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本 科科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题 目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建立与应急方案研究 院 别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刘好斌 评阅教师 班 级 2011 级 1 班 姓 名 唐 兰 学 号 20110241199 2015 年 4 月 21 日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建立与应急方案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多,大城市不仅需要应对频发的自然灾 害,例如地震、洪水、海啸等;还要预防恐怖袭击、传染疾病、工业灾害等社 会灾害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变异加速、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灾害的种类、破坏效应、危害程度等都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新特点如果一旦发生灾害,该如何紧急疏散人群,如何进行人员安置, 如何解决避难人群基本生存问题,于是应急避难场所应运而生,它能够迅速疏 散以及容纳大量受灾人群,并为受灾人群提供基本生存物资当城市发生严重 自然灾害,尤其地震灾害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居民疏散到城市外的安 全地区在整个城市防灾减灾系统中,近年的经验说明建立应急避难所是灾前 应急的最有效的措施规划建设城市特别是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应急避难所, 是应对城市地震、火灾和水灾等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减小伤亡和损失的一项 重要措施城市建设避难场所已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应急避难所的应急能力,减 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有必要对应急避难所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在避难场的规划过程中应引入科学决策的方法 首先,在建立该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之前,要充分分析该城市规划特点以 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存在的问题,还要考察该城市的现有资源,并根据该城市 的实际情况,确定出相关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目标该城市所建设的应急避难 场所体系为市级避难场所,实际规划时选址是一大重点在城市集中建设区选 址之后,还要结合市区环境特点、场所建设规模的大小来划分和确定场所的责 任服务范围,并同时做好场所功能的使用、设备设施的配套 因此需要对该城市交通图,居民分布数据,医院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 建立了交通分布模型,居民分布模型,医院概率分布模型然后,从为居民提 供服务效果出发,可以选择构造出“服务效果效用函数” 对应急避难所得适宜 性进行评价再以覆盖全部居民点所必需的最少应急避难所数量为目标函数, 以保证每个居民点至少被覆盖一次为约束,建立一个优化模型最后,结合优 化模型结果以及该城市的实际情况为相关部门设计应急预案 本文为了检验建立模型的有效性,选择了四川泸州为研究对象,得出出泸 州现有的 12 个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大小,并进行排序得到泸州外国语学院的 适宜性最高,四川警察学院次之,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再次之详细的适宜性排 名见表一对泸州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评价,得出泸州至少还需建 129 个应急 避难所,详细的建设位置见表二最后坚持以人为本,从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角度出发,根据应急避难所服务的范围确定,并以此给出相关的 应急预案 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评价模型; Abstract t: Key word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我国特大城市一般人口比较密集,但单体建筑物越来越高,城市中心城区 建筑之间空间狭小,城市内部开敝空间严重不足,可逃生路径非常有限,同时 道路交通立体化发展,避灾通道不顺畅等问题,造成城市灾害隐患加大,风险 高度集中城市相对农村是一个人口密集,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的 交流中心如果城市遭遇自然灾害或是人为伤害,对城市的发展肯定有巨大的 影响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受到灾害性事件威胁的风险也越 来越大并且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 几乎都发生过,洪涝、干旱、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灾情连年不断,尤其近年 来我国自然灾难更加深重:2008 初的南方冰雪冻灾、 “5.12”汶川大地震和南 方多省市的暴雨洪涝灾害,2009-2010 年西南大干旱和低温雪灾、2010 年 4 月 14 号青海省玉树县 7.1 级大地震、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 7.0 级 