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气候变暖和综合减灾论坛发言材料压砂种瓜种草养畜是抗旱减灾的最佳选择宁夏中部干旱带中卫市抗旱减灾的经验及对策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内蒙、甘肃交界地带,东与吴忠市接壤,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交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是2003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两县(中宁县、海原县)一区(中卫城区),共有38个镇乡,448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2.2万人,占总人口的31%;农村人口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全市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其中,引黄灌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8%,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3.2%。全市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地貌类型,具有沙漠性气候特征。由于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十分缓慢,生活极为贫困,南部山区已成为宁夏最干旱的贫困地区之一。为遏制这种状况的蔓延,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抗旱避灾农业硒砂瓜和草畜产业,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可是说,压砂种瓜、种草养畜是顺应自然规律,实现抗旱减灾的最佳选择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严重的干旱是制约南部山区带发展的主要“瓶颈”近二十年来,南部山区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旱、风、雹、冻、涝”五灾俱全,尤以旱灾最为严重。据气象资料表明,1949年到1989年40年间,先后出现5次特大旱年,平均8年一次大旱,七、八十年代大旱周期约为10年左右,如1973年、1982年大旱。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大旱周期缩短为35年,如1992年、1995年、2000年大旱,甚至出现连年大旱的现象,如2000年、2001年、2003、2004、2005年的持续大旱。旱灾正在向周期缩短,频率加快,程度加大,成灾范围扩大的趋势发展,旱灾由过去“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变成现在的“十年九旱、一年三季连旱”,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一)气候逐年升高,降水逐年减少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21世纪的长期天气气候情况看,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平均温度在逐渐升高,中卫引黄灌区年平均温度从21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90年代升高了1.1;到2006年达10.7,升高了2.7,中部干旱带,年平均温度从60年代到90年代升高了1.3。到2006年达到8.9,升高了1.8;而降水量在逐渐减少,中卫引黄灌区60年代到90年代减少了28.5mm,到2006年减少了63.7mm,减了1.4%;中部干旱带60年代到90年代减少了53mm,到2006年减少94.9mm,减少了27.1%,春季空气湿度也在降低。 年平均温度变化情况 单位: 表1年代全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607.58.47.1707.88.77.6808.08.97.8908.69.58.42000年以来10.78.9从降水分布看,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七、八、九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3%(春旱占50%,夏旱占55%,秋旱占41%;春、夏、夏秋连旱各占23%;春、夏、秋三季连旱占18%)。2004秋天到2005年7月竟出现了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的罕见现象。外国专家到宁夏中部干旱带考察时说:“这里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情况 单位:mm 表2 年代全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60311.4202.7350.170269.5187.6280.380268.0179.1301.590256.5174.2297.12000年以来139255.2(二)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山区人民生活困难南部山区平均降水307.3mm,而中卫香山,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85.9毫米,山区农民“靠天吃饭”,抢雨播种,在雨季前犁地歇茬,待天降雨后,抢墒播种,绝大面积的坝地种植一些谷子、糜子、麻籽、小麦,部分山凹地种植马玲薯。这些作物产量与雨水成正比,60年代到70年代小麦一般亩产120-150公斤,糜谷一般亩产100-200公斤,麻籽一般亩产150-180公斤;80-90年代,小麦一般亩产80-120公斤,糜谷一般亩产60-120公斤,麻子一般亩产100-120公斤;进入21世纪以来,小麦一般亩产30-80公斤,糜谷一般亩产40-60公斤,麻子一般亩产80-100公斤;2005年,糜谷、小麦只有20-30公斤,甚至绝产。海原县粮食总产2000年由1999年的1.2亿下降到6567万公斤,减产45.3,给山区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三)草原产量明显下降,特色品种大幅减少南部山区草原面积1149亩,由于持续干旱,造成天然草原大面积退化,截至目前,重度退化面积达到734万亩,占草原面积的63.9;中度退化面积为31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27.8,轻度退化面积96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2。由于天然草原产草量的急剧下降,鼠虫害的危害达到70,过去15-20亩草原可以载畜一个羊的单位,现在30亩草原也养活不了一个羊的单位,尤其享誉全国的中卫山羊数量大大下降,由2002年的12.79万只减少到2006年的8.5万只,下降了33.5%。