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朔州xx区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二零一零年一月目录前 言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与原则第二节矿井设计概论第三节矿井建设技术条件第四节矿井试生产及建成标准第五节建设前期准备第二章矿建工程施工方案及安排第一节 井巷工程安排分析第二节 矿建工程量及平均月进度第三节 巷道与硐室施工第四节 主要施工辅助系统第五节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第三章矿井地面建筑工程工期安排第一节 总述第二节 施工总布署及进度计划安排第三节 矿井提升及通风系统土建施工方案第四节 地面生产系统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第五节 行政公共建筑及辅助厂房施工方案第六节 主要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第四章x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安排第一节 矿井提升系统安装第二节 井下运输系统安装第三节 采区生产系统安装第四节 矿井供电系统第五节 矿井排水系统第六节 压风系统安装第七节 矿井通风系统安装第八节 矿井通讯系统安装第九节 矿井供水供热系统安装第十节 其它辅助设施设备安装第五章 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第六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第七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编制人员:孙世民 机电高级工程师 吕宝金 矿建高级工程师王爱国 机电高级工程师韩还高 土建高级工程师马永峰矿建工程师李忠瑞采煤工程师付勇永 采煤工程师王军超 采煤工程师苏松荣 机电工程师李远生 通风工程师张向阳 土建工程师白秋生 土建工程师 编制单位:山西朔州xx区xxx煤业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零年一月前言 x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平(鲁)朔(州)矿区北端,朔州市xx区白堂乡窝窝会村东,距朔州市约33km,行政区划隶属朔州市xx区管辖。 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由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承办。xx集团已有几十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企业、最大的冶金喷吹煤生产基地和无烟煤出口基地,是全国首批确认的特大型企业和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在全国煤炭企业100强中名列第11位。 2006年原井坪煤矿和原井南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成为山西平朔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矿方委托山西中远设计有限公司进行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50kt/a,矿井开始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建设进展缓慢,至2008年底,地面及井下仅完成部分工程,未形成正规的生产系统(具体完成工程项目及工程量见下表)。2008年12月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决定兼并山西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6号文关于朔州市xx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将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胜煤矿、东应寺三个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成立山西朔州xx区xxx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煤矿),井田面积由4.2026km2增加到6.6826km2,能力提升至900kt/a;批准开采井田范围内的4号、9号及11号煤层。井田东西宽约2.2km,南北长约4.9km,面积6.6826km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92540kt;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41061kt。井田内煤层厚度大,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合建立中型矿井。通过改造,可实现本矿井集中、高效率、高效益安全生产。本矿井建设内外条件比较优越,改造后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矿井主要特征评述如下: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0kt/a。2、井田开拓方式:斜井开拓。3、矿井服务年限:32a。4、矿井以两个生产采区、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一个普掘工作面和两个综掘工作面来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正常生产接替。