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doc_第1页
课程设计(论文)-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doc_第2页
课程设计(论文)-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doc_第3页
课程设计(论文)-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doc_第4页
课程设计(论文)-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 目: 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院 (系):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xxxxxxxxxx 指导老师: 2011 年 1 月 20 日 2 内容摘要: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 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 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 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计时方法有很多,如:以季节“春夏秋冬”变化 作为一年,以月亮的圆缺作为一个月,以太阳东升西落为一天等。过去的计时 工具从“日晷”、“沙漏”到机械手表,而后到当今的数字钟、数字表等,人 类对日间的计数越来越精确,我们的生活里安排着许许多多日程,可见时间的 计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 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已得到广泛的使用。 不仅如此它还能同时显示时、分、秒。而且能对时、分、 秒准确校时,这是普通钟所不及的。另外,数字钟可以实现声音报时,定时闹 铃等,与旧式钟表相比它更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 本次课设为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其大部分涉及到课程中所学的数电知识, 与当今数字时代的电子发展业密切相关,对往后的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关键字:数字钟 校时 时间显示 定时 3 目录 1.设计任务与目的 .4 2.设计功能要求 4 3.电路设计4 3.1 设计方案论证和选择4 3.2 系统框图 5 3.3 单元电路的设计 .6 3.3.1 振荡电路 6 3.3.2 计数电路 7 3.3.3 译码与显示电路 8 3.3.4 整点报时电路 9 3.3.5 按键清零计时电路 .9 3.4 总体电路工作原理描述 .10 4.电路的组装与 调试 .10 5.电路的评价 11 6.总结 .11 致 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13 4 1. 设设计计任任务务与与目目的的: 设计一种多功能数字钟,该数字钟具有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两部分。其中, 基本功能部分的有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和校时功能。 扩展功能部分则具有: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功能。通过对本次设计制作的实践, 更好的掌握课本内的理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2. 功能要求功能要求 理论功能要求: 1)时间以 24 小时为一周期; 2)显示时,分,秒; 3)计时过程中有整点报时功能; 4)可对小时,分钟单独校时; 5)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实际功能要求:(由于受器材经费限制) 1)设计晶振振荡电路作为时钟源电路; 2)设计一个 60 进制或 24 进制计数电路; 3)设计用两位数码管显示时(24 进制)或分(60 进制)或秒(进制) ; 4)计时过程中有整点报时功能; 3 3电路设计电路设计 3.13.1 设计设计方案论证和选择方案论证和选择: 方案一:采用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实现 采用逻辑电路设计可实现具有:日、时、分、秒计时功能和多点定时功 能,电路通过计数时钟脉冲具有自动更新秒的显示,纯属硬件设计无需程序 干预。 方案二:eda 技术实现 采用 eda 作为主控器控制外围电路进行电压,时钟控制、键盘和led 控制。此方案逻辑电路复杂,且灵活性较低,不利于各种功能的扩展,在对 电路进行检测时比较 困难。 