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骨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 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 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 206 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 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 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 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 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 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 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 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5人体各部分的 X 光图片; 6人体骨骼 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 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 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 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 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 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 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 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 头?(观看人体骨骼的 X 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 X 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 27 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 206 块,它们共同 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 生的婴儿有 275 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 206 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 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 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 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4小结:骨骼是人体 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 206 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说明】 要指导学 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骨骼图资料: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 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 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 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 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骨骼的不同作用,但他们在交流体验时往往周旋 于事实本身而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把握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 生概括出人体骨骼具有的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 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 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 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 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 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了解 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 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 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 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 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 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 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 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 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四、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 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 X 光照片) 4) 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 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附录:X 射线,看透你的身体 通过拍 X 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与可见光一样, X 射线也是一种含有能量的光波。这种光波能够穿过一些活组织,但却穿不过骨头。 在拍 X 光片时,要用一块铅板挡住身体的其余部分,因为铅是一种高密度的金属,能 够吸收 X 射线,这样能使你在拍片中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穿过皮肤和其他身体 组织的 X 射线投射到胶片上。当光照射到骨上,X 射线被骨吸收,由于被骨吸收的 X 射线没有到达胶卷的底片上,当胶卷洗出来以后,上面清晰的白色部分就表示骨头。 X 射线也有缺陷。首先,X 射线不能用来观察皮肤、肌肉、结缔组织和内部器官的损伤 情况;其次,X 射线中的能量会损伤人体细胞,而这就是让你尽量避免照射不必要的 X 射线的原因。 2、关节关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 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认识铰链关 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 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 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 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 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 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 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 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 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 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 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 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 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 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 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 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 板一样僵硬。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 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 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 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 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 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附录:主要的四肢关节 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 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 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可展伸 140。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 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伸肱时, 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 165,女性约为 135)。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 外展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 90,伸 45,内收 40, 外展 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 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由于髋臼较深能容纳股骨头的 2/3,而且髋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肉又 比较强厚,因此,稳固性比肩关节大。髋关节脱位也仅次于肘关节和肩关节。 膝关节由 股骨下端的关节面,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滑膜腔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前、后 两条交叉韧带尚有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作用。膝关节内有月牙状的关节盘,叫半月板,其内侧 大,外侧小。当膝关节半屈于内旋或外旋位时,突然的强力伸膝运动,可使半月板损伤。膝关节 囊坚韧,关节囊的前壁有髌骨和髌韧带;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后方有斜韧带加强。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踝关节负重最大,关节面较小, 但踝关节囊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从内侧将内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连结起来;在外侧有距腓 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连结腓骨、距骨和跟骨。因踝关节周围韧带强而有力,以致在踝扭伤时, 即使内外踝发生了骨折,韧带尚未受损。 3、肌肉肌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 600 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 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3手臂活动模型; 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 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 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 600 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 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 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 2 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 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 1 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 1 步和第 2 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 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 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 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 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4.