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doc_第1页
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doc_第2页
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doc_第3页
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doc_第4页
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 “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在参观上海世博会过程中,场内有一个现象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有些参观者或许是把世博会看成又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忙着到处摄影留念,而忽视了场馆内真正值得看的东西。说实话,带着“玩”的心理来看世博会,本也无可厚非,但若只是“看热闹”,这和举办全球性的世博会初衷是相去甚远的。 其实,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起,向公众积极传播科学历史、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已成为公众参与世博会的一个重要主题和内容。而在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举办的本届上海世博会上,更是以科技世博为先导,展现了一幅幅以科技支撑来实现举办一届精彩难忘世博会的华丽画面。如果我们每个参观者都能以这样的“门道”来参观世博会,其收获肯定要比“看热闹”大得多了。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想很多人参观世博会以后,对城市科学发展的理念,恐怕会有一些新的感觉、新的认识。这种新的感觉、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会有所体现,这将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大户,房地产业节能减排,急需可量化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的支持在6月3日举办的2010年同济大学建造节里, 有的像刺猬,有的像海螺,有的开满了“老虎窗”,有的布满了“蜂巢”,25栋各式各样的纸板房子,把同济大学校园装扮成了“小世博会”。未来的建筑师们耗时8个小时,用纸板拼接演绎“我们的家园”主题,并在亲手搭建的“纸居”里睡了一晚,亲身体验房子是否能住得舒服。 此次共有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的25支队伍参赛。早上10点,25支参赛队伍领到了施工许可证,开始紧锣密鼓地搭建心中的家园。在此之前一周,他们才刚刚获知题目,一组12个成员用很短的时间设计方案、画草图、做建筑模型。 每张纸板大约2-3个平方米,为了防雨,学生们都事先对纸板进行了加工,有的涂上了清漆,有的用透明胶带贴满纸板表面。景观系一班2组的学生把纸板裁剪成直径约一米的圆形,然后在圆形上折出各种折痕,从房顶开始拼接,一层一层向下延展。12个组员要通力合作,有的钻孔,有的上螺栓,有的要用两手支撑着纸板。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助理章明忙着指导学生搭建,学生本来设计的房子形状是对称的,但是拼接到最后却因受力问题而有点“站不稳”,在章明的建议下,学生把房子改成了不规则形状,房子更加坚固了。在章明看来,和世博会一样,建造节的建筑也是临时性的,一天之后就拆掉,所以希望学生能提供新的建筑模式。 本届世博会日本产业馆的设计师寺崎由起专门赶来担任评委,他对其中一个建筑造型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栋房子由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拼接而成,形成了有五个角的不规则造型,他也给学生们提出了问题:“你们有没有计算过每个角多少度比较合适?”他建议学生从力学角度论证这栋房子的受力状况。“ 后世博的建筑理念是什么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子?这都引起了建筑和规划专业学生的思考。”本次建造节的总策划、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张建龙告诉大家,此次建造节推崇环保节能的理念,希望学生用较少的材料保证居住空间完整,不希望以浪费材料来实现造型。他说,这些未来的建筑师只有通过亲手搭建,才能体会建筑材料怎么加工;防雨、防潮、通风、采光如何实施;结构如何才能做到稳固。 从上海世博会到同济大学建造节,我想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房价问题的时候,少有人关注房地产业的转型。事实上,房地产业能否顺应低碳经济的大势,走上一条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道路,或许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这个行业的前景。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大户。从建材的生产、运输,到造房子过程中建造、维修、拆除,以及住宅运行过程中照明、采暖、使用家用电器,都消耗大量能源。资料显示,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预计到2020年,房屋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将占社会总能耗的40%,成为第一能耗大户。 据测算,如果将房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折算为碳排放,新建1平方米的建筑就要排放约0.8吨二氧化碳,按照我国当前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房屋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碳排放16亿吨。整个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几乎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远远高于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每年竣工面积达7亿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业,无疑又是建筑业中碳排放的大户。 房地产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实,也意味着房地产业节能减排、走“低碳地产”之路潜力大、空间广。在今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中,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硬仗”。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不转不行;面对国内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慢转也不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盲目转更不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说其艰巨,是因为利益格局调整的不容易,是因为“自我否定”的不容易,更因为新路探索的不容易。比如,囿于传统利益格局,不愿转;不具备知识能力,不会转;体制机制约束,不能转。解决这些问题,整个国家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房地产岂能例外?!低碳地产恰好是房地产业转型的一个契机,既能发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又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 发展低碳地产,意味着要使用低碳的建材、低碳的施工方式、低碳的装修、家电等,因此这不仅将促进房地产业本身的节能减排,还将带动上下游几十个相关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开拓一条十分重要的转型途径。 有人认为房地产业科技含量低,不能为经济转型做贡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上下游的相关产业而言,房地产业是一个买单者,房地产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这些相关产业走什么样的道路。要努力让房地产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买单,而不是为中国经济的恶性膨胀买单。“低碳地产”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与此相似的“绿色住宅”、“低碳社区”等提法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蔚然成风。 然而,当前市场上大多数号称低碳的项目,仅仅把低碳作为促销的噱头或抬高身价的镀金。而各种机构颁发的奖项,也让低碳地产逐渐沦为“低碳炒作”的工具。 我认为,缺乏权威的、可量化、可操作的认定标准是目前低碳地产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导致开发商缺乏指导,购房者缺乏参考,低碳地产长期停留在概念上,难以评估。