(4):25.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是引渡实践中最主要的传统法律障碍。虽然目前并没有一个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禁止政治犯罪的引渡,但在许多引渡条约和许多国家的国内法中,都对政治犯不引渡这一例外做出了规定。正是由于这一例外规定,许多案件由于被认定为属于政治犯罪而难以实现引渡。这一原则是引渡原则中最为复杂、不确定性最大的一项。早在1886年,有一位法学家就曾写道:没有一条规则像这个规则引起这么多的疑虑、谬误和讨论。什么是“政治犯罪”? 各国的主张却大相径庭,国际法上对“政治犯罪”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除政治犯罪这个概念本身容易引起分歧以外,政治犯罪认定权的分离也是导致其适用上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引渡双方当事国中,政治犯罪的认定权属于被请求国。那么,在被请求国内部,政治犯罪的认定权究竟应当属于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各国的规定及引渡实践并不一致。现代引渡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引渡请求实行双重审查制,也就是由司法机关和政府主管行政机关对其他国家提出的引渡请求进行共同审查,并最终决定是否接受引渡请求,将罪犯予以引渡。通常的做法是,先由司法部门认定被请求引渡的罪犯是否构成政治犯罪,再交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最终裁量。如果司法部门认定该行为构成政治犯罪,则应当拒绝引渡;如果司法部门认定该行为不构成政治犯罪,行政部门仍可进行最终裁量。显然,行政部门在该活动中的权利和作用要大于司法部门,而且其作用的方向倾向于拒绝引渡。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会造成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适用中的许多问题,使之极易为政治所左右。(二)人权障碍死刑不引渡在传统理论看来,引渡条约纯粹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安排,在引渡程序中逃亡的犯罪分子并不是一个声称权利的主体。 张毅.引渡中的法律障碍透析j.中国司法,2005,(4):25.但是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引渡程序中的人权问题。目前西方国家的一种主导观念认为,在引渡程序中,除了要考虑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利益外,被请求引渡人的利益也必须予以适当的考虑和保障。这就难免构成妨碍引渡的另一个新的因素,即人权障碍。“人权障碍” 具体到有关引渡的原则上,即“死刑不引渡”原则。这个障碍已经成为在引渡外逃罪犯时横亘于我国与他国之间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从国际法的视角出发,“死刑不引渡”原则已经与保护被引渡人的人权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而不再单纯作为一种刑罚能否实施的问题。在引渡实践中,许多国家在确立或采用“死刑不引渡” 原则时,都明确地援引了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人权保护条款。在中国目前仍然有大量死刑罪名,这一原则无疑是一个重大障碍,这在贪污罪、贿赂罪等重大经济犯罪的引渡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反贪力度的加大,外逃犯罪分子日益增多,大量资产流失国外,将贪官引渡回国成为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我国不少重大经济类犯罪的法定最高刑罚仍然是死刑,致使死刑不引渡原则成为我国向有关国家请求引渡罪犯时的一道障碍。同时由于我国没有承诺放弃死刑,也使许多国家在考虑与我国签订引渡条约时有所疑虑。2006年的中西引渡条约,在谈判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一个条款也是死刑犯引渡条款。在谈判过程中,西班牙方面表示:西班牙已废除死刑,在引渡条约中写进死刑承诺条款,是其宪法的要求,也是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强制性义务。我国死刑的广泛适用与国际社会对死刑日益普遍的厌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使得死刑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障碍。(三)资产追回机制不完善贪官外逃一般都伴随着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引渡贪官的同时如何将他们携带到国外的资产追回,也是司法部门面临的一项艰巨工作。然而,引渡法中并未对此做出规定,另外,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导致这一工作实施起来颇有难度。首先,我国因贪污贿赂犯罪涉及财产所有权的民事诉讼制度还不完备。民事诉讼附带于刑事诉讼中,而犯罪嫌疑人往往逃往国外,涉案财产的独立民事诉讼难以展开。其次,我国法律还没有关于在犯罪嫌疑人死亡、潜逃等情形发生时,不经过刑事定罪而没收其犯罪所得独立的法律程序。最后。在资产返还的比例或者合理费用的扣除的方面,我国政府认为出逃的赃款是国家财产,不能与外国分割,致使在和他国签订处置没收犯罪所得的协定方面进展缓慢。五、关于我国引渡制度发展完善的几点建议 (一)灵活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充分利用刑罚转换 死刑不引渡原则和死刑这一惩罚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我国对这一问题较为敏感,在实践中,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时候,也把这一原则表现得较为笼统、含糊,如使用笼统的措辞以避免直接表述。乔慧娟. 刍议我国国际引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商业时代, 2010,(22):31.在近些年的实践当中,我国主管机关为了引渡国外的逃犯,已经多次作出不判处死刑的承诺。例如对遣返余振东,我国向美国作出量刑承诺。对赖昌星,我国外交部曾发出外交照会,表示对其在遣返前所犯的所有罪行,中国有关适用的刑事法庭不会判处死刑。但这都是权宜之计,真正要使用死刑不引渡原则,必须在引渡条约中加以明确规定。