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079.3-2005是一项针对蹦极场所的国家标准,它详细规定了此类体育场所对外开放所需满足的条件和技术要求,旨在确保蹦极活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服务质量。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1. 基本要求:蹦极场所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具备良好自然环境和交通便利性的区域。同时,场所需远离居民区、学校等人群密集区域,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场地与设施

    • 场地设计:蹦极塔(或桥、崖等固定结构)及蹦极平台需按照国家建筑安全标准建造,确保结构稳定、耐久且能承受蹦极活动产生的最大荷载。
    • 蹦极设备:包括蹦极绳索、安全带、锁扣等直接关乎参与者安全的装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无损坏、磨损。
  3. 安全管理

    • 操作人员:所有参与蹦极运营和指导的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
    • 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预案、日常检查记录、参与者健康筛查流程等。
    • 保险要求:鼓励为蹦极参与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险,降低意外风险。
  4. 环境保护:蹦极场所运营应遵循环保原则,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废弃物排放,保护周围自然生态。

  5. 服务与标识

    • 服务规范: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安全须知给参与者,确保每位体验者在活动前充分了解蹦极过程及其潜在风险。
    • 警示标识:场所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指示标志,引导参与者正确行动,提高安全意识。
  6. 监督与评估:蹦极场所应接受相关部门的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持续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5-01-24 颁布
  • 2005-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9079.3-2005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部分:蹦极场所_第1页
GB 19079.3-2005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部分:蹦极场所_第2页
GB 19079.3-2005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部分:蹦极场所_第3页
GB 19079.3-2005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部分:蹦极场所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9079.3-2005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部分:蹦极场所-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5石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极场所: #& Q & 曰9079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游泳场所;第2部分:卡丁车场所;第3部分:蹦极场所;第4部分:攀岩场所;第5部分:轮滑场所;第6部分:滑雪场所;第7部分:滑冰场所;第8部分:射击场所;第9部分:射箭场所;第10部分:潜水场所;第11部分:漂流场所;第12部分:滑翔伞场所;第13部分:热气球场所;第14部分:动力滑翔伞场所;本部分为9079的第3部分,本部分的内容全部为强制性。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归口并负责解释。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登山协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致新、栗开封、颜金安、杨世涛、李石、封勇、陈雪龄、李智、石春健。 极场所1范围9079的本部分规定了蹦极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蹦极场所。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408 5144 17093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10001. 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9079的本部分。3. 1蹦极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所。它包括:人工蹦极场所和天然加人工蹦极场所。于保护蹦极者安全的蹦极绳以外的绳索。从业人员资格蹦极技术指导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应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方能上岗。9079. 3m,蹦极平台长度不小于3 m,宽度不小于2 m,蹦极跳台臂长度不小于12 目的水深标识,并有隔离带。滑设施、防护网,且蹦极台出口设置拦挡设施。1设置隔离区,蹦极者与无关人员之间应设有隔离设施。进出口处设可向内开合拦挡物。kg/m408地表面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 5 有录像监控设备。4 m 1反弹点与平台下缘竖直距离不小于蹦极高度的7落最低点距离着陆区域的竖直距离不小于3m;跳跃高度大于40 落最低点距离着陆区域的竖直距离不小于4 极绳垂直状态下与障碍体后向距离不小于16 m,侧向距离不小于9.6 m;跳跃高度大于40 极绳垂直状态下与障碍体后向距离不小于25 m,侧向距离不小于12 1安全辅助绳安全系数应大于10,且直径不小于8 提升设备的安全辅助绳和固定装置应符合408滑轮或卷筒与安全辅助绳的直径比例不小于40倍,导向轮直径与安全辅助绳的直径比例不小于20倍。滑轮或卷筒与安全辅助绳直径的比例不小于20倍。卷、松弛和打折缠绕装置。确认蹦极者已停止跳跃后,方可启动卷扬机提升或下降蹦极者。 5144. 1蹦极绳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断丝不超过5卡扣为闭锁结构。1背带、扁带、躁部绑带等跳跃装备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蹦极平台、接应区和休息厅的工作人员应保持联络畅通。 紧急救援设施。生船、救生圈、救生竿和救护板。 17093的要求。 10001. 1的要求。6安全保障6. 1在醒目位置有“蹦极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全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