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总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的一个国家,一旦发生大地震,造成的城市损失 将会比较严重如 1995 年日本阪神 72 级大地震,除了造成 6434 人直接死亡 以外,还同时产生了 30 万人以上的庞大的避难人群2011 年 3 月发生了有史 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地震引起的核泄露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但是日本的 抗震防灾系统和应急避难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应急避难所的建立与研究也 处于世界前沿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主要是以防灾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大 型公共建筑、城市绿地三方面为主,而它们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对灾民的避难行 动与避难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 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所选址,但须避开地震断裂带和洪 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空旷且地势 略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选择室内公共的场、馆、所作为地震 应急避难场所或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用房的,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 要求,鉴定合格后方可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 通的疏散道路,并要在周边和场所内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和疏散路线图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城市重视应急避难所的建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人口密集,系统复杂的城市但是却有很多城市并不重视应急避难所的建立, 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出现,接着四川多地时不时地发生地震,才有人重视应 急避难所的建立但像泸州这种二线城市,并不是很重视应急避难所建立,因 为在后文对泸州应急避难所的评价来看,出现诸多避难所的不适宜,即当大型 灾难发生时,泸州没办法对当地人们进行及时的补救很多地方只是觉得公园 是玩耍的地方,只考虑到美观,有经济效应,并没有考虑到能否用于应急避难 所当巨大灾害发生时,加上人们缺乏相应的逃生意识,那么这些公园也就没 有发挥出相应的功能,到时候必将出现秩序混乱,继而出现严重的灾难和巨大 的损失 所以本文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即以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探讨我 国现有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文研究,丰富和完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方法和手段,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规范完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针对我 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构建特大城 市系统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上,包括特大城市统筹城乡场所体系如何构建,中 心区场所紧急避难能力如何更加科学合理评估,大事件发生后中心区人群如何 安全疏散以及特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如何进行配套规划建设等几个关键问题上, 以期进一步充实我国相关理论与技术规范 1 11 12 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大城市不仅需要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海啸等;还要预 防恐怖袭击、传染疾病、工业灾害等社会灾害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变异加 速、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灾害的种类、 破坏效应、危害程度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如果一旦发生灾害,该如 何紧急疏散人群,如何进行人员安置,如何解决避难人群基本生存问题,于是 应急避难场所应运而生,它能够迅速疏散以及容纳大量受灾人群,并为受灾人 群提供基本生存物资,它是“城市中的诺亚方舟” 当城市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尤其地震灾害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居民疏散到城市外的安全地区在 整个城市防灾减灾系统中,近年的经验说明建立应急避难所是灾前应急的最有 效的措施规划建设城市特别是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应急避难所,是应对城 市地震、火灾和水灾等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减小伤亡和损失的一项重要措 施 