5、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井巷工程6097m,其中岩巷527m,占总进尺的8.64%,煤巷5420m,占总进尺的91.36%,硐室掘进体积6990m3。设计万吨掘进率为67.74m。6、矿井总占地面积 9.77ha。7、矿井职工在籍总人数473人,原煤全员效率8.14t/工。8、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全部建设总资金为34522.17万元, 其中矿井建设总造价(未含外委35kv变电工程)为31366.61万元,吨煤投资348.52元/吨。9、矿井建设工期15个月。 本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山西国辰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和部分施工图。报告中涉及到井田内部分区域地质勘探属详查区,其中井胜和东应寺两矿现有的开采资料收集工作、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调查周围小煤矿的开采情况以防其越界开采致使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积水涌入造成水害工作、调查地质构造情况及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便在矿井开发与开采过程中,更好地满足施工与生产的需要。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与原则一、编制依据 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1400002009111220044891号采矿许可证;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朔州市xx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36号文)3、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8月编制的山西朔州xx区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矿井地质报告;4、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山西朔州xx区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晋煤规发(2010)843号及评审意见书;5、朔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对朔城区暖水泉等76座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朔安监2006137号;6、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井坪煤矿4号、9号煤的检验报告;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09年8月编制的山西朔州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8、x煤矿现有开采资料;9、国家和煤炭工业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政策、法令、规程、规范、标准; 10、xx集团关于x矿井建设总体工作安排; 11、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二、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有关煤矿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在确保安全、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矿井建设工期及各专业相互间的配套衔接,井下与地面、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建设顺序,三类工程之间的转换与衔接,充分利用好空间与时间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在具体施工安排中,要进行系统分析,统筹安排,抓关键,攻关键,抢贯通,使之尽快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及供电等系统,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施工进度,缩短建井工期。3、按市场经济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施工管理,实现工期、质量、造价三大控制目标,合理利用永久建筑设施,减少大临工程,降低工程造价。4、根据目前现有施工队伍能力合理安排,实现总的进度计划。第二节 矿井设计概论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严格遵守煤炭法和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有关煤炭生产的法规、政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矿井设计改革的力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保证矿井规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设计结合矿井现有条件,尽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行政福利设施,对矿井现有设施充分利用。结合煤层赋存特点,利用成熟的综采放顶煤工艺。