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pdf_第1页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pdf_第2页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pdf_第3页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0 桥梁建设 2 0 0 8 年第 4 期 文章 编号 : 1 0 0 3 4 7 2 2 ( 2 0 0 8 ) 0 4 0 0 1 0 0 5 武汉天兴洲公 铁两用长江大桥斜 拉桥 主塔 施工技术 蒋本俊 ( 中铁 大桥局 集 团第 三工程 有 限公 司, 广东 广 州 5 1 0 8 0 0 ) 摘 要:武汉天兴洲公铁 两用长江大桥主塔具有规模宏大、 钢筋与预应力结构密集、 混凝土耐 久性要求高等特点 , 在施工中应用了多项新技术、 新方案, 确保 了施工质量 、 安全和进度指标。介绍 主塔 的施 工技 术 。 关键 词 :铁路 公路 两用桥 ; 斜 拉桥 ; 桥 塔 ; 施 工 方法 中 图分类 号 : u4 4 8 3 8 文献标 志码 : a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e c hn i q u e s f o r py l o ns o f ca b l e s t a y e d br i dg e o f wu h a n t i a n x i n g z h o u c h a n g j i a n g ri v e r ra i l _ c u m。- ro a d b r i d g e j i ang be n j u n ( th e 3 r d en g i n e e r i n g co 。lt d ,ch i n a z h o n g t i e ma j o r br i d g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gr o u p,gu a n g z h o u 5 1 0 8 0 0,c h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p y l o n s o f t h e c a b l e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o f wu h a n ti a n x i n g z h o u c h a n g j i a n g ri v e r ra i l c um ro a d br i dg e a r e c h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t he l a r ge c o ns t r uc t i o n s c a l e,de ns e r e i nf o r c e me nt a nd pr e s t r e s s i ng t e nd o ns a n d a l s o t he de ma nd i ng c o nc r e t e dur a b i l i t y i n t he c o ns t r uc t i o n o f t h e p y i o ns,l ot s o f ne w t e c hni qu e s a n d ne w c on s t r u c t i on s c he m e s we r e a p pl i e d a nd t he c o ns t r uc t i on qu a l i t y,s a f e t y a nd pr o gr e s s i n di c e s o f t he py l o ns we r e t he r e f o r e e ns ur e d i n t hi s pa p e r ,t h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ni qu e s f o r t he py l o ns a r e pr e s e nt e d ke y wo r ds :r a i l c u m r o a d br i d ge ;c a bl e - s t a y e d br i d ge ;p yl o n;c o ns t r uc t i o n m e t ho d 1 工 程概 况 武汉 天 兴洲公 铁 两 用 长 江 大 桥 ( 下 文 简称 天兴 洲大桥) 主桥为双塔三索面三主桁斜拉桥 , 跨度布置 为 ( 9 8 +1 9 6 +5 0 4 +1 9 6 +9 8 )m;2号 、 3号墩 为 天 兴 洲大 桥 主 塔 墩 , 位 于 长 江 天 兴 洲 南 汊 主 河 槽 中 。 