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审美》课程大纲.doc_第1页
《艺术与审美》课程大纲.doc_第2页
《艺术与审美》课程大纲.doc_第3页
《艺术与审美》课程大纲.doc_第4页
《艺术与审美》课程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课程名称:艺术与审美 课程编号:01010852适用专业:不限 学分数:2课程说明:此课程是基于“慕课”学习的试点课程。学生选课后,要参与课程学习过程的活动,包括观看视频、参加见面课、按时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结课时,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上达到一定要求,将获得学分。任课教师姓名:叶朗开课学校:北京大学参加慕课学习的同学必须先到智慧树()网络平台注册及实名认证后才能正常学习。智慧树网共享课程学生学习手册链接:/Files/2014090415391582522.pdf课程简介:绪 论 人生境界与加强审美教育人生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它体现在人生的各个层面。加强审美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1. 什么是人生境界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1. 日常生活的层面,2. 工作的层面、事业的层面,3. 审美的层面、诗意的层面。2. 三个名人的人生境界故事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3. 加强审美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审美活动能够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能力和想象力。4. 加强审美教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这个创意时代的灵魂,是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审美教育审美能力的提升将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一章什么是艺术从对中国旅英青年画家蒋彝的画作的多种阐释入手,介绍中西方艺术观念,阐释艺术定义问题,认识艺术与艺术品的特性,并了解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 艺术观念的演变面对不同的艺术品,人们有观念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艺术品,也引申出不同的看法。对于艺术和艺术观念的关系,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思考,那我们就沿着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路标,看一看在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上或者是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怎样来展开我们新的思考。2. 艺术与艺术品从中国传统的“艺术即感兴”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和艺术品,来认识它的层面、构造,来了解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绘画人类绘画艺术之纷繁复杂,使得东西方绘画的比较似乎难以成立,但我们若撷取东西方绘画艺术高峰时期的成果结晶予以观照,则有比较的可行性。因为此时绘画所连带的地域文明特征随之朗显,使观者能够通过绘画形式而深刻感受到东西方文明之“和而不同”。1. 东西方绘画比较视角选择东西方绘画的高峰成熟阶段,即绘画/壁画并行发展时期,地理展示为“丝绸之路”。2. 东西方绘画的高峰期东西方艺术史上的著名画派,都是沿着丝绸之路而展开其荣辱兴衰的,因为这条联结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带。3. 线条与造型线条(线性艺术)是所有人类绘画肇始的起点,东方线条主要是以中国书法为表征。4. 团块东西方绘画中的团块因素体现了力量之美与物质的存在感。5. 晕涂与皴擦晕涂法在东西方绘画中的差异在于西方绘画的技法来源变幻丰富,几经变迁而多次交融,而中国绘画的发展相对是在自身一个封闭的文化环境中产生。6. 东西方圣像画的异同圣像画以金色背景象征彼岸/天国的真实存在,其画面色彩的斑驳与磨褪,体现了现实生命和永恒存在的距离。实际上,无论是佛像还是圣像画,都展示了东西方精神文化对金色的超验性和神学美学意义的理解,具有深刻的关联性。7. 小结东西方绘画艺术高峰时期有比较的可行性,因为此时绘画所连带的地域文明特征随之朗显,使观者能够通过绘画形式而深刻感受到东西方文明之“和而不同”。第三章雕塑本章讲的是“雕塑的空间形体之美”。面对一件雕塑作品,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空间形体,也就是说雕塑首先是一件占据着一定空间的物质形体,我们对雕塑美的感知也是从空间形体开始的。1. 雕塑在空间形体上的特点通过讲解雕塑与绘画、建筑的区别,重点说明了雕塑的空间形体特点。2. 圆雕和浮雕雕塑是用形体来说话,来表现思想的;按照我们传统的说法,我们一般把雕塑分成两个大的种类:一个是圆雕,一个是浮雕。3. 中国古人对雕塑的贡献我们中国古人对雕塑的空间形体也有他的特殊贡献,通过举例“薄肉塑”、“悬塑”、“塑山水壁”、“透雕”来一一讲解。4. 雕塑的空间形体美赏析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的雕塑中间,雕塑有哪些基本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它们在空间形体上具有哪些特别值得我们来欣赏、来留意的?本节将介绍一些重点的、有代表性的作品。5. 空间形体在现、当代发生的变化在现当代雕塑的空间形体一直在变化,这些现当代雕塑和传统的雕塑在空间形体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本节我们从雕塑自身,从雕塑的空间形体这个角度来看它的变化。6. 雕塑审美方式的变化现当代雕塑的空间形体变化带来了雕塑审美方式的变化,很重要的体现在:过去我们欣赏雕塑由膜拜到平视、然后由仰望到身体体验、由视觉观看到触摸。第四章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表现在四方面:形象之美,人文之美,意境之美,景观之美。1. 形象之美建筑功能的双重性:物质功能与艺术功能,建筑属造型艺术之一种。从建筑造型上对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传统建筑进行比较。