系统设计简单实用,在通风、压风、排水等主要设备选型上考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与矿井服务年限关系,使设备的选型更加经济合理,切合实际,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建设投资和缩短建设工期,满足业主的需要,力争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把该矿井建设成工程量少、投资少、工期短、工艺新、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煤矿。一、矿井设计方案 (一)井筒数目利用原x煤矿主斜井作为矿井改造后的主斜井,担负矿井主提升任务,利用原井坪煤矿与井胜煤矿的两个回风斜井作为矿井改造后的两个运人斜井,改造原x煤矿副斜井作为矿井改造后的副斜井,担负矿井除人员提升外的辅助提升任务,以上四个井筒兼作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改造原井南煤矿回风斜井及原井胜煤矿混合提升斜井,作为矿井的两个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矿井共有六个井筒,移交生产时为四个井筒。(二)水平划分与标高确定井田范围内4号煤层与9号煤层间距31.17m,9号煤层与11号煤层间距20.02m,设计采用联合开拓方式开采4、9、11号煤层,故开采水平为一个,水平标高为副斜井(原井南煤矿混合提升斜井)井底标高+1285m。(三)分区划分全井田开拓现状划分为两个分区:x分区与井胜分区。x分区为原x煤矿(由井坪与井南煤矿整合而成)井田范围。井胜分区为原井胜煤矿与东应寺井田范围。(四)煤层开采顺序根据开拓部署,井田内煤层采用下行开采,即先开采4号煤层,再开采9号煤层,最后开采11号煤层。因9号煤工作面已具备掘进条件,为提前投产,可在4号煤风化带下方先布置一个9号煤工作面投产。(五)采区划分与接替全井田共划分为8个采区,其中4号煤层2个采区,9号煤层4个采区(x分区3个、井胜分区1个采区),11号煤层2个采区。设计9号煤一采区为移交采区,考虑9号煤四采区利用井胜矿现生产系统进行生产,四采区储量仅为3169kt,服务年限仅为2.5a,该采区采完后,井胜分区即可关闭,为减少矿井井巷维修、通风、排水等费用,矿井投产后宜先进行四采区开采的准备工作。所以井田内采区接续总的原则为:9号煤一采区9号煤四采区9号煤二采区4号煤一采区、4号煤二采区(均为单翼采区,工作面在两采区间衔接)9号煤一采区、三采区11号煤一采区、二采区。二、矿井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指标备 注1井田面积km6.68262可采煤层总厚度m16.643原煤生产人员效率t/工8.144建设投资万元31366.615建设项目总资金万元31366.616吨煤投资元/t348.527原煤成本费用元/t214.178建设工期月17.89总投资收益率%10.1810投资回收期a10.97第三节 矿井建设技术条件一、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 山西朔州xx区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宁武煤田平(鲁)-朔(州)矿区北端,朔州市xx区白堂乡窝窝会村东,该矿东距朔州二级公路约1.2km,距大运高速公路约40km。二级公路向北到xx区,向南接大运二级公路和大运高速公路。铁路在井田东部1.2km处,为安太堡露天矿铁路专用线,向南经安家岭露天矿铁路专线与北同蒲铁路大新站接轨,朔州站南距太原226km,北距大同129km。交通位置便利。二、地形地貌 本区属于山西高原平朔台地之低山丘陵,全区为黄土覆盖,形成梁垣卯等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沟谷较少,呈“u”字型,切割深度5-6m,井田内地形基本呈西高东低之趋势,最高点位于井田西界,海拔高度1474.2m,最低点为井田东部边界,海拔高度1390.3m,相对高差83.9m。三、河流水系 本区河流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河流自北西向南东流入朔州平原,马关河、马营河和七里河汇入桑干河。 四、气象特征 本区之东太行山、五台山,海拔皆在2800m以上,阻隔海洋季风吹入,而其西部与内蒙古相通,使本区一带成为塞外冷气南侵的必经之道。因此,大陆性气候极为典型,干燥寒冷,风沙严重为其特点。 1、气温 气温一般较低,且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4-13.8,绝对最高温度34.5,绝对最低温度-27.4,温差可达61.9,日温差亦较大,一般为18-25。 2、降水量及蒸发量 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90%,年平均降水量426.7mm。蒸发量年平均在2006.7mm,是降水量的5倍。 3、冰冻期与无霜期 每年9月下旬至次年4月,冻结深度最大为1.11m;无霜期107-175天。 4、风向风力 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平均每年出现40天左右的大风,飓风天在2天左右,扬沙日在29天以上,多集中于冬春季节,风向西北,最大风速可达21.7m/s。 五、地震情况 据历史记载,xx区于1407年6月9日和l 958年9月5日曾发生5.5级地震。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六、煤层与煤质 1、含煤地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共含有1-3层薄煤层,均不可采,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有时含有2层薄煤层,也均不可采。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其主要特点是含可采煤层多,且厚度大,分布稳定,反映了上石炭世太原期在井田一带形成了良好的成煤环境,其广泛分布的泥炭沼泽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生长,且延续时间长,从而堆积形成了厚度较大的4、9、11号煤层。 