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与人文系列讲座讲义科技与人文系列讲座讲义 第一讲:概念体系与哲学历史社会背景(第一讲:概念体系与哲学历史社会背景(810 学时)学时) 、开篇开篇: 1 从印象出发 科学印象科学印象:学科 理性、客观、实验、严谨、条理、规范、效率 人文印象人文印象:学问 感性、温情、诗性、浪漫 洞察、智慧、相遇 关系:相离 相合 / 相容 相弃 / 相惜 相怨/ 相儒以沫,爱恨 情仇 2 我们需要追问“根本根本问题问题” 科学是什么?技科学是什么?技术术是什么?人文是什么?社会是什么?是什么?人文是什么?社会是什么? 黑格尔说过:一个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在各个向度上充分展开,就是全部理论。 全部人类知识,其实就是以追追问问根本根本问题问题的方式被激发、获取和 积累起来的。 两种叙事模式:科学(陈述外在外在感受)人文(陈述内在内在感受) 两位老祖宗:萨顿:我们需要一座“新人文主义的桥梁” 斯诺:“两种文化”的冲突 清理一只“大麻袋”在清理中完成一项思维训练,智力游戏 原点原点:如何理解科学与科学精神:确立开放的、多元的认知坐标 原理原理:科学与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是绝对对立,他们是 硬币的两面。 公众理解科学,教育者更多更快更深地理解科学 由一一对对关系关系(科学与人文),引出四个核心概念四个核心概念的辨析: 科学、技术、人文、社会 对于这些概念,我们用得多,思考得少,深究更少。 四个知四个知识识向度向度与谱系, 七七对对关系关系: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技术与人文,科学与社会, 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语境中的人文与社会,技术研究语境中的人文 与社会 多种相关性:and 与 / of 所属 的/ in 之中 / on 之上 性性质质:意义与价值=新旧、是非(真假)=内外问题(心灵化与社会 化、边界勘察与交叉启迪)/ 价值权重,本末安顿(主从与权重)=本 质是自由与束缚 动态动态理解:理解:传传播中的概念与关系(一支播中的概念与关系(一支风风中的歌)中的歌) 径路径路:尽量回避“概帮”式的学术研究 二、科学是什么?不是什么?二、科学是什么?不是什么?不同的夜空里看月亮不同的夜空里看月亮 (一)形象的比(一)形象的比喻喻 幼儿园里顽童们的“堆积木游戏”(知识与心理建构的“格式塔”) 马戏团里魔术师手中的“套箱”与“魔棒”(惊奇的“不可思议”) 大森林迷途里的一次“寻路”“探险”与“求生” 一座有历史的、带花园的大房子,有许多条门(逻辑进路、历史学 进路、社会学进路、语言学进路、哲学进路、伦理学进路等)可以进去, 有许多楼层和房间,有前厅,有后楼梯。 还有许多不同的房客(分科研究者、多学科学者)构成了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交互映照和纠缠“线团” 编排出“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追求科学理解目的的人文与 社会”三组关系。 海外关系: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传播也就 是西方文化的传播。 西方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希腊经典与罗马政治,基督教,民主与 科学 现代西方理念:自由、民主、科学、市场经济 (二)(二)历历史史语语境:境:宽宽定定义义与窄定与窄定义义的的钟摆钟摆 古希腊时代:科学传统与哲学传统的理解合二为一,即“求知” “爱智”“理性”意识与“对象化-主体化”的思考方式。 “爱智”不是一般的学习知识,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探求那 种非功利的“超越”的知识。就是与世界建立一种“自由” 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科学是“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 的学问” 科学是“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 希腊人特有的科学是数学,在柏拉图那里,数学是非功利的, 它是纯粹的,是追求真理的仪式,无论算术,还是几何,都 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 身。 ” 近代欧洲:“近代科学”是一个特称概念,特指“自然科学”。 近代科学的两个范式两个范式,两个张力。 自由与奴役的张力,乐观与悲观的张力。 笛卡儿笛卡儿“沉思沉思”型科学型科学(宣言是:“我思故我在”)理性象征(古 希腊传统)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弗弗兰兰西斯西斯 培根培根“力量力量”型科学型科学(宣言是:“知识就是力量”)功 利象征 力量化,实用性,控制化,预测化,开创了新的 “实验传统”。 培根新工具:科学应该增进人类的物资福利,否则就是 一些“空洞的论证和言辞游戏”,他尖锐地批评希腊人 的科学只是“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闲聊”“他们真是孩 童思维,敏于喋喋多言,不能有所作为,他们的智慧丰 足于文字而贫瘠于行动。 ” 近代科学的两大两大传统传统:数理传统与博物学传统/精确与混沌 近代中国:最初译为“格致”,后受日本的影响,译为“科学” 1897 年,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科学”一词。 1915 年,留美学生创办科学刊物,随后,确定科学为 “Science”的标准译法 当代西方: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分化,科学社会化的进程受到人 文主义的审视与节制 当代中国:科学概念的泛化,成为真理的别称。孕育了科学崇 拜的种子与土壤。 (三)(三)现实语现实语境:不同的境:不同的“有色眼有色眼镜镜”里看到了不同的科学里看到了不同的科学 1 知识论: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2 认识论:科学是一种探索性的认识活动 3 工具论:科学是一种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有力工具 4 文化论:科学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科学社会化所形成的文 化与价值习俗) 5 约定论:科学是科学家共同体在共同范式支配下的破解知识难题 的活动(建制) 6 实证论:科学是一种由理性支配的活动,其结果由经验事实决定 7 社会建构论:科学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在建构中自然界不起作用 8 生产力论:科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力,科学转化为技术并运用到实 际生产中成为“第一生产力” (四)科学:不同的大(四)科学:不同的大师师,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 丹皮丹皮尔尔:“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是对于表达自然 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科学史商务印 书馆) 萨顿萨顿:“科学是系统性、实证性的知识体系”(“科学与传统”, 科学 与哲学1984 年) 罗罗素素:“科学首先是寻找联结许多具体事实的普遍法则的知识,然 后用来驾驭自然的力量” 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科学是人们揭示真理的一种认识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人类不断得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准确的知识,增加自己适 应环境、改变环境,进而改变自己特性的能力”(科学研究 的艺术 巴伯巴伯:“科学首先或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 的一系列行为”(科学与社会秩序) 李克特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它表现为一种方法,一种社会建 制,一种专门职业。 ”(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三联书店) 贝尔纳贝尔纳:“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有它自己的传统和它自己的特征 方法” “科学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已渗透到社会的一切方面, 不能用定义来诠释,只能通过科学的形象分析来把握, 。一种建制 。一种方法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种人类关于宇宙信念和态度形成的最有影响的力量。 齐齐曼曼:“事实上,科学是所以上述的一切东西,或者还要多一些。 科学确实是研究的产物,确实使用很有特点的方法, 科学是有组织的实体,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活动的实现需要物质的条件, 科学既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又是文化的资源, 科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因素,它要求人们对它进行管理, 我们关于科学模式的认识必须把上述这些互不相同的,有时 还互相冲突的方面联系和统一起来。 (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导论 剑桥大学出版社)” 科学的容涵科学的容涵 科学是一种社会(外在)现象,是社会的产物,当今时代的科学 社会化,更强化了它的外在性、功利性。 科学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历史的传承物。揭示了一种时间递 进与知识递进的同步逻辑。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生成物,可以超越自然被构 造,被组织。 科学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的表现方式,跨语言理解会发生 语义漂移。如“科学与赛先生” 科学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的存在方式,理性的最高表现。 (对象物是具象的,理论是抽象的)还是一种基于理性确认的 信仰(情感、道德确认的缺席) 科学存在着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语言性、认知性的共生 特征。 (五)大众政治(五)大众政治语语境中的境中的“四科四科”说说 科学知识:有用的、客观的知识群落 科学理论:客观真理的分集与合集 科学方法:科学演进历程中形成的观察、分析、探究方法谱系 科学精神:科学的价值旨向、信念与思维、行为模式 /将科学方 法等同于科学精神是科学主义的标志 前沿理解与新理念前沿理解与新理念 1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的演变,科学哲学,自然观(自然的观念 史、思想史),方法论+自然哲学,技术哲学 2科学论科学原勘(Science Studies):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多元 交集研究,指科学的社会学、历史、哲学、伦理以及文化新思 潮(如女性主义)对于科学的研究与反思 3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代表人物都来源于英国的爱丁堡大学, 其产生背景是大科学时代,科学与政治、经济结合紧密,科学内部分 工越来越细,科学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复杂,包括负面影响。与 传统的科学社会学(默顿学派是科学家的社会学)相比,它是关于科学 知识本身的社会学,它使我们看待科学多了一个外在的、旁观者的、 中立的、客观的视角,以一种平常心来看一种世俗化(除魅)的科学, 而不是理想中的科学,有助于我们摆脱科学主义的误导。SSK 在方法 论上有经验论的色彩,认识论上选择相对主义的立场。 六有六有:有用、有理, (相对人文化)有根 + (绝对人文化)有 情、有趣、有灵 知识结构的自我改造+海拔(境界)提升+冰山底座+智慧的扳机, 方向:科学的人文化就是科学的统一性, 三、技三、技术术是什么?是什么? 定定义义: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 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器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 能的体系。 技术是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 科学与技科学与技术术的差异的差异:从是什么?为什么?(Know why)到怎么办? (Know how)。具体差异表现在目的与价值、对象、语词、社会规范方 面 1 目的与价值: 科学的目的与价值是探索真理,弄清自然界或现实世界的事实与 规律,求得人类知识的增长。它的直接的和基本的目的是理解世界而 不是改造世界,是解释自然而不是控制自然。 技术的目的与价值是要通过设计与制造各种人工器物,控制自然, 改造世界,增长社会财富,提高人类社会的福利。 亚里士多德:科学是研究自然实体和类的普遍性质与原因的知识, 其特征是“为自身的目的而存在”(for its own sake )目的是探究 真理,摆脱无知,而不是功利的乞求。 技术是“关于生产的知识”其目的在自身之外 ( exist for other s ) 。 2 研究对象 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以外的自然系统,包 括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具体研究它们的结构、 性能与规律,理解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技术的对象是人工自然系统,即被人类加工过的,为人类的目的 而制造出来的人工物理系统、人工化学系统、人工生物系统与社会组 织系统。 科学与技术分别研究两个不同的世界,天然的世界与人工的世界。 3 语词特征 科学的基本提问是:“事物是怎样的?” 科学判断多为事实判定,少为价值判定和规范判定。 科学解释多为因果解释、概率解释、规律解释,较少目的性解释 和功能解释。 科学多使用价值中立的陈述逻辑。 技术的基本提问是:“事物应当怎样做?” 技术不仅使用事实判断,而且还要做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 技术不仅要做因果解释、概率解释、规律解释,还要进行目的性 解释和功能解释。由此派生出一种决策逻辑、规范逻辑、技术解释逻 辑。 4 社会规范: 共同规范: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竞合意识、人类福祗至上。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规范为:普遍主义(世界主义)、知识公有(共享) 、无私利(无专利)、有条件的怀疑主义(默顿) 技术共同体的基本规范为:个别主义(国家、民族主义、企业、个 体)、知识私有(一定期限内不能共享),有专利,可有偿转让。 5 科学家与发明家(技术专家) 科学家:如爱因斯坦、波尔,典型的纯粹科学家,越来越脱离实际 进入抽象的、想象的空间,古怪的人(技术家眼中) 发明家(技术家):如爱迪生,主要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发明,理论 上没有什么建树。发展自己的工业,组织自己的专业组织与社会规范, 世俗的人(科学家眼中) 科学家+技术家:巴斯德,他在微生物理论上有创见,同时也研究 酿酒业中的发酵问题,促进了法国酿酒业的发展。