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1天读完1本书_第1页
如何1天读完1本书_第2页
如何1天读完1本书_第3页
如何1天读完1本书_第4页
如何1天读完1本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看书容易,上道不易、看书容易,上道不易 自从立志 1 天看下 1 本书后,我的紧张感超过了兴奋感:想当初那是听闻 3 天 1 本书都会吓哭的小心脏啊,这番更加拉仇恨的举动,能顺利实施吗? 于是我还算正常,不会拿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尤利西斯(1287 页)作为实 行计划的第一步。你猜我的第一本书看的啥?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两部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虚构集虚构集、阿莱阿莱 夫夫。一本 160 页,一本 154 页。 说真的,我没有耍赖,因为如果一开始连一百多页的短篇小说集都看不下 去的话,现在在这里跟你们说话的就不是肖遥生了。如果能顺利看完,那说明 还有按这个频率进行下去的必要。 接下来的两本依旧是小部头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集万火归一万火归一(205 页),以及钱穆先生的阳明学述要阳明学述要(142 页)。 你也看到了,在这里有个小的转折,开始涉猎哲学范畴,即使是难度不高 的,但等同于吃了颗定心丸:只会看小说的肖遥生不放荡。 第 4 天开始尝试钱穆先生的人生人生十论十论(181 页),还是哲学范畴。渐 渐地,各方仇恨向我袭来。我说我低调点行吧,第 5 天读了本薄些的,历史范 畴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78 页)。其实这本书不容易吃透,因为钱老的 语言十分精炼,几乎每句话都需要思考和理解。 之后的几天进入了繁忙的生活节奏,读的几本书不痛不痒,有福克纳的 我弥留之际我弥留之际(225 页),钱穆的孔子传孔子传(192 页),科塔萨尔的动物动物 寓言集寓言集(118 页),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217 页,强烈推 荐),多明盖兹的纸房子纸房子(93 页)。 等等,别以为我就这么堕落了,光读些没技术含量的,其实这些天的另外 一些时间里我还在读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312 页),以及钱穆 先生的国史大纲国史大纲(魏晋南北朝部分,161 页),于是在 11 月 26 号那天可 能吓坏了一些小伙伴:1 天读完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和国史大纲国史大纲,闹 吧你!我没闹,这两本书绝不是囫囵吞枣的枣,是值得细嚼慢咽的佳肴。 自那之后,1 天 1 本书差不多就成为常态了,有为了完成任务而看的马尔 克斯枯枝败叶枯枝败叶(144 页)、黄仁宇近代中國的出路近代中國的出路(167 页),也有花 大量时间沉浸其中的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274 页)、严泉 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264 页),以及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376 页)。 慢慢地脸皮越来越厚了,明目张胆地进行略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柯莱恩不断幸福论不断幸福论(365 页)、林疋愔透视磨砺花革命透视磨砺花革命符号力量的符号力量的 建构建构,觉得不爽的部分就略过不读了。 过去一个月的状况大致上就是这个样子,这几天会发些不需要逼死自己读 完 1 本书的内容,因为遇到了一本十分棒的大部头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 纲纲(繁体字版,901 页),让我细细品味它吧!好吗? 2、读书读书的几大要素的几大要素 其实如果脸皮够厚,如果读书只是为了装 B,速读、略读、精读都不成问 题:速读是吧,看个目录不就够了吗;精读是吧,我花 1 个月时间看完一篇短 篇小说,不可以吗?难的是速读、略读又能明白整本书的脉络、作者要表达的难的是速读、略读又能明白整本书的脉络、作者要表达的 思想,以及精读又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思想,以及精读又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这样就要说到我所认为的阅读必备要素,简单列举了 5 点,在我的阅读经 历里,它们是层层递进的顺序。 1.时间时间 之所以将时间列为最基本的要素,是因为:连时间都挤不出来,还谈何阅 读呢? 自我感受了一下,我平均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 6 小时左右,时段多集 中在下午两点至六点之间,很多人问我:你不需要上课嘛?你不需要工作嘛? 其实,我是需要上课的,只不过你懂的。 所以我的经历不具普适性,但我的挤时间方法或许能给你些启示: 我的饭局很少,如果不是大的重要性质的,我会略过。 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图书馆,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我会在地铁上用 Kindle 进行阅读。 我从不逛街,如果直奔目的地买东西不算逛街的话。 我睡前一定会阅读,即使它让我犯困。 也有人问:不用花时间在对象上嘛? 这个咱们还是私下聊。 2.专注度专注度 我们阅读的时候时常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眼睛不知不觉已经扫过了 1 页, 脑子却一片空白,或者在思考别的事情,发现走神之后才回到上一个节点,重 新脑补之前已经用眼睛扫过的部分。 