由于疏散安置工作事先没有规划,避难秩序混乱,对城市生产、生活、交通、 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不难想象,在大城市如果没有一大批安全的避难场 所,如果广大市民缺乏防灾避险的基本知识,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 导致公众社会秩序混乱和失控,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损失因此, 科学、合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不同特点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已成为现代化 大都市发展的内在要求1997 年 12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 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 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 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 ” 因此,科学地规划紧急避难所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都有着重要的意 义总的来说,如果城市有建设或规划多个应急避难场所,那么当城市发生灾 害预警时,人们还可紧急避难到避难所中,获得短时间内的安全所以说全国 各地区都应当大力推进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和规划工作,按照相关标准来建设城 市应急避难所,尽量减轻人员伤亡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内部 所建设的应急避难所都不符合标准,有的避难场所仅仅只能作疏散场地使用, 并不能实现避难关于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工作中深入研究 最后,本文选择一个真实的城市,对该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研究,希望 能够举一反三,用于更多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价与规划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2.11.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 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 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 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1.2.21.2.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城市的应急避难城所是否合理的评价方法给出合理的评价模 型与方法,并对防灾给出具体的意见并以经历过地震的泸州为具体研究对象, 希望将此方法推广应用到任何城市本文将采用计算机模拟进行计算,对泸州 的应急避难场所给出合理建议 2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对城市的条件进行分析 1)对城市交通分布的分析: 一般意义上,影响交通分布的因素包括交通源的状况(反映为交通产生、 吸引 ),交通工具 及交通设施情况(反映为交通区间的交通阻抗,如时间、距离 等),出行在交通吸引源、交通工具及交通设施状况构成的系统中,按照其本身的 内在规律选择其目的地,同时满足供求(即产生、吸引)平衡的原则, ,因此,找 出交通分布的内在规律,交通区间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区的交通分布量与 交通区的吸引 量成正比,交通区间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区间的阻抗成反 比按照其供求平衡的原则 ,即可得到一般意义上的交通分布函数模型 (2)对居民分布的分析: 假设在理想的地表形态上人口围绕城市中心呈圆形分布,根据人口分布规 律可知,离城市中心越远的地方,人口密度越小,按照地理系统的信息熵最大 化原则围绕城市中心分布,为了求出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将城市地图数字化, 地图上的每一象元可以称为一个“细胞” ,最后借助最大熵方法导出居民分布模 型 (3)对医院分布情况的分析: 医院在城市中的分布是呈离散分布的,且较靠近城市中心的地方,出现医 院的概率越小,离城市中心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方,出现医院的概率较大,在 越靠近城市边缘的地方,出现医院的概率越小,因此可得出医院分布的概率函 数,为中间型正态分布函数 (4)对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分析: 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情况直接影响为市民提供服务的效果,则将对应急避 难所的适宜性的评价转化为对市民提供服务效果的评价,因此,构造了“服务 效果效用函数”作为适宜性评价函数其中评价函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服 务面积比,用以说明应急避难所的空间服务能力;二是服务人口比,用以说明 应急避难所为避难人群提供服务的情况,据此,构造出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评 价函数 (5)对应急避难所的优化分析: 根据各应急避难所在城市区域内的分布位置,应急避难所必须能满足整个 城市人口的避难需求,覆盖到所有的居民区,建立一个位置集合覆盖模型,以 能覆盖全部居民点所必需的最少应急避难所数量和位置为目标函数,以保证每 个居民点至少被覆盖一次为约束,建立一个优化模型其中应找出城市中科学 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救 援指挥的应急避难所为侯选应急避难所,然后运用 Lingo 软件求出实际应建立 的应急避难所,并将已有的应急避难所排出,即得出该城市还需建立的应急避 难所的最少个数及位置 2.2 对模型进行必要假设及相关符号说明 2.2.12.2.1 模型假设模型假设 1.