长期潜心研究蚕病 的病因与控制, “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趋势趋势:科学与技术的两极化与相互融合 19 世纪末,呈现两极化倾向,科学越来越脱离实际生产,步入抽 象世界,技术越来越贴近产业和专业,服务于应用性的目的。 20 世纪中叶的“阿波罗计划”、核物理研究与原子弹研发、原子能 应用等案例证实,最抽象的理论恰恰会取得最实际的应用。由此,使 得科学-技术加快融合 1 新的工业革命引进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 2 新的产业普遍建立了工业实验室或研究与开发(R&D)实验室 (尤其是电子与信息技术公司,如海信,谷歌) 3 大公司普遍聘用职业科学家为技术创新服务,组成科学家+技 术家的复合团队。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 1 线形传递模型:科学=技术=经济发展 2 舞伴默契模型:(协同进化模型)经验的发现为源头,分别派生 出两种不同的活动,一种是开发(技术性开发、过程控制以及反馈), 一种是探索(科学性开掘,理性化提升,获得理解与洞察)里普 作为舞伴的科学与技术 针对技术进步的“四种舞姿” A科学理论牵引型:先有基础理论的突破,后有应用研究和技术 开发成果。如原子弹的研发,量子力学和核物理的研究进步解决了原 子核的结构问题,放射性原子核辐射的应用研究解决了 235U 发出中 子的链式反应问题,随后产生了原子弹的成功研发。 B社会需要牵引型:如蒸汽机的发明,矿山抽水的急迫需要,催 生了纽可门蒸汽机的出现,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改良,后来,热 力学与热功效率的科学研究成果指导下,蒸汽机的改进得以飞跃。 C现象发现牵引型:如 X 射线的发现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青 霉素的发现以及人工合成氨苄青霉素的技术的逐步成熟。 D日常改进牵引型:如汽车外观与驾乘系统的改进、电脑的外观 与程序改进。 针对科学发展的“四种舞姿” A技术促进型 B现象引导型 C现象引导型 D科学自我完善性。 四、人文是什么?四、人文是什么? 人文:可以打开来分析,一是“人”,指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观念, 二是“文”,指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所设置的学科与课程。 人文,在古希腊语境中,它是指理想的人,大写的人,真正的人, 本质是“自由的人” 在中文语境中,它指的是教化, 易经 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正统儒学的语境中它的核心是“仁爱”(理想人 性的最高表述就是“成仁”)“周礼”(典章制度) “人文”一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它具有内涵的广袤性与多义性 (即不确定性),古今中外解说不一,至少有四重意义。 其一,是指人文精神(humanities) ,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东方传统 与西方传统)与思潮,它的基本意义是指某一特定时代语境下理想人 性与优雅艺术的总和,是一个时代人们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包含教养 与文化、智慧与德行,目的是成为理想的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 其二是人文主义(humanism)的简称,包括人性、人本、人道三重 同本异流的哲学、宗教与伦理学解读,新人文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挑战, 一种反叛,一场新启蒙运动(反抗现代主义与科学主义、技术主义)。 其三是指人文学科,它是一种知识谱系与认知方法,既包括文学、 语言文字、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基本科目,又是知识(才学)、见 识、情感、德行、趣味、审美的总和,还是理解力、领悟力、洞察力、批 判力(慧根)的集合。 其四是指人文价值,它是一种超(非)功利的文化视野、立场、姿 态、情愫与关怀,它反抗功利主义与工具论,追求相遇,强调个性体验, 陶醉于艺术化的生命过程。 所以,一提及“人文”,研究者一定要追问“哪一个人文?”不然, 将无法立言。 五、社会是什么?五、社会是什么? 人文与社会研究的分野 人文学科群:哲学(含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历史学、伦理学 (道德教程)、宗教学、艺术学 社会学科群:社会学(含人类学、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 法律学、政治学、实验心理学、传播学 人文学方法:思辨(玄思)、概念分析、逻辑分析、历史比较分析、案 例(例举法)分析(非量化) 社会学方法:田野调查、民族志方法、计量分析、比较分析(量化) (一)社会学研究的(一)社会学研究的历历史回史回顾顾 1 科学内在主义方法:对科学进行内在社会结构分析和对科学知 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方法。 