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doc_第1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doc_第2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doc_第3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doc_第4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 (英文)nationality of art songs in early modern period in china- a thorough study of compositions by huang zi分 院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班 级 071音本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5月 1 日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试论中国近代早期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究以黄自作品为例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中 文 摘要【摘要】近年来,音乐学界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问题成为热门研究的对象。随着音乐在社会地位上的不断提升,觉醒本土音乐文化意识,肯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性成为必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八年多的时间里,培养了贺绿汀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黄自的艺术歌曲对他之后的中国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试从黄自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语言的运用、歌词韵律声调与旋律的民族性结合、民族性特点的意境刻画这三个方面来对黄自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探讨,体现黄自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特征。【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黄自;民族性。nationality of art songs in early modern period in china- a thorough study of compositions by huang ziabstract【abstract】recently, the 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art songs has undoubtedly become the popular subjected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of music. with the elevation of social standing of music, how to wake up the awareness as well as to confirm the subjectivity of national music dooms to be necessity. mr. huang zi , a musician and educationis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in the domain of art song in china in 1930s. during the 8 years of teaching in shanghai state training conservatory, mr. huang has trained plenty musicians and composers with great attainments as mr. he lvting. the art songs composed by mr. huang have impos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composers, accompanied with giant significance onto the development of art songs in china. this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 art songs composed by mr. huang zi, from the respects of application of musical languages, combination of lyrics, rhythm, tones and melody, along with the portra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o display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t songs.【keywords】china, art songs, huang zi, nationality目录中 文 摘要iiabstractiii前 言11黄自简介21.1黄自概况21.2黄自学生对黄自的印象21.3黄自对音乐民族性的见解21.4黄自对后期音乐家的影响31.5本文研究的方向32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索32.1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语言的运用32.1.1民族调式调性的选用32.1.2民族和声的选用42.2歌词韵律声调与旋律的民族性结合52.3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特点的意境刻画7结 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14宁波大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 言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有关“艺术歌曲”的定义为:“艺术歌曲是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z.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80 p646新哈佛音乐辞典中说:“艺术歌曲是作为室内音乐会目的而创作的歌曲,以区别于民歌和流行歌曲。它在传统上是为诗歌所谱写的音乐,歌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且与大多民歌和流行歌曲有所不同。艺术歌曲的伴奏是由作曲家制定创作的,而不是表演者即兴发挥改写而成”。 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z.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ish ,1986.p6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说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盛行的一种抒情独唱歌曲。”并进一步解释说:“其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p210中国艺术歌曲主要是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又注重与中国的民族语言相结合。