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目前已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据了解,评估体系参照目前在全球覆盖最广、最权威的节能认证标准体系美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确立了住区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将建筑节能、节水、绿化和低碳交通四大系统节约的能源折算为相应的碳减排量,并进行量化的评分。 2009年起,房地产商会已经在全国不同气候区首批选取了10个“绿色低碳住宅示范项目”,通过在这些项目示范、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促进绿色金融、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应用。 以示范项目上海经纬城市绿洲项目为例,该项目建筑面积是28.7万平方米,绿地率43%,年单位面积减碳量2.26公斤;节水率25.4%,年单位面积减碳量0.92公斤;节能率56.2%,年单位面积减碳量18.07公斤;机动车停车位1562个,全部参与“每天少开1公里车”倡导,年单位面积减碳量0.72公斤。整个项目减碳量合计是每年每平方米21.97公斤,年总减碳量达6303吨,年运行费用节省315.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10个示范项目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豪宅,多数是普通住宅项目,甚至包括经济适用房项目。实际上,低碳住宅的开发成本,每平方米充其量只会增加200300元,这对于开发成本来说,普通住宅完全能够做到。低碳住宅不等于高价豪宅,编制评估体系的目的是推进所有普通住宅的低碳化,而不是仅仅做几个低碳的形象工程。 按照评估体系提出的方法,低碳地产能不能做到为开发商和住户省钱? 根据示范项目的经验,按照每年每平方米减20公斤碳排放的标准,相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在住区方面,目前全国约100亿平方米住宅可改造为绿色低碳型住区,绿化、节水、节能、交通四大系统年减碳总量就能达到2亿吨。商业建筑能耗为住区的10到15倍,估算每年减碳空间至少可达10亿吨。再加上建筑施工环节可减2亿吨。仅以上3项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4亿吨左右,以此节约的建设、运营费用可达7000亿元左右。 未来房地产业的腾飞需要两只翅膀,一是低碳,一是金融。低碳地产必须要创投来支持,用资本和绿色低碳相结合来促进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是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路子。 在国际上,建筑节能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政府都有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如美国规定,凡在节能规范标准基础上再节能30%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到2000美元。我国目前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一些项目若采取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财政将给予补贴。 我想现在与低碳相关的新兴产业,都能享受国家政策支持,房地产可以将减碳指标设置为土地出让的一项参数,改变单纯“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低碳项目的开发成本,也将促使房地产企业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还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 低碳风正在全社会兴起,而住宅低碳是低碳风的起点。低碳从住宅开始是全社会参与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低碳地产带给我们的小事做起,13亿人口减少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家里的白炽灯全布换成节能灯,外出办事超办小时一定先关电脑,一个人出差首选长途客运而不是公家的汽车,把电动跑步机上锻炼改为公园漫跑可减少近100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让衣服自然凉干,可减少23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减少1/3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每次使用笔记本电脑2小时,碳排放约0.026公斤;每天看电视1.5小时碳排放约0.144公斤;每天洗热水澡1次,碳排放约0.42公斤;普通人乘电梯每层楼的碳排放约0.218公斤;一辆排量为1.6L 的小轿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5.6吨左右,需要半亩林地20年的时间才可吸收完;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一生”中大约要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这还不包括T恤的产生的环境污染;每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36千克,这其中包括了屠宰,加工,运输等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还有每建筑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0.8吨二氧化碳;每生产1千瓦时电,约释放1公斤二氧化碳,少喝一瓶啤酒,可减少0.2千克二氧化碳,减少使用1千克包装纸,可节能约1.3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3.5千克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正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我们人类在面临自然界肆虐、气候变化时是多么地无助。我们要敬畏自然。 “人定胜天”已经不能再走下去了,否则我们会面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想象一下吧,我们身边到底经历了多少次百年不遇的极端气候:2008年的南方冰灾、2009年年末的北方暴雪、2010年渤海区域的海冰,还有发生在我国西南多个省份的极端旱情为什么我们经历的这种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未来几十年里,全球还会出现哪些让我们瞠目结舌的极端气候?气候异常的出现真的会引发战争吗?尽管中国人口已骤减至8亿,但仍无法摆脱饥荒,因为中国北部地区降雨量减少,主要河流系统崩溃,导致农田渐趋荒芜。中国南部的邻国印度已成为一股新兴的地区力量,然而依靠少数冰雪融化为水源的印度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正面临干涸,过去的北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因此遭受饥荒侵袭。有人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气候变化的加深,为中国北部高原地区带来雨水的东北季风消失无踪,而滋润南部地区的河流也逃不脱与加利福尼亚河流相同的命运现在河水只能在冬季流淌了。而这一点的预测与今年中国西南各省面临的严峻旱情已经相当接近。我们要尽量少乘电梯,上下楼更利于健身;我们要让垃圾物在利用。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 日前说,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便可节省约2.5千克的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千万广州市民都能做到这一点,每年就能减排二氧化碳6.4万吨;如果大家都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以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每年可节电71.5度,如果千万市民都采用节能灯,一年就可节电7.1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8.6万吨;如果大家每个月少开一天车,以全市135万辆小汽车计算,一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今年五月中旬,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让我大开眼界:1000多个自行车租赁点遍布巴塞罗那城区,市民只要购买一张年卡,就能在任何一个租赁点借车。以“自行车的复兴”为主题的欧登塞案例馆,所有的展示都聚焦自行车。据介绍,在欧登塞,25%的人选择自行车为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施,大大方便了人们骑车出行。我们要少开一天车,让自行车代替车轮,绿色出行;然而我们有不少小区行车路线设计不科学,能直走的要弯走,使业主的私家车日复一日地浪费汽油;我想许多市民就是这“最后一公里”,让许多业主觉得尴尬。比如,上班,距离不过千米。但这1000米的路怎么走,却使许多人犹豫:步行,耗力耗时;打车,不够经济;坐公交,等车时间很可能比较久;要是碰到早晚高峰道路拥堵,“四个轮子”出行更是毫无优势可言。为了寻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佳路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