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1页
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2页
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3页
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4页
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 xxx 工程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 xxx 公司融创蓝谷地项目 b 地块 5-8#楼施工测量方案 文件编号:cscec5b3/qalgdxm(5-8)07 发放编号: 受控印章: 发布日期:2008 年 7 月 日 执行日期:2008 年 8 月 日 中建 xxx 公司融创蓝谷地项目 目 录 编制说明 4 第一章 工程概况 .5 1 工程概况.5 2 工程特点.5 第二章 施工部署 .5 1 人员组织.6 2 仪器配备.6 3 测量工作安排.6 4 测量工作准备.6 第三章 厂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 7 1 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原则.7 2 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7 第四章 基础、地下室及主体的定位放线 10 1 人工挖孔桩的点位放线10 2 筏板基础垫层放线10 3 地下室的放线10 4 塔楼地上部分的放线13 5 砌体和装饰部分的放线13 第五章 高程控制点测量 20 第六章 沉降观测控制 23 第七章 测量复核和误差控制 30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中建五局三公司技术手册 4、成都市勘察测绘院提供的测量放线交接单 5、成都融创蓝谷地 b 地块 5-8#楼项目建筑、结构、安装专业施工图纸(设计号: 22006034-11) 。 二、编制审核人员: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三、发放范围: 分公司:工程部、技术部 项目部:工程部、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机电部、合约部、采购部、生 产经理、技术经理。 中建五局三公司融创蓝谷地项目部 2008 年 9 月 5 日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成都融创蓝谷地 b 地块 58楼项目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 83973,地上 建筑面积 68415,地下建筑面积 15558。本工程由地下室和住宅组成,58 楼共由 4 个栋号组成,地下室连为一体,5#楼地下 2 层、0.000(523.40 绝对标 高)以上 31 层、高 93.30 米;6#楼地下 2 层、0.000(523.40 绝对标高)以上 31 层;7#楼地下 1 层0.000(518.00 绝对标高)以上 31 层、高 93.30 米;8#楼 地下 1 层0.000(518.50 绝对标高)以上 31 层、高 93.30 米。5-6#楼筏板标高 为 514.15m; 7-8#楼筏板标高为 513.65m。67楼筏板标高相差 500mm。58 楼图中主楼各给出了 8 个坐标点,地下室在转角处给出了 16 个坐标点。该工程地 下室建筑面积较大,造型较复杂施工放线难度较大。 2 工程特点 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大、层数多、平面复杂、占地面积大、施工放线难度大. 第二章 施工部署 1 人员组织 项目经理部将组建测量小组,由项目技术经理任测量组长,组员为技术员、 栋号长、质量员。项目技术经理指导测量小组开展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 2 仪器配置 表 1 测量仪器配置 3 测量工作安排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1全站仪科立达 nts-320 1控制点测设、复核 2电子经纬仪j21控制点测设、测量 3激光铅垂仪1/1000001内控轴线传递 4水准仪s3/s13高程测量 5塔尺5m3 把高程测量 6大钢尺50m、30m各 4 把放线测量 7钢卷尺5m20 把尺寸测量、复核 8线锤2放线辅助 永久点埋设示意图 500 500 测量小组负责现场测量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的布测、引测和闭合复核工作以 及对作业层施工员轴线和标高的复核工作;项目技术经理组织现场控制轴线和控 制标高复核,其中基础部分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的布测和引测工作都要进行复核, 主体阶段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每 4 层组织一次。 测量小组对所有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的测量工作以及对楼层轴线标高测量工 作完成并复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建设方现场工程师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确定 最终测量成果或并作为下一步测量的依据。 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复核无误后交付劳务作业层或分包单位测量人员,劳务 作业层或分包单位人员进行楼层细部轴线和标高的测量工作,测量小组须对劳务 作业层或分包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作为施工的轴线和标高 依据。 4 测量工作的准备 测量准备:测量仪器的检验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学习;施工图纸学习;测量人员 的培训;测量现场的踏勘;根据业主书面和现场交接的测量基准点办理交接以及 复核工作等。 