主塔为倒 y形结构, 塔底标 高+1 5 0 m, 塔顶标 高 +2 0 5 0 m, 整个主塔总高度 1 9 0 0 m, 分下塔柱、 下 横梁、 中塔柱和上塔柱 4部分, 见 图 1 。 主塔下塔柱高 2 3 3 m, 采用单箱双室截面钢筋 混凝土结构 ; 下横梁( 含 同高度范围内塔柱) 长 5 8 0 m、 宽 1 4 0 m、 高 1 2 0 m, 采用单箱双室截面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 , 每塔布置 1 9 8 束1 9 1 5 2 4 mm预 应力钢绞线; 中塔柱高 8 2 0 m, 采用单箱单室 截面 钢筋混凝土结构 ; 上塔柱为 中塔柱合拢段以上部分 , 是斜拉索的锚 固区, 高 7 2 7 m, 采用单箱三室截面 预应力钢 筋混凝 土结 构, 每 塔布置 1 7 5 6束 2 4 7 mm高强度低松弛镀锌钢丝束 , 预应力镦头锚体系。 2 总体 施工 方案 2 1 主塔 施工 分段 塔柱施工的分段高度根据采用的高空脚手平台 系统 的操 作适用 情 况 、 起 吊设 备 的 配套 能 力 和 结 构 特点综合考虑 , 以达 到保 证施工质量 、 提高施工效 率、 缩短施工周期 的目标 。 综合钢筋绑扎 、 浇注时悬臂、 倾斜影 响等 因素 , 确定 中、 下 塔柱 节段 高度 为 5 0 5 3 m, 下塔 柱共 5 个节段 , 中塔柱共 1 6个节段。综合圆弧段施工 、 索 导管结构 、 预应力结构安装等因素 , 确定上塔柱圆弧 收稿 日期 :2 0 0 8 0 3 1 7 作者简介 : 蒋本俊 ( 1 9 7 8) , 男 , 工程师, 2 0 0 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工学学 士。 维普资讯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 桥主塔施 工技术 蒋本俊 1 1 单位: 图 1主塔 结构 段节段高度为 5 m, 竖直段节段高度为 6 m, 共 1 3个 节段 。 下横梁分上下两段施工, 与同高度范围内塔柱 共 同浇注 。 2 2 设备 设施 主塔施工的机械设备主要有 : 材料运输起 吊设 备 、 下横梁支架 、 劲性骨架 、 索导管定位架、 浇注设备 及高空爬架系统等。 ( 1 )运输设备 。2号墩处修建长度约 5 0 0 m 的 水上栈桥 , 材料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 ; 3号墩的 材料运输主要采用船运, 在墩旁设靠 帮船临时存放 机 具设 备材 料 。 ( 2 )起 吊设备 。由于主塔材料 物资供应量大 , 每个主塔安装 2台塔吊承担塔柱施工的起 吊工作 , 2 台塔吊均布置在主塔北侧 , 分别位于桥轴线的上下 游 : 2号墩下游侧布置 4 8 0 t m塔吊, 3号墩下游侧 布置 6 6 0 t m 塔 吊, 上游侧均布置 1台 1 4 5 t m 塔吊。在 中、 下塔柱施工中, 2台塔吊各承担 1 个塔 柱的材料设备起吊工作 ; 中塔柱合拢后, 2台塔吊共 同 承担 上塔 柱起 吊工作 。 ( 3 )下横 梁支架。下横梁支 架采用 钢管柱结 构 、 钢箱 形分 配梁 , 支 承于塔 座 顶面 。 ( 4 )劲性骨架。主塔钢筋密集、 结构复杂 , 为便 于钢筋的绑扎定位 , 在塔柱 内设置劲性骨架。劲性 骨架主要作为钢筋骨架成型结构 , 同时兼有增强模 板体系刚度的作用 。劲性骨架 由型钢制造 , 分单元、 分节 吊装 , 节长 6 9 m。每节段塔柱浇注完成并达 到强度要求后 , 在前一节骨架上端准确定位 吊装下 一 节骨架 , 将骨架连接部焊接牢固。各劲性骨架单 元 之 间采 用 钢管或 小 型钢连 接 。 ( 5 )索导管定位架。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 的索导管定位架 , 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塔柱索导管 定 位支 架 , 并 辅助 钢筋 安装 成型 。 ( 6 )浇注设备主要为搅拌站 、 罐车及混凝土泵 , 高空爬架 系统在北 京卓 良公 司设 计制造 的 z l z p mi o 0型液压 自爬模架体系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 进 和辅 助设 计 。 2 3主要施 工 方法 下塔柱施工采用液压 自爬模作 为施工平台、 模 板 固定结构 , 并可供少量物资设备堆放 ; 竖向钢筋按 1 0 m定购、 安装 , 适应 5 m分段要求 ; 爬模结构与下 横梁支架钢管拉结 , 以平衡浇注时因悬臂 、 倾斜产生 的水 平力 。 下横梁施工 以支承于塔座上的钢管支架作为承 载结构 , 支架 刚度 大、 受 力明确 , 施工灌注过程中的 压缩 、 水平变形量小 ; 下横梁高度范围内的塔柱与横 梁共同施工 ; 塔柱内布置劲性骨架辅助钢筋成型, 同 时作 为无法 对拉 处 模 板 的拉 结 结 构 ; 采 用 塑 料波 纹 管成孔 、 预先穿束 、 真空压浆 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 采 用混凝土布料机浇注混凝土, 加快浇注速度。 中塔柱施工为平衡中塔柱因沿高度方向内缩所 产生的应力及变形, 随中塔柱施工进程 , 逐步设置 4 道水平支撑 , 均采用钢管柱形成顶压结构 , 根据设计 方提供参数用千斤顶对支撑主动施顶 。中塔柱合拢 段经 4 8 h连续监测, 利用第 4道水平支撑连接、 锁 定两侧单塔柱合拢 口, 一次性浇注完成 。 上塔柱首先需施工高 1 9 9 m 的圆弧段 ( 圆弧 段总高度 2 2 9 m, 其 中 3 m 的部分包含在 中塔柱范 围内一同施工) , 然后过渡至竖直段 , 为使爬模结构 可在 圆弧 段顺 利顶 升 , 在 施 工 中重 新设 计 了顶 升 轨 道梁使之适应圆弧段变化 ; 为精确定位索导管, 设计 安装专门的索导管定位架 , 并可辅助钢筋成型; 为提 高测量精度 、 减少工作量 , 特制作三维立体索导管与 塔柱的切面, 编制专项索导管精确测量方案 , 设计十 字棱镜等测量用具 ; 为便于预应力管道精确定位和 防止堵孔 , 采用小型钢纵 向布置的定位网、 波纹管 内 穿衬芯管防护的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 中为保证浇注 质量 , 在索导管 、 钢筋、 管道密集分布 区域合理调整 维普资讯 1 2 桥梁建设 2 0 0 8年第 4期 钢筋 , 布 置混 凝 土下 料 口、 浇 捣 口, 购 置 小 直径 振 动 棒、 便携灯, 采取分责任 区负责制度; 上塔柱封顶后 , 利用预留平台从底端重新安装爬模结构进行上塔预 应 力施 工 , 并 作 为斜拉 索挂设 时的外 壁脚 手悬 挂点 。 3 主 要工 程技 术难 点及 具体 的解 决方 案 3 1 大体积主塔混凝土温度控制 天兴洲大桥 的建造施工引入 了铁路客运专线标 准 , 从施工角度而言, 对混凝 土构件从原材料 、 配合 比、 钢筋骨架绑扎 、 搅拌生产 、 入模浇捣和后期养护 等方面增加 了许 多检验项 目。尤其是温度 控制方 面, 为确保混凝土耐久性能, 提 出了许多全新 的指标 性 要求 , 见 表 1 。 表 1 铁路客运专线标准 中的温度 控制要求 序号 项 目 温度控制要求 该主塔 长 、 宽尺 寸 7 1 8 m, 壁 厚范 围 0 8 3 5 m, 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畴 ; 同时施工历经“ 两 夏一冬” , 并处于长江水上空旷处 , 受气候环境影响 较大, 且下塔柱为单箱双室结构 , 上塔柱为单箱三室 结构 , 极易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纹 。为此针对主塔 不同结构特点、 不同施工季节 , 制定 了以下温度控制 措 施 。 ( 1 )按照截面特点 和季节变化 , 选择有代表性 的节段 , 建立水化热计算模型, 并依此设计冷却水循 环系统 , 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散热。 ( 2 )下 塔柱 节 段 均 匀 布 置 测 温 管 , 浇 注 后进 行 混凝 土中心 、 表面和冷却水进、 出口测温 , 采取调节 进水流量 、 改变进出水流向等方法控制内部温度 、 内 部与 表 面温差 。 ( 3 )中、 上塔柱选用埋置式的测温元件 , 布置于 塔柱截面中心 、 内表面、 外表面、 迎风面拐角等特征 点 , 每 2 4 h观测、 绘制温度曲线 1次, 根据实时测 温情况调节温差、 温度指标 。 ( 4 )秋冬季节施工 , 在模板木带、 面板上覆盖保 温绝热材料。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影响, 保证浇注、 拆 模前温度 、 温差等指标较为稳定; 拆模后在混凝土表 面迅速喷涂 2道养护液保湿 , 并覆盖特制保温被 , 保 温被连接严密 , 上下与混凝土表面密贴 , 以降低热量 交换 、 蓄热保温, 保温被 内胆采用保温绝热材料, 外 包防火布; 在爬架体外侧悬挂 、 覆盖 1层蓬布 , 夜 间 均匀布置碘钨灯照射混凝土表面, 起到防风、 加温的 作 用 。 ( 5 )混凝土养护, 下塔柱、 横梁设 计喷洒系统, 拆模前顶面蓄水 , 拆模后对表面进行喷洒湿润养护 ; 中、 上塔柱为防止流挂污染 , 采用喷涂染色养护液的 方法。养护液经试验合格 方可使用 , 使用时用喷洒 器均匀喷涂 2道。养护液染色为 防漏涂 , 养护期后 自然褪 色 。 ( 6 )下横梁施工, 共 同浇注的塔 柱实体段 内布 置 冷却 循环 系统 ; 箱 形 梁 部 分则 利 用 部 分 预应 力 管 道作为通风散热孔、 内箱布置鼓风机进行散热 。 ( 7 )夏季混凝土生产采取设计夏季 配合 比, 原 材料降温 , 搅拌用水冷却 、 搀入冰水 , 罐车、 泵管覆盖 冲水等措施 ; 冬季混凝土生产则采取设计冬季配合 比, 电热管加热用水 , 罐车、 泵管包裹保温材料等措 施保证入模温度; 温度变化较大时 , 每次生产前均进 行各用料的温度测量 、 拌合物温度热工计算 , 合格后 方投入生产并全过程监控。 3 2 多角 度液 压 自爬 模 架系统 应 用 自爬模架系统主要 由 2部分组成 : 大面积模板 体系、 液压爬升体系。根据本桥主塔 的结构特点和 要求, 对模板体系和爬升体系结构做 了部分改进 和 辅助设计 , 解决 了适应 6 m节段施 工要求、 多角度 倾斜面作业 、 圆弧段模架顶升作业等施工难题 。 3 2 1 适应 5 6 m 高节 段施 工 一 般爬 架系统设计 只能适应 4 m左右高度节 段施工的要求 , 为提高施工效率 、 加快施工进度 , 本 桥主塔节段划分采用 5 6 m。相应劲性骨架 、 钢筋 作业高度增加, 最 高在 已浇 注顶面上 1 o 1 2 m 高 空施 工 。 对选定的液压 自爬模架系统进行改进和辅助设 计 , 将 爬架 顶层 平 台加 宽至 3 m, 适 应倾 斜 面作 业 安 全需求; 设计与劲性骨架连接的施工平台, 满足高空 施工安全作业的需求 ; 在三角架下方设计悬挂 的吊 平 台, 满足后续表面处理 、 装修的需求。 图 2为改进后 的爬架 , 其全 高度为 1 6 9 m, 分 为 6层作 业面 , 劲性 骨 架 上 另有 1 2层 施 工 平 台 , 供施工人员安全、 便利地完成钢筋绑扎 、 模板调整安 装 、 混凝土浇注及上塔柱预应力张拉等工作 。 维普资讯 武汉 天兴 洲公 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 蒋本俊 1 3 图 2液 压 自爬 模 架 结 构 3 2 2 多角度倾斜面作业 下 、 中塔柱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 6 8 9 。 和7 6 6 。 , 由于节段高度达到 了 5 m, 倾斜面作业存在许 多问 题 , 施工 中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下: ( 1 )仰面爬架高空钢筋施工面投影 已落在爬架 外 , 不满足安全要求 , 将爬 架顶层 平台加宽至 3 m, 同时设计与劲性骨架连接的钢筋施工平台。 ( 2 )中下塔 柱交界 、 中上 塔柱交界处结 构发生 转折, 爬架高空反复安装危险性大, 通过预先在地面 拼装好适应新角度 的新爬架 , 原爬架到达最高点后 , 保 留三角 架部 分作 为安 装平 台、 重新 安装 。 ( 3 )节段 高 度 达 5 m, 浇 注 时倾 斜 面 水 平 分 力 较 大 , 易 导致 开裂 及变 形过 大 , 在 下塔 柱利 用横 梁支 阜 丝 架拉结 , 中塔柱通 过模板 、 劲性骨架 、 拉杆拉结两侧 爬架的方法, 使爬架整体连接 、 平衡混凝土产生的水 平分力 。 3 2 3圆弧段 模架 顶升 作业 中、 上塔柱过渡段结构为高约 2 2 9 m、 半径 1 0 0 i n的圆弧段 , 常规爬架设计 的导轨爬升系统无法使 用 , 采取每次起 吊、 高空重复安装爬架 系统的方法, 安全无法保证 , 工期将滞后严重。