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摘 要要 德伯家的苔丝被公认为是哈代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后被著名导 演罗曼波兰斯基搬上银幕。通过电影与小说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对比和解读, 可以进一步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从 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了解原著及电影作品中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和社会意义。论文还从杰 出的摄影和美工,优美和谐的音效,简洁明快、含蓄蕴藉的时空转换三个方面去表现波 兰斯基的独特技巧,这为小说的成功改编增加了无形的砝码。 关键词:关键词:电影改编;悲剧命运;电影语言 abstract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artistic charm novels of hardy, and then was made it to screen by the film director roman polanski. movie and novels by two different forms of appreciation, contrast and interpretation, we can learn further the inequality and the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of british in victoria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standpoints, this paper learns the culture information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from original novel and film. this paper shows the unique performance skill of polanski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photography, sound, spatiotemporal conversion, which increases the invisible weight for the successful reconstruction for novels. key words: movie adaptation; tragic fate; film language on polanski is adaptation of hardys tess 论波兰斯基版论波兰斯基版苔丝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目目 录录 摘 要. abstract 一、故事情节的安排相一致.1 (一)场景前后照应.1 (二)场景设置的色彩寓意2 二、人物的塑造及悲剧命运.3 (一)富有表现力的人物造型.3 (二)苔丝的性格变化及悲剧命运3 三、电影的独特视点.5 (一)杰出的摄影和美工5 (二)优美和谐的音效.6 (三)简洁明快、含蓄蕴藉的时空转换6 参考文献.9 谢 辞.10 1 寒家女儿,出外谋生,误失泥淖,遗恨千古。中外文学作品中,此类题材屡见不鲜, 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无产阶级姑娘被资产阶级男人所勾引这样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 (见致玛哈克奈斯 ) 。但是就在这平凡而古老的题材中寓于极大的不平凡,无论从 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独具特色,至今葆有强大的魅力。电影苔丝就是根据托马 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由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执导,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得到了影评界和媒体的交口称赞,获得了多项 国际知名大奖, 新闻周刊称它在“洛杉矶和纽约的首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1可谓创 造了当时电影界的奇迹。然而这样的影片除了与小说有着相同之处外,还有其独特的地 方。 一、故事情节的安排相一致 电影和小说都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女主人公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的家庭,父亲 约翰德比有一天被人告知他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代而变得意忘形起来,他和他那短视 而爱虚荣的老婆决定让女儿到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家族后裔的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以期 待在经济上得到帮助。