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社交礼仪_第1页
第三篇 社交礼仪_第2页
第三篇 社交礼仪_第3页
第三篇 社交礼仪_第4页
第三篇 社交礼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第三篇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 时间时间:2010-02-08:2010-02-08 14:4014:40 来源:中国台湾网来源:中国台湾网 随着社会的随着社会的进进步和文明的步和文明的发发展,人展,人们们的社会交往日益的社会交往日益频频 繁。社交礼繁。社交礼仪仪作作为联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系沟通交往的纽带纽带和和桥桥梁,梁,显显得更加重得更加重 要。有礼要。有礼则则雅,符合礼雅,符合礼仪仪的社交活的社交活动动才是美才是美丽丽的。生活中,人的。生活中,人 人离不开交人离不开交际际,从某种意,从某种意义义上上说说,社交礼,社交礼仪仪决定成决定成败败。 。 社交称呼礼社交称呼礼仪仪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要做到亲切、友好,不失为敬对朋友、熟人的称呼,要做到亲切、友好,不失为敬 意。一般有以下几种称呼的方式。意。一般有以下几种称呼的方式。 1.1.用敬称来称呼用敬称来称呼 通常使用的词语有通常使用的词语有“您您”、“您老您老”、“您老人家您老人家”、 “君君”、“公公”等。称呼长辈时,应用等。称呼长辈时,应用“您您”字或字或“您老您老” 、“您老人家您老人家”等。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人士进行等。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人士进行 称呼时,可在其姓氏后加称呼时,可在其姓氏后加“公公”或或“老老”。如。如“王公王公”、 “巴老巴老”。 对有身份者和年长者,也可以对有身份者和年长者,也可以“先生先生”相称,在相称,在“先先 生生”前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如前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如“李先生李先生”、“季先生季先生” 等。对等。对文艺界、教育界的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的文艺界、教育界的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的 人人,都可称其为,都可称其为“老师老师”,将,将“老师老师”一词加在其姓氏后,一词加在其姓氏后, 如如“李老师李老师”、“张老师张老师”等。等。 2.2.用亲近的称呼用亲近的称呼 对邻居、年长者、至交,有时可以用类似血缘关系的对邻居、年长者、至交,有时可以用类似血缘关系的 称呼来称谓。如称呼来称谓。如“大爷大爷”、“大娘大娘”、“叔叔叔叔”、“阿姨阿姨” 。在这类称呼前也可加上姓氏,如。在这类称呼前也可加上姓氏,如“王大爷王大爷”、“李大姐李大姐” 等。等。 3.3.用姓名的称呼用姓名的称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平辈之间、熟人之间,可以直接用姓名来称呼对方。平辈之间、熟人之间,可以直接用姓名来称呼对方。 如如“李晓萍李晓萍”、“王颖王颖”等。但要注意,这类直呼姓名的等。但要注意,这类直呼姓名的 称呼只能用在长辈对晚辈或平辈之间,而晚辈是不能对长称呼只能用在长辈对晚辈或平辈之间,而晚辈是不能对长 辈直呼其名的。辈直呼其名的。 第 3 页 共 100 页 在这种称呼方式中,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在被称呼在这种称呼方式中,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在被称呼 者的姓氏前分别加上者的姓氏前分别加上“老老”字或字或“大大”、“小小”字,而不字,而不 呼其名。如对年长者,可称其呼其名。如对年长者,可称其“老李老李”;对同辈,可称其;对同辈,可称其 “大刘大刘”;对年幼者,可称其;对年幼者,可称其“小杨小杨”,等等。,等等。 对同性的朋友、熟人,如果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不称对同性的朋友、熟人,如果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不称 其姓,而直呼其名。如其姓,而直呼其名。如“志鹏志鹏”、“玉华玉华”等。而对异性,等。而对异性, 则一般不能这样称呼,要直接称呼其姓名,如则一般不能这样称呼,要直接称呼其姓名,如“张志鹏张志鹏”、 “王玉华王玉华”等。等。如果对异性只呼其名,不称其姓,那就意如果对异性只呼其名,不称其姓,那就意 味着彼此不是家人,就是恋人或配偶。味着彼此不是家人,就是恋人或配偶。否则,会让人感到否则,会让人感到 失礼。失礼。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视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视 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如下的称呼方法: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如下的称呼方法: 1.1.以以“同志同志”相称。相称。 2.2.以以“先生先生”、“女士女士”、“小姐小姐”、“太太太太”相称。相称。 3.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如以其职务、职称相称。如“李经理李经理”、“王老师王老师” 等。等。 4.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理解并能接受的称呼相称。入乡随俗,采用对方理解并能接受的称呼相称。 礼仪精髓:礼仪精髓: 在交往时不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称呼都在交往时不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称呼都 十分重要,它表示对人的尊敬。通过称呼反映了人们之间十分重要,它表示对人的尊敬。通过称呼反映了人们之间 的关系,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影响着社会风尚。还可的关系,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影响着社会风尚。还可 以认为,称呼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交谈前的以认为,称呼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交谈前的“敲门砖敲门砖”。 如果称呼使用得当,将决定你的社交是否成功。如果称呼使用得当,将决定你的社交是否成功。 