为解决此难题 , 特 设计 了折线形状的导轨 , 折线处加工成圆弧过渡 , 爬 架依靠折线形状的导轨爬升 , 在几处折线处通过 圆 弧顺利改变角度 , 适应下一节段的需求 ; 同时在上方 劲性骨架上悬挂倒链 、 拉结爬架 , 以保证爬架改变角 度 时 的安全 。 3 3 大型横梁结构施工 3 3 1 整体 施工 方案 图 3为主塔横梁结 构, 该横梁结 构长 5 8 0 m、 宽 1 4 0 m、 跨中部分高 8 0 m, 直接承载主桥钢桁梁, 为单箱双室截面; 每塔横梁混凝土总量约 5 5 0 0 m 3 , 总重量约 1 3 7 5 0 t ; 布置 1 9 8束1 9 乒 j 1 5 2 4 i t l l t l 预应 力钢绞线 ; 塔梁连接部钢筋 、 管道密集 。 在确定该横梁施工方案时 , 制定了严格工艺措 施 , 主要 包括 以下 几点 : ( 1 )采用 刚性 大 、 受力 明确 、 施工 浇注过程 中 压缩 和水 平变 形量 很 小 的支 架 设计 , 避免 因 环境 和 结构受力等 因素导 致支 承条件 不一 致, 产生 沉降 裂纹 ; ( 2 )为保证塔柱与横梁结合质量, 将横梁高度 范围内塔柱与横梁共同浇注 ; 图 3 主塔横梁结构 8 一 8 一 8 维普资讯 1 4 桥梁建设 2 0 0 8 年第 4 期 ( 3 )为防止浇注过程 中两侧塔柱受浇注力或环 境影响发生变形 , 在下塔柱顶端对拉 ; ( 4 )横梁底板管道密集( 5排间距 2 o 3 0 c m) , 腹板钢 筋 密集 、 无法 进人 , 施 工时按 横梁 高度 中心 线 分界 分为 水平 2段 ; ( 5 )采用 从 两 端 向 中间 逐 步 推 进 的 浇 注 顺 序 , 即首 先在 横梁 两端 的塔 柱 部 分连 续 浇注 , 将 混 凝 土 浇注至设计标高, 然后逐步向横梁跨中推进 , 最后在 横梁 中间合拢 , 这样做 的 目的是首先加载塔柱顶端 荷载 , 使塔柱充分外倾变形 , 后期施加的荷载由支架 。 承 受 , 从 而减 少横 梁开 裂 的可能 性 。 从横梁施工的实际过程来看 , 横梁整体沉降量 在 5 mm左右, 两侧塔柱在浇注过程 中几乎未变形 , 拆模后横梁侧、 底等表面均未出现裂纹。 3 3 2 施工 技术保 证 措施 ( 1 )采 用 2台混 凝 土 布 料 机 浇 注 混 凝 土 , 加 快 浇 注速 度 ; ( 2 )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 、 预先穿束 、 真空压浆 的预应力 工 艺 ; ( 3 )内箱布置鼓风机散热、 在实体段布置冷却 水管, 以满足温度控制 的需要 ; ( 4 )浇注混凝土时, 先两端 , 后中间。 3 4 高 空泵 送混 凝 土配制 、 浇捣 3 4 1 混凝 土 配合 比设计 主塔 混凝 土 为 c 5 0高 强度 混 凝 土 , 其 配合 比设 计主要特点是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新标准要求 、 满 足气候环境变化大的施工要求以及高空泵送的性能 要求 。 ( 1 )进行 严 格 的原 材 料 选 择 、 试 验 和各 项 含 量 计算 , 在保证原规范要求 的各项指标前提下 , 进一步 控制氯离子 、 碱含量 以及含气量等耐久性指标 ; ( 2 )依据基础配合 比设计 , 充分掌握主塔施工 环境 、 气候环境特点, 在冬夏两季 进行配合 比调整 , 结合温度控制措施应对环境变化影响 ; ( 3 )配置坍落度 1 8 2 2 c m、 初凝 时间 1 2 1 8 h 的 c 5 0高强度混凝土, 采用 “ 双掺技术 ” : 即掺用聚 羧酸类高效缓凝 减水剂 , 减少水泥用量 、 改善 和易 性 , 掺入 i级优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 , 取得降低水 化热 、 延缓水化热峰值 出现时间、 改善泵送性能及和 易性等效果 , 以适应高空泵送和浇注时间的要求。 3 4 2 混凝 土运 输 、 泵送 ( 1 )2号 墩 由栈 桥从 混凝 土工 厂 运 输混 凝 土 至 主塔下 , 主塔围堰平台上布置 2台 hb t8 0 c大功率 柴油混凝土泵, 泵送管道下横梁附着于下横梁支架 、 中塔柱附着于中塔 柱对撑支架、 上塔柱附着于塔 吊 支 架 。最 高 泵 送 高 度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