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艺.pdf_第1页
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艺.pdf_第2页
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艺.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 啼 工 柱 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艺 王景远 张振辉 李秀云 ( 第二 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 司) 2 0 0 8 年第 1期( 总第 7 5 期) 1 前 山高架桥工程概况 的 施工工 艺和 质量 控制 方法。 贵州扎南高速公路前山高架桥是一座桥长为 8 8 3 8 1 m的大桥 , 设计时速 8 0 k m h , 桥址区处于构 造溶蚀 , 剥蚀深切谷地斜坡地貌 区, 桥梁跨越分布 不均匀的低山和槽谷, 地形起伏, 为缓陡相问的折 线形斜坡 , 最大高差达到 8 2 m, 桥位贵 阳岸斜跨 已 建成的贵遵公路。 该桥左侧宽为 1 2 m,右侧由于位于爬坡车道 桥宽为 1 3 5 m, 下部构造采用空心薄壁墩 、 双柱墩 配挖 孔桩基础 ,其 中最大 桩长 3 0 m,最大 墩高 5 3 m, 上部构造采用 5 0 m、 3 0 m预应力 t形梁, 先 简支后连续结构。 桥址区分布有强风化炭质页岩、 泥岩 , 强度较 低, 但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 灰岩分布较稳定, 溶岩 不甚发育 , 岩体相对较完整 , 强度较高。桥址区地 表水稍发育, 桥下“ v ” 形冲沟为常年性溪流, 主要 受大气降水补给 , 水量充足。 2 前 山高架桥 的技术特点与施工难 点 首先前山高架桥地处深切谷中,谷顶谷底最 大高差达 8 2 m, 地形复杂、 高低起伏 , 且空心薄壁 墩全部坐落在谷底 ,受高度和地形 限制一般轮胎 及履带起 重机无法满足要求 , 给混凝土 、 钢筋及其 它辅材的垂直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 其次, 该桥 墩柱形式多样 , 既有空心薄壁墩又有矩形实心墩 、 圆形实 心柱 , 且墩身 高墩均在 3 5 m 以上 , 尤其是 全桥 1 7 根空心薄壁墩, 墩高壁薄, 平均墩高 4 5 m, 最高达 5 3 m, 壁厚均为 5 0 e m, 施工困难 、 工艺水平 要求高 ; 鉴于上述因素 , 要求对空心薄壁墩的施工 必须寻求出一套切实可行、 快捷、 经济、 安全、 质优 3 0 3 空心薄壁高墩柱施工工艺的选择 现在高墩柱的施工基本上都采用 了大块定型 钢模施工 。使用大块定型钢模能保证桥墩外形美 观 的要求 , 也能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 相对也比较经 济。 但 同时也 出现 了大块钢模过重 , 垂直运输安拆 困难等问题,混凝土结构现浇施工中模板工程费 用约占 1 3 , 支拆用工量约占 1 2 , 因此施工方法的 选用、 模板的设计对节约材料, 降低工程成本关系 重大。 通过对搭设落地脚手架 、 滑模 、 提升模板 、 爬 模、 翻模等施工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 结合前山高架 桥工程施工特点和现有设备情况, 以降低成本、 保 证质量和安全为出发点 ,翻模施工法具有非常大 的优势 ,但是 目前翻模施工有 向复杂化发展的趋 势 ,摸索 出一套既简单又节约的翻模施工工艺显 得尤为重要。 图 1 空心薄壁墩翻模施3 2 4 翻模施工工艺简介 翻模施工是由传统滑模演变而来的,经过近 维普资讯 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艺 几年的工程实践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翻模施工技 术 , 它适用于圆形 、 圆锥形 、 矩形等各种等 、 变截面 形式的高墩施工 , 翻模施工主要 由垂直起 吊设备 、 模板及支架三部分组成 ,其中墩身外模采用精制 的大块定型钢模 , 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或木模 , 通过 高强拉杆与外模连接。 每套模板由内外模、 高强拉 杆、 护栏及内工作平台等组成。 其中模板分标准节 和接缝节 , 一般情况下标准节 高度 为 4 m、 接缝 节 高度为 1 5 m。