职场称呼礼仪职场称呼礼仪 在职场中,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职责,遵守着岗在职场中,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职责,遵守着岗 位职责和工作规范。因此,工作中的称呼要做到庄重、正位职责和工作规范。因此,工作中的称呼要做到庄重、正 式、规范。式、规范。 1.1.职场中的称呼方式职场中的称呼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职务性称呼。在职场中彼此进行交往时以职务进行职务性称呼。在职场中彼此进行交往时以职务进行 称呼,可以表明身份区别,既得体又可以显示出敬意。职称呼,可以表明身份区别,既得体又可以显示出敬意。职 务性的称呼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仅仅称呼其职务。如务性的称呼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仅仅称呼其职务。如 第 5 页 共 100 页 “局长局长”、“处长处长”、“经理经理”,等等。二是在职务前加,等等。二是在职务前加 上其姓氏。如上其姓氏。如“王局长王局长”、“李处长李处长”、“张经理张经理”,等,等 等。三是称呼前加上其姓名。这一般只适用于正式场合。等。三是称呼前加上其姓名。这一般只适用于正式场合。 如如“王利局长王利局长”、“李湛处长李湛处长”、“张坤经理张坤经理”,等等。,等等。 (2)(2)职称性称呼。对具有职称,特别是中、高级职称者,职称性称呼。对具有职称,特别是中、高级职称者, 可在职场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一般来说也有三种称呼方可在职场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一般来说也有三种称呼方 式:一是仅用职称称呼。如式:一是仅用职称称呼。如“教授教授”、“工程师工程师”、“研研 究员究员”,等等。二是在职称前加上其姓氏。如,等等。二是在职称前加上其姓氏。如“李教授李教授”、 “王工程师王工程师”、“张研究员张研究员”,等等。而这种称呼又常常,等等。而这种称呼又常常 为了简单而采用约定俗成的简称法来称呼,如将为了简单而采用约定俗成的简称法来称呼,如将“王工程王工程 师师”简称为简称为“王工王工”、将、将“林编审林编审”简称为简称为“林编林编”等。等。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简称法时,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简称法时,要以不发生误会或歧要以不发生误会或歧 义为原则义为原则。三是在其职称前加上其姓名的称呼。这一般是。三是在其职称前加上其姓名的称呼。这一般是 在比较正规的场合才使用的称呼方式。如在比较正规的场合才使用的称呼方式。如“杜威主任编辑杜威主任编辑” 、“马洪教授马洪教授”,等等。,等等。 (3)(3)学衔性称呼。在工作中,对有学衔的,特别是具有学衔性称呼。在工作中,对有学衔的,特别是具有 较高学衔者,以学衔进行称呼,往往会增加现场的学术气较高学衔者,以学衔进行称呼,往往会增加现场的学术气 氛,提高被称呼者的学术权威性。具体有四种方式:一是氛,提高被称呼者的学术权威性。具体有四种方式:一是 仅称学衔。如仅称学衔。如“博士博士”。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其姓氏,如。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其姓氏,如 “方博士方博士”。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其姓名,如。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其姓名,如“田志强博士田志强博士” 。四是根据社交场合的具体需要,可将学衔具体化进行称。四是根据社交场合的具体需要,可将学衔具体化进行称 呼,如呼,如“法学博士张力法学博士张力”、“工程硕士胡娜工程硕士胡娜”,等等。这,等等。这 种称呼是最为正式的。种称呼是最为正式的。 (4)(4)职业性称呼。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往往习惯于职业职业性称呼。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往往习惯于职业 性的称呼,这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的意思,同时也暗性的称呼,这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的意思,同时也暗 示了谈话与职业有关。通常也有两种称呼方式:一是用其示了谈话与职业有关。通常也有两种称呼方式:一是用其 职业来称呼,如职业来称呼,如“师傅师傅”、“大夫大夫”、“医生医生”、“老师老师” 、“警官警官”,等等。二是在其职业前冠之以姓,如,等等。二是在其职业前冠之以姓,如“李师李师 傅傅”、“史大夫史大夫”、“张医生张医生”、“刘老师刘老师”,等等。,等等。 (5)(5)姓名性称呼。这是在职场交往中,对于交往对象直姓名性称呼。这是在职场交往中,对于交往对象直 接称呼其姓名的方式。这一般仅限于同事、熟人之间。也接称呼其姓名的方式。这一般仅限于同事、熟人之间。也 有两种方式:一是直呼其名,如有两种方式:一是直呼其名,如“李丽李丽”、“王芳王芳”;二;二 是只呼其姓,不呼其名,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其姓氏前,加是只呼其姓,不呼其名,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其姓氏前,加 上上“老老”、“大大”、“小小”等进行称呼,如等进行称呼,如“老李老李”、 “大刘大刘”、“小张小张”,等等。,等等。 2.2.职场中的称呼应注意的问题职场中的称呼应注意的问题 (1)(1)避免使用错误称呼。在称呼他人时,要避免将对方避免使用错误称呼。在称呼他人时,要避免将对方 的姓名念错,对于把握不准的字,要事先请教,不要凭自的姓名念错,对于把握不准的字,要事先请教,不要凭自 第 7 页 共 100 页 己的主观想象,贸然称呼对方。如将己的主观想象,贸然称呼对方。如将“查查”、“盖盖”等这等这 些姓氏望字猜音,发生错误。对于交往对象的年龄、辈分、些姓氏望字猜音,发生错误。对于交往对象的年龄、辈分、 婚否、职务等情况拿不准时,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称呼,婚否、职务等情况拿不准时,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称呼, 而要摸准情况,再选择合适的称呼。而要摸准情况,再选择合适的称呼。 (2)(2)称呼要与时俱进。称呼有一定的历史时代性,有些称呼要与时俱进。称呼有一定的历史时代性,有些 称呼会随时代的变化而被淘汰,也有些称呼会随时代变化称呼会随时代的变化而被淘汰,也有些称呼会随时代变化 应运而生。因此,称呼一定要合乎时宜,否则会闹出笑话。应运而生。因此,称呼一定要合乎时宜,否则会闹出笑话。 如现在再称呼领导为如现在再称呼领导为“长官长官”、“大人大人”,一定会贻笑大,一定会贻笑大 方的。方的。 (3)(3)避免使用低级庸俗的称呼。在职场交往的场合中,避免使用低级庸俗的称呼。在职场交往的场合中, 不要将私下个人之间交往的称呼搬出来。诸如不要将私下个人之间交往的称呼搬出来。诸如“哥们儿哥们儿”、 “兄弟兄弟”、“姐们儿姐们儿”、“老兄老兄”之类的称呼,是不适宜之类的称呼,是不适宜 正式社交场合的。正式社交场合的。 礼仪精髓:礼仪精髓: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仅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仅 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称呼。许多不规范的称呼,使得称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称呼。许多不规范的称呼,使得称 呼变得非常混乱。最突出的如呼变得非常混乱。最突出的如“师傅师傅”的称呼随便乱用,的称呼随便乱用, 有称呼医生为师傅的,也有称呼解放军和警察为师傅的,有称呼医生为师傅的,也有称呼解放军和警察为师傅的, 这样的称呼是不恰当的。所以,规范职场中的称呼十分必这样的称呼是不恰当的。所以,规范职场中的称呼十分必 要。要。 他人介绍礼仪他人介绍礼仪 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或为他人作介绍。这主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或为他人作介绍。这主 要指经第三者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相互引见、介绍。遇到要指经第三者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相互引见、介绍。遇到 下述情况,通常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在家中,接待彼此下述情况,通常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在家中,接待彼此 不相识的客人;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不相识的客人;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 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陪同亲友,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陪同亲友, 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等等。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等等。 他人介绍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他人介绍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1.注意介绍的礼仪注意介绍的礼仪 为他人作介绍时,态度要热情友好,不要厚此薄彼。为他人作介绍时,态度要热情友好,不要厚此薄彼。 不可以详细介绍一方,粗略介绍另一方。介绍前,应先向不可以详细介绍一方,粗略介绍另一方。介绍前,应先向 双方打招呼,使其具有思想准备。介绍时,语言应清晰、双方打招呼,使其具有思想准备。介绍时,语言应清晰、 准确。作为被介绍者,在被介绍给他人时,一般都应面向准确。作为被介绍者,在被介绍给他人时,一般都应面向 对方,并做出礼貌反应。例如,可以说对方,并做出礼貌反应。例如,可以说“幸会幸会”,“久仰久仰 大名大名”,“认识您非常高兴认识您非常高兴”,等等。,等等。 第 9 页 共 100 页 2.2.掌握正确的介绍顺序掌握正确的介绍顺序 为他人作介绍时,记住一个原则为他人作介绍时,记住一个原则“尊者居后尊者居后”,要坚,要坚 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即把身份、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即把身份、 地位较低的一方介绍给身份、地位较高的一方,以表示对地位较低的一方介绍给身份、地位较高的一方,以表示对 尊者的敬重之意。在口头表达上应先称呼受到尊敬的一方,尊者的敬重之意。在口头表达上应先称呼受到尊敬的一方, 再将被介绍者介绍出来。所以,在介绍的顺序上应该为将再将被介绍者介绍出来。所以,在介绍的顺序上应该为将 男士介绍给女士、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将晚辈介绍给男士介绍给女士、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将晚辈介绍给 长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长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将个人介绍给团体。比如,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个人介绍给团体。比如,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时,可以这样说:时,可以这样说:“张总,这是王秘书。张总,这是王秘书。”然后介绍说:然后介绍说: “王秘书,这是张华总经理。王秘书,这是张华总经理。” 当被介绍人是同性别或年龄相仿或一时难以辨别其身当被介绍人是同性别或年龄相仿或一时难以辨别其身 份、地位时,可以先把与自己关系较熟的一方介绍给自己份、地位时,可以先把与自己关系较熟的一方介绍给自己 较为生疏的一方。例如,较为生疏的一方。例如,“陈强,这是我的同学方刚。陈强,这是我的同学方刚。” 然后说:然后说:“方刚,这位是陈强。方刚,这位是陈强。” 3.3.运用正确的介绍姿势运用正确的介绍姿势 作介绍时,介绍人应起立,行至被介绍人之间。在介作介绍时,介绍人应起立,行至被介绍人之间。在介 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吸引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吸引 过来。手的正确姿势应为手指并拢,掌心向上,胳膊略向过来。手的正确姿势应为手指并拢,掌心向上,胳膊略向 外伸,指向被介绍者。作为介绍人,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外伸,指向被介绍者。作为介绍人,在为他人作介绍时, 一定要认认真真,不要敷衍了事或油腔滑调,也不要用手一定要认认真真,不要敷衍了事或油腔滑调,也不要用手 指对被介绍人指指点点。指对被介绍人指指点点。 4.4.陈述正确的介绍语陈述正确的介绍语 介绍人在为他人作介绍时,语言宜短,内容宜简,并介绍人在为他人作介绍时,语言宜短,内容宜简,并 应该使用敬语。例如,应该使用敬语。