2、 可采煤层 井田主要可采煤层有4、9、11号煤层, 七、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区域构造马关河向斜西翼,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的单斜,地层倾角314之间变化,井田西部、南部地层倾角较大,814,井田中部、东北部地层倾角较小37。在此基础上井田中东部发育次一级褶曲,窝窝会东向斜和元墩背斜。此外,据以往资料和井下开采揭露,发现有3条正断层。井田构造应属简单,类。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也未发现地热异常及岩浆岩侵入体。 八、水文地质 1、顶板和井筒渗水 由于煤层上覆含水层富水性不强,补给条件也不好,底板和井筒渗水量均不大,据该矿开采情况,井下涌水量为1220m3/d,一般不会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2、采空区积水 井田内4、9号煤层均有采空区,井田及周边4、9号煤层采空区范围,查明了采空区积水范围,并估算了积水量(积水量详细情况见表)。 随着时间的延续,采空区的积水情况会发生变化,采掘活动应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掘后采”。 采空区积水情况一览表 积水区编号积水区面积(m2)积水量(m3)所在位置备注估算方法3160068894号煤jp-6孔一带本井田采空区积水估算公式:q=smk式中:s-积水面积(m3)m-煤层均厚(邻近钻孔m)k-积水系数(0.1)-回采率(40%x曹3孔一带本井田4120014139井田西南原井南矿本井田5790020226井田南部原窝窝会矿南部邻矿16040083760井田北部原东应寺矿本井田259700128811井田北部原东应寺矿本井田6990030756井田北部原东应寺矿本井田北中部原井胜矿本井田8590039858井田北中部原井胜矿本井田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4、矿井涌水量 随着开采规模的增大,本设计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72m3/d,矿井最大涌水量216m3/d。九、矿井建设技术条件总评本矿井交通与生活条件便利,电源条件、通讯条件及建筑材料供应具备,水源条件较为方便,适合建设大中型矿井,矿井建设外部条件较为优越。井田内煤层赋存平缓,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地质构造与水文简单,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第四节 矿井生产及建成标准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一)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确定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采用“四六制”作业形式。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为900kt/a。二、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t= 41061/(9001.4)=32(a)其中,9号煤服务年限为19a。第五节 建设前期准备 一、水源本矿井现有自产水源。煤矿在主井工业广场现有深水井一座,小时出水量50m3/h,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作为本矿井永久性水源,不足部分由附近的曹庄深井水补充。二、供电x煤矿现有10kv农电电源,不能满足矿井改造后的生产供电要求。需要进行改造。矿井改造后电源电压等级为35kv,经与供电部门协商确定,一回35kv电源引自峙峪110/35kv变电站,距离12.5km,架空导线lgj-95。另一回电源引自康家窑35kv开闭站,距离2.3km;架空导线截面lgj-95。三、交通运输 山西朔州xx区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宁武煤田平(鲁)-朔(州)矿区北端,朔州市xx区白堂乡窝窝会村东,该矿东距朔州二级公路约1.2km,距大运高速公路约40km。二级公路向北到xx区,向南接大运二级公路和大运高速公路。铁路在井田东部1.2km处,为安太堡露天矿铁路专用线,向南经安家岭露天矿铁路专线与北同蒲铁路大新站接轨,朔州站南距太原226km,北距大同129km。矿井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通讯 行政通信选用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全面支持isdn、具备话音、数据、可视电话、ip网点、lan(以太网)等接口,担负矿井和选煤厂行政用户通信,交换机设备置于矿办公楼内。局间中继接口方式,与朔州通信分公司采用ei接口,n0.7信令,设中继接口。第二章 矿建工程施工方案及安排 第一节井巷工程安排分析一、井巷工程设计工程量 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井巷工程6097m,其中岩巷527m,占总进尺的8.64%,煤巷5570m,占总进尺的91.36%,硐室掘进体积6990m3。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工程名称井巷长度(m)硐室体积(m3)备注煤岩半煤岩计1井筒1021022井底车场及硐室69903主要运输巷及回风巷388220040824回采巷道147814785其它2102254356合计5570527609769909号煤胶带大巷、轨道大巷为延伸原有巷道,延伸段沿9号煤层底板布置,矩形断面。