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论文摘 要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及实务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在中国,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会计信息中盈余信息占了重要地位,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董事会作为出发点,研究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运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计量,并通过多元回归实证检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结构、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频率、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等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关键词: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盈余管理 目 录1.引 言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综述2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1.3.1研究内容51.3.2研究方法52.盈余管理基本理论研究62.1盈余管理的定义62.2盈余管理的动机62.2.1契约安排动机62.2.2政治成本动机62.2.3资本市场动机62.3盈余管理的手段62.4盈余管理的影响62.4.1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62.4.2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63.研究设计63.1研究假设6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63.3盈余管理程度测度的选取63.4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64.实证结果与分析64.1变量描述统计64.2回归结果与分析65.结论与展望65.1结论与建议65.2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6致 谢6参考文献61.引 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和经济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逾20年。而国内随着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的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推动会计改革的主要动力,证券市场也渐渐地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证券市场中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所披露的信息中,盈余信息又处于核心地位。这就使得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报告的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盈余管理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第一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凸显,会计信息特别是盈余信息开始成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第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使盈余管理的动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上市公司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股价的高低也开始作为评价管理层绩效的一个参考标准,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开始全力维护自己的股价;第三,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及实施使盈余管理的形式更加趋于复杂,新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但在某些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其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调整其会计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广大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从制度层面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的结构,在我国现在的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和法律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制约机制就是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外部治理机制,另一种则是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治理机制。一般而言,内部治理机制作为一种防范于未然的事前机制,能够直接有效地实施及时性的战略调整,并且改进公司管理效率,因此董事会被视为公司治理制度的核心(jensen,1993)。股东将公司的内部控制责任授权给董事会,使董事会成为公司内部的最高决策控制中心,且董事会对财务报告质量负有主要责任,而公司董事会能否有效发挥内部监控机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公司董事会的特征,董事会特征对对盈余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不同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即从董事会特征入手,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因素。1.1.2研究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与董事会机制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并借用国内外有关实证研究的成果,探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以及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希望能够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方面的对策,并进一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盈余管理有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后果。它一方面会使会计信息失去一定的真实性,进而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决策,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引起严重的委托代理冲突。总之,盈余管理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会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首先,丰富了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从董事会特征的角度,对上市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研究为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一课题提供更多的方向,对丰富并拓宽相关的理论研究有所贡献。其次,提供了实证研究的证据,使有关监管部门可以更有效地、科学地制定有关规范会计行为方面的政策。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联系,以及董事会的各个特征是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的,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更好地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最后,帮助了上市公司的利息相关者更好地对公司业绩及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会指出董事会的各个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这为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有更深的了解提供了帮助。1.2国内外研究综述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 (1989) schipper katherine.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l989,december:91-102发表了著名的“commentary on earnings”,指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的披露管理。自此以后,盈余管理逐步引起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研究开始涉及,近些年来成为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考察国外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西方早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会计政策选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试图证实资本市场激励是管理者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竞争性的理论假设机械反应假设(the mechanistic hypothesis)和有效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机械反应假设认为,资本市场中除了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投资者没有其他信息来源,其只能依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因而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仅是一种机械性的反应关系,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对投资者造成系统性的误导(systematical mislead)。