例如,“李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李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 下下”也可以这么介绍:也可以这么介绍:“王先生,我来为您介绍一下,王先生,我来为您介绍一下, 这位是这位是”如果时间允许,气氛融洽,在为被介绍人作如果时间允许,气氛融洽,在为被介绍人作 介绍时,除介绍姓名、单位、职务和与自己的关系外,还介绍时,除介绍姓名、单位、职务和与自己的关系外,还 可介绍双方的爱好、特长、学历、荣誉等情况,为双方提可介绍双方的爱好、特长、学历、荣誉等情况,为双方提 供交谈的前提条件。当然,在介绍前,最好了解一下双方供交谈的前提条件。当然,在介绍前,最好了解一下双方 是否有相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是否有相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5.5.选择恰当的介绍人选择恰当的介绍人 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人担任介绍人。在公务活动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人担任介绍人。在公务活动 中,公关人员是最适宜的介绍人;在接待贵宾时,介绍人中,公关人员是最适宜的介绍人;在接待贵宾时,介绍人 第 11 页 共 100 页 应该是本单位职位最高的人士;在社交场合,主人义不容应该是本单位职位最高的人士;在社交场合,主人义不容 辞地应当作介绍人;在非正式场合,与被介绍人双方都相辞地应当作介绍人;在非正式场合,与被介绍人双方都相 识的人则应当担任介绍人。识的人则应当担任介绍人。 礼仪精髓:礼仪精髓: 为他人作介绍时,记住一个原则为他人作介绍时,记住一个原则“尊者居后尊者居后”,要坚,要坚 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即把身份、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即把身份、 地位较低的一方介绍给身份、地位较高的一方,以表示对地位较低的一方介绍给身份、地位较高的一方,以表示对 尊者的敬重之意。尊者的敬重之意。 自我介绍礼仪自我介绍礼仪 自我介绍,就是自己将自己介绍给他人或众人的一种自我介绍,就是自己将自己介绍给他人或众人的一种 介绍方式。熟人见面打招呼自不待言,而生人见面自我介介绍方式。熟人见面打招呼自不待言,而生人见面自我介 绍,则是社交场合的一门学问。自我介绍是相互认识、树绍,则是社交场合的一门学问。自我介绍是相互认识、树 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及方法,在现代社会,自我介绍还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及方法,在现代社会,自我介绍还 是一种重要的推销自我的方式。而准确、得体的自我介绍,是一种重要的推销自我的方式。而准确、得体的自我介绍, 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交“首因效应首因效应”。 自我介绍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式自我介绍,就自我介绍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式自我介绍,就 是自己主动地向交往对象介绍自己的情况;二是被动式的是自己主动地向交往对象介绍自己的情况;二是被动式的 自我介绍,这是应交往对象的要求进行自我介绍。在一般自我介绍,这是应交往对象的要求进行自我介绍。在一般 社交场合,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身社交场合,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身 份。例如,份。例如,“我是某某,在某某单位或地方工作。我是某某,在某某单位或地方工作。”如果如果 与新结识的朋友谈得很投机,双方都愿意更多地了解对方,与新结识的朋友谈得很投机,双方都愿意更多地了解对方, 介绍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例如,自己的籍贯、母校、经介绍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例如,自己的籍贯、母校、经 历等。历等。 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根据交往的具体场合、目的、对象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根据交往的具体场合、目的、对象 的特点等实际情况,不可盲目,一概而论。一般有以下五的特点等实际情况,不可盲目,一概而论。一般有以下五 种自我介绍方式和相应的介绍内容:种自我介绍方式和相应的介绍内容: 1.1.应酬式自我介绍应酬式自我介绍 适合于一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旅途中、适合于一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旅途中、 宴会厅里、舞场、通电话时。这种介绍方式的内容应该简宴会厅里、舞场、通电话时。这种介绍方式的内容应该简 单为好,往往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即可。如单为好,往往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即可。如“你好你好! !我的名字我的名字 叫胡娜。叫胡娜。” 2.2.工作式的自我介绍工作式的自我介绍 有时也叫公务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工作之中。它是有时也叫公务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工作之中。它是 以工作为中心的自我介绍。为此,这种介绍的内容应包括以工作为中心的自我介绍。为此,这种介绍的内容应包括 三方面,即姓名、单位和部门、职务或具体工作。介绍时三方面,即姓名、单位和部门、职务或具体工作。介绍时 应报全称,如应报全称,如“你好!我是刘林,是滨海市政府外事办公你好!我是刘林,是滨海市政府外事办公 第 13 页 共 100 页 室的联络处处长。室的联络处处长。” 3.3.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交流式的自我介绍 这是在社交场合寻求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为目的的这是在社交场合寻求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为目的的 自我介绍。这种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工作、籍自我介绍。这种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工作、籍 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关系,等等。如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关系,等等。