骨骼、肌肉的保健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 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 骨骼 、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 活动镜 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 的柔软 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 11 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 人体身 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 极大的健 身价值。(视频资料:武术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 某位学 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 头盔等 ,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 在活 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 你还应 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 冰、跑步 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 样能把疼 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 老师、医 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 上就参加 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 开四大 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 维生素 A 、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附录) 3拓展: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 骼和肌肉 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 类及核果 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 累积骨本 的好方法。维生素 D 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 中获得外 ,每天晒 1015 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 D。 【说明】教师课前可以准备部分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营养与人体骨肌肉保健方面 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 都列出来 。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1、 我们来养蚕 一、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四、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对 应 目 标教 学 措 施教 学 效 果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 谈话:这是什么材料? 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 (蚕丝)蚕丝是从哪 里来的?(蚕吐的) 、询问:你们养过 蚕吗? 、谈话: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交流如 何养蚕。 1、进行调查,可以 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讨论“关于养蚕 我们知道些什么”、 “有哪些问题需要研 究” 知道养蚕的基 本方法和注意 事项。 提出有关养蚕 的问题。 1、 提问:关于养蚕 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讨论:蚕和我们 人类一样,也共同拥 有宝贵的生命。那么 在蚕宝宝出生前,要 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 为称职的“蚕妈妈”? (引导学生从食、宿、 呼吸、保健、安全等 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2、观察蚕卵,说一 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观察蚕卵能够 用语言和图画 描述蚕卵。 关注生命、亲 近生命、珍爱 生命。 、提问:还有哪些 问题需要研究? 1、仔细观察蚕卵 (提示用尺子测量直 径,用放大镜观察蚕 卵的形态) (提醒蚕卵也是有生 命的,要轻拿轻放) 、启发学生运用多 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 察,并用语言或图画 的形式描述蚕卵。 、谈话:把我们刚 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 记录下来,就成为蚕 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提问:刚刚孵化 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3、观察蚁蚕,说一 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三、总结 讨论:用哪些方 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 过程?、谈话:鼓 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 记日记。 知道蚕卵能孵 出幼虫,刚出 壳的小蚕叫蚁 蚕。 观察蚁蚕能够 用语言和图画 描述蚁蚕。 为学生长期观 察记录活动作 好准备。 、看书上第页) 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 什么?你知道这时候 的蚕叫什么名字? 、分组观察蚁蚕 (或看有关蚁蚕的图 片或音像资料) 、用语言描述蚁蚕。 、养过蚕的同学介 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启发学生可以通 过画像、拍照、录像、 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 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蚕卵蚁蚕 2、给蚕宝宝记日记、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 蚕的一生标本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课时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 教 学 过 程对 应 目 标教 学 措 施教 学 效 果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的蚕宝宝 怎么样了?我们在饲 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 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关于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 什么 知道幼虫期需 要食物、空气、 空间等生活和 成长的必要条 件。 了解蚕的食物, 并能进行有关 蚕研究的实验。 1、提问:蚕宝宝吃 什么?如果没有桑叶, 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 2、告诉学生可以用 莴笋叶代替桑叶,但 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 子混吃,如果用莴笋 叶,一开始就用并不 (2)实验:比较吃 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 个长的好。 (3)了解蚕是怎样 蜕皮的 能够较长时间 观察、描述蚕 的生长和变化。 要改变。 3、布置学生做好记 录 4、谈话:蚕生长一 段时间后,会有几天 不吃不喝,你知道这 是怎么回事呢? 5、请了解的学生介 绍:怎么蜕,从哪里 开始蜕皮,一生蜕皮 几次。 6、提问:蚕为什么 蜕 (4)了解蚕吐丝 (5)观察蚕茧和蛹 (6)观察蚕蛾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 能够自主地探 究关于蚕的自 己感兴趣的问 题。 知道蚕的成虫 蚕蛾从蛹 里孵化出来后, 不再吃食物也 不再长大。 知道雌雄蚕蛾 交尾后,雌蚕 蛾产卵,卵孵 化出下一代幼 虫。 皮?蜕皮后蚕宝宝有 什么变化? 7、谈话:经过四次 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 了,你见过吗? 8、布置:观察蚕茧 是什么样的?称一称 一只茧有多重?量一 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 剪开一个茧子观察, 再用手碰一碰。 9、讨论:剪开的茧 子能活吗?(做好观 察记录) 10、提问:蚕茧过几 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11、同学介绍蚕蛾及 产卵。 12、强调为保证交配 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 放一起。 1、观看蚕的标本 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 时间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 2、给蚕宝宝记日记、给蚕宝宝记日记 卵卵蚕蚕蛹蛹蚕蛾蚕蛾 (幼虫)(幼虫) (成虫)(成虫) 3 3、 我我 们们 来来 抽抽 丝丝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 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学会缫丝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对应对应 目标目标 措措 施施 效果效果 分析分析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 欣赏真丝织物(课件投 影) 2、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真 丝织物。 3、揭题: 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 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 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 才能得到蚕丝呢? 感受美, 激发学 生的探 究热情。 1、 丰富多彩的真丝织物画 面展示。 2、 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 示自带织物。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 抽丝的历史。 (1)提问 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 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 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引发学 生思考 把全班按四人一小组, 分组讨论、交流思想。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 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 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 习小报。 (3)集体交流 (4)小结 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 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 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 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 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 呢? (2)阅读 26 页课文 (3)讨论 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 培养合 作学习 的精神。 展示小 组成果, 正确表 达思想。 引出抽 丝活动。 培养小 1、 由各小组组长组织确定 学习小报主题,排版、剪 贴成报。 2、 各小组由汇报员把学习 小报贴在黑板上,并作简 要说明:内容、主题、搜 集方法等 自读课文,思考活动方 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 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交流抽丝方法 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 掉。 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 泡 10-15 分钟,同时加入配 好的小苏打。 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 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 缠绕在线板上。 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 活动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 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 性蛋白纤维,最长达 3000 米,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 “纤维皇后”。 组合作 探究意 识。 引导正 确方法, 明确活 动步骤。 师生分 工合作, 注意活 动安全, 提高活 动效率。 定量小 结,拓 法。 明确讨论要求,按四人 小组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 结果填在表格内。(附) 1、 各组把蚕茧表面的乱丝 摘掉,放在教师准备好的 锅内。 2、 教师倒入开水浸泡并加 入配好的小苏打。 3、 教师用小炊帚轻轻搅动, 找出丝头,交给各组学生。 4、 各组分组抽丝。 