苔丝去了以后被老太婆的儿子亚雷诱奸,她怀孕回家,孩子一生 下即夭折。过了几年,苔丝再次离家来到陶勃赛乳牛场干挤奶的活儿,在这里她与牧师 的儿子安吉尔克莱尔恋爱并订婚。苔丝对文质彬彬颇有知识的安吉尔十分崇拜和热爱, 几次想把自己被亚雷奸污的事告诉他,都因种种缘故而没有办到,结婚前数日她写了一 封长信从房门下边塞进安吉尔的屋子却塞到了地毯下面。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这一 不幸事件向丈夫坦白,但是安吉尔没能原谅她。这以后他们两人分居,安吉尔去巴西发 展他的事业,苔丝仍在一些农场打工糊口,命运却让她再次与已经披上牧师黑袍四处布 道的亚雷德伯相遇,亚雷对苔丝的情欲顿时击败了他那没有根基的宗教信仰,他纠缠 苔丝,不得到她决不罢休,这时候苔丝的父亲病故,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的生活,她被 迫与亚雷同居。不久,安吉尔克莱尔从巴西回国,找到妻子并表示悔恨以往的冷酷无 情,苔丝在这种情况下痛苦地觉得是亚雷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又一次毁掉 了她的幸福,她怀着懊恼和愤怒到极点的心情,同时也带着一种责任感杀死了亚雷。在 与安吉尔一起度过幸福、满足的最后五天之后,苔丝被捕并处以绞刑。 “诸神之主(这是 埃斯库勒斯的话)跟苔丝所开的玩笑到此结束了。 ”2 虽然电影的视角与小说是不同的,但无论是哈代还是波兰斯基,他们在叙述故事情 节的时候,不仅注重场景前后的照应,而且还凸显了场景设置的色彩寓意。 (一)场景前后照应 电影和小说都利用了场景的前后照应凸显苔丝的悲剧命运。首先,在欢快的乡村乐 队的音乐中苔丝和众人从远处走向观众,而结尾,在相同的音乐中警察押着苔丝走向大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2 路。相同的音乐,走向不同方向的镜头,就是苔丝的悲剧一生的写照。第二,跳舞草地 的细节场景重复。第一年春天,安吉尔在这里跳舞,第四年春天,安吉尔从巴西回来寻 找苔丝,他又来到跳舞草场,草场空空,响起了当年草场跳舞的音乐,表现了韶光已逝, 人去物空的悲叹。第三,有关刀叉细节场景的前后照应。第一年春天,苔丝去认亲,亚 雷留她吃饭。画面的特写镜头是亚雷手握餐刀切烤肉;第四年春天,同样是亚雷一边挖 苦苔丝,一边手握餐刀切烤肉的特写镜头。这里餐刀的前后两次特写暗示了餐刀是苔丝 手刃亚雷的利器。第四,对火车站细节场景的前后照应。第二年秋天,苔丝和安吉尔到 火车站送牛奶,两人正谈恋爱,对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第四年春天,苔丝在火车站追 上安吉尔,两人一起逃亡,但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没有了未来。这些细节场景设置的前 后照应都一致显示了苔丝宿命的厄运。苔丝被冥冥中不可知的力量支配着,阴差阳错地 总是在实现预定的命运,这典型的体现了托马斯哈代悲观的宿命论,如同索福克勒斯 笔下的俄狄浦斯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必然杀父娶母最后自己刺瞎双目流浪而死,熟读 古希腊悲剧大师作品的哈代让他的读者看到,苔丝也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最后必然走 向绝路。 (二)场景设置的色彩寓意 理查德卡朋特在一本论及哈代的专著中写道:“经过多年对哈代作品的研究发现, 他的作品中最让人感到有意思的其实是他所运用的意象。 ”3苔丝中,红色和白色意 象就曾反复的出现,并与苔丝纠缠在一起最终扭结为一个死扣。哈代是一位善于驾驭色 彩的文字绘画大师,他笔下的色彩不仅词汇丰富而且色彩的寓意贴切、准确、耐人寻味。 更重要的是哈代的色彩词汇都被他赋予了形象而准确的象征意义,尤其是白色和红色在 他的笔下有着双重的象征意义。纯洁而易被玷污的白色和热情似火而血腥的红色贯穿了 女主人公悲惨的一生。4导演波兰斯基在电影中也紧紧抓住色彩的寓意,让电影镜头中的 色彩直观的通过视觉冲击给观众传达着作品背后的灵魂。 五月下旬的某个黄昏到第二年的这个时候,苔丝是以一个天真无邪,柔顺的形象展 现在大家的面前。作为五朔节的一个成员,她一身代表纯洁与童贞的白衣,她的外貌特 征“娇艳生劲的红嘴唇和一双天真纯洁的大眼睛”说明了她的天真。头上的“一条红缎 带”是“在一片白色队伍里,唯一可以引人注目的装饰”这里指出了苔丝的与众不同, 暗示了她将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命运。当游行队伍中的女孩们嘲笑她的父亲时,她为父 亲辩护脸上出现的红晕也更突显其纯洁的一面。苔丝的纯洁源于她缺少阅历,同时预示 着她一旦受到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会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因为即使白色的苔丝 是纯洁的,但她也是脆弱的,易被玷污的。 英国评论家梅尔在评价伍尔夫的小说时所用的一个短语“披着散文外衣的诗”5,这 句话用于哈代同样不为过。 