如 “我叫李颖,现在上海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我是清华大学我叫李颖,现在上海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我是清华大学 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系 9999 级的,我想我们是校友,对吗级的,我想我们是校友,对吗?”?” 4.4.礼仪式的自我介绍礼仪式的自我介绍 这是一种表示对于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这是一种表示对于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 适用于讲座、报告会、庆典等正规而又隆重的场合。这种适用于讲座、报告会、庆典等正规而又隆重的场合。这种 自我介绍除了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应该加入一些适宜自我介绍除了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应该加入一些适宜 的谦辞和敬语,以表示自己的礼待。如的谦辞和敬语,以表示自己的礼待。如“各位来宾,大家各位来宾,大家 下午好下午好! !欢迎大家光临这次大会。我是海大公司的公关部经欢迎大家光临这次大会。我是海大公司的公关部经 理王海燕。现在,由我代表本公司宣布我们的开业仪式正理王海燕。现在,由我代表本公司宣布我们的开业仪式正 式开始。式开始。” 5.5.应聘式自我介绍应聘式自我介绍 这种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这这种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这 种介绍形式的内容主要有姓名、单位、专业、学历、职务、种介绍形式的内容主要有姓名、单位、专业、学历、职务、 职称、年龄、政治面貌、籍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职称、年龄、政治面貌、籍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 长、成绩或业绩、兴趣,等等。这些内容是介绍的重点,长、成绩或业绩、兴趣,等等。这些内容是介绍的重点, 同时,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见机行事地介绍一些问题。同时,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见机行事地介绍一些问题。 自我介绍技巧主要有:自我介绍技巧主要有: 1.1.选准时机选准时机 要想自我介绍获得成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首要想自我介绍获得成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首 先应考虑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所谓适当的时间,指对方有先应考虑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所谓适当的时间,指对方有 兴趣、有空闲、情绪好、干扰少、有要求时。反之,则不兴趣、有空闲、情绪好、干扰少、有要求时。反之,则不 必急于自我介绍。比如,对方正忙于工作或与人交谈、或必急于自我介绍。比如,对方正忙于工作或与人交谈、或 者大家的精力正集中在某人、某事上,则不宜进行自我介者大家的精力正集中在某人、某事上,则不宜进行自我介 绍;而对方一人独处,或春风得意、心情很好时,进行自绍;而对方一人独处,或春风得意、心情很好时,进行自 我介绍则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介绍则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2.注意仪态注意仪态 进行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笑容可掬,进行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笑容可掬, 态度诚恳。举止、仪表应庄重大方,表情亲切、自然,面态度诚恳。举止、仪表应庄重大方,表情亲切、自然,面 带笑容,热情友好。讲到自己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带笑容,热情友好。讲到自己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 第 15 页 共 100 页 胸上,切忌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或者心不在焉,满不在胸上,切忌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或者心不在焉,满不在 乎。乎。 3.3.把握分寸把握分寸 自我介绍时措辞要适度,对自己的评价要客观,既不自我介绍时措辞要适度,对自己的评价要客观,既不 要过分地炫耀自己,也不要过分地贬低自己,而应该实事要过分地炫耀自己,也不要过分地贬低自己,而应该实事 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以给人诚恳、坦率、可以信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以给人诚恳、坦率、可以信 赖之印象。总之,自我介绍既要表现友好、自信和善解人赖之印象。总之,自我介绍既要表现友好、自信和善解人 意,又应力戒虚伪和媚俗。意,又应力戒虚伪和媚俗。 4.4.掌握程序掌握程序 自我介绍时,介绍者就是当事人,其基本程序是先向自我介绍时,介绍者就是当事人,其基本程序是先向 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 份、单位及有关情况。介绍时语言要热情友好,充满自信,份、单位及有关情况。介绍时语言要热情友好,充满自信, 眼睛要注视对方,切忌目光游移。眼睛要注视对方,切忌目光游移。 5.5.讲究艺术讲究艺术 自我介绍要看场合,如与一人会见,问好后便可开门自我介绍要看场合,如与一人会见,问好后便可开门 见山地进行自我介绍。如有多人在场,则在自我介绍前,见山地进行自我介绍。如有多人在场,则在自我介绍前, 最好加一句引言,例如,最好加一句引言,例如,“我们认识一下好吗我们认识一下好吗? ?我是我是” 作自我介绍时,不要把目光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最好环视作自我介绍时,不要把目光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最好环视 大家。然后,将目光转向他们中的某个人,大家也会相应大家。然后,将目光转向他们中的某个人,大家也会相应 地作自我介绍。地作自我介绍。 6.6.注重内容注重内容 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的内容非常重要,不能恰当地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的内容非常重要,不能恰当地 把应该介绍的内容说出来,那么,这种介绍应该讲是失败把应该介绍的内容说出来,那么,这种介绍应该讲是失败 的。