5、 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6、 各组依次汇报结果。 三、巩固总结三、巩固总结 1、 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 史及 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 些?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 知道 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 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 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 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展知识 面。 培养综 合思维, 反思认 知过程。 深化活 动内容, 激发学 习兴趣, 拓展知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2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 的其他用途。 识面。 把课后研究的结果公布 在本班科学宣传栏里,比一 比,谁是科学小博士。 附表格: 抽丝活动记录表 班级 第 小组 年 月 日 活动材料活动步骤活动分工注意事项结果预测 实际长度 (米) 4 4 养蚕经验交流会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 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2 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 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内容内容对应目标对应目标措施措施效果分析效果分析 (一)(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 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 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 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 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 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二) 学习新课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 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 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 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 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 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 承上启下 通过讨论蚕一 生的变化,学会将 自己搜集的图文资 料进行整理,为养 蚕活动做一个完美 的总结。 板书课题 提示问 题:最初是 什么样子的? (卵)颜色 逐渐有什么 变化?刚刚 孵出的蚕宝 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 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 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 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 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 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 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 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 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 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 28 页上图,书 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 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 能用图画文字 表述蚕的一生,并 能拓宽思路,用更 多更有创意的形式 表现蚕的一生。 宝是什么样 子的?在成 长中有什么 变化?你还 发现了那些 有趣的现象? 教师可 用蚕的各个 时期的标本 (或图画) 放在实物投 影仪上给学 生讨论。 鼓励学 生用更多更 有创意的形 式来表现蚕 的一生。 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 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 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 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 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 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 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 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 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 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 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 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 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 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 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 知道什么是 “变态”和“昆虫” 这两个概念,能运 用概念正确判断出 哪些虫子是昆虫。 教师在 学生讨论时 提示学生可 从自己养蚕 的成功经验 或失败教训 中来谈。 可以出 示蝴蝶或者 其他动物一 生变化的图 片。 完成 78 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 28 页下图说 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 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 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 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 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 由。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 些作用? 巩固学生的昆 虫的概念。 页的活动记 录。 苏教版(四下)第三单元苏教版(四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 体的位置来确定。 1.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1.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概念发展 层次层次 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层次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 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层次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 不相同。 探究能力: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互动性质 学生学生/教师互动目教师互动目 的的 集中话题集中话题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 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 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这里要让学生从 生活中去回顾什 么是运动,了解 学生心中运动的 概念是什么?同 时要让学生说出 他们心里的运动 判断标准。 探索和调探索和调 查查 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 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 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 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 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教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 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 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他的位置发 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如坐着的同学、黑 板等,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 态。 提问,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 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 这个问题可能会 有些难度,教师 可以适当提示 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 教师: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 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 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 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 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 物体。 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 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 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 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 物体。 回顾和解回顾和解 释释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 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苏教版(四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四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力在哪里 一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科学知识: 1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五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磁铁与小回形针、海绵、橡皮筋、橡皮、皮球、软木塞、钩码、 木块、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定做礼品采购合同-包含赠品设计及包装服务
- 2025版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担保协议
- 2025版外籍销售代表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水路货物运输合同风险控制及预防细则
- 2025年度农业项目审批手续代办服务合同
- 2025版电力设施外脚手架搭建与拆除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评估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离婚后子女教育资助及赡养金协议范本
- 2025年墙纸装修工程进度管理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年度高铁司机雇佣与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协议
- 2024年快递员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DL∕T 1711-2017 电网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技术规范
- DL∕T 1576-2016 6kV~35kV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 新松工业机器人安装手册
- 小学数学速算方法大全
- 2024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测试竞赛题库及答案
- 货币交易与外汇合约
- 分镜头设计-教案
- 动物园饲料采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停车场安全培训
- 宜家收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