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铜铁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庐铜铁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庐铜铁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庐铜铁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庐铜铁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铜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ta1)工程项目名称:新建庐江至铜陵铁路站前工程 施工合同段:lttl-04 编号:ztsyj-ta1-20141220-1致:中铁二院监理庐铜铁路监理二标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机构):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 路基过渡段 的施工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批。附件:庐铜铁路站前4标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承包单位(章): 项目负责人: 日 期: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项目监理机构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建设单位各1份。新建铁路庐铜铁路庐江至铜陵段庐铜铁路站前4标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批: 时 间: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庐铜铁路站前4标项目经理部安徽无为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原则1三、工程概况11、总体概述12、主要技术标准23、主要工程数量2四、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21、地形、地貌、地质特征22、地震动参数43、气象、河流、水文4五、施工准备41、场地准备42、技术准备53、材料准备54、施工人员配置55、施工设备配置66、施工便道67、临时用电68、临时施工给排水69、地下管线勘测工作610、分层厚度线6六、工期安排7七、路堤与桥台过渡段71、施工工艺流程72、施工方法83、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84、注意事项95、质量检验9八、路堤与涵洞过渡段91、施工工艺流程92、施工方法103、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114、注意事项125、质量检验12九、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21、施工工艺流程122、施工方法133、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144、注意事项145、质量检验15十、质量控制措施15十一、质量验收16十二、质量保证制度16十三、安全保证措施17十四、安全保证制度17十五、环境保护、文明施工1819一、 编制依据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5、新建铁路庐铜线庐铜至铜陵段四标的相关施工图纸及说明等资料。6、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7、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8、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在同类铁路施工中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二、 编制原则1、遵循施工工艺及施工规范,合理组织人力、物力,合理安排施工程序。2、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3、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合理储备物资,确保工程需要。三、 工程概况1、总体概述本项目承建的新建庐江至铜陵铁路站前工程lttl04标,标段起讫里程为:dk70+413dk95+561.939,正线长度25.149km,不含dk94+832dk95+561.939庐铜铁路与合福铁路并行段南北引桥先行工程,实际长度24.419km。路基:区间土石方83.52万m3;站场土石方111.91万m3。桥梁:特大桥11572.42延长米/4座,中桥27.488延长米/1座,小桥1座。涵洞: 1630.15横延米/54道。2、主要技术标准(1)桥路过渡段过渡段长度:l=5+2(h-0.6),h为填高,0.6为基床表层厚度,采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压实度标准为:地基系数k30130mpa/m,孔隙率n31%;填筑前,地基压实k3080mpa/m。(2)路涵过渡段过渡段长度:l=2+2(h-0.6)(涵顶距路肩高度0.6mh1.5m时),或l=2+2h1(涵顶距路肩高度h1.5m时),h为涵洞两侧路堤填高,0.6为基床表层厚度,采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压实度标准为:地基系数k30130mpa/m,孔隙率n31%;填筑前,基坑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地基压实k3080mpa/m。(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先沿原地面纵向挖成1:1.51:3的坡面,在坡面上设置台阶,台阶高度为0.6m,采用a组料回填,压实度93%。3、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路基过渡段a组填料13万m。四、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 地形、地貌、地质特征沿线地形地貌单元可划分为丘陵区、高阶地区、长江冲积平原区,各地貌分区工程地质特征有明显差异性。丘陵区:线路经过地段为丘陵区边缘,沿线零星分布。丘坡自然坡度1020,植被较发育,坡脚村庄较多,基岩较多出露。丘陵区内未见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高阶地区:高阶地分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工程地质条件一般。长江冲积平原区:第四系地层厚2050m,上部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粉土广泛分布,松软土厚度变化较大,层厚520m,最大埋深约30m,下部粉土及砂类土,松散饱和,容易产生震动液化,且多为长江的圩区,为浸水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本线所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黏性土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主要分布情况如下: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长江冲积平原的第四系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层中,埋深一般为13m,较发育。黏性土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上中更新统黏性土节理裂隙内,不仅水量小,而且埋深、流向等均无固定的规律,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埋深一般为38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构造裂隙、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中,一般不发育,在断层破碎带、岩性接触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水量较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赋存并循环于沿线三叠系和侏罗系等可溶岩的溶洞、溶腔和裂隙中,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丰富。本线岩溶水均在路肩标高以下。2、 地震动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有:庐铜铁路全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dk46+000dk84+200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地震烈度等级为7 度;其余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烈度等级为6 度。3、 气象、河流、水文庐江地区和无为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无霜期长。据巢湖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约16,全年最低温度在1 月份,年均24;最高温度多在8 月份,平均在2829,最高一般达3334,绝对最高气温在40以上。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40d。初霜期在11月下旬,终霜期在3 月上旬。年平均蒸发量约700800mm,年内最大蒸发量在8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为100140mm;最小蒸发量在1 月份,平均在20mm 以下。年平均风速以冬春季最大。