一般来讲,自我介绍的内容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人的。一般来讲,自我介绍的内容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人 姓名、供职单位及职务。自我介绍要将这三者一气呵成。姓名、供职单位及职务。自我介绍要将这三者一气呵成。 在初次见面时,要报姓名全称。当然,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在初次见面时,要报姓名全称。当然,自我介绍的内容也 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决定繁简。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决定繁简。 礼仪精髓:礼仪精髓: 自我介绍是交际场合中常用的介绍方式,它在某种意自我介绍是交际场合中常用的介绍方式,它在某种意 义上可以说是打开与人交往大门的一把钥匙。义上可以说是打开与人交往大门的一把钥匙。 集体介绍礼仪集体介绍礼仪 集体介绍是指在双方和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聚会或活动集体介绍是指在双方和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聚会或活动 时,为使参与人员之间互相认识进行的介绍。集体介绍的时,为使参与人员之间互相认识进行的介绍。集体介绍的 第 17 页 共 100 页 形式很多,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参加人员的多少、活动的形式很多,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参加人员的多少、活动的 时间长短,以及必要性决定介绍的形式。时间长短,以及必要性决定介绍的形式。 一种是由一位主持人或熟悉各方人员的人出面为大家一种是由一位主持人或熟悉各方人员的人出面为大家 互相介绍。如果人数多,而且活动的时间不长,就没有必互相介绍。如果人数多,而且活动的时间不长,就没有必 要逐个介绍,介绍一下各方的所属部门或单位即可。如果要逐个介绍,介绍一下各方的所属部门或单位即可。如果 人数不多,则可以逐个介绍。作介绍时应按照礼仪的要求人数不多,则可以逐个介绍。作介绍时应按照礼仪的要求 注意介绍的顺序,介绍者属某方,应先把本方人员介绍给注意介绍的顺序,介绍者属某方,应先把本方人员介绍给 他方人员,以表示对其他方人员的尊重;在介绍本方人员他方人员,以表示对其他方人员的尊重;在介绍本方人员 时则以尊长在前的顺序进行。时则以尊长在前的顺序进行。 一种是各方出一人为本方人员逐个介绍。一种是各方一种是各方出一人为本方人员逐个介绍。一种是各方 人员依次自我介绍。人员依次自我介绍。 集体介绍如果是为了使各方人员在参加活动中能尽快集体介绍如果是为了使各方人员在参加活动中能尽快 融合密切合作,就应该重视些,如商务谈判,几方人员共融合密切合作,就应该重视些,如商务谈判,几方人员共 同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多方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机构。如同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多方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机构。如 果只是集体的聚会,没有密切合作的任务,聚会后就散了,果只是集体的聚会,没有密切合作的任务,聚会后就散了, 则可以一般性地简单介绍一下。则可以一般性地简单介绍一下。 礼仪精髓:礼仪精髓: 在集体介绍中,即使需要每个人都作自我介绍,也要在集体介绍中,即使需要每个人都作自我介绍,也要 十分简短,通常也只是报一下姓名与职务即可。十分简短,通常也只是报一下姓名与职务即可。 握手的礼仪握手的礼仪 在日常社交中,最常见、最常用的礼仪恐怕就是握手在日常社交中,最常见、最常用的礼仪恐怕就是握手 了。和初次相见的人会面,见到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及同了。和初次相见的人会面,见到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及同 事,向别人表示祝贺和友谊,都要施行握手礼。如何握手事,向别人表示祝贺和友谊,都要施行握手礼。如何握手 才算是有风度而又不失体统呢才算是有风度而又不失体统呢? ?这里还真有点讲究。这里还真有点讲究。 握手这一瞬间,是人的一切的显现。通过握手时的举握手这一瞬间,是人的一切的显现。通过握手时的举 止行为,在一个侧面可以断定许多问题:双方关系远近、止行为,在一个侧面可以断定许多问题:双方关系远近、 情感厚薄、个人文化修养、地位和工作精神,以至于为人情感厚薄、个人文化修养、地位和工作精神,以至于为人 处事的方式与品性等。处事的方式与品性等。 日本一位作家曾这样描写邓颖超与人握手的方式:日本一位作家曾这样描写邓颖超与人握手的方式: “她微笑着,目光安详,握手时,力量不强不弱,时间不她微笑着,目光安详,握手时,力量不强不弱,时间不 长不短,很亲切,又恰到好处。她不仅用右手,而且把左长不短,很亲切,又恰到好处。她不仅用右手,而且把左 手轻轻地放在我的右手背上,刹那间,我感到她是多么慈手轻轻地放在我的右手背上,刹那间,我感到她是多么慈 第 19 页 共 100 页 祥而又庄重啊祥而又庄重啊”可见,握手的得体与否,直接展示着可见,握手的得体与否,直接展示着 一个人的形象。一个人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握手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礼节。在有值得注意的是,握手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礼节。在有 些国家,握手仅限于特定的场合和范围。如在美国,只有些国家,握手仅限于特定的场合和范围。如在美国,只有 被第三者介绍后,两人才可握手。在日本见面时的一般礼被第三者介绍后,两人才可握手。在日本见面时的一般礼 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见面礼节就是相互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见面礼节就是相互 拥抱,而不是握手。在我国,握手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拥抱,而不是握手。在我国,握手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 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1.1.掌握好握手的时机掌握好握手的时机 何时握手,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它涉及到双方的关系、何时握手,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它涉及到双方的关系、 现场的气氛,以及当事人的心理因素等条件。