方案三:单片机编程实现 通过利用单片机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时,软件设置i/o 作为数码管或 液晶显示信号输出,时间校准按键输入。软件 实现的电子钟具有编程灵活, 并便于功能的扩展。 综合比较上述各方案,就现在的知识水平且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最 终选择方案。 5 3.2系统框图系统框图 理论功能要求设计系统框图: 显示器 译码器译码器 显示器 时计数器 校时电路校分电路 分计数器 振荡器多级分频器 秒计数器 译码器 显示器 报时电路 时间监控 图 1 实际功能要求设计系统框图:(设计秒计数 60 进制) 显示器 秒计数器清零电路报时电路 译码器 振荡器多级分频器 时间监控 图 2 6 3.3 单元电路的设计单元电路的设计 对于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将有不同的几种,其不同的方案采用的器件均 有所不同,下面将一一分析各单元电路方案的实现与特点比较。 3.3.1 振荡电路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主要是产生 1hz 时钟供秒的个位计数器作为时钟触发信号,同时 也供一个声音频率(一般 1khz 左右)给报时电路作为扬声器驱动信号。 方案一:采用 555 芯片产生 1khz 后做千分频输出 1hz 时钟,如下图: 图 3 由于 555 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产生矩形波时间误差较大,需通过产生高频繁波 形从而减少误差,但这样就必须另外加分步电路做分频,这样增加了制作的成 本。 方案二:采用石英晶振电路产生稳定的时钟后做分频 具体:采用 cd4060(由一振荡器和 14 级二分频电路组成)接值为 32.768khz 的晶振产生 2hz 时钟后通过用 cd4013 构成二分频电路,总体将 32.768khz 做 15 级二分频最终产生 1hz 时钟。公式为:32768215=1(hz) 下图为 cd4060 的芯片管脚与功能说明: cpi:时钟输入端 cp0:时钟输出端 cp0:反相时钟输出端 q4q10,q12q14: 计数器输出端 图 4 7 q9 13 q5 5 q4 7 q6 4 q10 15 q12 1 q7 6 gnd 8 q13 2 q8 14 q14 3 clk0 10 clk0 9 rst 12 clk1 11 vdd 16 u3 cd4060bcn y1 32.768khz r1 22m c1 20pf c2 20pf vcc 2hz 1024hz 512hz d 5 q 1 clk 3 q 2 r 4 s 6 u4a 4013 1hz 图 5 两方案比较: 通过 555 芯片产生的时钟周期与 rc 电路值有关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且需要 使用 3 块十进制芯片构成千分频电路,而通过 cd4060 产生的时钟周期只与晶 振的谐振频率有关可以产生稳定精确的时钟信号且仅需再加 1 块二分频芯片即 可实现,综合考虑最终选择采用方案二。 3.3.2 计数电路计数电路 计数电路主要是通过用同步或异步十进制计数器(或其它进制)级联构成 24 进制或 60 进制计数器。通过使用不同的进制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74ls160 实现,如下图: p0 3 p1 4 p2 5 p3 6 q0 14 q1 13 q2 12 q3 11 tc 15 cep 7 cet 10 clk 2 pe 9 mr 1 u1 74ls160 p0 3 p1 4 p2 5 p3 6 q0 14 q1 13 q2 12 q3 11 tc 15 cep 7 cet 10 clk 2 pe 9 mr 1 u2 74ls160 1 2 3 u8a 74ls00 vcc 1hz vccvcc p0 3 p1 4 p2 5 p3 6 q0 14 q1 13 q2 12 q3 11 tc 15 cep 7 cet 10 clk 2 pe 9 mr 1 u1 74ls160 p0 3 p1 4 p2 5 p3 6 q0 14 q1 13 q2 12 q3 11 tc 15 cep 7 cet 10 clk 2 pe 9 mr 1 u2 74ls160 1 2 3 u8a 74ls00 vccvcc 12 u10a 74f04 1hz 图 6a.同步级联(60 进制)图 6b. 异步级联(60 进制) 从图可看出,无论通过 74ls160 采用同步级联还是异步级联,要构成 60 进 制(24 进制同理)都需要增加外部的逻辑门电路才可实现。以已类推采用 74ls192 也是如此。 