不考虑人流高峰期,突发事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2.假设城市是一个圆,在理想的地表形态上人口围绕城市中心呈圆形分布; 3 该城市人口的分布与演化具有熵最大化的趋势; 4.人群在遇到灾难时都会选择最近的路线到达应急避难所,所有应急避难所都 符合国家正规标准 2.2.22.2.2 符号说明符号说明 :交通区 到交通区的交通分布量; ij xij :交通区 的交通产生量; i Ti :交通区的交通吸引量; j Uj :交通 到的交通阻抗; ij f tij :人口在直线上各细胞中的分配的状态数;wp :“细胞”包含的人口总量;p :直线上人口分布的信息熵;h :服务人口比;W :服务面积比;C :第 个应急避难所服务范围所覆盖的面积; i Ai : 研究区域的总面积;A :第 个应急避难所服务范围所覆盖的人口; i Pi : 研究区域的总人口P 2.3 城市应急避难所评价模型的建立 2.3.12.3.1 交通分布模型交通分布模型 根据对交通分布内在规律的分析,作出如下假定:交通区间的交 通分布量与交通区的交通吸引量成正比;交通区间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 区间的阻抗成反比;当i交通区到j交通区的阻抗0 时,i到j交通区的交通 分布量;当i交通区到j交通区的阻抗时,i到j交通区的交通分布量 0 据此,可得出交通分布模型的一般函数形式为 j iji iji U xT f tT 其中,为阻抗参数,出行距离交通阻抗须满足以下条件: ij t ij f t (1) 为单调递增函数; (2) 当0 时,0 ij t ij f t 常可用的形式,为待定系数对于居民出行等来说,由于不同出 ij f t ij t 行目的交通源的布局不同,因此不同出行目的的分布所处系统状况不同,故应对 不同出行目的分布建立不同的模型同样,由于不同交通区交通设施情况不同, 也应对不同交通区的交通分布建立不同的模型按照出行系统供求平衡的原则, 应有如下关系: iji j xT 即 1 j j iji U tT 上式是一个以为根的一元方程,因而解之即可确定 2.3.22.3.2 居民分布模型居民分布模型 假定一个市区的人口总量为从城市中心开始作一条直线,直线上“串” 0 p 有 N 个细胞,由于细胞足够小,故可被视为对应区位的人口密度可以写 i w 成一个有序划分问题,即有 01 , 0 ! n n p i i wp , 相应地有 0 lnln!ln! n i i hwp 以熵最大化为目标,则有 lnMaxhw 约束条件可以写成 i i p 0 2 i i ip 这里以细胞的尺度(直径)为度量单位要了解的是城市人口密度与半 i 径 之间的关系,于是问题可以化为求条件极值问题;熵最大化的条件可以就是i 我们所要得到的答案,因为熵值的大小取决于人口的空间分布密度,作 Lagrange 函数 i i i i ii ipppJ2!ln!ln 021 由于,的数值一般很大,利用Stirling近似公式对p i NNNln/ !ln 式求偏导,得到 i J 21 2ln/iJ iii ,为 La 氏乘数,根据极值 条件,应有 1 2 0 ii J 12 2 i i ee 在理论上,细胞的尺寸可以无穷小,考虑到理想地表的连续性,为了计论 方便,可以将变量连续化,即令,这里,于是加和式转 , ir ir0,r 化为积分式,将代入中,可得积分方程 12 2 i i ee 0 2 i i ip 12 2 0 00 22 RR r r rdreredrp 其中,为城市的最大半径,当很大时,利用分步积分法,并考虑到RR Hospital法则,可由上式解得 1 2 20 2ep 续而可以得到 2 22 20 2 r r p e 不考虑离散一连续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初值 误差,令,则城市中心的人口0r 密度可以表为 2 0200 2p 设表示城市的特征半径,并用下式定义0r 2 000 2pr 若以为市域范围内的平均人口密度,则范围内容纳的人口数量为城 0 2 0 r 2 0 r 市人口总数的一半,由相关的两式可得 0 p 0 2 00 2 rl r 将上式与一起代入中,立即得到 2 0200 2p 2 22 20 2 r r p e 00 exp r r r 即所求模型为居民分布模型 00 exp() r r r 2.3.32.3.3 医院分布模型医院分布模型 取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医院分布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城市医院分布概 率图像,如图 1(横坐标表示医院距离城市中心点的距离;纵坐标表示医院存 在概率大小): 图 1.医院分布概率图 据此,可得知医院分布为中间型正态分布,即: 2 x a e A xe 2.3.42.3.4 应急避难所适宜性评价函数的构造应急避难所适宜性评价函数的构造 评价各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最直接的方法是确定提供服务的效果大小, 因此,构造了“服务效果效用函数”作为适宜性评价函数其中评价函数是由 两部分组成,一是服务面积比2C,二是服务人口比 W,则服务效果效用函数为: MCW (1)服务面积比 服务面积比是指应急避难所服务范围所覆盖的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 例,反映应急避难所的空间服务能力,即: i A C A (2)服务人口比 服务人口比指应急避难所服务范围所覆盖的人口占研究区域总人口的比例, 反映应急避难所为避难人群提供服务的情况,即: i P W P 综上,服务效果效用函数为: ii AP M AP 2.3.52.3.5 位置集合覆盖模型位置集合覆盖模型 设随机变量 1, 0, kj a 应急避难所j 能覆盖居民点k 否则 1, 0, j y 候选应急避难j 所被选中 否则 目标函数为能覆盖全部居民点所必需的最少应急避难所数量3,即: Jj j yzMin 约束条件: 1 kjj j J a ykK 保证每个需求点至少被覆盖一次的约束: (0,1) j yjJ 