轨道巷净宽4.0m,净高3.2m,净断面11.92m2,胶带巷净宽4.0m,净高3.0m,净断面12.0m2,回风巷平行于轨道巷沿9号煤底板布置,为矩形断面,净宽4.4m,净高3.2m,净断面14.08m2。集中轨道巷净宽4.4m,净高3.2m,净断面13.11m2,沿9号煤底板布置与9号煤采区轨道巷连接。上述巷道均采用锚杆、锚索网喷联合支护。9号煤回采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矩形断面,进风顺槽净宽4.4m,净高2.8m,净断面13.32m2,回风顺槽净宽4.0m,净高2.8m,净断面11.2m2。采用锚杆、锚索网联合支护。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岩巷:80m/月;煤巷综掘240m/月;普掘120 m/月,硐室及交岔点:500m3/月。三、掘进工作面和掘进设备配置根据回采工作面推进度及各类巷道掘进进度,本着以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时合理的采掘关系为原则,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900kt/a时,布置1个煤巷普掘工作面和两个综掘面,普掘工作面为大巷掘进工作面,综掘工作面均为顺槽掘进工作面。普掘工作面主要配备mzs-12湿式煤电钻、局部扇风机、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调度绞车、小水泵等设备;机掘面主要配备s132掘进机、局部扇风机、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调度绞车、小水泵等设备。四、逐年井巷工程掘进进尺安排2004年 (米)2011年 (米)总进尺煤岩岩巷总进尺半煤岩岩巷煤巷41843804380165001471503 四、井巷工程施工的主要线路 9号煤轨道大巷-901回风顺槽-901切眼,901工作面具备试生产条件时间为 2010年12月底。主皮带投入运行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第二节 矿建工程量及平均月进度一、矿建工程量根据山西国辰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井巷工程6097m,其中岩巷527m, 占总进尺的8.64%, 煤巷5570m,占总进尺的91.36%,硐室掘进体积6990m3。二、矿建工程平均指标 根据x矿井初设方案,结合近年国内矿井建设经验,参加建设的施工队伍近年的业绩和煤炭井巷工程预算定额,本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了可实现,具有一定先进水平且具有一定潜力可控的进尺标准。(见第一节井巷工程施工进度指标)。三、逐年矿建工程量安排:依上述平均月进度和工程衔按顺序,确保关键线路工程,不间断施工和提高施工速度,控制矿井建设总工期,对矿井工程作了全面排队,逐年工程进度安排如下:2004年 (米)2011年 (米)总进尺煤岩岩巷总进尺半煤岩岩巷煤巷41843804380165001471503第三节巷道与硐室施工一、矿井各类巷道多采用金属网,w钢带配合锚喷支护,距地面标高200m以下巷道均加设锚索。顺槽和联络巷采用矩形断面,加金属网、锚索和钢带锚杆支护。矿井井底设计有2个8m立式煤仓(1#、2#煤仓),支护形成为砼碹。二、主要运输、辅助大巷施工本矿井三条主要大巷大巷是9号煤胶带运输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 施工方案:普掘工作面主要配备mzs-12湿式煤电钻、局部扇风机、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调度绞车、小水泵等设备。机掘面主要配备s132掘进机、局部扇风机、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调度绞车、小水泵等设备。为保证施工进度,掘进应采用中深孔光爆一次成巷,循环进度提高至2.8m以上。 三、煤仓施工本矿井1#、2#井底煤仓均设计为立式,深度50m,净直径8m,净断面50.24m2,掘进直径9m,断面63.6m2。永久支护为砼碹,设计位置岩性主要是沙岩、粉沙岩、砂质页岩等。为保证施工安全方便,先将煤仓上、下口的相关巷道成巷,然后采用tyz100型反井钻机施工一个直径1.2m的垂直钻孔,自上而下采用钻爆法一次刷大至设计断面,临时支护采用锚喷,然后自下而上同下部硐室一起进行永久支护(对其它采区溜煤眼均用此法施工)。第四节 主要施工辅助系统一、通风系统根据建井工期排队要求,随着矿井建设掘进工作的展开,井下施工队伍、施工工作面的逐渐增加,巷道通风距离不断加大,井下通风成为制约施工进程的关键因素,为保证井下施工快速安全,在建井期间通风按如下三个阶段进行设计:第一阶段为地面局扇供风;第二阶段为临时主扇通风阶段;第三阶段为永久主扇投运阶段。1、地面局扇供风阶段 在主副斜井及其由此方向施工的集中胶带运输大巷、集中辅助运输大巷贯通前,和进、回风井及其在井底车场南北两侧均贯通前,采用地面局扇直接对工作面供风。这一阶段集中胶带大巷施工供风距离最长为2200米并在煤层之中。通风形式为压入式,风机为28kw或230kw的对旋风机,风筒为直径700mm胶质风筒。 此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掘进中长距离通风风量可能不足;揭露煤层瓦斯层后的通风瓦斯治理困难,具体解决办法为: (1)、采用混合式通风方法:考虑到在煤层中掘进,必须保证足够的风量稀释掘进瓦斯量。在煤巷掘进期间压入式通风满足不了掘进施工风量要求时,要及时采用混合式通风方法,即:在地面安装大功率抽出式风机,风机连接直径1000mm刚性风筒,根据需要接一定距离,在刚性风筒出口外1020米处安装压入式风机向掘进头供风。 (2)、在适当的位置设临时风库,进行压入式接力通风。2、临时主扇通风阶段 回风井贯通后 ,根据矿建施工队伍安排,在此期间施工工作面按不少于7个,这样,必须及时进行临时主扇安装。临时主扇通风方案为:新鲜风由进风井进入井下,乏风从回风井排出地面。 临时主扇选择bd-8-no.24型对旋轴流式风机,电动机功率600kw,供风量为155m3/s。