方案二:采用内部集成有双输入与门的双输入清零端 74ls90(异步十进制)和 74ls92(异步六进制)构成 60 进制计数器(24 进制同理) ,如下图: 8 a 7 b 1 c 2 d 6 lt 3 bi/rbo 4 rbi 5 a 13 b 12 c 11 d 10 e 9 f 15 g 14 u1 74ls48 f 9 g 10 e 1 d 2 k 3 c 4 dp 5 b 6 a 7 k 8 ds1 dpy blue-cc a1 a1 b1 b1 c1 c1 d1 d1 e1 e1 f1 f1 g1 g1 vcc q0 12 q1 11 q2 9 q3 8 mr1 6 mr2 7 clk0 14 clk1 1 u6 74ls92 q0 12 q1 9 q2 8 q3 11 ms1 6 ms2 7 mr1 2 mr2 3 clk0 14 clk1 1 u5 74ls90 1hz q0 12 q1 11 q2 9 q3 8 mr1 6 mr2 7 clk0 14 clk1 1 u6 74ls92 q0 12 q1 9 q2 8 q3 11 ms1 6 ms2 7 mr1 2 mr2 3 clk0 14 clk1 1 u5 74ls90 1hz vcc 图 7a. 24 进制 图 7b. 60 进制 由于 74ls90 和 74ls92 都是下降沿触发,如上图将低级电路的 q3 端联至 高级的时钟端即可在低级的溢出时(即,从 9 到 0)的下降沿触发高一级,实现进 位时钟。从上图发现由于 74ls90 和 74ls92 内部集成有双输入与门的双输入清 零端,所以不需要外加逻辑门电路即可通过清零反馈方法构成 24 或 60 进制的 计数器电路。 综合比较可发现,采用 74ls90 和 74ls92 构成计数器节省了外加逻辑门的 必要,成本更低,所以采用方案二设计计数电路。 下表为 74ls92 的真值表。 3.3.3 译码与显示电路译码与显示电路 由于计数器构成的扩展进制 数多为 bcd 码输出形式,所以 显示宜采用由七段数码管译码器 驱动器(驱动共阳数码管的 74ls47 和驱动共阴数码管的 74ls48)驱动数码管作为显示。 如下图为采 用 74ls48 驱动共阴数 码管。 参考数电课本 p182 页可知,74ls48 除了 ag 7 段驱动 输出外还有 3 个附加控制端用于扩展电路。 其中,3 管脚 lt 为灯测试输入,当 lt=0 时,驱动 输出端均为高电平。 4 管脚 bi/rbo 为灭灯输入/灭零输出端,作为输入 端使用时,称灭灯输入控制端,bi=0 时,驱动数码管的 各段同时熄灭。作为输出端使用时,称为灭零输出端,只 有当 a=b=c=d=0,和灭零输入端 rbi=0 时,rbo输出低 电平。 5 管脚 rbi为灭零输入端。当 rbi=0 时,只要 a=b=c=d=0 时,即输入 bcd 码值为0时驱动输出端均 为低电平,将0值不显示。 电路的的驱动如右图,将 3 个控制端均接高电平,使 其为无效,即不使用扩展电路。 图 8 9 3.3.4 整点报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 整点报时电路的功能的实现是仿照广播电台的报时声音,以下是仿广播的 要求: 1)每当数字钟计时快到整点时发出响声; 2)通常按时 4 低音 1 高音的顺序发出间断的响声; 3)以最后一声高音的结束时刻为整点时刻。 设 4 声低音(由 cd4060 的 q6 脚输出的 512hz 频率提供)分别发生在 51 秒,53 秒,55 秒,57 秒;最后一声高音发生在 59 秒。 分析声响的控制可得,有报时响声时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当秒的十位为5且当秒的个位为奇数时才响; 当秒小于 59 时为低音,等于 59 秒时为高音。 分析计数器的 bcd 码(q3 q2 q1 q0)可知: 低音时的输出为:十秒的 q2=1 且 q0=1(5 ) ;个秒的 q3=0 且 q0=1(奇 数) 。 高音时的输出为:十秒的 q2=1 且 q0=1(5 ) ;个秒的 q3=1 且 q0=1(9 ) 。 经过逻辑真值表分析和卡诺图运算最终得出的逻辑电路图如下: 1 2 3 u8a 74ls00 4 5 6 u8b 74ls00 8 9 10 u8c 74ls00 ls1 speaker sec1q2 sec1q0 sec0q0 vcc r2 1k 1024hz 512hz sec0q3rp1 1k 1 2 4 5 6 u7a 74ls20 vcc 8 9 10 u10c 74ls00 q1 9014 r4 1k 12 u9a 74als04 34 u9b 74als04 89 u9d 74als04 gnd 图 9 图 9 中 4 输入与非门(74ls20)u7a 和非门(74ls04)u9a 构成的电路实 现的是第 1 个条件的检验;而 2 输入与非门(74ls00)u8a、u8b、u8c 和非 门(74ls04)u9b 构成的电路实现第 2 条件的检验。 其中分别供给扬声器 1024hz 和 512hz 频率产生高音和低音。可见当 sec0q3=1(秒的个位)时即(q3 q2 q1 q0=1 0 0 1)为9时,频率为 1024hz 的信号可以通过 u8c 直到 u10c,而 512hz 的信号无法通过 u8a。相 反,当 sec0q3=0 时是 512hz 信号通过 u8a 到 u10c,而 1024hz 信号无法通过。 从而实现根据秒的状态来切换响声的高低音。 3.3.5 按键清零计时电路按键清零计时电路 按键清零计时主要是实现让设计的 60 进制的计数器又从0开始计时, 通过在 74ls90 和 74ls92 的清零端接按键即可实现,电路如下图: 10 q0 12 q1 11 q2 9 q3 8 mr1 6 mr2 7 clk0 14 clk1 1 u6 74ls92 q0 12 q1 9 q2 8 q3 11 ms1 6 ms2 7 mr1 2 mr2 3 clk0 14 clk1 1 u5 74ls90 c3 0.1uf r3 100 s1 sw-pb vcc 图 10 如图 10,用了滤波电容 c3 去除按键抖动,另外通过 100 欧电阻 r3 和 c3 产生的 rc 电路可让在上电瞬间 c3 两端同为 vcc 电压,即 mrx 端为高电平, 而后 c3 充电由下拉电阻 r3 将 mrx 端拉为低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清零功能。 