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主隧道及地面道路(一期)工程第三标段明挖隧道上跨地铁1#线盾构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三月一日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二、工程概况2三、与郑州地铁1#线交叉情况9四、环境及市政管线调查17五、跨地铁段加固设计方案18六、施工对盾构隧道影响的控制要求19七、项目总体施工安排19八、博学路市政管线迁改保护19九、地下隧道工程与地铁交叉节点施工措施24十、三轴搅拌桩施工32十一、安全保证措施36十二、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38十三、地表监测39明挖隧道上跨地铁1#线盾构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依据1)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郑东新区动力北路道路工程(圃田西路莲湖东路)施工图设计。3)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及同济大学: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地下道路工程与地铁1#线交叉节点技术处理方案。4)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工程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ij034-2000。10)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1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1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98)。17)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2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2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22)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23)排水检查井(02s515)。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12)。2、编制原则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量维持既有交通秩序。2)符合性原则。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工程的工期,搞好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4)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二、工程概况1、隧道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地下主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位于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核心区东广场,地下工程主要由主隧道、次隧道、连接隧道、出入口匝道四部分组成。2)隧道结构形式主隧道:单向组织的环路系统(逆时针),中间2车道为通行车道,两侧2个车道为进出地下车库的交织车道。采用单孔箱涵形式,结构净宽15.5m,局部结合交通及结构受力等因素,设置镂空中隔墙,墙宽0.8m。次隧道:连接与主隧道不相邻的车库,多布设与城市支路下方,净宽为12.25m。连接隧道:为了解决车辆在单向主隧道运行时环圈绕行的问题,在主环中间增设的小环,连接隧道共四条,单向车道布置,结构净宽7.75m。出入口匝道:为主隧道与地面道路连接,结构净宽7.75m。主隧道为钢筋砼闭合框架结构(单孔),结构内净高5.1m,净宽15.5m,结构顶板覆土46m,标准段顶板厚1.3m,侧墙厚1.3m,底板厚1.3m,异形段顶板、侧墙加厚。主隧道横断面内宽15.5米,布置为:0.5m(设备带)+0.25m(安全带)+0.5m(路缘带)+3.25m4(车行道)+0.25m(路缘带)+0.5m(安全带)+0.5m(设备带)。连接通道为单孔箱涵形式,净宽7.75m,净高4.6m,结构顶板覆土约5m,标准段顶板厚0.7m,侧墙厚0.7m,底板厚0.7m,异形段顶底板、侧墙加厚,其中a、b连接隧道局部采用共墙设计(双孔箱涵形式),c、d连接隧道局部采用共墙设计(双孔箱涵形式)。连接通道单孔净宽7.75米,布置为:0.5m(设备带)+0.25m(安全带)+0.5m(路缘带)+3.25m(车行道)+2.75m(应急车道)+0.25m(安全带)+0.25m(设备带)。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主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平面图2、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工程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击平原,地貌单一,地面整体高程约76.486.5m,沿线多为农田、果园。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理特征,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由于受周围在建建筑场地基坑降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有所下降,水位埋深约在地面下5.29.6米左右,实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在现地面下6.910.6米左右(绝对高程77.05米74.66米),呈西低东高走势。项目所在区郑州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3、场地地质概况在场地内及其附近不存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没发现其它对工程有不利影响的埋藏物。