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 热工自动化介绍中国电力网 2008年1月9日11:05 来源:点击直达中国电力社区dl/t 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5部分 热工自动化(以下简称规范)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技综199640号文关于下达1996年制订、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安排编制,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对sdj 279-199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修改和补充。经审查修订大纲,“电自发(1997)05号文”将规范的名称改为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规范规定了热工自动化专业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要求,适用于国产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5mw600 mw凝汽式发电厂、50mw及以上供热式机组的热电厂和采用洁净发电技术的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对其他容量机组以及类似的涉外工程和引进热工自动化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工作可参照使用。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第16号公告”发布,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实施后代替sdj 279-1990。一、 改名称的原因原称“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一词,已不适应目前火电厂热工测量和控制的现状。根据gb/t17212-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术语和定义,“仪表”是测量和指示被测值的装置(“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控制”是为达到规定目标,在系统上或系统内的有目的的作用(“系统”是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规定目标而构成的一组元件)。直接完成规定功能的实体称为“硬件”,如测量硬件、控制和计算硬件等。目前,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机组的设备选型,除就地安装的测量硬件和终端控制元件等外,均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一般可覆盖数据采集系统(das)含计算机监视系统(cm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视系统(fsss)、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等,已经不是单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硬件的概念,故本规范更名为热工自动化。依据dl/t7011999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对热工自动化定义为“采用检测与控制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的热力生产过程进行生产作业,以代替人工直接操作的措施。”二、章节的调整依据dl/t6002001电力标准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中“工程建设标准的专用规定”,标准的层次分为:章、节、条、款、项和附录,层次的编排:章使用阿拉伯数字从开始对章编号;每章的节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3.1、3.2等);每节的条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3.1.1、3.1.2等);款的编号用1、2、3等编写;项的编号用1)、2)、3)等编写(本标准无);附录的编号由“附录”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依据dl/t6002001“标准要素” 的规定,规范增加了“1 前言”和“2 范围”两章,其余第3章第9章的名称和顺序与原规范第一章第七章基本相同。其中,原规范第四章 仪表盘(台、箱、柜)的安装、“第五章 电气线路的安装”和“第六章 管路敷设”,规范分别改为“6控制盘(台、箱、柜)的安装”、“7 电线和电缆的敷设及接线”和“8 管路的敷设和连接”。规范第3章第9章中节的名称和顺序与原规范第一章第七章中的节基本相同。其中,原规范第一章“第二节 设备保管”和“第三节 施工准备 ”,规范分别改为“3.2 到货保管和验收”和“3.3 施工准备和配合”;规范第4章增加一节“4.8 称重”,编入原规范第二章“第七节 机械量第2.7.7条和第2.7.8条”的内容;原规范第四章“第一节仪表盘安装”规范改为“6.1控制盘安装”;规范第7章增加一节“7.1 一般规定”,删除原规范第五章“第三节 接线盒安装”名称,将其内容编入规范“6.1 控制盘安装”中;原规范第七章“第一节 防爆”,规范改为“9.1 防爆和防火”。原规范第八章第十章有关调试的内容大部分删除,规范第10章所包括的“热工仪表和控制装置的调试和验收”仅涉及施工安装方面应做的工作,整各系统的调试和验收另有标准规定(该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另行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规范中不再列入,以免重复。规范中“附录管路及阀门严密性试验标准”、“附录垫片材质选用”、“附录孔板、喷嘴和文丘里喷嘴所要求的最短直管段长度” 和“附录仪表管材及管径的选择”分别为原规范附录一附录四;新增“附录计算机信号的分类及电缆选型”、“附录信号电缆与动力电缆之间的最小距离” 和“附录g常用隔离液物理化学性质”。所有附录均为规范性附录。规范未列入原规范有关调试的附录五附录八。