将中国文学、中国传统音乐技法与欧洲传统作曲技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艺术歌曲。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我们可以看做是西乐中融的产物。近年来,音乐学界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问题的研究较为关注成为热门研究的对象。随着音乐在社会地位上的不断提升,觉醒本土音乐文化意识,肯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性成为必然。本文就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来反映当时这个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特征。研究黄自中国艺术歌曲的学者大多以研究其艺术歌曲中对于西洋作曲技法中的和声安排的中国民族化。例如在“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傅学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 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 一文中对于古诗词节奏的把握与曲调的完美融合,传承民族传统的曲调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阐述。再者就是对于如何演唱好黄自的艺术歌曲的研究。例如:“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思乡、春思曲为例”熊卫 王宏. 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思乡、春思曲为例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p116-118文中主要论述黄自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和如何演唱好黄自的艺术歌曲这几个方面。例如在“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傅学波.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j 文教资料 2010.4中旬刊p78-79一文中就针对如何掌握黄自抒情性、豪放性艺术歌曲的音色把握,演唱好黄自艺术歌曲气息的把握,演唱者对于作品的音强对比的把握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针对上述的研究现状发现还较少有学者对于黄自艺术歌曲中的音乐语言,歌曲与旋律的结合,歌曲中的意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1 黄自简介1.1 黄自概况 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黄自在研究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的同时,努力钻研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风格的旋律与和声写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尝试和创作实践。1.2 黄自学生对黄自的印象贺绿汀称黄自为:“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没有黄自先生教导,我在音乐创作上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这一点应该是所有受过他的教导的老一辈音乐工作者都有深切体会的”。 贺绿汀黄自遗作集总序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5.02 p1-3著名音乐家钱仁康先生曾回忆说:“黄自先生的学识非常渊博,但他总是虚怀若谷,从不骄溢自满,非常尊重同辈和先辈人物,从无居傲和忌妒之心。他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再三推崇赵元任先生()的歌曲,讲课时也常常以赵先生的作品作为范例,他对我国音乐界老前辈沈心工先生()也很敬仰,曾为他的歌曲做伴奏,为他的歌曲作序。“黄自先生从不斥责学生,修改学生的作业时,不是说这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你这样固然也可以,但我喜欢那样。他在课外与同学相处,非但没有师长的居傲,甚至不以师长自居。年发起组织上海管弦乐团时,每次写条给学生商谈事情,都以兄弟相称。” 黄德音 黄惠音 黄祖庚 深深的怀念写在父亲黄自百年诞辰之际人民音乐 2005.02 p36-391.3 黄自对音乐民族性的见解黄自对如何创建我国新的民族音乐也有明确的见解,他在文中写道:“我们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中国的新音乐决不是抄袭外国作品,或如西洋人用五声音阶作旋律的骨干便可以作成的,它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西洋音乐并不是全是好的,我们须严加选择,那些坏的我们应当排斥,而好的暂时不妨多多借重。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1.4 黄自对后期音乐家的影响黄自教学循循善诱,学识渊博,深受师生们的爱戴和尊敬。他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八年多的时间里,培养了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丁善德、谭小麟、钱仁康、夏之秋、张定和、向隅、邓尔敬、林声翕、张昊、戴粹伦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黄自的艺术歌曲对他之后的中国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5 本文研究的方向本文试从黄自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语言的运用、歌词韵律声调与旋律的民族性结合、民族性特点的意境刻画这三个方面来对黄自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探讨。2 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探索2.1 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语言的运用黄自在艺术歌曲作品的音乐语言中对于调式调性选用,和声的选配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民族性的探索,选用中国民族调式、适合中国音乐的和声织体来创作艺术歌曲。从这两个方面体现了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特点。2.1.1 民族调式调性的选用黄自的艺术歌曲主要有春思曲、思想、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等十二首艺术歌曲。黄自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而且数量最多的是声作品。1933年 6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了黄自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其中包括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三首作品,均为黄自艺术歌曲歌曲的代表作。使用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称和内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是20世纪早期中国音乐家从事音乐创作的一种尝试,黄自也不例外。