场地土按岩性及力学特征分层情况如下:第1层粉土(q4-3al),褐黄色,稍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表层有40cm厚左右的耕植物。见植物根系,含云母、铁质氧化物。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2层粉土(q4-3al),褐黄色,湿,稍密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锈色铁质浸染,偶见小姜石。该层颗粒较多,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3层粉质粘土(q4-2l ),褐灰灰色,湿,可塑软塑,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锈色铁质浸染,云母片,偶见小姜石,底部含蜗牛壳碎片,局部夹淤泥质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4层粉土(q4-2l,浅灰灰色,稍湿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片,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砂含量高,局部相变为粉砂,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5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饱和,可塑,无振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云母片、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局部见植物根系腐殖系。第6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湿,密实,振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片、偶见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局部砂含量高。平均层底标高74.81m,平均厚度1.2m. 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7层有机质粉质粘土(q4-2l),灰灰黑色,层底局部渐变为黄褐色,饱和,软塑可塑,无振摇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云母片、铁质氧化物、钙质斑点、蜗牛壳碎片及少量姜石,局部夹少量有机质土。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7夹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湿,密实,振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片、偶见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局部分布。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8层粉砂(q4-1apl),灰色,饱和,中密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分选中等,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层顶局部夹粉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9层细砂(q4-1apl),灰灰黄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分选中等,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该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性质稳定。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10层粉质粘土(q4-1apl),褐黄色,饱和,硬塑坚硬,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振摇反应,土中含有姜石,铁锰质结核。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11层细砂(q4-1apl),褐黄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粘粒含量高,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局部夹有中砂。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12层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棕黄色,饱和,硬塑坚硬,有光泽,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韧性高,土中含铁锰质结核,土层粘性较大,上部含较多的姜石,局部地段姜石富集。在40米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4.7米。场地各地层厚度埋深及层底标高统计表层号厚度(米)层底标高(米)埋深(米)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10.83.32.0781.3383.9782.530.83.32.0720.63.21.878.882.3480.741.55.53.8730.42.71.3177.780.779.493.26.55.15414.32.7375.0178.7976.855.69.57.7550.33.71.373.277.9975.566.310.89.0360.52.71.2172.1876.1474.377.71210.24715.93.167.673.737110.717.413.67夹0.62.61.1769.172.6771.5911.11512.9980.96.43.165.2971.9967.8613.719.516.7393.511.16.7258.4864.1761.152125.623.44100.52.91.4557.4461.2759.7123.627.325