三、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说明规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dl500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1992年)、“dl/t5035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1994年)、“sdj68 电力建设设备维护保管规程”(1984年)的最新版本也与本规范一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第16号公告”发布,其最新版本分别为“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50352004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dl/t8552004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适用于本规范。四、主要条款和条文的修订修订后的规范保留了原规范中经长期实践行之有效的有关安装方面的条款。由于新型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以及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出现,规范补充增加的条款和内容也较多,现将第3章第9章的主要修订情况简要叙述如下:第3章 总则补充增加:焊工、焊接热处理人员、仪表校验人员的资格要求;采用空调的控制室和电子设备室等的空气调节参数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和验收的规定;监视和控制系统硬件、电子装置机柜等精密设备的存放要求;设备到达现场后,应按合同规定和商检要求进行验收核以及对专用仪器、专用工具的规定;施工现场核对设备基础以及预留孔和预埋铁件的坐标尺寸的规定等。第4章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修改内容: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与焊接”依据dl5007改为“插座和接管座不可设置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内”;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的安装要求依据gb/t 262419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修改;汽、水分析样品管路系统包括取样装置、连接管及附件、阀门等的材质依据dl/t 665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验收标准修改;对转速、轴向位移、胀差、主轴偏心、轴承座绝对振动、轴振动、热膨胀、阀位开度等测量,按gb/t 13399-92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推荐的传感器型式,分别对其安装要求作规定。补充增加:按“阀门的压力温度等级”核对阀门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取源阀门的选型要求;测量汽轮机前导汽管壁温的热电偶的安装规定;汽轮机防水保护的测温器件的安装规定;测量管壁温度铠装热电偶绝缘电阻要求;测量汽轮机轴瓦温度的备用热电阻引线引至接线盒的规定;压力取源部件与管道上调节阀的距离的规定;炉膛压力取源部件的位置的规定;测量蒸汽流量的节流件上、下游取压口装设冷凝器的容积的规定;速度式流量计,如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旋涡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传感器安装的规定;质量流量计的传感器安装的规定;高压加热器水位平衡容器及其管路不得保温的规定;双法兰液位变送器、外浮筒液位计、超声波料位计、重锤式探测料位计、射频导纳式煤料物位传感器安装的规定;锅炉炉膛电视摄像探头安装应考虑水冷壁热膨胀的规定;锅炉炉管泄漏检测装置安装的规定;火灾探测器安装的规定等。第5章 就地检测和控制仪表的安装修改内容: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温度高于“70”时,仪表阀门前应装u形或环形管。依据dl/t5182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导管、电缆设计技术规定改为“60”,并对就地压力表的阀门装设作了规定。补充增加:低量程变送器安装位置的规定;仪表阀门和排污阀的选型要求;开关量仪表的敏感元件安装的规定;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安装的规定;用于监测烟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安装的规定;执行机构安装处的环境温度要求。第6章 控制盘(台、箱、柜)的安装修改内容:盘底座“最大水平高差不应大于3mm”依据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改为“水平度1mm/m、5 mm/全长”。补充增加:电子装置机柜内模件的安装规定;盘内部连接导线选型要求;对抽屉式配电柜的抽屉的要求;大屏幕显示器的安装要求。第7章 电线和电缆的敷设及接线修改内容:依据cecs 31:91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修改和补充对电缆桥架安装的规定;“敷设全塑控制电缆电缆时的周围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措施,否则不宜敷设,依据gb 9330.2-8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改为“敷设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时的周围环境温度低于0时”;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按不同的结构作具体规定。补充增加:在热力设备、管道及其附近敷设导线和电缆时,必须考虑其热膨胀的影响的要求;在爆炸和火灾的危险环境中敷设电线和电缆时的规定;光缆的敷设规定;计算机信号电缆的选型要求和敷设规定;铝合金和玻璃钢制电缆桥架安装要求;电缆防火封堵的规定。第8章 管路的敷设和连接补充增加:测量凝汽器真空的管路的规定;测量管道的保温施工的规定;测量管路的最大允许长度的规定;对导管的各种连接方式的有关要求,分别作了规定。第9章 防护与接地修改内容:屏蔽层接地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宜在表盘侧,但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的接地点应靠近信号源的接地点。” 依据dl/t51822004改为“当信号源浮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