苔丝的确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它虽然没有诗歌的韵脚 3 和音律,却弥漫着诗一般的红色意象(visual image) 。哈代曾说特纳的水彩画是“一片风 景加一个人的灵魂” ,由此在苔丝中红色的运用被深刻而细致的反映出来,而导演波 兰斯基在影片中将其红色意象诠释的很好,例如“朝霞” 、 “粉红色的长衫” 、 “红色的双 手”全部都突出了苔丝的纯洁与动人,同时与她悲惨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苔丝第 一次来到亚雷家的时候,看上去彬彬有礼的亚雷把鲜艳的花朵戴在苔丝胸前,并强行把 血红的草莓喂到苔丝的嘴里,这里的红色是性和暴力的代言;苔丝在猎场受辱,她把亚 雷推倒在地,亚雷头破流血。镜头里亚雷伸手摸头,手上是鲜红的血迹;苔丝杀了亚雷 之后,仰拍镜头循着女房东的视线对准天花板,一个鲜红的印痕越来越大,狐疑的女房 东爬上桌子伸手摸天花板,特写镜头是她手上的血迹,表明楼上发生了命案,鲜血渗透 的天花板逐渐扩大。整部小说就好像是一轴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感人悲剧画卷。虽 然仅仅是红白两色,它们却恰如其分的向观众演绎着苔丝的悲剧命运。 二、人物的塑造及悲剧命运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 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 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 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富有表现力的人物造型 小说中,哈代笔下的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不仅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还表现出 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在电影中,导演充分利用了电影语言的特点,利用视觉效果为我们 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6 苔丝之父约翰德比:一位戴毡帽的农夫,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睛,一身破烂的 咖啡色外衣,很难令人想到他曾是“爵士” 。 苔丝出场:秀丽端庄,两片娇艳的表情丰富的嘴唇,一双天真的大眼睛,近景,伴 着落日余晖逆光摄影更显出她的纯朴、美丽动人。 亚雷克:分头,黑色的八字胡,两片厚嘴唇红润光滑,穿着镶黑边的礼服,黑色白 花领带上别着镶花的珍珠别针,一下表现出这是一个花花公子,华而不实,又颇有心计。 安吉尔:年轻潇洒,英俊,显示出青春的朝气和纯洁、质朴的心灵;他敢于违抗父 命,拒绝像两个哥哥一样去当牧师,体现了他思想开通,不受常规束缚,可苔丝向他坦 白,他却不予理解,冷酷的与她分手;离家归来后风尘仆仆、形容苍老,揭示了他在海 外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痛苦生涯。 (二)苔丝的性格变化及悲剧命运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4 众所周知,全世界电影总量中,由文学名著改编而来的约占三分之一,正如前苏联 电影理论家波高热娃所言:“没有对莱蒙托夫和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尔扎克 的作品的改编,那么电影的历史也是不堪设想的。 ”7所谓改编,即把一种艺术形式改编 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因此改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夏衍认为:“假如要改编的原 著是经典著作,如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这些巨匠大师们的著作,那么我想,改编者 无论如何总得忠实于原著,即便是细节的增删、改作,也不该损伤原作的主题思想和他 们的独特风格(见夏衍杂谈改编 )这就足见对名著的改编是有原则的改编,其中主要 一点就是要保持原著的主旨风貌。 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命运都是用文字表达的,要读者自己去阅读想象,而电影中的人 物是演员用表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电影和小说中大部分人物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走向 死亡,这里就以此为切入点来分析。以主人公苔丝为例,书中多次提及她的容貌,如初 次露面的苔丝,哈代说她是:“一个姣好齐整的姑娘,两片娇艳生动的红唇,一双天真 纯洁的大眼睛,使她的容貌和颜色上,平添了一段动人之处。她头上扎着一根红带子, 在一片白色的队伍里,能以这样引人注目的装饰自夸的,只有她一个人。 ”亚雷眼中的苔 丝是 “你那副美丽的模样,真是人间少有,画里难寻。 ”克莱则认为苔丝是 “多么鲜亮、 多么纯洁的一个自然女儿。