综上,位置集合覆盖模型为: Jj j yzMin S.t. 1 kjj j J a ykK (0,1) j yjJ 实例计算 3.1 泸州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评价 下面,我将选取泸州作为实例进行计算,通过查询泸州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的地方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已建立的模型,知道服务效果效用函数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进行运算,可得出泸州已有的十二个应急避难所 ii AP M AP 的适宜性排名,前三名为泸州外国语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详细排名见表一 表一:泸州现有应急避难所适宜性排名 排名避难点百分比 1 泸州外国语学院 0.8812 2 四川警察学院 0.6625 3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0.0462 4 大驿坝滨河公园 0.6204 5 忠山公园 0.3486 6 纳溪中学(泸天化小区) 0.1705 7 纳溪中学 0.151 8 泸州高中 0.1496 9 泸化中学 0.7156 10 泸州天立学校 0.6745 11 奥体公园 0.6148 12 泸州市福利院 0.5353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泸州的应急避难所不多也不大,而现实生活中,由于 人们生活的流动性很大,如果是目前这些应急避难所是远远不够的 3.2 位置集合覆盖模型 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将泸州城市的相关数据代入其中,求出实际应建 立的应急避难所,并将已有的 12 个应急避难所排出,即得出泸州城市还需建立 的应急避难所的最少个数为 129 个,详细的应急避难所地点见表二 表二:应急避难所建立地点 区域避难所地点区域避难所地点 鱼塘镇鱼塘中学牛滩镇泸县九中 安宁镇安宁中心学校天兴镇天兴中学 特兴镇走马小学潮河镇泸县潮河镇学校 石洞镇石洞中学海潮镇海潮学校 胡市镇泸州十七中得胜镇泸县得胜中心校 双加镇双加镇中心学校百和镇百和中学 金龙乡金龙中心校立石镇泸县立石中学 长安乡长安中心学校毗卢镇毗卢中学 兆雅镇泸县第四中学合江镇合江少岷职校 太伏镇太伏中学白沙镇白沙中学 云龙镇泸县云龙镇学校先市镇先市中心校 玄滩镇玄滩小学九支校滨河休闲广场 石桥镇泸县石桥镇学校凤鸣镇凤鸣中学 云锦镇云锦镇初级中学校榕山镇十指艺休闲广场 奇峰镇奇峰镇学校福宝镇合江福宝职业中学校二校 南城镇南城学校先滩镇先滩中心小学 北城镇泸州七中望龙镇望龙中心小学 茜草镇泸州市长江学校佛荫镇合江县佛荫镇中心小学校 华阳镇华阳学校尧坝镇尧坝中学 邻玉镇泸州石油中学五通镇五通镇中学 蓝田镇蓝田中学甘雨镇甘雨镇中学 张坝镇泸州老窖天府中学自怀镇自怀中心小学校 弥陀镇弥陀学校大桥镇大桥镇中心校 黄舣镇黄舣中心小学车辋镇车辋中学 通滩镇通滩镇中心小学校白米乡白米乡中心小学 方山镇江阳方山学校参宝乡参宝中心小学校 江北镇江北学校焦滩乡合江县焦滩乡高陵小学 况场镇况场镇中榕右乡合江县榕右乡中心学校 石寨乡石寨中学二里乡二里初中 分水岭乡分水中学虎头乡虎头中心校 丹林乡丹林中学南滩乡合江县南滩乡中心校 安富镇安富镇初中石龙乡合江县石龙乡中心小学校 丰乐镇丰乐镇初级中学叙永镇叙永县实验小学 护国镇护国镇大州驿小学江门镇江门中心校 渠坝镇渠坝中学水尾镇中心校 合面镇合面中学落卜镇落卜镇中心小学 上马镇上马镇初级中学赤水镇赤水镇中心小学 白节镇白节镇中心学校两河镇两河中心校 打古镇打古镇小学分水镇分水镇中心校 大渡口镇大渡口镇中心小学天池镇天池中心学校 龙车乡龙车乡中心校摩尼镇摩尼中学 天仙镇天仙镇花背溪小学后山镇后山镇中心小学校 棉花坡镇棉花坡中学马岭镇马岭二中 红星路泸州市城北学校大石乡大石中心校 小市泸州十二中向林乡向林中心校 莲花池泸州十二中兴隆乡叙永县兴隆中学 福集镇泸县实验学校震东乡震东中学 嘉明镇嘉明小学麻城乡麻城中学 喻寺镇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营山乡营山中学 方洞市方洞中心校观兴乡观兴乡初级中学校 水潦彝族乡白沙明天小学黄坭乡黄坭中学 水坝彝族乡石坝中学校枧槽苗族乡枧槽小学 古蔺镇古蔺县第二小学合乐苗族乡合乐苗族乡中心校 太平镇太平小学白腊苗族乡金甲虫希望小学 二郎镇二郎小学观文镇观文小学 德耀镇德耀小学水口镇水口镇中心校 双沙镇古蔺县白沙中学校桂花乡桂花中学 永乐镇永乐中学东新乡古蔺县东新乡中心小学校 丹桂镇古蔺县丹桂中学校鱼化乡鱼化小学 龙山镇古蔺县龙山镇中学校护家乡古蔺县护家乡护家小学校 大村镇大村职业中学石屏乡鱼顶小学 石宝镇石宝小学金星乡金星乡中心小学校 箭竹苗族乡箭竹中心学校黄荆乡古蔺县郎酒黄荆学校 大寨苗族乡大寨中心校椒国乡椒国中心小学 马蹄乡马蹄乡中学 3.3 对交通分布模型进行检验 取泸州为研究对象,把泸州的四县三区划分为 7 个交通区且把泸县,古蔺 县,全江县分别编号为 1,2,7,这里的为从交通区 到交通区的距离, ij Tij 取,为 交通区与其他交通区的理想连接量,为第 个交通区与其他交1 i Ui i Ti 通区的现连接量通过分析,提得结果与实际有差异因为所建立的模型反映 的是交通分布与交通源,并能设施及交通工具间的一般关系但是,对于过去 已有交通联系的区域,交通分布还可能会受到出行习惯,稳定联系等特殊关系 的影响因此,对的结果引入特征关系进行修正 j iji iji U xT f tT ijijijij xx k k k j 式中, 、为分别为修正前后的交通区 到的分布量; 为反映交通区 产 ij x ij xij i ki 生特征的产生特征系数;为反映交通区吸引特征的吸引特征系数; 为反映 j kj ij k 交通区 与间分布特征的分布特征系数ij 、可由下式确定: i k j k ij k ij j i ij j T k x ij i j ij i T k x ij ij ijij T k x k k 为根据现状调查统计出的交通区 到的实际分布量; 为根据现状调 ij Tij ij x 查所得各交通区产生、吸引以及现状各交通区间的阻抗,由式 计算出的现状基本分布量 同时引入 3 个特征系数的目的是 j iji iji U xT f tT 充分利用现状调查的信息,反映殊因素的影响状况,这在城市发展变化较大时尤 