临时主扇安装利用永久风道一部分,考虑到临时主扇和永久主扇切换,在永久风道侧面开口作一段临时风道,风道口设置闸门,临时主扇不用时关闭闸门即可封闭,临时风道断面不小于8m2,并提前做好中央回风井井口封闭的特殊设计,既要满足提升要求,又要确保有效供风量不低于85%。 风量计算依据是以中央区最多的掘进工作面个数进行配风,按照施工安排,中央区在施工高峰区即建井通风最困难时期最多时有7掘进工作面考虑。 1)掘进所需风量计算 qi=100qch4/60kch4=(1002.83/60)1.4=6.6 m3/s 其中:qi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m3/s qch4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2.83 m3/min。(依据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 顺分院对新元公司的矿井瓦斯危险程度预测结果) k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1.4 q=qik备k漏=6.61.2115=119 m3/s 考虑贯通后系统风量损失计算时按一个掘进面配风计算,总风量为127m3/s。 其中:q矿井总风量 m3/s k备掘进工作面风量备用系数 取k备=1 k漏系统漏风系数 k漏=1.2 2)风量分配 a、矿井通风阻力计算的最长线路 建井期间计算线路长度为2100m。 b、中央区掘进工作面的分布情况,按实际所需风量比例分配风量,具体见阻力计算后表。 3)临时主扇选择参考比较 根据gaf-35.5-17.7-1主扇投用后的通风参数实测情况为:风量:250 m3/s,负压:16000 pa;主扇目前运行参数:风量:360 m3/s ,负压:2300pa。 4)建井时期的临时主扇参数选择 依据中央区计算此需用量最困难时期为127m3/s,通风阻力为1837pa。 风机选择q扇=1.2127=152m3/s h扇=150+1837=1987pa(考虑150 pa的自然风压)。 式中:q扇扇风机风量 m3/s 1.2外部漏风系数 h扇扇风机负压 pa 通过计算和新景矿主扇实际运行通风参数情况的比较,以及考虑回风井井口封闭可达到的情况。 临时主扇通风参数选择拟确定为:风量:152m3/s,负压:2000pa。 电动机功率:n=q扇h扇/1000aack=(1522000/10000.980.7)1.2=531kw其中:n电机功率 kwa风机效率 %ac传动效率k电动机备用系数 取1.2根据以上计算,选择bd-8-no.24型对旋轴流式风机一台,叶片角度+5o,电动机功率3002kw,转速740r/min。工况为q扇=155m3/s h扇=2000pa ac=70% 可满足需求。3、永久主扇运行阶段在贯通后,永久通风系统启用。届时根据需要构筑通风构筑物,掘进通风采用局扇供风。二、施工提升系统 通过计算,25k3.5/20绞车提升系统完全能够满足7个工作面掘进煤矸量的提升能力。2010年12月31日主皮带安装投运以后掘进煤矸改为皮带运输后,将大大提高建井后期的提升能力。三、压风系统为减少临时建筑大临工程量,本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利用永久压风机房及设备作为部分临时施工用,根据实际情况,在工业广场主副斜井进口口周围建一座临时压风站,安装两台不小于40m3/min(备用一台20m3/min)的压风机供两个斜井及井下部分巷道施工用风,在风井场地及早施工永久压风机房,安装3台l42/t型压风机,并及时投运,供两个立井井下巷道施工用风。四、供电系统 本矿井在施工建设期间,分别在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各安设一个临时配电室,担负各个场地施工用电任务。 工业场地临时配电室电源由单回10kv引自寿阳农电网,内安装两台1000kva 10/6kv变压器,以及相应14块高压配电盘两台低压变压器,46块低压配电盘,专供工业场地施工用电。 风井场地临时配电室电源引自工业场地临时配电10kv侧,配电室安装一台3500kva 10/6kv变压器及810台高压配电盘,23台低压变压器及68块低压配电盘担负风井场地及井下施工用电。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要求在两个斜井及井下部分巷道施工时在井口风机旁给风机应加装一台柴油发电机做为备用电源,在两个立井施工期间在风井场地安装不少于一台柴油发电机做两个立井的风机和安全梯的备用电源。本临时供电系统在矿井永久供电系统形成后停止使用,改用永久供电系统。五、防治水及排供水系统x矿井工业广场处在白马河冲击河道内,工业广场设计标高低于百年一遇的洪水位,设计考虑工业广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将白马河改道至工业广场的南侧,工业广场南北方向按3%,东西按5%的坡度设计,使雨水能及时排出场外。主、副斜井施工过程中,因为主、副斜井身将有近600m范围处于白马河冲击河道之下,涌水量将大于5m3/h,所以在井筒施工期间治水可采用超前挖水窝,截水沟将水截入水窝,每隔一定距离设一水仓,风泵配合卧泵排水,待井筒通过隔水层后,井筒壁后注浆,当涌水量超过20m3/h时可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方式控制井筒涌水。第五节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一、严格杜绝或控制井下产生或使用明火,井下禁止吸烟和携带引火源,井下必须使用电焊、气焊、喷灯等明火作业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二、使用符合矿井安全条件的完好的防爆的电气设备,设继电保护装置,电路敷设符合要求。 三、严格执行放炮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雷管和炸药。 四、当掘进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探水前进; 1、接近溶洞、导水断层、导水裂隙、导水冒落或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时; 2、接近被淹井巷时; 3、掘进工作面发现有明显出水征兆时。 