第三章 厂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 1 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布设原则 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应先从整体考察,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 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9#、 10#、 、 5-8#、 、 a、 2 a、 1 zj-2 zj-1 zj-3 zj-4 zj-5(8#、 、 、 、 、 9-10#、 ) zj-7 (、 、 、 , 、 、 、 、 、 、 ) zj-6(、 、 、 、 ) 、 、 图 1 准永久点埋设示意图 2 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 1、成都市规划勘测院已经提供永久坐标点即东江大道a原 2。 1 a原 2、基础及主体施工时的平面控制点的布置:24#楼基础施工时可将仪器架设 、两处永久坐标点,然后在 24#楼适当的位置测设出一个转点,将仪器架设 1 a原a原2 在转点上分(x=31730.089,y=67218.570); (x=31669.005,y=67307.662)。这两a原2 处坐标点作为今后施工的永久基准点,以这两处点作为原始点 24#所有的坐标控制 点均可以放别放出塔楼的坐标控制点及引出点,坐标控制点在基坑内,坐标控制点 的引出点在基坑上的空地处。 如图 2 所示为放样路线 图 2 78楼现场半永久点布设图 2.上图所示各点坐标如下: (x=12434.590,y=24917.817) (x=12560.959,y=24731.222) 1 a原a原2 zj-1 (x=12416.189,y=24949.585) zj-2 (x=12838.826,y=25094.881) zj-3 (x=12422.749,y=25158.715) zj-4 (x=12441.483,y=25188.478) zj-5 (x=12478.690,y=25253.254) zj-6 (x=12503.021,y=25189.295) zj-7 (x=12504.169,y=25183.601) 以上坐标的来源: 、为成都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测放点位,将全站仪架设于,后视, 1 1 a原a原2 1 a原a原2 测出 zj-1、zj-2 点坐标,然后将仪器架设 zj-2 点,测出 zj-6、zj-7 点,然后将 仪器架设于 zj-7 点,依次测出 zj-3、zj-4、zj-5 点; 将全站仪架设于,后视,测出 zj-1、zj-2 点坐标,然后将仪器架设于 2 1 a原a原2 zj-1 点,分别测出 zj-3、zj-4、zj-5、 zj-6、zj-7。 22 坐标控制点:见附图 2 平面控制网布置图。 表 2 坐标点的引出控制点 说明:此表中只列出了 8#楼坐标点的引出点,具体测量时其余楼号可依次列出. 点号xy引出点离原坐标控制点距离备注 8、12495.55225076.3698-8、40 22、12487.61925085.08622-22、40 31、12487.56425101.89431-31、55 5、12413.11025011.3965-5、35 21、12402.55825024.19621-21、35 30、12407.15725044.12630-30、35 a、12410.81425073.426a- a、35 l、12407.14925105.159l- l、50 v、12413.83225111.305v- v、50 图 3 平面控制网 说明:因规划院所放的永久坐标点离厂区较远故此处未在图中反映出来 第四章 基础、地下室及主体的定位放线 1 人工挖孔桩的定位放线 首先将全站仪器架设于 zj4 处已知坐标点后视 zj7,可以将基坑内塔楼的坐标 点 8/a、22/y、31/v、21/a、5/b、2/h、r/1 逐一放出,再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坑内 的任意坐标点,将桩位逐一放出,并在点位上插上6 的钢筋定出各桩位的位置。 放完桩位后采用 50m 钢卷尺逐一复核桩与桩的相对位置,复核无误后形成放线资 料上报监理及建设方。 2 基础垫层放线 在土方队伍开挖土方时,将基坑内的所有坐标控制点均已破坏,项目部在浇 筑垫层前组织项目测量小组将砖胎模及地库边线放出,首先将仪器架设于 zj4 处 后视坐标点后视 zj7 将 a、b、c、d、e、f、g、h、j、k、l、n、m、p、q、r 等 16 个点的坐标逐一放出,即可得到外墙轴线,然后按图纸要求加上条基宽度和垫层 宽度即可放出砖胎模的位置线。 3 筏板基础及地下室的定位放线 3.1 在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项目部还应组织测量小组在防水保护层上放线, 这次放线是整个基础和地下室施工中最重要的一次放线。放线方法同垫层放线。 还是将全站仪架设在 zj4 后视 zj7 逐一将基坑中的定位坐标放出。然后将全站仪 或经纬仪移至基坑内,按照图纸的细部尺寸将各剪力墙、柱、积水坑、后浇带、 电梯井及基础不同标高分界线逐一放出。并将各墙柱及轴线采用红色耐水油漆描 红。绑扎底板钢筋后,原来放在防水保护层上的墨线由于受底板钢筋的遮挡多数 已经无法看见和使用。因此必须重新在底板钢筋上放一次线,此时放线有 2 种方 法:如果底板钢筋未遮挡防水保护层上的墨线,即可以直接采用线锤将墨线返 1 在底板上层的钢筋的上并用红色油漆做好标记;如果底板钢筋遮挡防水保护层 2 上的墨线,则需要重新架设好全站仪放出各坐标点然后采用电子经纬仪按照直角 坐标法将轴线逐一放出. 3.2 筏板基础砼浇筑完成后还应在砼基础完成面上重新放线,此次放线主要是便于 墙柱支模用,放线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 、 、 、 、 、 、 、 、 、 、 、 、 图 4 墙柱模板的放样 图 5 筏板基础垫层放线 4 58#楼地上部分控制轴线 在浇筑0.00 处楼面砼时即埋设 3003003mm 的钢板,并在钢板上做好标 记。此点就作为内控点的基准点, 图 6 内控点埋设钢板示意 4.1 内控点确定:因本工程平面尺寸均发生变化,选择合适的内控点才能保证轴线 的有效转递。本工程内控点的位置详见下面塔楼轴线内控点确定示意图。5-8#楼 各栋号地上部分分别设置内控点(具体部位见附图) 。内控点设置于0.00 的地下 室顶板上。 图 7 7楼地上部分内控点 图 8 8楼地上部分内控点 图 9 5楼地上部分内控点 图 10 6楼地上部分内控点 4.2 外控点确定:(见平面控制网布置图) 4.3 塔楼施工测量控制网竖向传递的基准层设置、控制点组成与传递方法:高层施 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 少激光铅直仪的测量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 动态测量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测量基准层按不超过 80m 的高度进行设置,首层的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由平面 测量控制网引测,测量控制网的基准层传递采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激光铅直 仪进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 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控制进度的 影响;通过在清晨左右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测 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 测量控制网控制基准点传递楼层设置:本工程测量基准层设于地下室顶板上 (0.00) 、16 层楼板。