而有效市场假设则完全相反,其认为资本市场中己经容纳了全部可获得的信息。emh包括三种形式,即弱有效,半强式,强式。其中在实证研究中被检验和采用最多的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该假设认为资本市场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被粉饰的程度,因此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与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会对投资者造成系统性的误导。然而这一时期实证研究的结果却未能对上述假设提供有效的证明,公司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未得到证实,市场假说受到质疑 xiong,y.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measurement: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6,9(l):214-219.。市场假说之后,实证会计理论的确立,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市场假说不同,实证会计理论试图证实上市公司内部契约激励构成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诱因,而这一时期的研究均围绕着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经典假设展开,即奖金计划(bonus plan)、债务契约(debt covenant plan)和政治成本(political cost) watts r. and zimmerman, j.l.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first edition. new jersey:prentiee-hall,inc.,1986.。奖金计划假设探讨了会计政策选择与管理层薪酬计划之间的关系。healy(1985)对奖金计划进行了经典的实证研究,他发现当奖金计划中规定了管理者奖金的上下限时,管理者会选择降低报告盈余的会计政策和程序,而当奖金计划中没有对管理者的奖金进行限制时,管理者则倾向于选择增加报告盈余的会计政策和程序 healy,p.m. 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1985,7:85-107.。债务契约假设认为债务契约的存在构成了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激励。而政治成本假设认为,当公司政治成本增大时,管理层会选择将报告盈余从当期递延至以后各期的会计程序。对政治成本假设最著名的实证检验来自于jones(1991)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进口救济调查期间,被调查公司调低报告盈余行为的研究。她发现被调查公司为调减盈余而调整应计利润的金额明显比未进行调查的年份大很多 jones,j.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193-228.。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理论界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又重新回到了对资本市场激励因素的考察,以求为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动机提供解释,例如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误导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或者管理层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预期对公司的短期绩效进行操控等等。其中代表性的有teoh et al.(1998a,1998b)对美国上市公司ipo和股权再融资(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seo)之后绩效下滑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上市公司在ipo和seo之前通过调整应计利润夸大了公司的盈余,从而对投资者进行了误导。同样也就是在这一阶段,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频繁出现的利润操纵和会计舞弊行为引发了理论界高度的关注,国内关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开始出现。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考察上市公司为了逃避法规约束和市场管制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陆建桥(1999)以1997年底前亏损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陈小悦等(2001)研究发现,为了获得配股的利益,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动机操纵其利润以满足监管法规对配股资格的要求陈小悦.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刘星和徐腾(2003)的研究也证实了上市公司为达到证监会要求的配股标准,存在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控报告盈余的行为刘星,徐腾.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的盈余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8):139-140。张宗益和黄新建(2003)对1998年至2000年期间ipo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上市当年和上市后一年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黄新建,张宗益.中国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 (16):4-7。张雁翎、彭浩然(2004)对盈余管理动机与盈利预测误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高估盈利的上市公司(高估程度在20%以内)在上市后的第一年均存在通过管理主营利润和营运资金项目以调增盈利的行为,表明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出现盈利预测误差而受到处罚,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张雁翎,彭浩然.盈利预测误差的契约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财经研究,2004,30(11):136-142。王亚平等(2005)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从1995年至2003年间均存在为避免报告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度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12:102-l0.。另一方面,由于盈余管理行为的普遍存在,国内大量研究也关注于外部审计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现和制约。李维安等(2004)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受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表明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一基于非经营性收益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11):126-135.。陈关亭、高晓明(2004)对2001年至2002年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审计变通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仍存在变通审计意见的现象陈关停,高晓明.审计意见及其变通行为分析-来自2001-2004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4,3:27-33.。徐浩萍(2004)对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这种鉴别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相对于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以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表现出了较高的审计质量;此外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虽然注册会计师对以增加利润为目标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敏感,但是与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比较,并没有体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l:45-49.。陈信元、夏立军(2006)以中国证券市场2000年至2002年期间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审计任期与盈余管理程度成正u型关系,即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成正u型关系,审计任期不超过6年,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的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陈信元,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l):44-53。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是基本理论部分。首先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第三章是研究设计部分,说明了样本的选取、数据来源及各变量的选取,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以进行实证研究。