五、加强通风 1、正确合理地计算与分配风量使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各巷道、各峒室均有足够的风量。 2、加强局扇、风筒的维护管理,防止漏风,避免循环风,禁止使用扩散通风。 3、风门及其他通风构筑物的结构和设置应合乎要求,并加强维护管理,防止大量漏风。 4、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设置栅栏,切断电源,挂警示牌,禁止人员入内。 六、加强瓦斯检查,经常检查矿井通风和沼气涌出情况,掌握沼气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各处允许沼气浓度及超限时的处理措施。 七、在开拓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时,首先应编制专门设计,对各项具体工程要有专门的安全措施。呈报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专门设计和安全措施要向所有施工的人员进行贯彻交底,施工中严格执行。若发现情况有变化,应及时修正措施,报上级批准后贯彻执行。 八、加强地测工作,防止井巷施工误入煤层而造成事故。 九、加强矿井救护及瓦斯检查工作,在突出危险严重的地区施工时,应有救护队员值班,并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要求一切人员均能正确使用。 十、石门揭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应编制专门设计,报总工程师批准。 十一、加强顶板管理,坚持一次成巷,工作面严禁空顶,空帮作业。第三章 矿井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和工期安排第一节总述 x矿井地面建筑工程全部属新建项目,开工面积19818.5m2,开工体积27399.55m3,x矿井地面建筑工程累计将完成投资3016.81万元。 矿井地面建筑工程由9个系统共计21个单位工程组成。2010年3月15日开始建设至2011年3月1日全部竣工。第二节 施工总布署及进度计划安排一、施工准备1、水源及施工供水 工业场地施工临时用水将就地抽取白马河河水进行施工,2010年3月15日及早安排永久水源工程和二级泵站以及部分永久输水管道施工,2010年6月底具备供水条件,作为各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水源。2、道路 根据工程的需要,逐步将工业场地临时道路路基全部形成,临时道路布置要以永久道路位置为基础,尽量布置在永久道路位置上,形成东进场公路-单宿楼南-主斜井井口-110kv变电站-工业广场施工主运输道路。作为工业广场进出口的咽喉,东、西进场公路安排在2010年3月15日开工至2010年9月15日竣工。3、临时供电 在选煤场预留场地东北侧(负荷中心)设一临时配电室,沿该配电室北侧的道路边,沿工业广场东西架设一趟架空线路,解决工业场地各施工用电的电源。工业广场110kv变电站已于2010年9月15日开工建设,将于2011年1月15日竣工,解决永久电源问题。4、场地平整 要求设计院在2009年9月15日前提供工业广场土方平衡图,以便统一对工业广场土方调配,优化调配方案。二、施工布置及总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工期定额,对整个矿井地面建筑的工程施工顺序安排见附图。三、施工总平面规划 矿井建设经常会发生井、机、土三类工程同时施工,就土建而言,高峰期也会出现几个施工单位同时作业,因此,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置大临设施,做到互不干扰,方便施工并尽量不占用永久建(构)筑物用地。风井场地施工单位用地规划:土建施工单位生活区布置在风道西侧围墙内,生产区可布置在清水池和变电所与压风机之间。 工业场地施工单位用地规划:土建施工单位生活及生产区设在矸石仓南侧绿化带内,变电所和二级泵站土建施工单位的生活及生产布置在二级泵站的北侧,行政公共建筑施工单位的生活区设在预留招待所场地内,生产区布置在各自建筑物周围,任务交待室联建的土建施工单位生产及生活区布置在该建筑物的东南侧铺砌场地内。 场区施工道路临时用凿井矸石铺垫,以保障雨季施工现场内道路畅通,工业场地内施工道路旁设临时排水沟,由北向南排入白马河内;风井场地施工道路旁设临时排水沟,由北向南排出场外进入土沟内,施工现场总平面规划见图。施工现场管理分区负责,场容、场貌管理符合安全文明工地标准。第三节 矿井提升及通风系统土建施工方案矿井提升及通风系统建(构)筑物均建造在风井场地内。该风井场地地处冀 家垴坡顶地带,场地不平,施工前应详细测绘出土方方格网图,作为土方工程计算的依据。目前,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估算数据,场地平整共需要填方9600m3。挖填方平衡后,尚缺土方1300m3,回填不足部分用凿井矸石补齐。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土方,除留足房心回填土外,全部外运至矸场。风井场地内建(构)筑物占地紧凑,施工场地狭窄,且施工期间与井巷、安装施工单位交叉平行作业较多,因此土建施工应认真落实施工方案。一、进风立井钢井架进风立井井架设计为四腿斜撑式钢结构井架,重180t,高度40m,两层天轮平台,上下天轮架中心标高分别为32.5m及26.5m。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及工期,独立基础施工与井筒凿取梁窝同时进行。该井架构件在工厂加工制作防腐,现场拼装,分片整体起吊安装,吊装作业时间安排在施工凿井井架拆除之时。二、进风立井提升机房 面积:主机室193.2m2,电气室386.8m2,檐高分别为14.6m、8.3m。主机室采用钢筋砼框排架结构,采用15.0m预应力钢筋砼屋面梁,大型屋面板,钢筋砼独立基础,砖墙围护,电气室采用框排架结构,毛石条基。为了不影响总工期,该工程主体及设备基础必须在2005年完成,为设备安装创造条件。 