二、压砂种瓜种草养畜是南部山区抗旱减灾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南部山区具有大力发展硒砂瓜和草畜产业的有利条件: 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西瓜和苜蓿都是喜温喜光作物,而宁夏中部干旱带丰富的光热资源正好满足了它的需求。该地区日照时数为1159.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65%,有效积温为2638.3度。这种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对硒砂瓜和苜蓿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特别是开阔的山地昼夜温差大,在硒砂瓜生长的季节昼夜温差达16.412.6。白天高温有利于同化作用,最大限度地积累养分;夜间低温减少了异化作用对养分的消耗,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养分的转化及品质的提高。具有丰富的土地和砂砾资源。中卫市环香山地区,系祁连山余脉地带、亿万年前泻湖沉积区,经过“造山运动”形成的。此区域地域辽阔,现有耕地面积161万亩,待开发面积300万亩,有利于大面积压砂种瓜和种草。砂砾资源是千沟万壑洪水冲刷淤积形成的,这些砂砾有石碳系、二叠系、泥盆系、澳陶系、寒武系、片振带系、第三系、第四系等系列的岩石。这些砂砾岩中有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钙、磷、钾、钠等营养元素,用来做压砂地资源,有利于压砂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硒砂瓜来看,在50年不遇的大旱面前,宁夏中部干旱带寸草不生、一片枯黄,唯有环香山地区压砂地区一片葱绿,瓜大味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压砂瓜一般年份每亩收入在300500元;丰雨年份,每亩收入在600800元。从苜蓿来看,大面积的苜蓿草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是耕地的40-100倍,是森林的0.5-3倍,固沙能力是森林的2-4倍,阻挡和拦蓄径流比森林高58.5%。种植一亩苜蓿能收获450公斤干草,收入是225元,是种粮的2-3倍。通过发展舍饲养殖,不仅为封山禁牧奠定基础,减轻草原载牧压力,而且能够很快恢复草原植被,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三、压砂种瓜种草养畜是南部山区抗旱减灾的一个壮举南部山区不仅处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还处在我国从大兴安岭西坡一直向西南到拉萨附近的大干旱区内。处在这样一个大范围内干旱区内,要改变其干旱自然状况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大面积压砂种瓜和种草养畜,从五个方面进行抗旱减灾:(一)利用丰富的砂砾资源大面积进行压砂,“造血”减灾。砂地有诸多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地温,二是可以蓄水保墒,三是可以抑制地表盐碱的积累,四是可以早成熟。因此,我们把压砂西瓜产业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经济的重中之重,进行大面积压砂。2004年压砂面积达到30.2万亩,2005年压砂面积达到50.72万亩,2006年压砂面积达到73万亩,2007年压砂面积达到100万亩,仅4年时间,比2003年增加了90.3万亩,是建市前的9.3倍。为中卫香山人民营造一个“造血”的土壤(见表3)。 中卫压砂西(甜)瓜分布面积表 表3单位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合计9.731.25.0773100海原县2.26.811.8618.523兴仁镇1.365.037.259.4211.92关桥乡0.110.241.752.60高崖乡0.731.522.833.74蒿川乡0.61西安0.94曹洼0.26兴隆0.31徐套0.62中宁县1.537.1017.1024.133鸣沙镇1.254.457.158.23白马乡0.281.413.284.59喊叫水1.296.228.60舟塔1.63恩和镇0.501.05城区5.9817.321.7630.444永康镇0.060.250.752.826.9常乐镇0.692.655.117.89.5香山乡5.2314.415.918.9221文昌镇0.861.6宣和镇5.0(二)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选择主打品牌,以优减灾 我们从中卫的自然状况分析,南部山区的劣势是:干燥少雨,蒸发强烈;风多风大,沙尘暴频繁。优势是:日照充足,光热丰富,昼夜温差大。从气象要素表来看;中卫市进入21世纪,年平均温度为10.7度;平均日较差(通常称昼夜温差),中卫城区14.4度,中宁县15.5度,海原县13.3度;平均无霜期,中卫城区、中宁县都是153天,海原县是14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中卫城区是2881.3小时,中宁2980.4小时,海原县2908.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中卫城区为152毫米,中宁县126毫米,海原县255.2毫米。由此看出干旱是最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把劣势变为优势,把干旱作为“旱资源”,选择种植西瓜。为什么要选西瓜作为主栽品种?因为西瓜原产非洲,是个喜温、喜光作物。香山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正好迎合了它对光、热的生理需求。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2004年9月-2005年5月,连续257天没有一次有效降水,中卫香山地区旱象十分严重,但表现出一种:春夏灼灼草旱枯,香山濯濯惟瓜绿“的景象。2007年全市种植的72.8万亩硒砂瓜,产量达到78.6万吨,实现收入4.05亿元,亩均收入可达770元,受益人口15.1万人,人均收入达到2682元。这种奇迹的发生,使我们感到:在不利条件下,避劣就优,就能化灾,就可减灾。(三)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培养特色产品,以特减灾香山区域海拨15002361.6米,山脉逶迤起伏,东起海原县的喊叫水乡,西至中卫城区的香山乡的梁水园村,总长78公里,宽16.5公里。在这一区域中,从海原县的兴仁镇到中卫城区的香山乡的峡门自然村,形成了一个山区盆地。这个盆地约271平方公里,地形开阔平坦,是一个较好的压砂区域。我们就利用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培养出了金城五号等特色硒砂瓜品种。中卫压砂西瓜总糖含量较高,其中葡萄糖含量6.29%,蔗糖4.09%;含有锌、钙、钾、硒等元素,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和18种氨基酸。