.051110.416.214.0245.1448.4746.3835.339.538.2812在40米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深度为4.7米岩土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1层号项目w()y(knm)gs(-)e(-)sr()wl()wp()ip(-)il(-)01n191932191932323219max22.918.72.70.9129827.718.89.30.58min17.916.42.70.6846323.015.77.30.17m20.117.32.70.8197726.117.88.30.35f1.6920.7100.06910.6151.0280.7270.3830.1020.0840.04100.0850.1380.0390.0410.0460.291s1.0340.98311.0341.0561.0141.1182n232338232338383823max2818.32.70.968962818.99.30.92min17.917.12.70.7327222.815.67.20.26m22.717.72.70.8448425.517.480.58f2.6530.38300.0597.2461.2100.840.5061.0740.1170.02200.0690.0870.0480.0480.0630.3s1.0430.99211.0251.0321.0181.1093n232323232327272723max36.818.32.731.0989937.822.415.40.97min20.217.02.710.6957429.616.611.20.35m26.617.22.720.8839032.418.713.70.70f4.5470.5350.0060.1147.8122.5151.6181.2960.2270.1710.0310.0020.1300.0870.0780.0860.0950.324s1.0620.9891.0011.0471.0321.0321.1184n282850282850505028max27.119.22.70.94910028.119.49.40.89min17.116.62.690.7275722.215.46.80.29m22.618.22.70.8408425.617.68.10.60f2.3140.7380.0010.06411.3141.3050.9050.4890.1720.1030.0400.0010.0070.1350.0510.0520.0600.278s1.0340.98711.0251.0441.0151.0945n272727272729292927max27.119.72.700.88610028.319.39.61.21min18.017.82.700.6207123.516.07.20.44m23.418.62.700.7999125.517.580.82f2.3860.40600.0616.811.0740.7250.4840.2350.1020.02500.0770.0750.0420.0430.061287s1.0370.9911.0001.0281.0271.0181.1046n232335232335353523max27.119.72.70.86610028.319.39.61.21min1817.82.70.6207123.5167.20.44m23.418.62.70.7999125.517.580.82f2.3860.430.0535.1651.3130.8360.5240.1450.1.20.0230.0750.0590.0520.0490.0660.238s1.0370.99111.0281.0271.0181.1047n373737373746464637max35.419.12.730.99810038.823.215.70.99min19.617.02.710.6488630.617.311.50.33m28.018.22.720.8409634.820.114.70.61f4.0070.5110.0060.1103.7462.6271.7521.0550.1810.1430.0280.0020.130.0390.0760.0870.0720.297s1.0410.9921.0011.0371.0111.0181.0847夹n131315131315151513max2519.32.700.8269928.219.29.30.69min19.517.72.700.6158123.716.37.40.26m22.918.52.700.7429226.518.18.40.54f1.7700.3930.0000.0535.1191.2130.8230.4640.1430.0770.0210.0000.0710.0560.0460.0460.0550.265s1.0390.9891.0001.0361.0281.0251.1338建议18.59建议18.810n171717171717171717max23.229.12.730.779939.423.615.80.17min14.118.12.720.5827230.116.912.40m17.718.52.720.6858433.819.314.60f3.2550.2990.0050.0678.773.2412.4480.9940.1840.0160.0020.0970.1040.0960.1270.068s1.0790.9931.0011.0421.0451.02911建议1912n131313131313131313max27.219.72.730.78110040.223.916.30.21min2018.62.710.5878631.117.612.90m22.919.02.730.6769236.12115.10.03f2.3380.2970.0070.0524.3393.1262.3070.8990.1020.0160.0020.0770.0470.0870.1100.059s1.0510.9921.0011.0391.0241.030各土层的基床系数建议值 表2类别12345677夹89基床水平(kx)mpam14171822252720304550系数垂直(kv)mpam13151520252518282535各层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k0建议值 表3类别12345677夹89静止土压力系数k00.450.460.530.460.450.490.580.440.410.4各土层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建议值 表4类别12345677夹89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6.08.54135.518418814渗透系数建议值(cms) 表5层号12345建议值5.010-47.510-43.010-66.010-49.510-6层号677夹89建议值1.010-33.010-61.210-35.510-32.010-2上表c、值为cu试验得到。