第四章是从董事会的各个特征出发,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董事会特征的各因素是否影响盈余管理及如何影响。第五章是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改善我国盈余管理现状提出建议,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可以优化的研究方向。1.3.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在规范研究方面,在查阅了大量关于盈余管理以及董事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对我国董事会特征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剖析。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了计量,此模型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并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2.盈余管理基本理论研究2.1盈余管理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去定义盈余管理,由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角度有很多,故不同的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katherine schipper(1989)最早提出盈余管理的概念,认为盈余管理就是“披露管理”,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有意对对外报告进行控制。healy和wahlen(1999)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 wha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december:365-383.所作的定义为:经理人员通过构造交易和运用会计中的主观判断事项对会计报告进行修饰,从而误导一些相关利益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者影响那些有依赖于会计数据的合同的执行结果。healy和wahlen提出的定义的不同在于,他们认为无论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之内还是之外,只要是有目的的对盈余管理进行管理都是盈余管理行为。以上是国外针对盈余管理的广义的定义,davidson,stickney and weil(1986)对盈余管理下了狭义的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的盈余水平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scott(1997) william r.scott(2000).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 hall,inc.1997.也从狭义对其进行定义,认为只要企业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用其效用最大化或者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davidson,stickney and weil(1986)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的盈余水平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在国内来看,陆建桥(1999)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孙铮、王跃堂(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刘峰(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制地利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出于一定的动机,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的行为。2.2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不仅是一种会计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如果要想控制盈余管理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一般来说,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以下三种:2.2.1契约安排动机目前基于契约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是基于债务契约和管理报酬契约。一、基于债务契约的盈余管理动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构成的,其中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债务契约是最重要的契约之一。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务契约中通常设置一些保护性条款。上市公司不敢轻易违反这些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债务契约中规定的条款限定底线,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减少违约风险。这样,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债务契约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二、基于管理报酬契约的盈余管理动机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人关系使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签订报酬契约成为必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得报酬与报告盈余挂钩的经理人员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程序的选择使企业盈余向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变动。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当中,管理者报酬多是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来衡量公司的业绩,从而决定管理者的报酬,这就为管理者调节账面盈余,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提供了动机。这就说明不论是从理论上推断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管理者都有报酬契约动机。2.2.2政治成本动机政治环境可以说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上市公司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治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上市公司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整当期的报告盈余。在西方,政治成本动机主要体现在反托拉斯和行业监管方面。而在国内,有些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与政府的目标相关联,这就使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有动机迎合政府的偏好运用盈余管理来编制会计报表。2.2.3资本市场动机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们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来评估股价,这就为公司管理当局操纵盈余以影响短期股票价格提供了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为了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为了进行收购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当公司的业绩与证券分析师或投资者的预期有较大差距时为缩小这种差距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等等。在我国,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监管政策的存在,企业为了迎合这些政策也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我国的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ipo动机、配股动机、除亏、扭亏和保牌动机。2.3盈余管理的手段一、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作的判断。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是是最常用的手段。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很难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判。常使用的方法有:资产减值准备方式的选择、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及变更、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变更会计报告合并范围。二、操纵真实经济交易操纵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制交易发生时间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既影响各期盈余,也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并且通常不会增加公司价值,反而在某些非正常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公司价值。通过操纵真实的交易,如利用非经常损益调节利润,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提供价格折扣来增加销售和减少可操纵的费用如 r&d 来管理盈余等等。这种活动可能增加收入或者净收入,但是他们也是花费成本的。并且操纵真实经济交易没有违反公认会计准则。