为有利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出的交通分布仍可能不完全满足供求平衡原则,因此 还需对其进行迭代计算 j i ij ij ij i j U T x x x 为迭代后交通区 到交通区的交通分布量 ij xij 3.4 应急预案 完成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仅仅是城市应急避难系统建设中的一项基础 性工作要使应急避难场所在灾害时充分发挥应有的防灾避险功能,除了政府 部门要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外,最重要的是要对社区居民 进行广泛的减灾宣传,规范社区组织与民众在应急避险中的行为配合民政部 的“减灾进社区”活动,要加强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与居住地对应的应急避 难场所、疏散路线,并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要考虑到避难路线、疏散路 线的划定,保证有两条以上的应急疏散通道,并要保持应急疏散通道畅通无 阻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应急供水设施、应急棚宿区、应急照明用电和应急厕 所等最基本功能较大或永久性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立应急指挥部、应急停机坪、 应急广播等设施 “醉美”泸州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抵御特大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市人民 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确保应急救灾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结合本市实际 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1.2.1 本预案所指的特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是指由于突然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和 地质等自然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本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紧急事件 1.2.2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各县、区 1.3 工作原则 1.3.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 伤亡和经济损失 1.3.2 统一领导,整合资源 本市抢险救灾服从地方政府领导,实行区域管理;整合和地区抢险救灾资源, 确保统一调配,个人自救与区域应急救灾互相协作、相互支持 1.3.3 预防为主,科学应对 坚持灾前预防为主的原则,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常抓不懈,增强应对重大自然 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科学应对突发应急事件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组织机构 为有序、高效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本市设立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灾领 导小组(以 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 室) 2.1.1 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2.1.2 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设在生产经济科,是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 李向民 2.2 工作职责 2.2.1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金融贷款担保合同
- 2025年智能除尘设备安装与环保检测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石料运输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版企业劳动合同模板:涵盖员工休假及年假规定下载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协议书模板
- 2025版高端商务谈判人员聘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与运营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汽车金融保理居间服务合同
- 2025电视剧制作合同书(版权分账制作)
- 2025-2030电动船舶电池系统安全标准构建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报告
- 数字时代群体冲突演变-洞察及研究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标准)便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带烟证
- 廉洁文化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儿童学针灸启蒙课件
- 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1500+六级高频词汇1500
- 公墓施工组织设计
- 小升初英语学习方法指导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