2. 人文之美1. 建筑之使用功能使之能记载历史,具有人文内涵的记忆功能。 2. 天安门、西柏坡村记载重大历史事件;楼阁、亭台、名人故居记载名人、名事。 建筑作为凭借,表现、传递了丰富的人文之美。3. 意境之美1. 意境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最高追求。 2. 意境在传统建筑中有丰富的表现:知鱼槛与桥、曲水流觞亭等。4. 景观之美1. 乡愁、乡情的环境:山水、植物、建筑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农耕、服饰、器物等文化在乡土环境中的作用。 3. 乡土文化景观之形成、保护与传承。第五章设计本章从艺术的角度谈设计,分别谈了设计的含义,设计的哲学本质、现代性问题、复杂关系等内容。全章以批判式的思辨高度阐释了现下由设计引起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成为对设计作品有合理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的消费者。1. 各自说设计“设计”一词可以有方方面面的理解,这里我们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看设计。2. 设计的哲学本质设计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物质制造,生活日用。3. 设计的现代性问题设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技术的引导下逐渐改变我们的观念,使得我们可以共享当代文明、当代科技成果。它从本质上来说是好的、是进步的,但是它负面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明显的。4. 应有的设计设计发展的历程中,都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引发我们的思考,理想的设计是否存在?设计跟民主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尤为重要。5. 设计的复杂关系设计的“复杂关系”体现在:人体工程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市场,以及设计的“功能”等方面的理解。6. 设计的小而美设计的“小而美”:小意味着是跟我们最贴心、跟我们的生活最接近;对人的关怀最细小、最细微的这些恰恰是设计的最重要的能体现美感的地方。7. 重提包豪斯包豪斯作为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8. 设计的风格在全球这个知识体系当中,要不要考虑我们的本土性,要不要考虑我们自己的一种文化的特点,要不要把这些文化的特点在设计的风格上来有所体现,要保持我们的设计产品给我们生活营造的有趣的多样化,这是我们今天的设计风格所要谈的问题。9. 未来的设计我们对设计的认识,包括对审美的认识、包括对使用设计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健康、正向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并跟现代的科技想结合。第六章书法中国书法史上众多作品的有审美的特征的广阔性、广泛性,本章分别讲述书法究竟是什么,书法作品的视觉形式,对书法作品的感受以及书法史上的名作解析共四部分的内容。1. 书法究竟是什么第一部分讲书法的起源、性质和它的内涵。回答书法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2. 书法作品的视觉形式要认识书法,欣赏书法, 首先要对视觉所接受的这个现象进行很好的认识。谈书法的时候,一般都会谈:第一是笔法,第二是字结构; 第三是章法,也就有这些单字的连缀。3. 对书法作品的感受对书法作品的感受或者说接受实际上也是一个书法欣赏的问题。我们要感受一件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书法作品要掌握有关的知识,通过记住这些作品尽可能详尽的细节来积累审美经验。4. 书法史上的名作解析重要的书体一共有五种,那就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通过对这五种字体的名家书法介绍、赏析,了解历史上书法繁复的多姿多彩的局面,与书法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第七章音乐“音乐”通过从科学、美学、史学、形态学等视角的观察,用简练的言谈与曲例,介绍了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音乐语言及其结构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色。引导欣赏者通过感性、理性的有机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知音”。1. 音乐是怎样的艺术介绍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以及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定位。2. 音乐语言的构成介绍了旋律、节奏、调式、各声、复调等音乐要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要素,依照一定结构原则来筑起音乐的大厦。3.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色从单音内涵、乐音体系、节奏律动和结构布局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形态风貌。4. 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欣赏者指出多听音乐精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建立多元化的音乐审美趣味等路径,有效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第八章舞蹈中国舞蹈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没能给我们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20世纪中期,中国舞蹈家们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当代独特审美样式的中国舞蹈,本章通过对中国舞蹈的礼乐结合性、叙事性和技艺性的解释和描述,以及中西舞蹈发展的有趣现象,看中国舞蹈审美的价值以及中国舞蹈未来的发展。1. 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从审美的角度把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概括为三点:第一点叫礼乐结合性;第二点叫叙事性;第三点叫技艺性。