例如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常使用的方法有转嫁费用、资产租赁、委托或合作投资、托管经营、资产转让置换等。三、分类位移sarah elizabeth mcvay(2006) sarah elizabeth mcvay.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classication shifting: an examination of core earnings and special item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6.19 张逸杰,王艳,唐元虎,蔡来兴.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j.管理评论,2006(3):14-20.20张国华,陈方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48-52.21 江维琳,李琪琦,向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研究j.软科学,2011(5):142-144.22傅蕴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23杨清香,张翼,张亮.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8(11):133-140.23张勤,陈良华.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会计之友,2012(12):101-106.认为,另外一种可能的盈余管理工具是利润表中的项目的误分类。分类移位是指在核心费用(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一般费用、管理费用)和特别项目间的移位。分类位移不像操纵真实交易那样改变根本的盈余,不会在未来期间反转或者引起审计师和监管者的详细审查的相同的水平。分类移位承担相当较低的成本:没有后来会反转的应计利润,也没有放弃的机会的收入损失。而且因为特别账户费用的分配可能是主观的,审计师可能在证实适当的分类的能力上受到局限,并且因为最根本的收入没有改变,他们可能花较少的精力在这些账户的确认或者必要的调整上(nelson et al.,2002)。2.4盈余管理的影响2.4.1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举措。这种调节盈余的行为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允许适度盈余管理的做法,也是对有关利益主体的尊重。如何把握这个“度”,要看措施运用得当与否。如果盈余管理的措施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第一,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契约成本。从有效契约论的角度说,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签订契约时要花费订约成本,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有效契约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第二,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利润平滑来增强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适度的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良好的信息,进而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设法降低报告盈利,以避免受到公众或政府的过多关注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或被施加额外管制。 第四,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合法避税,进行税收筹划,既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又符合税法所蕴含的政策导向。 2.4.2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的盈余管理是合法的,但在我国由于相关制度及监管尚不完善,盈余管理的“度”是难以控制和把握的,因此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也不言而喻。 第一,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企业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结果必然会造成报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与实际的经营业绩有出入,使其会计信息可靠性降低。第二,损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在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不全面的情况下,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做出最优决策,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增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余趋势稳定和发展判断的模糊性,所以其利益也就受到损害。 第三,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经理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往往会按照其对盈余目标的需求对公司的盈余信息进行精心的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他们的决策,产生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四,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经理人掌握了公司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却没有这些内部信息,只能通过经理人传递的信息来评价公司价值,这将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五,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的滥用,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判断,导致市场价值下降。3.研究设计3.1研究假设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的新机制,对财务报告的质量有主要责任,并对盈余管理有直接影响,而这些影响受董事会自身特征的影响。董事会特征,即董事会治理结构特征,是指能对董事会做数量描述的变量。本文所选取的董事会特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结构、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频率以及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dechow et al.(1996)研究发现,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人数高于未发生盈余管理行为之公司。yermack(1996) 和 eisenberg(1998) 发现更小的董事会带来更好的公司业绩。jensen(1993)、刘立国(2003)等研究证明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而苏卫东,王加胜(2006)、杜晓旭(2009)认为,盈余管理程度与董事会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越大,其盈余管理越不严重,也就越有利于提高盈余信息的质量。张国华,陈方正(2006)、杨清香,张翼,张亮(2008)、江维琳(2011)、陈良华(2012)经实证研究得出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明显影响,二者关系是不确定的。本文认为,大规模董事会能够容纳更多的财务类等专业人士,进而强化对管理者的监控作用,但同时,当董事会人数越多时,沟通困难、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等问题也随之出现。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影响。董事会领导结构是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个职位是否由一人担任。理论上来说,董事长领导董事会是对全体股东负责,而总经理是日常的经营者,对整个董事会负责。jensen(1983)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个人担任的领导结构使代理人更易于谋求自身利益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sloan(1996)研究发现,两职兼任的公司发生盈余操纵及违背gaap( 公认会计准则) 的可能性更高。杜晓旭(2009)研究认为,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时的盈余管理程度明显大于二职分离的情况。基于以上理由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两职兼任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fama(1980)、fama&jensen(1983)在其研究中认为,较高的外部董事比例会增加董事监督管理人员的效果;而beasley(1996)也发现董事会中纳入较高比例的外部董事可以显著降低财务报表诈欺的可能性。uzun 等(2004) 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率的提高能起到改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和减少企业失信行为的作用。biao xie等(2003)证明了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数量和盈余管理的程度是线性负相关的。张国华,陈方正(2006)也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但是, yun w. park和hyun-han shin(2004)、傅蕴英(2004)、苏卫东,王加胜(2006)、杨清香,张翼,张亮(2008)、杜晓旭(2009)、余灼萍、胡国柳(2011)、陈良华(2012)等人实证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这种关系。而张逸杰等(2006)通过对深市和沪市2001-2003年共5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u型二次曲线关系。