分神是件十分正常的事,训练尽可能少的分神本就是修炼专注度的必经之 路。 在这条路上,我们不得不学会一些“放下”的功夫。比如说在这样一段时间 里,尽量放下不怎么要紧的事,尽量放下自扰的胡思乱想,尽量放下手机(我 会屏蔽所有 QQ 群和微信群)。 如果是文学作品,专注度意味着你的想象跟随作者的笔触天马行空地翱翔 着。 如果是历史读物,专注度意味着记住一些基本的事实,乃至联系当下进行 对比思考。 如果是哲学著作,专注度意味着耐心地对每一个概念,甚至每一句话作出 理解,尽力跟上作者的逻辑步伐,即使太容易掉队了。 如果是实用性书目,专注度意味着你因为书的指导而对要做的这件事有了 清晰的行动指南。 如果是经济、宗教、政治理论,专注度意味着明白整本书的脉络,以及理 解每个部分大致讲了什么。 3.做笔记做笔记 从专注度开始,阅读才进入“我读进了这本书”的状态,而不仅是“我在读这 本书”而已。不过,专注度只是“我读进了这本书”的第一个层次,因为专注度是 进入这个状态的前提,如果要检验“我读进了这本书”,就要进入“我读进了这本 书”的第二个层次做笔记。 如果不是遇到美好的一句话、精辟的一段论述、真实的一个个历史事实, 我们怎会兴奋到要用笔把它摘抄下来?而只有读进了这本书,我们的第三只眼 睛思考,才能发现作为亮点的一句话、一段论述、一个个历史事实。 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手写的方式,后来为了节约时间,就都用手机拍下来, 再传到电脑上,每本书建立一个文件夹。这样的好处是即使不会经常看,但一 旦要用时就能很快找到。 4.速读速读/略读略读/精读精读 当上述黄金三角为自己建构出一个阅读习惯后,就可以开始将速读、略读、 精读玩弄于股掌间了。 最理想的速读是一目十行,且知道在讲什么。我的感受是,高质量的速读 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够专注,但却是最烧脑细胞的,需要大脑异常兴奋活 跃,如果尝试多了,也许会睡着,就像吃了白加黑。我多用这种方式来读小说。 略读是除了读小说之外,几乎读每一类型的书都会用到的方式。因为作者 的考量范围在多数情况下要大于读者的需求范围,于是一本书往往会加上一般 读者不怎么会看的内容。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末尾还有测试读者阅读层 次的练习题,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除了正文之外,还有大篇幅 的绪论、注释、导读,这些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不看;另外一种情况是只挑选自 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比如不断幸福论不断幸福论,我只阅读了人生哲学部分,舍弃 了神经学的部分。诸如阳明学述要阳明学述要,只有核心部分“王学大纲”是我认真阅 读的,其余的类似“王学的流传”、“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则是我简单浏 览的部分。 最后说精读,我自觉它是种暧昧的状态:作者的每句话,都与你的思想产 生了身体接触,而不仅是你生命中的路人丙,也就是说,我们读的每句话都成 为显现在脑海里的画面、现象、理论,即便不能全部理解,起码你们见过面了, 留下印象了,只是不熟。 5.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最高阶、最神圣的阅读层次。 要说读书界的大神,可以列举很多: 台湾商周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叫阅读的技法阅读的技法,作者是日本作家佐藤优, 他在这本书里分享了自己平均一个月读 300 本、多则 500 本书的经历。 听闻梁文道每天花 6 个小时的时间读完 1 本书,作为节目开卷开卷八分钟八分钟 的素材,要知道他还得出席各种节目、讲座,写各种专栏。 这几种读书的频率是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毕竟读书本就是这些名家的职 业,于是我们在看到那些破纪录的数字时,会心安理得些。 不过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学者、一个书评人、一位作家,就得向大神的高度 攀登了。 除了领域的不同会形成阅读量的差别外,还有一种纵向深度的不同:就拿 记者这个行当来说好了,如果只想做一个采写日常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也许 一个月只需要读 3 本书;如果想做一个深度报道记者,也许一个月需要读 6 本 书;如果想做一个完成写稿任务之余,还能开专栏甚至出书的记者,也许一个 月需要读 10 本书了。 很明显,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积淀以及从事某项职业的潜 力。单纯提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保安和读过 100 本哲学 书的提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保安一定是不同的。 这样就说到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问题:1 天阅读 1 本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3、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阅读,无非分两种:一是读“薄”也就是 1 天阅读 1 本书;二是读“厚” 书读百遍,或某段时间只沉浸在这个作者这个系列里。 从 2014 年我的阅读频率来看,这两种方式我都有所尝试。1 天阅读 1 本书 能让我告别懒惰和懈怠,能让我建立起各个领域的书目体系,能让我知道原来 我不知道的还有这么多。而第二种方式能让我徜徉在某位作者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