必须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并且明白的表述出来。根据我国国情废除死刑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在短时期内我国只能保留死刑,如果说等到废除死刑之后再明确死刑不引渡原则,会延误我国参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进程,更会给我国作为请求国时的引渡过程带来更多的困难。我国在与外国签订引渡条约的时候,可以对国内法中的死刑立法和适用作严格控制。此外,明确死刑不引渡原则,不只是单方面的限制我国刑法中死刑的适用,而是引渡双方都不可避免的。当我国为请求国时,固然必须作出不判处死刑的承诺;当我国为被请求国时,有权要求对方作出不判处死刑的承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在明确这一原则后,就可以牺牲本国的部分刑事司法权,以有效地避开西方国家的刁难。 所谓刑罚的转换,是指当被请求国有理由认为请求国可能对被引渡人判处或者执行刑罚时,请求国承诺对被引渡人改判其他刑罚,作为引渡的前提条件。孔小霞. 我国引渡立法的现状与发展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1-2.有些学者主张,要是能引渡回罪犯,即使不判处死刑,也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罪犯处以适当的刑期。如像某些国家处以一、二百年的徒刑,既让罪犯伏法,又树立中国尊重人权的形象。这种做法在中国或许行不通,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二)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近些年来,随着腐败分子犯罪后经常外逃至其他国家并频繁转移资产,给各国惩治腐败行为的司法活动造成很大的障碍,国际社会深刻感受到国际合作在惩治腐败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制定一部专门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律文件。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应运而生,我国于2005年加入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其第五章规定的资产追回机制。公约规定了两种追回机制,即直接追回机制和通过没收的间接追回机制。直接追回资产的机制是指,一缔约国在其资产因腐败犯罪被转移至另一缔约国,在另一缔约国没有采取没收等处置措施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途径,直接主张对该资产的合法所有权而将其追回的机制。该机制无需经过被请求国的没收程序,而是由被请求国直接确认请求国对该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请求国作出补偿或损害赔偿。这一机制要求一国到另一缔约国进行诉讼或者作证,但司法成本高,而且能否追回财产更多依赖于他国的司法判决或行政命令。因此,这种机制只在较少情况下采用。间接措施即通过没收事宜的国际合作资产追回的机制,是指当一缔约国依据本国法律或者执行另一缔约国法院发出的没收令。没收被转移到本国境内的腐败犯罪所得资产后,再返还给另一缔约国。这一机制适用的比较多。公约确立的将犯罪行径非法所得及跨国转移、转变或转化后的资产返还来源国,及在此方面的国际合作机制是全新的这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也是受腐败资产跨国转移侵害严重的国家,故应充分利用公约确立的资产返还原则和资产返还国际合作机制作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追回大量本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被腐败犯罪份子侵吞的资产。另外,在资产返还的比例或者合理费用的扣除方面,是我国不能回避的问题。事实上,全部返还腐败犯罪所得的财产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赃款分割已经成为国际反洗钱工作的一种惯例。因此,僵化地固守陈规,不按有关国际惯例做适当妥协,将导致我国与国际社会反腐败合作的失败。除上述措施外,还应继续摸索引渡的替代措施,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司法机关在主动引渡中的能动性,合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克服国内各主管部门间的壁垒加强各主管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这将有利于我国引渡制度的完善。(三)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自我国建国至今,我国曾与邻国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四级高分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家族规划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肿瘤科肿瘤护理与化疗常见问题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质量员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西安中远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市中考数学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大学生创新实践制度
- 垂直大模型项目管理操作方案
- 传感器网络中的能耗优化与数据传输安全机制设计仿真测试卷
- 《目录学概论》课件
- 《保密意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物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知识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1章 劳动和劳动形态
- 生鲜店加盟合同模板
- 电影刮痧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 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表
- 《中国诗词大会》必背经典古诗词100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