施工程序为先安装第一层模板( 由 下至上顺序为接缝节+ 标准节+ 接缝节 ) , 浇筑混凝 土, 完成一个基本节段 的施工 ; 以已浇筑的混凝土 为依托 , 拆 除最下一层 的接缝节 和标准节( 顶节接 缝节不拆) , 通过垂直提升设备向上提升 , 将标准 节接于第一层的顶接缝节上 ,接缝节立于标准节 上 , 安装对拉螺杆和内支架 , 完成第二层模板的安 装并浇筑混凝土 , 如此 由下至上依次交替上升 , 循 环往复直至达到设计的施工高度 , 完成墩柱施工。 5 翻模施工工艺的研究和 改进 由于采用传统工艺施工的墩身普遍出现拉 槽、 漏浆 、 错台、 墩身倾斜 、 扭曲等严 重影响墩柱质 量的问题 ,为此很有必要在传统工艺技术优点的 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 , 从模板设计 、 墩身竖直度 和平整度控制 、混凝土的垂直运输 和养护以及行 人安全通道设置上进行改进,并与传统工艺进行 优化组合, 确保高墩柱翻模施工安全高效、 内坚外 美 。 5 1 翻模模板设计 为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和整体刚度,外侧模板 采用 1 0 0 x l 0 mm角钢 、 1 1 0 x l 0 m m扁钢 、 1 0 0 x 5 0 x 1 0 m m槽钢和 5 m m厚热轧钢板定型制作 。 模板面板背面用角钢 、 扁钢加劲 , 充 当整块面 板的次梁 ; 角钢 、 扁钢外背槽 钢锁 口, 充 当整块 面 板 的主梁 。 模板制做过程中以下列指标进行控制 , 以模板跨度的 1 4 0 0控制模板 的刚度且变形小于 1 5 m m, 角钢、 扁钢 、 槽钢( 主次梁 ) 变形小 于 3 mm, 模板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 l mm, 成 型模板 的平 整度小于 1 m m。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考虑,一套模板竖向组合 为 1 5 + 2 0 + 2 0 + 1 5 m, 以此确定高墩翻模施工首节 浇筑 7 m, 以后每次浇筑 5 5 m。 5 2 高墩翻模模板设计创新点 王景远张振辉李秀云 f 1 ) 墩身倒角处采用定型直角模板 , 以保证墩 身“ 棱角分明” 。 在传统工艺中, 普遍采用正模和侧 模( 安装后与桥走向垂 直的模板称为正模 , 与桥走 向平行的称为侧模 ,以下 同)相交形成直角的方 法 , 此种方法极易造成墩身边 角变形 、 扭 曲、 漏浆 等问题 , 影响外观质量 , 采用定型直角模板经过现 场试验和应用 , 证 明可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 成角准 确 、 美观。 f 2 ) 在直角模板上增设棱镜板 , 棱镜板成 1 0 x 1 0 e m的正方形 , 中心有一直径 5 m m的小孔 , 平面 水平焊接在直角模板最高处的肋板上, 适当加劲, 用于放置全站仪用棱镜 。 f 3 ) 模板接缝处两端各设 置一个 q o l 0限位孔 。 由于在模板制作过程中,为保证模板连接螺栓插 入顺利 ,每个连接螺栓孔直径都比螺栓大 2 m m, 即孔为 q o l 6 m m, 螺栓为 q o l 4 mm高强螺栓 , 如果工 人 操作不细心就 有可 能造 成拼接 不严 或 拼接误 差 , 设置限位孔的目的, 就是在模板吊装就位后首 先将 qo l 0的涂油限位销插入限位孔中,其次进行 连接螺栓 的安装 ,这样既保证 了螺栓安装的正常 进行 , 同时为校验模板是否变形提供依据。 5 3 墩身竖直度及平整度控制 高墩柱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竖 向中轴线呈 “ , 形 、 “ ( ” 形和“ s ” 形 的情况 , 根本原 因就在于其 高度所致。施工循环越多, 墩柱越高, 使得模板安 装越来越困难 。再者 ,施工 中还可能在混凝土振 捣、 模板安装和其它外力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使 模板竖 向中轴线或 因同向偏差积 累,或因强行纠 偏不当而使得其偏离设计轴线。最终可能导致高 墩柱部分施工节段 的检测项 目如相邻间距 、竖直 度、 平整度、 轴线偏位甚至断面尺寸等达不到 公 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的规定值或允许值。 高 墩柱施工一旦发现相邻间距、 竖直度、 平整度、 轴 线偏位等相关指标出现异常 , 基本无法进行补救 , 造成严重 的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如果墩身竖直 度及平整度控制得好 , 首节墩身测量放线无误, 相 邻间距、 轴线偏位等指标就不会出现异常, 因此施 工过程中竖直度及平整度的控制成为墩身质量控 制 的重 中之重 。 