三、通风机房及扩散塔 通风机房: 主机室:平面尺寸40.020.0m2,檐高16.0m,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屋盖采用双向正交正放球节点钢管网架,钢筋砼独立基础,砖墙围护。 配电室:平面尺寸呈l型,20.05.0m2与7.05.0m2毗连,檐高4.5m,采用砖混结构,毛石条基。 进出风道均为钢筋砼箱型结构。 扩散塔为倒锥台形,高25m。 拟定施工顺序为先施工扩散塔,然后主机室、电机室和配电室,最后施工风道。第四节 地面生产系统建(构)筑物施工方案地面生产系统建造于矿井工业场地西侧,白马河河道从中经过,北面是座小土坡,根据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估算数据,场地平整共需要挖方152361m3,挖填方平衡后尚缺土方188536m3,回填不足部分用白马河改河土方和凿井矸石补齐。但是,施工前应详细测绘出土方方格网图,作为土方工程结算的依据。建(构)筑物的基础开挖土方,除留足房心回填土外,也全部运至铁路站台路基上。地面生产系统的溢流储煤场、产品仓、2#转载点以及工业场地110/35/10kv变电所均座落在白马河河床上,基础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地表水和发生基础加深,其降水方案为基础开挖后,直接抽水;基础加深方案验槽后由设计提供。一、主井井口房 主井井口房平面尺寸24.018.0m2,框排结构,屋盖采用双向正交正放球节点钢管网架,檐高15.5m,钢筋砼独立基础,砖墙围护。根据工期要求,必须采取昼夜不间断施工,且后期装饰与设备安装平行作业。二、进风立井井口房该井口房设计平面尺寸为52.016.5m,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高14m,深2.0m的钢筋砼独立基础,考虑到永久提升系统形成时间的要求和后期担负采区工作面提煤的需要,该工程施工将与凿井设施拆除,井筒装备,操车系统安装调试平行作业。在凿井设施拆除期间施工基础,并利用拆除与井筒装备之间两周 的间断时间突击施工井口现浇砼部分;井筒装备期间,施工进出车侧的主体,操车系统安装调试期间施工提升侧的主体。第五节 行政公共建筑及辅助厂房施工方案 x矿井行政公共建筑座落在工业场地的东侧,总建筑面积31826.96m2,包括单身宿舍20514.7m2和公共建筑11312.26m3,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各占一半。工程结构简单,建筑物分散,场地宽敞,可按常规方法组织施工。基础开挖土方,除留足房心回填土外,全部回填到铁路站台路基上。任务交待室联建是该福利设施中较大的建筑物,平面尺寸为6239m,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大,而层数不多。基础为现浇钢筋砼独立基础,开挖方法采取独基独挖。减少大开挖土方工程量。x矿井辅助厂房主要建筑是机修间、综采设备库、坑木加工房和器材库。综采设备库建筑面积1261.8m2,钢筋砼排架结构,高15.2m。1.5m深的钢筋砼独立基础,机修间建筑面积2644.1m2,钢筋砼排架结构,高11.5m。1.5m深的钢筋砼独立基础,内设10t、32t吊钩桥式起重机各一台,基础开挖采用独基独挖,钢筋砼梁、柱现场就地预制,单台25t汽车吊吊装。坑木加工房和器材库均建造在白马河河床上,基础施工时可能会发生基础处理,方案验槽后由设计提供。第六节 主要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确实保证“质量第一,工程创优”,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二、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施施工质量控制,杜绝发生质量通病,工程技术施工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合格与工程进度同步。三、建(构)筑物的测量放线,必须根据统一的控制网、高程水准点由专业测绘人员操作并交底。四、单位工程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中必须有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对爆破、焊接、吊装、拆除等工程以及特殊工序作业要编制单位工程技术安全措施方案。五、土建与设备安装等专业交叉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特别要采取措施做好设备的保护。六、施工单位员工必须经过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九大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七、施工单位必须执行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及安全用电管理,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完好。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第四章x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安排 x矿机电安装工程分为:井下运输系统安装、采区生产系统安装、矿井提升系统安装、矿井排水系统安装、矿井通风系统安装、矿井压风系统安装、矿井供电系统安装、矿井通讯系统安装、矿井供水采暖系统安装和地面选煤装车系统安装十大生产系统的机电安装工程。共计安装永久设备2480台套,敷设电线电缆156.760km,各种管路63.65km,安装皮带7040m,机电安装工程从2009年9月份110kv线路安装开始至2010年12月底901采区工作面安装完毕,历时15个月。 其它辅助生产系统:辅助厂房仓库、行政福利设施及环境保护“三废”处理等系统的设备安装。根据土建工程进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