1 结构-功能分析(又称科学社会学的功能主义、默顿路径):这种 观点将科学看成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社会系统,随后对其社会体 制的结构做精细的分析,由结构解释功能,很少研究科学知识 的内容及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默默顿顿在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博士论文)运用此 方法对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的规范结构、 科学交流、科学奖励机制、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科学中的优先 权之争进行了深入研究。它只研究科学的宏观社会结构,而不 研究科学知识产生的微观认识过程。劳丹批评它是“非认知科 学社会学” 代表作代表作: 本 戴维社会中的科学家角色,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 克兰无形学院、 科尔兄弟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加斯顿英国和美国的奖励制度 2 计量分析方法:就是运用数学、统计工具对科学进行定量描述 的方法。有数学统计分析、引证分析、内容分析。其本质上是对 科学进行统计学的概括。注重数量关系分析,通过数量关系研 究科学内部各个要素的关系。 代表作: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A 数学统计分析 默顿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博士论文)广泛运 用数学统计方法,通过大量文献的统计数据与分析,说明十七 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特别是知识界对科学兴趣的普遍转移,有力 说明了当时英国科学的社会结构随着科学兴趣的转移而发生 的微妙变化。 普赖斯巴比仑以来的科学(1961)小科学、大科学(1963) B 引证分析: 利用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结 论的方法。 克兰无形学院、 科尔兄弟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C 内容分析 是对传播交流的内容进行精确的数量分析,这种方法不研究行 为,也不研究语言 符号的意义,只是通过语言、符号的数量分析,如篇幅长短、篇 数多少的统计来 证明某个结论。 默顿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博士论文) 萨顿科学史导论 2 科学“外在主义”方法:指对科学及其外在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研 究传统(宏观方法)。 1)社会实践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科学的方法。观点是科学 在社会生产中产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它反过来又通过改造 技术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引起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 革。 2)历史背景分析方法: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作用、 功能必须结合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来加以认识。他反对当时 流行的两种对立的科学观。 A理想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追求真理的纯粹智力活动, 其功能是建构与经验世界相符合的意义世界,即创造能结实经 验事实的理论。 B现实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人们用来认识自然、支配自然 并为人们所利用的手段,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 贝尔纳认为,科学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不是彼此分离的,而 是同一科学的两个不同方面,若把二者放到社会历史背景中去 考察则是统一的。 3)社会学主义方法: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阿伽西称之为“社 会学主义”)本质上是将思想史注入科学学的研究,它不仅影响 了科学史的外史转向,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而且影响了 科学社会学的外在主义思潮的形成。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型”着 重研究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发展模式的演化。其特点是从动 态而不是静态,从历时性而不是共时性,从整体而不是从片段 考察科学的进程。 4)文化分析方法:把科学看作文化现象,认为科学的发展由文 化来决定。不错,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但文化并 不能决定科学的一切,过分夸大文化对科学的决定和渗透作用, 就会忽视科学的内在自主性。 巴恩斯巴恩斯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巴恩斯是“爱丁堡学派” (SSK、STS 的大本营)的代表人物。