在基准层上预埋钢板并将基准点设于钢板上 图 11 激光铅直仪投递示意图 投递轴线点 激光接收靶 轴线控制点 激光铅直仪 9#、 10#、 、 5-8#、 、 a、 2 a、 1 、 、 1 、 、 、 2、 、 、 1 、 、 、 、 2 、 、 2、 、 、 3、 、 、 3 、 、 3、 、 、 4、 、 、 3 、 、 4 、 、 1 图 12 轴线标志点示意图 5 塔楼砌体装饰部分控制轴线 塔楼砌体轴线的控制主要利用主体施工时在楼板面上用墨线标识的内控轴线 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装饰阶段外墙主要依靠外控制线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第五章 高程控制点测量 1 高程基准点的引测 依据业主提供的位于 34#楼西侧立交桥下已知高程 =525.950m、=524.516m,的水准基点,采用 ds3水准仪按三级测量等级将高 1 a原a原2 程控制点 514.65m 引测到施工区塔吊上(塔吊没有安装之前在基坑护壁上设点) , 标识完成后回测至=525.950m、=524.516m,的水准基点,闭合无误后报业 1 a原a原2 主、监理验收并作为施工区域的半永久高程控制点。 如图 1 所示: a 、 、 、 、 、 、 , 、 、 、 100 说明:引测至基坑内的高程控制点为514.65m 图 13 高程引测路线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针见下表: 表 3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等 级 仪 器 型 号 视 线 长 度 前后视较 差 (m) 前后视累 计差 (m) 最低地面 高度 (m) 基辅或红 黑读数 差 基辅或红 黑所测较 差 三 级ds375m360.32.0mm3.0mm 2 场区平面高程控制点设置 由于本工程施工区域面积广、高差大,仅有一个半永久点是不够的,需要在 施工区域外增设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布置原则为各高程点高程级差在 1.5m 以 内,高程点距离在 30m 以内,高程点应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围 墙柱上,复核无误后应做好明显的标识,以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 3 基础部分控制高程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面积大,需要将施工区域外高程引测到基坑内。 按照场区平面高程控制点在基坑内设置基础部分施工时的高程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土方施工阶段在基坑护壁上标识;基础底板施工时在塔吊基础壁 上标识;地下室墙柱顶板梁施工阶段则利用施工区域外高程控制点直接进行控制。 考虑基坑内控制标高点易多次破坏,反复设置,应加强闭合复核工作,尤其是与 施工区域外高程控制点的闭合复核工作。 4 0.00 以上控制高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防止高程传递测量误差的出现或者高程传递 测量错误的出现,在每栋选取无空调板、阳台、线条、以及人货电梯或塔吊附 壁等障碍但又适宜室内测量的角柱(见后附图 3)竖直方向设置三个高程控制 点,一个高程控制点标高设置为 1.000m 位置,第二个高程控制点标高设置为 46m 位置;第三个高程控制点设置在 94m 位置;(见图 3)对位于 46.000m 以下 的楼层标高传递,必须每次都从 1m 位置用 50m 钢尺量读,对 46.000m 标高以上 楼层的标高传递,必须每次均应从 46m 位置用 50m 钢尺量读。1m、46m、94m 三 个高程控制点以及每次向上传递的高程用定制的模型和大红喷漆将标高标志点 标明在角柱上,并作为楼层主体结构以及装饰施工高程控制基准点。水准标高 标志如图 3 所示。 图 14 标高基准点传递示意图 图 15 楼层标高标志点示意图 5 室外工程控制高程 室外工程高程测量采用施工区域外高程控制点控制。 第六章 沉降观测控制 1 沉降观测 本工程沉降观测由业主委托专业测绘院进行监测,施工单位只是在施工时进行辅 助性的过程监测。 1.1 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确定(见沉降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 图 16 5-6#楼沉降观测点分布图 图 17 7-8#楼沉降观测点分布图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这 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 准点的数目不少于 3 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 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燕尾的 20 钢筋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 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将沉降观测点进行清理。 (如图 4 所示) 。 