一个人在交现场的气氛,以及当事人的心理因素等条件。一个人在交 往中显得彬彬有礼,那么,在下列这些时刻是有必要与交往中显得彬彬有礼,那么,在下列这些时刻是有必要与交 往对象进行握手的,否则就是失礼的。往对象进行握手的,否则就是失礼的。 (1)(1)在社交场合的彼此会面与道别后要握手。在社交场合的彼此会面与道别后要握手。 (2)(2)同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见面时要握手。同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见面时要握手。 (3)(3)向他人表示恭贺、祝贺时要握手。向他人表示恭贺、祝贺时要握手。 (4)(4)自己在接受奖状、奖品时同发奖人要握手。自己在接受奖状、奖品时同发奖人要握手。 (5)(5)参加各种红白之事,告辞时同主人要握手。参加各种红白之事,告辞时同主人要握手。 (6)(6)向他人表示谢意时要握手,等等。向他人表示谢意时要握手,等等。 2.2.了解正确的握手顺序了解正确的握手顺序 在社交场合,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握手的顺序要根在社交场合,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握手的顺序要根 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上下级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上下级 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长幼握手,年轻者要等年长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长幼握手,年轻者要等年长 者先伸手;男女握手,男士要等女士伸出手后,方可伸手者先伸手;男女握手,男士要等女士伸出手后,方可伸手 握之;宾主握手,主人应向客人先伸出手,不论对方是男握之;宾主握手,主人应向客人先伸出手,不论对方是男 是女。总而言之,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是女。总而言之,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 有握手的主动权。同性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有握手的主动权。同性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 现得更有礼貌。现得更有礼貌。 3.3.采用正确的握手方式采用正确的握手方式 第 21 页 共 100 页 握手一定要用右手,即使是左撇子,也要伸出右手去握手一定要用右手,即使是左撇子,也要伸出右手去 握,这是约定俗成的礼仪。握手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即:握,这是约定俗成的礼仪。握手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即: (1)(1)三种标准的握手方式三种标准的握手方式 第一种是平等式握手。这是最为普通的握手方式,即第一种是平等式握手。这是最为普通的握手方式,即 施礼双方各自伸出右手,手掌呈垂直状态,四指并拢,虎施礼双方各自伸出右手,手掌呈垂直状态,四指并拢,虎 口张开,肘关节微屈抬至腰部,上身微前倾,目视对方与口张开,肘关节微屈抬至腰部,上身微前倾,目视对方与 之右手相握,可以适当上下抖动以表示亲热。这种握手方之右手相握,可以适当上下抖动以表示亲热。这种握手方 式适用于与初次见面或交往不深的人相握。式适用于与初次见面或交往不深的人相握。 第二种是手扣手式握手。主动握手者用右手握住对方第二种是手扣手式握手。主动握手者用右手握住对方 的右手,再用其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形式的握的右手,再用其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形式的握 手,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手,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政治家的握手政治家的握手”。用这种形式。用这种形式 握手的人,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热情真挚、诚实可靠。在握手的人,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热情真挚、诚实可靠。在 朋友同事之间,很可能会达到预想的结果。然而,如果与朋友同事之间,很可能会达到预想的结果。然而,如果与 初次见面的人相握,则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因为,接受初次见面的人相握,则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因为,接受 者可能怀疑主动者的动机。者可能怀疑主动者的动机。 第三种是双握式握手。用双手握手的人,目的是想向第三种是双握式握手。用双手握手的人,目的是想向 对方传递出一种真挚、深厚的友好感情。这种形式的握手对方传递出一种真挚、深厚的友好感情。这种形式的握手 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主动握手者的右手与对方的右手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主动握手者的右手与对方的右手 相握,他的左手移向对方的右臂。这样,他伸出的右手和相握,他的左手移向对方的右臂。这样,他伸出的右手和 左臂就可以向接受者传递出更多的感情。第二,主动握手左臂就可以向接受者传递出更多的感情。第二,主动握手 者左手进入对方的亲密区域。这样,他的左手和左臂就给者左手进入对方的亲密区域。这样,他的左手和左臂就给 对方增加了额外的温暖。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握手方式只在对方增加了额外的温暖。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握手方式只在 情投意合和感情极为密切的人之间进行。情投意合和感情极为密切的人之间进行。 (2)(2)三种非标准的握手方式三种非标准的握手方式 第一种是木棍式握手。握手时,有人相距很远就伸出第一种是木棍式握手。握手时,有人相距很远就伸出 一支木棍似的胳膊一支木棍似的胳膊( (挺直僵硬挺直僵硬) )。其主要目的是想同对方保。其主要目的是想同对方保 持一定的距离。原因一是防止对方侵入他的空间范围,二持一定的距离。原因一是防止对方侵入他的空间范围,二 是握手人害怕侵犯对方的空间范围,比如,地位和等级的是握手人害怕侵犯对方的空间范围,比如,地位和等级的 差别等等。差别等等。 第二种是抓指尖式握手。这种握手方式,即使主动伸第二种是抓指尖式握手。