他主张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知识形态,科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他 常常把科学看作一种“亚文化的集合”,是人类整个文化的一部 分,科学文化是在大文化的氛围中生成的,科学不是一种纯粹 理性,科学是外部文化造就的结果。在他看来,文化影响科学 家的信念与想象,从而影响科学知识的形成,通过对整个文化 进行分析就可能弄清楚科学的发生与发展。 布布鲁尔鲁尔知识与它的社会镜像,以提出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 领”著称,他坚持把科学当作文化现象,把真理看成文化符号, 而不是把科学看作是智力形态,他主张在整个人类文化的框架 中审视科学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布布鲁尔鲁尔提出“强纲领”的四个特质,旨在揭示科学知识产生与评 价的社会文化原因。 1 因果性:是对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共同体的信念体 系进行认知层面的社会学解释。 2 对等性:对于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解释不带有任何歧视色彩, 不论是客观的、理性的、成功的知识,还是人为的、非理性 的、失败的知识,都置于“一视同仁”的平等地位。 3 对称性:是对对等性的进一步展开,指研究者不能对科学知 识采取“默顿”式的“非对称性”解释,即只对作伪的、非理性 的、失败的知识进行社会学解释,而对真相的、理性的、成 功的知识免于社会学解释。 4 反身性:指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科学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建 构。 马尔凯马尔凯科学与社会学知识,主张对科学知识进行文化因素的 社会学解释,对科学进行文化学解释,也就是对科学的文化意 义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动力学机制进行文化解释。 怀怀特特文化的科学,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人类活动,是把握经验 的活动,科学不是实体本身,而是解释经验世界的方式。 他给出一个文化传统(C)、智力因素(B)和科学知识(发明与发 现概率 P)关系的公式:C X B = P ,他证明在人类相当长的历 史中 B 基本上是个常量,是文化决定了发明与发现的概率。一 种发明与发现是已经存在的文化要素的综合或者是将一种新 的要素吸收到一种文化系统中。每一种发现与发明都是文化经 验积累过程中的有组织的的表现,计算机的发明不可能出现在 牛顿时代,因为当时就没有发明计算机的文化积淀。 李克特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把科学定义为文化过程,认为 科学是作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在文化上的对应物,是作为传统文 化知识的一种生长物,是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认知形式。因此, 他从文化的、认知的、发展的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科学不仅 是一个从个体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认知发展的延伸,是一个传统 文化知识之上的发展生长物,而且是一个文化进化之特殊的认 知变异体的延伸。 六、六、传传播中的科学、技播中的科学、技术术与人文、社会与人文、社会杂杂交交 传播即存在,传播即批评,传播即思想,传播即教育 大众大众传传播播语语境中的科学禀性境中的科学禀性 1 科学成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2 科学成为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构成之一 3 科学成为现代军事与国防的后盾 4 科学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与基石。 不同不同时时代的科学与代的科学与传传播播 1 小科学小科学时代(1617 世纪) 1 研究者(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自筹资金 2 自己设计与制造仪器与工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需要的主题从事研究 4 一人或一家的事业,规模不大 5 研究是充分自由的不受制于人或组织 2 中科学中科学时代(1819 世纪) 1 科学研究难度增加,综合性增强,向自然认知的广度与深度进 军 2 科学仪器的复杂性、精密性增强,需要职业的工匠或工程师来 设计与制造 3 科学经费的募集社会化,科学研究资本化,需要社会组织提供 资助 4 科学研究定向化,超越科学家个人兴趣,更加贴近社会需要与 需求 5 科学研究高组织化,科学组织体制化,资金、人才集群化投入 6 科学成果社会化,成果大规模传播,接受社会道义与伦理批评 7 科学家偶像化,各种评奖机制褒扬科学英雄 3 大科学大科学时代(20 世纪以后) 1 科学事业国家化 2 科学发展立体化、综合化 3 研究选择高度定向化,完全受控于政治与经济利益集团 4 科技情报(信息)职业化、网络化 5 科学成果社会化与高风险性 6 科学组织集群化 7 科学发展产业化、资本化,资源配置集约化 科学(媒介)事件科学(媒介)事件传传播的基本播的基本节节目与流程(丹尼斯)目与流程(丹尼斯) 1 竞争/竞合 2 征服/敬畏 3 加冕 4 狂欢 科学(媒介)事件的三大象限(司托克斯)科学(媒介)事件的三大象限(司托克斯) 1 第一象限:纯粹的基础研究波尔象限(从理论到理论) 2 第二象限:应用目的引发基础研究巴斯德象限(从应用到 理论) 3 第三象限:纯粹的应用研究爱迪生象限(从应用到应用) 巴斯德象限的特点:他是社会中的行动者,他的实验室与社会广泛 而紧密地相连,他研究的项目大都来自于社会实际需要,而这些 问题又引发理论探索,形成新的理论突破。 