本文认为,独立董事的主要功能是防范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究竟独立董事是否对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独立董事比例对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影响。董事会行为是指董事会会议的频率。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会成员进行沟通、形成决策和监督管理者的一种有效途径。nikos vafeas(1999)认为随着董事会开会频率提高,公司绩效会逐步改善,同时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也会越低。beasley等(2000)发现,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董事越能勤勉履责,董事会监督财务信息披露过程的有效性越高。xie、davidson和dadalt(2003)、傅蕴英(2004)、杜晓旭(2009)、江维琳(2011)、陈良华(2012)等也证明了董事会会议频率与盈余管理程度呈反比例关系,即更多的董事会会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4:董事会会议频率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从我国上市公司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可知,董事整体收入不高,还存在大量不领取报酬的董事。王艳、张逸杰、周红(2007)验证了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和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变动无显著关系;陈良华(2012)得出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没有相关性。而李延喜、董文辰(2010)等得出上市公司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本文认为,董事中并未领取薪酬的董事与公司可能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这就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对公司的管理进行监督。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5: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2年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消除异常样本对实证研究的影响,剔除缺失必要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剔除当年度新上市公司,最终得到713个有效样本公司数据。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3.3盈余管理程度测度的选取盈余管理的测度是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应计制会计模式下,会计盈余包括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额两部分,因此理论上盈余管理可以通过操纵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条途径来实现。但由于经营现金流量一般与公司销售和收款政策等密切相关,与会计选择的关系不大,所以经营现金流量的可操控性比较差,而应计利润项目相对弹性较大,因此盈余管理主要通过调整应计利润来实现。从现在的情况看,已取得一定得进展,其主要方法是用“可控应计利润”来测度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应计利润分离法这种方法用回归模型将利润分离为非可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控性应计利润,并用可控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所谓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流出,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或费用 (或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部分),比如折旧费用、摊销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等等。根据应计利润的易操纵程度,可以将利润区分为可控应计利润和非可控应计利润。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不长,并且每年都有新会计准则和新的披露规则出台,因此不适合使用时间序列模型,宜使用截面回归模型,此外,考虑到不同的公司所受宏观经济影响的程度不同,而相同的行业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相似性,所以本文拟分行业作分类研究,在盈余管理测度方面宜采用截面回归模型。本文使用的非可控应计利润测度模型借鉴了截面jones模型,模型中参数也是用截面数据估计。首先,本文非可控性应计利润测度模型如下:ndatat-1=11at-1+2revtat-1+3ppetat-1+4iatat-1其中,ndat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非可控应计利润; 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 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房、设备、在建工程等固定资产价值;iat是第t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1、2、3、4由以下模型进行回归得出: ntatat-1=11at-1+2revtat-1+3ppetat-1+4iatat-1+t其中,ntat是第t期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总应计利润,1、2、3、4是1、2、3、4的ols估计值,t为残差项。ntat=ebtt-eonlt-eoit-cfot其中,ebtt是第t年税前利润总额;eonlt是第t年非经常性损益;eoit是第t年的投资收益;cfot是第t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最后,盈余管理程度即可控应计利润的计算如下:em=ntatat-1-ndatat-13.4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根据研究假设,进行回归分析模型设计:em=0+1lnbo+2dldq+3duli+4bome+5podnr+6size+7roe+t表3.1 变量描述类型名称符号定义解释变量董事会规模lnbo董事会的总人数领导权结构dldq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个人担任时,取值为0;否则为1独立董事比例duli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值董事会会议频度bome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podnr未领取薪酬的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4.实证结果与分析4.1变量描述统计表4-1 董事会特征变量描述统计lnbodldqdulibomepodnrn有效713712713704712缺失01091均值8.50.35.372669049.28.13966924中值9.00.00.333333339.00.11111111标准差1.465.479.0542023513.208.157855033极小值50.2500004.000000极大值151.66666729.66666723结合描述统计和频数分布图可表明:第一,董事会的规模平均为9人,9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是最多的;第二领导权结构的均值大约为0.35,说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情况较多;第三,独立董事比例最小为25%,最大为67%,大致占董事会全部成员的三分之二,比例最多见的为34%,大致达到证监会的最低要求;第四,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表示董事会的活动强度,最多的一年开了29次会,而最少的仅有2次会议,差别很大,开8次会议的最多;第五,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最少为0,最多约为67%,而0人的占大部分,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未领取薪酬董事较少。4.2回归结果与分析表4-2 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标准 误差试用版1(常量).514.0846.143.000lnbo.001.003.011.301.764dldq.004.008.017.532.595duli.044.080.021.553.581bome.002.001.0672.112.035podnr.079.023.1073.407.001size-.025.004-.225-6.914.000roe.295.017.52217.012.000a. 因变量: em1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回归分析后,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正负号以及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值和f值如上表。对回归结果分析如下:(1)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假设1通过检验。董事会人数的多少与盈余管理并没有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在内部治理中并没有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董事会机制的设置只是具备了法律规定的相关形式,其真正的监督效率较有限。(2)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假设2没有通过检验。说明现阶段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行两职分离对解决盈余管理的问题没有影响,两职的分离并不能增加或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3)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3通过检验。这说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虽然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