这种握手方式,即使主动伸 出手的人,表面上显得热情亲切,但是,这种握手仍会给出手的人,表面上显得热情亲切,但是,这种握手仍会给 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其目的也是想保持与对方的距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其目的也是想保持与对方的距 离间隔。离间隔。 第三种是伸手式握手。将接受握手者的手拉过来与自第三种是伸手式握手。将接受握手者的手拉过来与自 己的手相握,这种握手可能意味着主动握手者属于己的手相握,这种握手可能意味着主动握手者属于“胆怯胆怯 第 23 页 共 100 页 型型”,只有在他的个人区域内,他才会感到安然。这种握,只有在他的个人区域内,他才会感到安然。这种握 手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手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 4.4.握手的掌势握手的掌势 握手之时,若掌心向下则显得傲慢,似乎处于高人一握手之时,若掌心向下则显得傲慢,似乎处于高人一 等的地位,表现出一种支配欲和驾驭感。很显然,下级对等的地位,表现出一种支配欲和驾驭感。很显然,下级对 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使用这种掌势是失礼的;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使用这种掌势是失礼的; 握手之时,若掌心向上,则是谦恭和顺从的象征;握手之握手之时,若掌心向上,则是谦恭和顺从的象征;握手之 时,若双方手掌均呈垂直状态,两人都欲处于支配地位,时,若双方手掌均呈垂直状态,两人都欲处于支配地位, 并都想使对方处于顺从状态。而在涉外场合,双方手掌均并都想使对方处于顺从状态。而在涉外场合,双方手掌均 呈垂直状态,则意味地位平等。呈垂直状态,则意味地位平等。 5.5.握手的力度与时间握手的力度与时间 握手的力度要适当,过重或过轻都不适宜。握力以握手的力度要适当,过重或过轻都不适宜。握力以 2 2 千克为合适。太大,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太小,会让对千克为合适。太大,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太小,会让对 方感到缺乏热情。一般来说,同初次见面,彼此不太熟悉方感到缺乏热情。一般来说,同初次见面,彼此不太熟悉 的人握手,不要太用力;如果双方是熟人偶尔相见,可适的人握手,不要太用力;如果双方是熟人偶尔相见,可适 当用力,甚至双手相握;男女之间握手,不管生熟与否,当用力,甚至双手相握;男女之间握手,不管生熟与否, 不易用力过大。握手的时间在通常的情况下,应在不易用力过大。握手的时间在通常的情况下,应在 3 3 秒左秒左 右,以握上一两下为宜。太短,会使人感到缺乏诚意,有右,以握上一两下为宜。太短,会使人感到缺乏诚意,有 戒心;太长,则使人感到不太舒服。特别是对初识者和异戒心;太长,则使人感到不太舒服。特别是对初识者和异 性者,时间更不宜过长。性者,时间更不宜过长。 另外握手时,还有一些禁忌,需要我们了解,以免造成不另外握手时,还有一些禁忌,需要我们了解,以免造成不 必要的误会,让自己失礼。必要的误会,让自己失礼。 1.1.通常情况下,在社交场合,人们应该站立着握手。通常情况下,在社交场合,人们应该站立着握手。 如果你是坐着的,有人向你走来和你握手,你就必须站起如果你是坐着的,有人向你走来和你握手,你就必须站起 来。如因身体不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站起来,你一定要说:来。如因身体不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站起来,你一定要说: “对不起,我不能站起来。对不起,我不能站起来。” 2.2.握手时手要干净,如果碰巧手很脏,应先向对方致握手时手要干净,如果碰巧手很脏,应先向对方致 歉,将手洗净后再握。但在他人由于疏忽而伸出脏手与你歉,将手洗净后再握。但在他人由于疏忽而伸出脏手与你 相握时,你应该照样伸手,以示友好。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相握时,你应该照样伸手,以示友好。不论在何种情况下, 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3.3.同性间握手,应虎口相握;男性同女性握手时,一同性间握手,应虎口相握;男性同女性握手时,一 般只是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切忌采用双握式握手。般只是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切忌采用双握式握手。 4.4.不要戴手套与人握手,只有女士戴薄纱手套与人握不要戴手套与人握手,只有女士戴薄纱手套与人握 手是允许的,否则是十分不礼貌的。手是允许的,否则是十分不礼貌的。 第 25 页 共 100 页 5.5.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尤其是不要与阿拉伯人、印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尤其是不要与阿拉伯人、印 度人等有度人等有“左手忌左手忌”的人这样握手。的人这样握手。 6.6.不要戴墨镜与人握手,除了有眼疾者之外。不要戴墨镜与人握手,除了有眼疾者之外。 7.7.众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相握,要依次进行。众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相握,要依次进行。 8.8.不要在与人握完手后立即用手帕等物揩拭自己的手。不要在与人握完手后立即用手帕等物揩拭自己的手。 礼仪精髓:礼仪精髓: 上下级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长幼握手,年轻上下级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长幼握手,年轻 者要等年长者先伸手;男女握手,男士要等女士伸出手后,者要等年长者先伸手;男女握手,男士要等女士伸出手后, 方可伸手握之;宾主握手,主人应向客人先伸出手,不论方可伸手握之;宾主握手,主人应向客人先伸出手,不论 对方是男是女。对方是男是女。 名片的礼仪名片的礼仪 名片是现代社会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活动中一种重要名片是现代社会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活动中一种重要 的自我介绍方式,有人把它称之为自我的的自我介绍方式,有人把它称之为自我的“介绍信介绍信”、社、社 交的交的“联谊卡联谊卡”。 名片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拥有名片不名片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拥有名片不 再是高官显贵、名流贤达的特权。无论男女老少,不管地再是高官显贵、名流贤达的特权。无论男女老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