据巢湖气象站19571991 年实测风速统计分析,多年平均风速3.3m/s,69 月最大平均风速为9.06m/s,极端最大风速22m/s。本工程范围内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河流众多。跨越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西河。五、 施工准备1、场地准备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原地面为松软表土及腐殖土时,应清除干净,原地面表层为松散土层时,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基底应平整、密实。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技术准备施工前将设计图纸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进行测量放样、级配碎石母材试验、级配碎石常规试验等准备工作。3、材料准备填料采用a组料,采用外购方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厂家,运输至现场,进场前进行原材料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入场。4、施工人员配置我项目部按照合同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场,并确定其职责、人员分工,具体分工如下:主要负责人员分工名单序号职务姓名备注1项目总工刘华为负责施工技术2生产副经理吴细平负责现场协调3工程部长蒋旭根负责方案、报告4质检工程师何明贵负责质量工作5测量主管梁康康负责测量工作6试验主管张玉山负责试验工作7设备主管郑立才负责设备管理8现场安全员刘建杰负责现场安全9质检员王杉衫负责质检工作 劳动力配置计划序号工种名称数量(人)备注1技术员12测量员33试验检测员24现场管理员25司机56普工8合计205、施工设备配置主要设备配备表序号机械名称数量备注120t压路机2台2挖机2台3推土机2台4小型振动夯2台6、施工便道利用路基纵向便道将a组料运至施工现场,便道宽度不小于3.5m,最大纵向坡度不大于20%,顶面铺设10cm碎石,两侧设排水沟,排水顺畅,符合施工要求。7、临时用电本工程临时用电拟采用一台315kv变压器接入当地电网,然后用一级、二级、三级配电箱引至施工工点,另备用一台25kw发电机。8、临时施工用水经试验室检测附近河流水质满足施工用水要求,故本工程施工用水可从附近河流抽取。9、地下管线勘测工作施工前经过向有关单位联系、沟通及现场目视可见情况,并在施工前进行地下管线探测仪,多了解地下管线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0、分层厚度线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定出分层厚度线,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25cm,最小分层线厚度不小于15cm。11、工艺性试验工艺性试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过渡段。施工时间较长或需要尽早开工填筑完成的地段。当沿线填筑的土质变化较大时,工艺性试验应选在土质较好而且对今后施工有广泛指导作用的过渡段。在过渡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碾压方式及遍数、检测过程、松铺厚度系数并确定合理的控制填层厚度、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工艺试验确定施工人员组成及分工,绘制质量管理框图;并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面积。六、 工期安排结合桥涵、路基施工组织安排,按每个过渡段3天/个的施工进度计算。计划施工时间为:2014年12月20日2015年12月20日,共360天。七、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 施工工艺流程2、 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a组料采用外购方式运输至施工现场,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25厘米,具体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3、 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80 mpa/m。在桥台及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设计强度为35mpa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a组料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4、 注意事项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c15混凝土,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m厚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砖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a组料级配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5、 质量检验质检、试验人员按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检测项目地基系数k30(mpa/m)孔隙率n(%)压实标准13031八、 路堤与涵洞过渡段1、 施工工艺流程2、 施工方法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在涵洞左中右三处画上用双面胶标志填筑厚度线,并应与相邻路堤按1:2坡度的台阶同步施工。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5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3、 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80 mpa/m。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及质量验收标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并尽量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结构物顶部1m内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1m范围内的a组填料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4、 注意事项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c15混凝土,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5、 质量检验质检、试验人员按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检测项目地基系数k30(mpa/m)孔隙率n(%)压实标准13031九、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 施工工艺流程2、 施工方法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5cm,具体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3、 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靠近台阶部位的a组填料,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基床表层采用a组料填筑。4、 注意事项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5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5、 质量检验质检、试验人员按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检测项目压实度孔隙率n(%)压实标准大于等于93%31十、 质量控制措施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a组填料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尽量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8) 碾压过程先两侧后中间平行操作,行与行间重叠宽度大于40cm,前后相邻段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上下二层的区段搭接接头错开长度不小于3m。(9) 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操作要求为:开始慢启动,启动后匀速行驶;强振过程速度不大于4km/h。(10) 遇有测量标志或外露的构造物等压路机无法靠近时,采用小型振动夯实设备充分碾压,保证碾压质量和平整度。碾压完成后做到过渡段平整、坚实、无松散起皮和弹簧翻浆现象。十一、 质量验收(1)桥路过渡段地基系数k30130mpa/m,孔隙率n31%,原地面地基压实k3080mpa/m。(2)路涵过渡段地基系数k30130mpa/m,孔隙率n31%,原地面地基压实k3080mpa/m。(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压实度93%。十二、 质量保证制度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到本工程施工,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部、架子队、作业队伍、工班、作业人员五级质量自检流程。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