哈代先生笔下的苔丝身上不仅具有温柔、美丽、善良、勤劳、 纯洁等一系列一般女性共有的品质,而且具备了一种非常复杂、丰富的性格体系。她用 坚毅的信念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不仅在一开始断然地离开了物质上充裕的亚雷, 且在后来又决然的抵制了其对自己的一次次哄骗利诱,她又用勤劳的双手和艰辛的劳作 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与尊严,这正是苔丝这一形象留给后人的耀眼光环与核心内涵。 影片舍弃了小说本来的神秘感,反而在影像上表现的相当浪漫和唯美,但从内容和 叙事上来看基本上忠实于小说原著,依然将苔丝的悲剧命运从爱情关系上来展开。电影 中苔丝的扮演者娜塔莎金斯基纯朴、美丽、聪明,具有哈代笔下十九世纪英格兰农村 少女的气质,脸部表情纯洁无邪,眼神里却带了几分忧郁之色,而她的表演纯情、自然, 丝毫不着雕饰的痕迹,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宛如历史再现,演员与角色“共时” 。例如 在田野小山堆上,她侧身跳马坐在亚雷所乘的马的后部,动作娴熟优美,真实而准确。 她在表达苔丝和克莱尔欢乐如意、青春无悔,对亚雷满腹哀怨、恨从心发方面,都极有 分寸。金斯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景况下,都做到恰到好处。 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聪慧、勤劳、坦诚而个性温柔的田园姑娘,哈代称其为 “一个纯洁的女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连遭厄运的戏弄,最后被处极 刑。这既是当时社会的悲剧,苔丝性格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8莎士比亚说:“可怜 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要给你将养。 ”苔丝,这个被毁灭的女子的名 字,正是千百年来女性悲惨命运的再一次回响。丽莎露与苔丝十分长得十分相像,暗 5 示她将有与苔丝相似的生命循环,这又是另一个生命循环的开始。人类社会在生死 生的无限循环中,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9 三、电影的独特视点 导演和摄影师的独特技巧,表现在不是要复制他种艺术品,而是时而沿着水平方向, 时而沿着垂直方向,用多构图镜头,把现实中独立的东西结合成一个艺术整体。改编不 应该是形式的转化,而应是艺术的再创造。10 众所周知,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人物的心理 变化历程。我们知道, 苔丝这一故事的构架和情节在电影与小说中基本相同,主要人 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时间和地点以及展现人物心理路程的 描述上,电影发挥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为观众展开了一个独特的视觉空间,使我们如亲 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故事主人公们所处的立场和环境。 在电影中,导演充分利用了电影语言的特点,利用视觉效果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 的特征。通过人物造型、道具、背景等,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维多利亚的英国,正是英 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时代,农村土地与牧场全都集中在少数农业资本家手里,农村贫富 两极分化,农民赤贫而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力,英国农村彻底完成了资本主义化。 (一)杰出的摄影和美工 本片的摄影师获得几个最佳摄影奖是实至名归。美工师也功不可没,本片因此也获 得过最佳美术设计奖。 影片在表现英格兰乡村的黄昏景色时,采用了多种摄制方法,使之显得特别优美、 生动而富有层次。例如: 远景:夕阳下,乡间芳草如茵的平原,姑娘身穿白衣,头戴白色花环,在手风琴的 伴奏下,跳乡土风味的民间舞;苔丝背入画,黄昏时她沿着草间小径,走向破败的、尚 有一丝亮光的茅屋。在灰蓝色的天穹背景下,在占画面四分之一的暗黑色林莽中,显示 出英格兰古老乡村的宁静自然,仿佛连草木的芬芳你都可以嗅得到。 小全景:暮色苍茫,一个高喊“我祖先是贵族”的酒疯子在马车上挥帽狂叫。画面 饱含深意,即英国贵族的没落是时代使然,而非由于个别原因、个别现象。这为苔丝是 贵族遗胄的身世设下伏笔。 全景(逆光摄影):晚霞沉沉,女儿们暗影婆娑,天空、地面渐渐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美的镜头:德伯家的乡间别墅,农妇农夫在谷仓的夜间舞蹈, 都有伦勃朗式的绘画美;苔丝与亚雷克骑马在丛林中,从左上角射进一缕美丽的阳光, 他俩亲吻时,还有骏马回头;摄影师拍的英国农妇割麦于原野的生动画面,宛若是米勒 拾穗者的“活动版” ;苔丝初进庄园时,纵身通幽的林荫道美不胜收,豪华的楼房,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6 美丽的帐篷,简直像艾丽丝梦游仙境。 (二)优美和谐的音效 电影有两个轨道画面轨道和声音轨道因此很容易想象电影可以同时表现看 到的,想到的和说的话。电影赋予叙事以新的有趣的视角操控可能性,因为他们不是只 有一个而是有两个信息渠道,视觉的和听觉的。他们可以独立发生(黑屏伴随声音或者 全屏伴随着完全的静音) ,他们也可以在其他不同的方面结合。11因此,当电影处理声音、 对话和音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声音的“视角” 。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善于充分而深刻的抒发人们的内心感情,更善于表现各 种节奏。因此,早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就被用作默片放映的伴奏。有声电影发明以后, 音乐成为电影声音的三大要素之一,并很快发展为电影艺术叙事、抒情和造型的重要手 段。 电影音乐的作用是各种各样的,它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爱好和性格,还可以表露 和抒发内心感情,还可以展示各种环境,烘托不同气氛,描绘事物特征,表达创作者的 主观评价,阐释画面内容,概括基本情绪,甚至可以创造思念并推动剧情发展。 本片导演尽管用了传统的艺术手法,但在音效处理上,也处处可见高手的光辉。 在小提琴优美的旋律声中,苔丝下了马车,走进庄园,穿过林荫道,交响乐奏起, 似乎预示着苔丝“新生活”的开端。 亚雷克占有苔丝的段落,有一分钟的从静声到音乐初起,中提琴短促的弓弦声和打 击乐、长笛、短哨的鸣响交织的过程,表现了苔丝从挣扎、抗拒到接受的经过。然后, 抒情的音乐奏起,镜头切换二人相伴、天鹅相依的浪漫画面,烘托出一时的欢乐。 (三)简洁明快、含蓄蕴藉的时空转换 我们以苔丝杀死亚雷离开别墅去与自己丈夫会合那段戏为例,来看波兰斯基的时空 转换技巧: 镜头拍摄方式内容音效 1 中景画面的右前方人物为亚雷克,苔丝处于 画面的中心。亚雷克:“早上就这么伤 心欲绝会吃不下的。 ”她一面看报一面 说:“别忘了去贝勒家吃午饭,我希望 你懂礼貌一些,能保持德伯家的贵族风 范。 ” 2 近景她举杯喝咖啡。 3 同镜头 1苔丝沉默不语。放杯声 4 (仰摄)小全景乡村别墅外景。报纸翻动声乐声 7 5 大全景纵深构图。安吉儿坐在候车的月台上。 逆光拍摄。 音乐声 6 远景一列火车从画面左后角驶来。 (2 秒)紧张激烈的旋律 7 中景苔丝穿着枣红色的衣裙急速下楼。音乐一直不断 8 半身苔丝背出画。音乐声 9 半身房东太太在针织,似有所觉。音乐激烈 10 大全景(跟摇)苔丝从房东太太窗下走过。音乐声 11 半身房东太太若有所思地坐下,她突然发现 音乐声 12 小全景白色的天花板上出现一个红点。音乐声 13 全景中景(内部调 度)跟(完整镜头) 房东太太起身去看可疑的天花板。她走 进桌边,择凳而上。 音乐声 14 特写房东太太仰头而望,她伸左手往出一摸。 手上有血迹,她忙用右手掩住嘴巴,猛 回头。 音乐声 15 远景火车站月台上。苔丝从长廊深处向镜头 走来。 火车的喷气开动声 16 近景半身(完整镜 头) 安吉尔闷闷不乐,在懊悔虚了此行。突 然车窗外走来苔丝。安吉尔起身打开车 门,两人热烈拥抱。 火车轮子声车轮声 加速 17 远景苔丝:“我告诉你,我杀了他!”一列 火车冒着烟,有左向右开去。 车轮急剧加速火车 一声长鸣 18 近景苔丝:“是我干的,连手套都没脱下。 ” 19 近景安吉尔惊诧地听着苔丝画外音:“流血 了。是我做的吗?是的。 ” 这 19 个镜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1、2、3、4 号镜头透露出苔丝和亚雷生活的不和谐与情感裂痕。它写出她是身在 亚雷家,而心在自己丈夫安吉尔的身上。亚雷说“我希望你懂礼貌一些,能保持德伯家 的贵族风范”这句台词,更表明苔丝仍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对所谓的贵族风范、 清规戒律不予理睬。这为此后她的毅然行动,重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作了强有力的铺 垫。这个镜头反映出苔丝仍然是苔丝,她丝毫不留恋富贵荣华,而是渴望身心的自由。 6、7、8、10 号镜头,除中间插入“房东太太发现”这个必须交代的承前启后的 9 号镜头外,都是表现苔丝一经作了决定,便雷厉风行的个性。它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刻 论波兰斯基版苔丝对哈代同名小说的电影改编 8 画苔丝坚毅的性格的。 11、12、13、14 号镜头,导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巧妙手法,写出苔丝杀死了亚雷。 要杀死这样的一个壮汉,其行为之艰难、场面之血腥是可想而知的。导演不愿意破坏苔 丝总体美的形象,想让观众看到她是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者,而不是杀人凶手。这样的 艺术“回避” ,恰恰反映了波兰斯基高超的美学构思。 1519 号镜头,描写苔丝与安吉尔苦难重逢,镜头干净利落。苔丝的行色匆忙, 与火车喷气声、车轮声融会于一处,反映出“杀人犯”的爱情苦旅。它的浑茫如火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