譬如: 葡萄酒酿造结晶现象研究巴斯德实验室立体化学 奶牛场/啤酒厂发酵现象研究巴斯德实验室微生物 学 医院高温灭菌研究巴斯德实验室细菌学 医院高压消毒研究巴斯德实验室卫生学 养蚕业蚕病研究巴斯德实验室细菌学动物病因 畜牧业炭疽霍乱病研究巴斯德实验室细菌学兽医 学 人群狂犬病研究巴斯德实验室病毒学免疫学 科学(媒介)事件的科学(媒介)事件的历历史史语语境(境(继继承性,承性,历历史与史与逻辑逻辑的的统统一)一) 原理原理: 1 科学认识依赖于历史思想(事实=)假说,科学是一种思想形式, 科学史是思想史) 2 科学发现依赖历史背景(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 科学评价依赖历史事实与历史语境(反对辉格主义的历史观, 不可以今度古以今度古) 4 历史语境的研究进入理论模型阶段 A逻辑经验主义:把科学看成是静态的东西,对它的知识结构、 命题语句做逻辑分析 B库恩:把社会的、心理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引入科学,使人 们对科学的研究视野更广阔。而他对科学发展的种种模 式如范式转换模式、研究传统的进化模式等都 把科学看成历史生成的东西,科学的自主性、客观性、 认识性等都与本质地与历史性不可分。 C夏佩尔(后历史主义学派):提倡从更深远的历史背景考察科学 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历史上成功的、不可怀疑的 (一般)知识与信念是产生科学知识的理由。 案例案例: 哥白尼理哥白尼理论论的的历历史沿革与演史沿革与演进进( (钟摆钟摆模型)模型) 1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10 是最完美的数,圆是最完美 的形,球是最完美的体=衍生出大地、天体是圆形的假说和天 体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假说。模型有二,一是“地球中心说”, 其他星球绕地球转动。另一种认为地球绕中心火球运动,宇宙 中心是永不熄灭的“中央火”,地球每天绕它一周。即“日心说” 的雏形。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地心说”思想,综合当时天文学的 观测资料,提出了一个较系统的“同心球”地心体系,同时代的 阿利斯塔克提出“日心地动说”,它是哥白尼学说的先声。 3 希腊:阿波罗尼坚持“地心说”,依巴谷坚持“日心说” 4 一个时期,教会与教士们崇尚托勒密的“地心说” 5 哥白尼的“日心说”占据上风。 李李时时珍本草学的珍本草学的历历史沿革(套箱模型)史沿革(套箱模型) 1 秦汉之交: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 种 2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 种 3 唐代(公元 675 年),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 850 种 4 宋代,李肪等(973 年)开宝本草,载药 984 种 5 宋代,掌禹锡等(1061 年)嘉佑本草,载药 1083 种 6 宋代,唐慎微等(1098 年)证类本草,载药 1784 种 7 明代,李时珍等(1578 年)本草纲目,载药 1892 种 牛牛顿顿理理论产论产生的生的历历史沿革与演史沿革与演进进(隧道潜行模型)(隧道潜行模型) 欧基里德,几何学= 奥里斯姆,坐标几何学=笛卡儿,解析几何学=莱布尼茨,微分思 想=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场女性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技巧
- 七年级语文期中知识检测卷
- 高压输电线路架设施工方案
- 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 儿童医院设备维护技术管理方案
- 人教版初一英语知识点系统归纳
- 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资源包
- 信息技术外包合同尽职调查要点
- 语文写作训练与提高方案
- 柳永的词文化魅力:八年级古诗文教学教案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工会财务大赛理论题库(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抗生素课件教学课件
- 销售法律知识培训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 直升机发动机油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