翻模施工最初采用全站仪和铅锤进行墩身竖 直度、 平整度控制, 即利用全站仪、 望远镜、 十字丝 和铅锤线在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测。在使用过 31 维普资讯 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艺 程中发现,铅锤在墩柱较低时可起到一定的竖直 控制作用 , 但是当墩柱高度超过 2 0 m以后 , 受风 力和铅锤 自摆 的影响 , 铅锤线晃动较大 , 无法起到 竖直控制作用 。利用全站仪 、 望远镜 、 十字丝能很 好地检测模板拆 除后墩身的竖直度 ,但仅限于墩 柱的四个棱角 , 对墩 面无法进行观测 , 距离墩身超 过一定限度后 , 发现棱角线与墩面重合严重 , 观测 困难 。 在察觉这一缺点之后 , 在试验墩的附近以墩 面平行方 向分别设置八个控制点 , 经过现场观测 , 解决了上述 问题 。 5 4 高墩柱混凝土的垂直运输 高墩柱混凝土的垂直运输速度是保证混凝土 浇筑连续性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影响翻模施工 进度的重要因素。 首先, 使用落地式混凝土泵进行 运输试验 ,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 , 落地式混凝土泵基 本上能满足较低墩柱浇筑的要求,泵送高度也能 满足需要。 但是 , 在浇筑过程 中落地式混凝土泵的 输送 管的安装与拆 卸非常麻烦 ,墩柱超 过 2 0 m 后 , 输送管的安装与拆卸 占用将近 2 d或更多的时 间 ,而每根墩柱都安装输送管的方案又占用大量 的资金, 在成本控制上没有可行性, 严重影响施工 工期 。 在考虑了生产成本 、 质量控制以及施工进度 等多方面因素之后确定:空心薄壁墩用混凝土采 用塔 吊配合混凝土吊舱进行垂直运输 ,低于 2 5 m 的墩柱采用泵送混凝土,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 降 低 了施工成本。 5 5 高墩柱混凝土成品养护 根据高墩柱施工的特点 ,拟采用喷涂型混凝 土养护剂进行成 品养护 ,并到使用上述养护剂养 护的标段进行现场调研。混凝土养护剂的养护原 理是 , 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液时 , 成品表面的氢 氧化钙与养护液 中的硅酸盐作用生成硅酸钙和氢 氧化物 , 硅酸盐是不溶物 , 能封闭混凝土表面的缝 隙, 并生成一种坚实的簿膜 , 阻止混凝 土中自由水 过早地蒸发 , 起到覆盖养护的功能 , 采用喷涂混凝 土养护剂进行养护省工省力、 施工简便 , 对混凝 土 强度没有影 响, 并有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作用。 通过调研得知 ,虽然混凝土养护剂具有施工简便 3 2 王景远张振辉李秀云 的优点 , 但是使用成本太高, 考虑到贵州“ 天无三 日晴” 、 多雨潮湿 的气候特点 , 因地制宜地采用墩 身表面粘贴塑料薄膜的方法进行养护 ,取得很好 的效果 , 在 “ 梅雨 ” 时期不采取养护措施对混凝土 强度也没有影响, 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养护费用。 5 6 行人安全通道设置 高墩柱翻模施工最 困难 的就是施工人员的上 下通行问题 , 近年来发展的液压托架翻模、 内爬架 翻模等主要是基于人员安全考虑在传统工艺上进 行改进的, 虽然“ 安全生产无小事” , 但是增加了大 量的附属设备费用。怎样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不会 花费太多费用?经过到其它标段参观、学 习和调 研, 初步确定了附着墩身搭设安全通道的方案 , 并 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组织现场试验。 附着墩身搭设安全通道具体做法为 :以墩底 承台为基础 , 使用 q 4 8 m ma 3钢管和扣件搭设脚手 架, 横杆间距 0 8 m, 立杆间距 0 8 m, 连接处设置剪 刀撑 , 整个架体 内外共 3 层 , 层 与层之间立杆间距 0 3 m, 内部净宽 1 6 m、 长 7 5 m, 每 隔 5 m设 置对角 撑一道 , 以保证脚手架 的整体性 。 在脚手架内部用 钢管搭设宽度为 0 8 m、 坡度为 3 0 。 的人行通道 , 通 道上满铺木板并设防滑条。同时利用墩 身通气孔 横穿钢管与架体连接,使脚手架完全附着在墩身 上 , 提高稳定性和抗倾覆性。 通过施工实践 , 使用 q 4 8 mm a 3钢管和扣件搭 设安全通道, 方法简单、 安装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