图 18 观测点示意图 2 沉降点的测量 2.1 测量工具 沉降观测采用 s1 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2.2 测量频次 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 ; 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 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2.4 观测方法 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 15m, 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2.5 观测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 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 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 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 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2.6 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在沉降观测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矛盾现象,并从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上表现出 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合理的处理。兹将常见的几种现象 分析如下: (1)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发生此种 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而使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在处 理这种情况时,如曲线回升超过 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 测成果作为初测成果;如曲线回升在 5mm 之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观测标 高一致。 (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到所致;而且只有当 水准点碰动后低于被碰前的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出现 回升现象的可能。由于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型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 如水准点被碰动时,可改用其他水准点来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后已活动,则 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碰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但因为标高改变,对这个 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办法是:选择结构、荷重及地质等条件都相同的邻 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间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3)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波浪起伏现象,其原因并非建筑物下沉所致,而是测量误差 所造成的。因为到了后期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下沉量小于测量,因此 在曲线上就出现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现象。 2.7 沉降精度要求 高层建筑中的沉降观测以等水准精度要求。位移观测准确至毫米,读数至 0.5mm。 2 变形观测 2.1 倾斜观测 在进行观测之前,首先要在进行倾斜观测的建筑上设置上、下三点标志,作 为观测点,各点应位于同一垂直视准面内。如下图所示: 图 19 倾斜观测示意图 a、b 为观测点。如果建筑物发生倾斜,ab 两点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观测时, 经纬仪的位置距离建筑物应大于建筑物的高度,瞄准上部观测点 a,用正倒镜法向 下投点得 b,如 b与 b 点不重合,则说明建筑物发生倾斜,应对建筑物主体倾 斜率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公式为: i=tg=d/h 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 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 ; h建筑物的高度(m) ; 倾斜角() 。 高层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必须分别在互成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2.2 竣工后的沉降变形观测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速度较快,土层不可能立即承受到全部的荷 h 图5 倾斜观测 载,随着时间的进展,沉降量也随之增加。因此,高层建筑竣工后亦需进行变形 观测。从积累以往的资料来分析,竣工后第一年应每月一次,第二年每二个月一 次,第三年每半年一次,第四年开始每年一次,直到稳定为止 第七章 测量复核和误差控制 1 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复核 1.1 业主提供的场内基准点由项目技术经理组织复核,复核无误报业主监理复核验 收。 1.2 测量小组将场内基准点向施工区域外投测,建立场区半永久控制点,项目技术 经理组织复核,复核无误报业主监理复核验收。 1.3 测量小组依据场区半永久控制点施工区域内投测,建立各栋控制点,项目技术 经理组织复核,复核无误报业主监理复核验收。 1.4 测量小组建立各栋内控制点时,项目技术经理组织复核,复核无误报业主监理 复核验收。 1.5 测量小组进行各栋内控制点传递时,项目技术经理每 4 层组织一次复核,复核 无误报业主监理复核验收。 2 高程控制点的复核 2.1 业主提供的高程在向施工区域引测时由项目技术经理组织进行,复核无误报业 主监理复核验收。 2.2 测量小组进行场内半永久高程控制点建立,项目技术经理组织复核,复核无误 报业主监理复核验收。 2.3 测量小组进行每栋 1m、46m、48m 控制点建立,项目技术经理组织复核,复核 无误报业主监理复核验收。 2.4 测量小组进行每栋高程传递时,项目技术经理每 4 层组织一次复核,复核无误 报业主监理复核验收。 3 轴线、标高测量复核 测量小组在作业层轴线标高施测过程中参与复核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