应注意的是,由于用的是 ttl 芯片,下拉电阻 r3 不能太大,否则 mrx 将 无法被拉低,计数器将会一直处于清零状态。 3.4 总体电路工作原理描述总体电路工作原理描述 通过上述的单元电路分析最终的方案参见附录中的图 11 总体电路原理图。 图中的时钟振荡电路采用的是 cd4060 和 cd4013 构成 15 级二分频电路,接 32.768khz 晶振通过 cd4060 内部振荡电路产生 32.768khz 频率后,做 15 级的 二分频最终输出 1hz 的时钟信号供给秒计数器。 计数部分时通过使用 10 进制计数器 74ls90 和 6 进制 74ls92 串行构成 60 进制的秒计数器。其中 74ls90 的 q3 端接至 74ls92 的时钟输入 a 端,当 74ls90 由9到0时将对 74ls92 的时钟 a 端产生一个下降沿对其进行触 发,从而实现低位向高位的进位。 显示译码电路由共阴数码管和 74ls48 构成。 报时电路详解如:3.3.4 整点报时电路的描述,不再重述。其中 u9a、u9b、u9c、u8d 为利用与非门构成非门,目的是为了充分使用芯片的 门资源,方便 pcb 的布线。 清零计时电路的描述详见上述的过程,在此不重复。 4. 电路的组装与调试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该电路的制作为双面板电路,之所以做双面板是为了让器件的布局紧凑与 美观。做双面板时最为关键的程序为熨墨时顶层与底层的对位,可先熨好底面 (往往底层的布线比顶层的布线多且有铺铜)然后在靠近板边缘的四个角处钻 4 个孔,通过在孔上补穿针来定位好 pcb 纸即可。调试过程用到的主要仪器为: 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仿真器等。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 法如下所述。 11 主体电路主要为时钟源电路和计数器电路及译码显示电路。 时钟源电路:时钟源电路: 可能遇到的问题:振荡电路 cd4060 没有起振输出时钟信号。 分析原因:主要是晶振部分出问题,可能是元件(如电容或晶振)已坏。 可能是 cd4060 的第 10,11 脚短地,12 脚不拉低。 计数电路:计数电路: 可能遇到问题:时钟而不走 原因及解决方法:可能是清零端没能被下拉阻拉低,应使用更小阻值的电 阻。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 可能遇到问题:数码管部分段没显示 原因及解决方法:最可能是由于电路的短地或虚焊引起,用万用表检测线 路的连接好坏情况,对不良的焊接点重新焊接。 整点报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 可能遇到问题:扬声器不响或声音太小 原因及解决方法:扬声器不响则可能是报时逻辑门电路的连接问题或是声 音信号线(1024hz 和 512hz 信号线)问题,应该检查逻辑芯片的工作情况及导 线的焊接。 按键清零电路:按键清零电路: 可能遇到问题:计数器不走一直处于0状 原因及解决方法:可能是由于下拉电阻过大或滤波电容内部短路使计数器 清零端处高电平,应该检查滤波电容好坏,换阻值更低的下拉电阻。 5. 电路的评价电路的评价 本电路作 60 进制计数器的设计采用 74ls90 和 74ls92 利用了 74ls92 的输 出低三端(q2 q1 q0)本身为 6 进制的特点节省了外加逻辑门简洁了连线的复 杂性。电路加了按键清零电路,能实现上电清零的功能。振荡电路采用晶振电 路使时钟信号具有一定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改进意见:由于设计一个完整的时钟系统将需要使用 6 个数码管和 6 个译 码芯片,这样加大了成本。显示部分电路可能试着采用动态扫描显示的方案。 只需用一个译码芯片加 3 块寄存芯片(74ls273)通过 cd4060 引一个 512hz 的扫描时钟通过逻辑门设计出一个动态显示的电路。 6. 总结收获体会总结收获体会 经过本次的课设,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本人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 的提高,从仿真软件 multisim 的使用与仿真,到各种芯片使用手册(计数器, 分频器,振荡电路)文档的搜索与查阅,再到原理图的设计与 pcb 的布线,最 终到电路板的制作与调试,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中收获 了不少经验。仿真过程也意识到了 multisim 软件的一些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