他创作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花非花(白居易)、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等,都是其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先就对文中所罗列的六首艺术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对六首作品的调式调性进行整理归纳。曲目调式调性春思曲七声f宫调式思乡be大调玫瑰三愿e大调花非花五声d宫调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五声f宫调式点绛唇赋登楼五声d宫调式在黄自的一部分艺术歌曲中运用到了民族调式,说明了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黄自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开始初步的进行了民族性的探究,把中国传统的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这个时期对于民族性的音乐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黄自先生运用民族调式创作出来的艺术歌曲对后来的民族性音乐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作曲家对于民族性音乐的运用创作出了一个优秀的范本。以花非花这首作品为例。采用d宫调式的五声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黄自在创作中使低声部重复着旋律音。强调了民族调式创作的旋律,使整曲拥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征。例一: 本文谱例出处:中国艺术歌曲选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声乐曲选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1.2 民族和声的选用和声学这个学科是从西洋音乐中产生的,并传入中国。西洋的和声学是为大小调和西洋民族调式服务的,产生特有的一种体系和就够。黄自先生为了能使西洋的和声体系能为中国调式所创造的音乐服务,对于西洋和声学中的和声结构进行了突破与改良。在五声调式和弦的运用上,对三和弦的结构进行突破,使其能适应我国五声民族性风格的特点。在整体上保持三度音和弦结构的前提下,为增加旋律与和声之间的关系,对某些与民族五声音调矛盾突出的和弦音,采用省略、替代等方法,使得整体音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五声调式风格,减弱了西洋调式和民族调式结合过程中的不谐和部分。从而使得五声调式的旋律或具有一些五声性音调的自然大小调旋律和通过改良的和声织体更为融洽。春思曲从“忆个郎”到曲终,旋律是f自然大调,有一些五声性音调,和声却是d自然小调,最后终止在d小调的主和弦上。在这种复合调式的和声配置中,明朗的旋律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期盼,而柔和暗淡的和声却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忧郁(集p.56)。例11的旋律是五声d商调式,和声则是在d羽调式的基础上出现了d商调式的大六度音b和d角调式的小二度音be,以及d和声小调的#c,是典型的小调类同主音混合调式。和声不仅与旋律的民族风格相吻合,而且准确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2.2 歌词韵律声调与旋律的民族性结合歌曲是语言与曲调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的形式。在黄自创作的歌曲中,对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把这些理解的内容融合到歌曲的创作手法当中去。在歌词的韵律、声调与旋律音调之间的结合上都是非常贴切的,使之融合成为一个艺术的统一体。中国的语音有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后来演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不同的声调。在中国的诗歌中人们将“阴平”和“阳平”作为平韵,“上声”和“去声”作为仄韵,从而形成中国诗歌特有的声韵。诗词韵律与旋律、节奏的紧密结合,是中国歌曲自古以来的歌曲创作特点。试为中国的诗词谱曲而不注重中国诗词语言中的声韵,就会写出听起来费解难懂、唱起来别扭拗口的音乐。在近代,关于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早在黄自之前,著名语言学家和音乐家赵元任先生就提出了如何将诗词韵律与旋律、节奏的紧密结合的问题,并做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实践。赵元任在新诗歌集序本集的音乐一文中,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歌词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确定歌调的“起”、“降”、“高”、“扬”;第二种方法是按照旧式音韵,依旧将字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倾向于低音和平音,仄声趋向于高音和变度音(即一个字唱几个音,赵元任称其为变度音)。变度音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在歌曲创作中出现的一字多腔的创作手法。对于赵元任先生的见解黄自十分推崇,在他的具体创作中也是基本按照赵元任所说的两种方法去实践的。例如在点绛唇第二句歌词中“试来把酒留春住”,其中“来”字的声调是阳平,歌调应该扬起;“春”字是阴平,歌调应该是高音;“住”字是去声,歌调应该是降调。这些地方就是按照赵元任的第一种方法创作的。例二:例如在花非花中黄自就运用了赵元任先生的第二种方法。开头歌词是“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第一乐句的音韵是“平平平,仄平仄”,前半句是平声,后半句是仄声,黄自将前半句保持在la音上,将后半句的曲调提高四度保持在re音上,造成一个由平向高的趋势。例三:以上的两个谱例可以看出黄自在创作中关于词曲的结合不仅注意了汉语语音不同声调的要求,也很注意根据平仄来分析处理声韵与曲调的关系。黄自在作曲前总要反复吟诵歌词,直到把歌词中的全部声韵都弄清楚为止。他是以普通话的字调行腔的。这种作法,较赵元任方言吟诗,原则上则无异。在诗词中同样存在节奏感。当吟诵诗词时,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使诗文更加悦耳,从而更能体会到诗词中所蕴涵的诗词含义。诗词中节奏感在歌曲中如何与音乐相配合,并很好地在歌曲中得以体现,是歌曲创作中所注重的方面之一。音乐的节奏须与诗词的节奏相协调,在共同表达情意的前提下,采用各种形式,使音乐更好地诠释诗词内容。中国诗词中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在吟诵中有着特有的节奏性,五言诗中一般是有xx xxx的节奏,七言诗中一般的是xx xx xxx的节奏。当运用音乐去诠释时就要注意到吟诵时的诗词节奏。黄自一生热爱诗词,对其有着独到的认知,特别是白居易、苏轼等的诗词。当黄自为他们的诗词谱曲,可以使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与诗词的声调和节奏相协调,生动准确的表达诗词的意境。黄自在1935年创作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根据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所谱写的一首歌曲。