2. 中西舞蹈交汇的特点一张图表告诉我们中西舞蹈在20世纪之前、20世纪初到60年代、60年代到80年代以及80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以及发人深思的“卡农现象”。3. 中国舞蹈的缺失及对未来的期待中国舞蹈的三种艺术特征发展到今天有优势也有不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美,认识自己的历史,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第九章戏剧戏剧<br>介绍戏剧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存在方式,东西方戏剧形态的差异;分析在新媒体时代,还有必要走进剧院看戏的根本原因;介绍全球化时代戏剧的走向,启发学生关于戏剧艺术好坏优劣的思考;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触艺术经典,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1. 全球化戏剧时代介绍东西方戏剧的形态、戏剧观念的演变、全球化时代的剧场艺术,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2. 戏剧的基本特性以戏剧定义之难入手,综述戏剧的四个基本特性和戏剧艺术的核心,引出戏剧是现实世界的“黑洞”的结论。3. 戏剧的审美维度从戏剧与历史、戏剧与文化、戏剧与哲学这三个人文维度思考新媒体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走进剧院的问题。4. 为什么走进剧场通过论述戏剧与人生的关系,戏剧所能生发的深刻思考以及戏剧所承载的永恒意义,引导大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经典、文化经典。第十章电影电影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娱乐方式之一。本章从艺术的角度带我们近距离了解电影,学习电影,通过电影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我们看电影、品电影的审美能力。1. 关于电影电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在电影中实现现实生活不可实现的梦想,做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2. 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第七”艺术,本节详细讲述了电影艺术的分类、电影中的艺术成分、电影的艺术特性和电影艺术的辩证。3. 电影与人生通过对电影是梦、是镜子、是窗户、是寓言的四个比喻,来阐述电影与人生的密切关系。第十一章摄影摄影的根本属性是“记录”,本章通过论摄影、读照片两部分内容讲述了摄影之术、摄影之流和摄影之惑,更重要的告诉同学们如何通过摄影照片的审美辩证正确读一张照片,正确对待物和心、洋和土、奇和凡的关系,从平凡中发现美。1. 论摄影摄影技术的发展是和整个摄影的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部分讲摄影的前世今生,是让大家更深的理解摄影是围绕着纪实在发展的。2. 读照片本节从几个不同的元素和角度来看如何更好地读一张照片,对摄影照片的审美辩证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旨在提高同学们对于摄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第十二章艺术与宗教本章通过对宗教定义的阐释、对宗教的几个层面、宗教信仰的对象以及宗教与艺术关系的解释、说明,从人生境界的角度总结出艺术教育替代宗教作用,对一个人的境界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1. 艺术和宗教的关系艺术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从宗教中独立出来,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表现美。2. 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里面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迷信,是给人正能量的。宗教分为三个层面。3. 宗教信仰的对象以及证明什么是信仰的对象?不同的宗教,它的信仰对象是不同的。我们用X代表信仰对象,对它用多种证明方法加以证明。4. 对信仰对象的看法信仰的对象跟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见的这样一些具体的东西不同,不能说完全不可知,至少它是超越的,我们不能用正常的方式去认识它。5. 宗教的几个层面以及与艺术的关系从宗教的三个层面上分别剖析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同时,宗教修行与艺术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艺术对象与宗教信仰对象是相似的,也是超越性的,它们都是对日常经验世界的超越。6. 宗教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形式主义。这种意味就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那个超越的存在,宗教用它的信仰去接近他,艺术用它的形式去接近他。7. 艺术的宗教性理解20世纪,艺术开始扮演宗教的功能,并代替宗教。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的早期提出以美育来代替宗教。8. 小结艺术教育是极大限度地拓展了我们的意义世界,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博大的这样一个意义世界当中,使我们的人生境界获得更大的提升。第十三章美育与人生美育即审美教育,通过它的目的、它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当今世界三大重要问题的特殊作用,循序渐进地阐述美育与人的人生的紧密关系,通过美育来实现完满、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1.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我们要培育自己的审美的心胸和审美的眼光,体验人生的意味和情趣,从而超越自我的局限,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获得一种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