中卫香山压砂瓜与全国各地的西瓜相比,差异性有两点“一是含硒元素;二是葡萄糖比我国其它地区1.3%高4.83倍;蔗糖比我国其它地区高0.37%。因而,中卫香山压砂瓜饮誉全国。(四)利用独特的产品品质抢占市场,增效减灾中卫香山压砂西瓜,生长在海拔15002300米的香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特殊,西瓜从砂砾缝里长出来,除含有一般西瓜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加之远离工厂、城市,没有废水、废气、废碴等有害物质污染,又不施用化肥,属于绿色食品。我们于2005年申请,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监测,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被认证为“国家级A级绿色食品”,颁发了绿色食品证书,并注册了“宁夏中卫香山硒砂瓜”商标。2007取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证书。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拓展市场,每年将95%的西瓜销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33个大中城市,并走出了国门,实现了6.6亿元的总产值,起到了以效益减灾的效果。(五)利用自然规律发展草畜产业,养畜减灾苜蓿主根发达,侧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下,在干旱的地方可达10米左右,抗旱能力较强。我们根据苜蓿的这个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苜蓿种植,特别在中卫市海原县降雨量在350400mm的南华山一带,大力推广种植苜蓿。2007年中卫市南部山区种植苜蓿118万亩,其中,海原县种植苜蓿106万亩,在别的作物大部分旱死的情况下,苜蓿独显绿色,显示了强大的抗旱能力,为海原县抗旱减灾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农民通过丰收的苜蓿,大力发展养殖业,出售干、鲜草增加收入,牛、羊存栏、出栏规模逐年扩大,畜产品稳中有增,种草养畜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稳步提高。四、南部山区抗旱减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一)今后面临的问题1、干旱仍在继续。中卫香山地区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0年代的202.7mm降为现在的152mm,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看,旱象还将继续加剧。2、新砂地肥力逐年衰退。中卫香山地区的砂地,过去种植农作物没有施肥的习惯,近年连续四、五年种瓜不施肥,“白水”种植砂地,西瓜从土壤中摄取其必需的矿物质营养,每年收获,每年带走养分,年复一年地消耗,使土壤肥力逐年衰退,必然限制西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老砂地逐年增加。香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苦死老子,吃死儿子,饿死孙子”。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中卫香山乡从1964-1995年44年间压砂22535亩,到2007年种粮食的只有85亩,种瓜的只有45亩,下剩的22405亩是60年代到80年代压的砂地,目前全部老化,只得种植柠条。这说明砂地种植时间长了,确实有老化衰退的问题。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压的砂地也会慢慢老化,这将是一个严重问题。4、病虫害逐年加重。香山地区过去瓜类常见病虫害主要是枯萎病、炭疽病,近年在香山地区又发现了较大面积的疫霉病,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病情就会加重。(二)抗旱减灾的对策1、大力开发水资源,兴建抗旱基础设施。旱灾防治的核心问题是水源及水源工程建设。因此,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根据中卫香山情况,水源工程建设应搞五种工程:一是接引黄河水。甘肃省靖远县已将黄河水引至距中卫市香山高峰子不远的地方。铺设输水管道,建蓄水池,形成“管道成网,池水成星”的水利配套系统,在干旱期进行补水,保苗抗旱减灾。二是田头建蓄水池。在交通便利的田头建蓄水池,农闲时将水质较好的水拉运入池储蓄,当旱情发生时,进行浇灌,补水抗旱。三是抗旱打井。在干旱带打井,分别情况打两种类型的井:一种是在山洪沟拐弯处打大口井,当山洪来临时,引入井内蓄水;另一种是打深水井,在打井之前先要探明水质,当矿化度小于3克的地方打井,抽水畜水。四是修筑拦洪坝。南部山区降水主要分布在七、八、九月,占降水量的65.3%,经常引起山洪,使山旱区珍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掉。修筑拦洪坝,可将雨水拦截储蓄利用。五是利用集流窖储蓄水。中卫市城区、海原县、中宁县近年来建设了12.1万口雨水集流窖。在农闲时,将水质较好的水拉运储蓄,在天旱时使用。2、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一,推行瓜草间作。比较理想的饲草是苜蓿。苜蓿有四大优点:一是苜蓿能固氮,增加养分,二是苜蓿能保水,三是苜蓿营养丰富,四是苜蓿和压砂瓜间作,可以诱蚜、诱虫,把药打在苜蓿上减轻西瓜的药害,保证西瓜“绿色食品”的标准。另外苜蓿在绿肥系列中含钾量较高,制成苜蓿肥为西瓜穴施,可提高西瓜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0174-2025机械安全术语
- 德州市驾驶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天水市一中开学考试题及答案
-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模拟题(含解析)
- 2025年公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能力测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编制说明-集成电路行业智慧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规范
- 哲学与逻辑题库及答案
- 矿业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船员题库解答大全及答案
- 冠寓公寓运营管理手册
- 装配工基本技能培训
- 民谣酒馆项目融资计划书
- 新概念张云生讲解的笔记
- 焊工施工方案大全
- 大班数学《年妈妈的故事》课件
- 医院诊断证明书word模板
- 汕头市房地产租赁合同
-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 小学生课堂常规课件
-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