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母乳喂养引起新生儿出血_第1页
纯母乳喂养引起新生儿出血_第2页
纯母乳喂养引起新生儿出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纯母乳喂养引起新生儿出血?纯母乳喂养引起新生儿出血? 2016 年 7 月的一个晚上,收到急诊电话:“刚接到一个怀疑维生素 K 缺乏致脑出血的孩子,即将办 理入院。”对新生儿科医生来说,Vk 缺乏出血症,可能并不属于一个疑难杂症,但我还是心里一咯 噔,新生儿生后常规肌注新生儿生后常规肌注 Vk1 预防出血,已经是医疗常规,所以现在接诊到的新生儿维生素预防出血,已经是医疗常规,所以现在接诊到的新生儿维生素 K 缺乏缺乏 性出血症已经不多了,这个宝宝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颅内出血呢?性出血症已经不多了,这个宝宝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颅内出血呢? 病例分享:病例分享: 患儿小 K 仔,男,23 天,因“反复呕吐抽搐 3 天”于 2016 年 07 月 17 日 22:45 由急诊抱送入院。 患儿是 G3P2,足月儿,其母“阵发性腹痛 30 分钟”于 2016 年 06 月 24 日 11:00 在 A 医院出生, 出生体重 3.4 kg,羊水清,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否认抢救窒息史,生后母婴同房,纯母乳喂养,患 儿母亲近期少吃蔬果类食物。6 月 25 日出院。7 月 15 日 15: 00 患儿进食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呕 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哭闹不安,7 月 16 日晚上喷射性呕吐加重,约 8 次,伴双上肢抽动,双眼向上 凝视,持续 1 分钟左右,抽搐后精神疲,无发绀,今日早上患儿仍有呕吐,遂至 A 医院就诊,测体 温 37.2,查头颅 CT 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缺氧改变,脑室稍扩张,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下午 4 点至 S 市中心医院,因床位已满转我院急诊就诊,急诊请神经外科会诊,考虑颅内出血,建 议收治 NICU,拟“晚发性维生素 K1 缺乏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我科,患儿自患病以来,精神反 应差,无腹胀,无咳嗽,大便绿色,生后已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未行新生儿筛查及耳声发射检 查。 VKDB(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的定义:)的定义: 维生素 K 缺乏性出血,也叫做新生儿出血病,是由于维生素 K 缺乏,体内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 (II、VII、IX、X)凝血活性低下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出血可出现在任何位置,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 1894 年 Townsend 首次报道该病例,到 20 世纪 60 年代,高危儿常规注射 VK1 预防,该病发病率 明显减少。近些年来,由于推行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中 VK1 的缺乏,导致新生儿维生素 K 缺乏的 发生率有所升高。 VKDB 病因:病因: 1、胎儿肝酶系统不成熟,自身合成维生素 K 功能差,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 危儿),肝内维生素 K 储存量低; 2、维生素 K 不易通过胎盘,母体的维生素 K 很少进入胎儿体内; 3、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人奶中维生素 K 含量低(15 g/L),明显低于牛乳(60 g/L); 4、肠道合成维生素 K 有赖于正常菌群的建立,母乳喂养新生儿肠道内菌群主要为双歧杆菌,合成 维生素 K 能力弱;如有急性腹泻等疾病的患儿,也会影响维生素 K 的合成; 5、肝胆疾病患儿(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症、肝炎综合征等)合成维生素 K 能力弱; 6、母亲产前用过一些药物影响(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华法林、利福平、异烟肼等)。 临床表现和分型:临床表现和分型: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突然出血,但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正常,注射维生素新生儿突然出血,但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正常,注射维生素 K1 后后 1 小小 时左右(时左右(30-120 分钟),一般出血可停止。分钟),一般出血可停止。 1、早发型:、早发型:24 小时发病,较为罕见,多跟母体产前应用某些药物有关,轻重不一(皮肤出血、 脐部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2、经典型:、经典型:1-7 天内发病,较为常见,多跟纯母乳喂养、胃肠道菌群紊乱、肝脏发育不完善等有关, 轻重不一; 3、晚发型:、晚发型:8 天,比较常见,多发生在 2 周-2 个月左右,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多以颅内出血为 首发临床表现,表现为惊厥发作、急性颅内压增高等。 诊断:诊断: 具备 3 项主要指标或 2 项主要指标+3 项次要指标即可诊断: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1、突然出现出血:、突然出现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皮下出血等;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正常,而凝血酶原复合物(PT)或活 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或 PIVKA II 阳性;或血清维生素 K 浓度低下(或测不到); 3、给予维生素、给予维生素 K 治疗后出血停止,临床症状好转。治疗后出血停止,临床症状好转。 次要指标:次要指标: 1、 3 个月以内小婴儿; 2、纯母乳喂养; 3、母体妊娠期应用抗惊厥、抗凝血、抗结核或化疗药物; 4、患儿肝胆疾病; 5、患儿长期使用抗生素; 6、患儿慢性腹泻病史。 P.S 鉴别咽下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碱变性实验(Apt):呕吐物加水(1:5)搅拌后静置 10 分钟, 取上清(粉红色)与 1%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溶液(4:1)静置 1-2 分钟后观察,上清液粉红不 变者,为胎儿血(提示消化道出血);上清液变为棕黄色者,提示为成人血(提示咽下综合征)。 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 1、妊娠最后 3 个月肌注维生素 K1,10 mg/次,共 3-5 次,临产前 1-4 小时再肌注维生素 K110 mg;或孕 32-36 周开始口服维生素 K110-20 mg,qd,直至分娩。 2、新生儿出生后肌注维生素 K1 1 mg 或口服维生素 K1 2 mg,然后可选择方案一:q10d 再次口服 2mg,持续 3 个月;方案二:在第 1 周和第 4 周分别口服 5mg; 3、对于慢性腹泻、肝胆疾病、脂肪吸收不良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每天肌注维生素 K11mg; 4、纯母乳喂养者,建议乳母口服维生素 K1 5 mg/d,乳汁中的维生素 K1 含量可达到配方奶水平, 有利于预防出血症的发生;(同时建议母亲多吃富含维生素 K 的食品,如绿叶蔬菜、动物肝脏、蛋 类) 5、已发生出血者,立刻肌注维生素 K1 1-2 mg,或缓慢静推,一般用药数小时出血减轻,24 小时 出血完全停止,严重出血者需连用 3-5 天; 6、出血较重,出现休克或 DIC 表现者,必要时输注新鲜全血或血浆(10-20 mg/kg),以提高凝血 因子水平,可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用注射用水溶解后静脉注射)。 最新国际指南:最新国际指南: 2016 年 4 月,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营养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新生儿维 生素 K 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