在处理歌词与旋律的关系上,不难看出黄自先生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他将文字的朗诵节奏、语言声调与旋律结合得非常细致、吻合,情感的表达也相当到位。尤其是对诗词中“悠悠”字节的处理,旋律采用了下行音调,并结合着长时值音符与休止符的使用,将语言中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真实、贴切,语气感极强,充分表达了词人伤感的情绪。例四:2.3 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特点的意境刻画艺术歌曲中的意境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艺术歌曲较西洋的艺术歌曲在意境方面要深远许多。因为中国艺术歌曲很多都采用诗歌作为歌词,而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文字当中所蕴含的意境是其他地域的诗歌所不能比拟的。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很多作品都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歌作为创作对象使得歌曲本身就带有了深远的意境,如果把中国艺术歌曲比作一幅画的话,黄自的许多艺术歌曲就给人营造了一幅幅中国的山水水墨画。黄自善于用精辟的音乐语言描绘诗的境界,音乐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诗歌结合的非常妥贴。他的艺术歌曲是依据古典诗词的意境铺成而作的。如点绛唇-赋登楼(王灼词)、花非花(白居易词)等。这类歌曲,旋法较为简洁,音域适当,便于演唱,体现了作者对诗意个性化的体验。作品花非花是黄自根据白居易的诗词而谱曲的。全文为:“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前两句诗句在语句上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营造出一种“非花”、“非雾”的朦胧意境。从“夜半来,天明去”来体现所咏之物花、雾的短暂易逝。“夜半来”与后文中的“春梦”相对应,“天明去”与后文中的朝云相对应。“春梦”和“朝云”都是很短暂的,拿它们与花、雾相比更体现出花和雾的短暂。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错综与规整之美,黄自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注意到古诗词的韵律,在旋律方面平稳进行,同时节奏也与该诗的节奏相符合。使整个音乐符合朦胧、缥缈的意境。在谱写钢琴伴奏中采用外声部为旋律中间声部为和声织体的写法,把一种扑朔迷离、难以预计的情感表达得相当的准确。在春思曲中把诗歌的意境发挥的淋漓精致,甚至把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都通过音乐语言刻画出来。歌曲的开始时就选择了柔和暗淡的d小调,并在钢琴伴奏和旋律中都写上了表情术语piano,伴奏中强调“sempre deli cato”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表现出了“潇潇夜雨”的意境。例五:到了“应是梨涡浅”的“浅”字配以f小调的7/,这一减七和弦的效果既突出了远关系转调的色彩,又生动地表现了“梨涡浅”的形象。例六:当“懒贴花钿”由f小调转向f大调时,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使得和声色彩由阴暗转向阳光,表现了春风徐来柳丝摇曳的情景。接着通过大小主和弦的对置又回到f小调。音乐色彩由明转暗,将歌词中的“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的复杂心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在演唱者和欣赏者的思维中出现一个妇人在小楼上独倚在窗前的场景。“分色上帘边”一句前四个字是f小调的级ba大三和弦,“边”字突然转到e大调的主和弦上,两个三和弦的距离相差一个增五度,调号也由四降突然变成四升,音乐的色彩变化差异极为丰富。例七:“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两句是e大调级#c为根音的小三和弦与#c大调主和弦的同根音大小三和弦对置,以及#c大调与f大调两个主和弦的减四度对置。这种远关系和弦的紧接造成的连续突然转调,使得调性与和声的色彩变幻不定,给人一种突然的紧张,细腻的描绘了闺中少妇复杂的心理活动。让人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少妇倚在阁楼上看着燕子叽叽喳喳的飞过窗台前的情景。例八:玫瑰三愿由龙七作词。龙七即龙榆生,著名词人,淞沪之战停战后,他来到音专校园,看到玫瑰调零、景况凄凉,写下了这首歌词。词作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玫瑰的不幸和愿望。玫瑰三愿在前奏中使用小提琴与钢琴的协奏,歌曲中采用动机模仿的写作方法,表现出玫瑰盛开的情景,流露出无限的感叹。例九:第二段唱出三个愿望:“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无”和“吹”字处理成外音。音乐委婉。例十:接着“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是前一句变化移位,音乐恳切。例十一:当唱出“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音乐充满激情而又凄婉,形成乐曲高潮。最后在弱奏主和弦上结束,仿佛一声哀叹。歌声曲折地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心情。例十二:结 语从黄自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语言的运用、歌词韵律声调与旋律的民族性结合、民族性特点的意境刻画这三个方面探讨的结果可以发现黄自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民族性的运用已经较为丰富了,对于在民族性音乐语言的运用、歌词韵律声调与旋律的民族性结合、民族性特点的意境刻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造风格。20世纪初,西方的音乐技术和理论涌入我国,针对民族音乐的发展的问题,音乐界有着“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在这样的音乐观点的背景之下,黄自先生能够客观地以取西洋作曲技法的精华加以改造,适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的作曲技术,认为“把西洋音乐整盘地搬过来,与墨守旧法都是自杀政策”,“我们现在所要是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音乐了田可文论黄自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黄钟,1988.3p45-51。带着这个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进行了大量艺术歌曲的创作实践,在艺术歌曲音乐民族化这一几近空白的领域,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为发展民族化的艺术歌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自的民族音乐发展观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巨大的影响,他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和成功的经验积累成为其后音乐工作者学习的范本,之后的作曲家们纷纷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把优秀的西洋作曲技法加以改造运用于中国艺术歌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