依据设计图纸及地质报告,基坑降水时,综合渗透系数建议值土层建议值为k=0.6m/d,砂层建议值为k=8.0m/d。三、与郑州地铁1号线交叉情况1、隧道与地铁盾构隧道空间位置关系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地下道路工程与地铁1号线共有4处交叉,平面交叉节点示意图见图3.1。1号节点:主隧道主线在zx0+000与地铁1#线正交,节点平面详图见图3.2,节点纵断面见图3.3,节点横断面见图3.4。2号节点:连接通道a、b在la0+168处与地铁1#线正交,节点平面详图见图3.5,纵断面见图3.6,横断面见图3.7。3号节点:连接通道c、d在lc0+170附近与地铁1#线斜交,夹角约74,节点平面详图见图3.8,纵断面见图3.9,横断面见图3.10。4号节点:主隧道主线在zx1+650附近与地铁1#线斜交,夹角约33,节点平面详图见图3.11,纵断面见图3.12,横断面见图3.13。主隧道处节点为单孔箱涵结构,顶底板厚均为1.3m,节点主隧道结构详图见图3.14。连接通道处节点为双孔箱涵结构,顶底板厚0.8m,中墙0.5m,底板厚1.1m,交叉处连接通道详图见图3.15。图3.1 交叉位置示意图图3.2 1号节点平面详图图3.3 1号节点纵断面图图3.4 1号节点横断面图图3.5 2号节点平面详图图3.6 2号节点纵断面图图3.7 2号节点横断面图图3.8 3号节点平面详图图3.9 3号节点纵断面图图3.10 3号节点横断面图图3.11 4号节点平面详图图3.12 4号节点纵断面图图3.13 4号节点横断面图图1.15 zx0+000、zx1+650处隧道断面(适用于1、4号节点)图1.16 连接通道标准横断面(适用于2、3号节点)2、地铁盾构隧道相关参数郑州地铁1#线在影响段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管片内径5.4m,外径6.0m,环宽1.5m,管片厚度0.3m,两线间线间距13m,净间距7m。四、环境及市政管线调查1、主隧道部分主隧道位于规划的动力北路路面以下,主隧道与地铁1#线交叉部分经调查无市政管线,无地面构筑物,无明显不良地质情况,无古墓、暗河等存在。2、连接通道部分地下隧道c、d连接通道在博学路与郑州地铁1#线交叉(3#节点),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博学路须半幅封闭。交叉段博学路市政管线错综复杂,分布着热力、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周边无地面构筑物,无明显不良地质情况,无古墓、暗河等存在。为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市政管道(线)安全,须经细致调查并取得相关产权单位许可后,制定相应方案采取措施进行保护。3、影响施工的市政管线调查(1) 污水系统管道博学路市政污水管道分别以商鼎路交叉处、七里河南岸为起点,向动力北路交叉汇集,经规划的动力北路污水系统排出。经查郑州市郑东新区博学路污水工程(商鼎路七里河)竣工图设计(调整),东西两侧管道距离博学路中线各13.5m,污水管道动力北路以北为d500,动力北路以南为d600,管材为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经调查,我项目管段内污水管线尚未投入使用。(2)雨水系统管道雨水系统管道位于博学路快车道中央,雨水由南向北排入七里河,东西两幅的雨水涵尺寸分别为2m1m,2.6m1.2m,埋深1.9m2.4m,每隔40m一道d500支管。经过雨天实际调查,发现横向支管水位较浅(约10cm)。(3)市政给水及消防管道给水管线位于博学路东西两侧,南北走向。(4)高压杆线(井)高压杆线祭王线及博北线分别位于动力北路以南及博学路中央(其中地铁1#线博学路站3根穿线杆位于祭王线50#杆旁),管沟电缆位于博学路以东。(5)热力管道热力管道位于博学路西侧盲道下,南北走向,热力管注水供暖时间2013年10月15日注水,11月15日供暖,2014年3月15日停暖。(6)通信光缆(井)通信光缆位于博学路西侧人行道下,南北走向。(7)燃气管道燃气管线位于博学路东侧路缘石旁,南北走向。(8)博学路道路影响调查博学路为郑东新区城市主干道,博学路现状单侧车行道宽14.5m,两侧人行道为2m,车行道,人行道中间有花坛隔离,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地铁1#线与cd连接通道在博学路交叉,隧道基坑与博学路交叉长度155m。调查中发现该区域市政管线主要沿博学路敷设(除电力祭王线与隧道基坑横向交叉),隧道基坑开挖将截断博学路,因此需要在施工期间考虑全幅封路施工。五、跨地铁段加固设计方案1、本工程基坑采用1:1.25坡率进行两级放坡开挖,地铁加固范围最大挖深12m。2、本工程基坑降水至坑底以下1m。3、本工程地基加固处理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桩径85cm,满堂加固,加固范围为距离盾构隧道顶部1m处开始加固,加固层厚度4.5m,距离盾构隧道两侧3m处开始加固,加固宽度4.5m,加固层厚度12.5m,基坑基底加固横断面图如图5.1所示,沿公路方向加固范围为40m,沿地下道路隧道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加固纵断面图如图5.2所示。加固范围内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含量不得低于15%,加固范围以上至地面处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弱加固,水泥含量不得低于8%。5.1 基坑基底加固横断面示意图5.2 基坑基底加固纵断面示意图六、施工对盾构隧道影响的控制要求据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交的关于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与地铁1号线交叉施工的函复函,地铁隧道及线路几何尺寸偏差管理值标准说明如下:建议监测标准:隧道变形监测水平位移和沉降控制标准为10mm,隆起控制标准为5mm,收敛控制标准为10mm。道床及结构沉降量不大于10mm;相邻两根钢轨高程相差不大于4mm;相邻两根轨道轨距变化范围+6mm至-2mm;10米弦长轨面高差不大于4mm。七、项目总体施工安排与地铁1#线交叉的4个节点中,1#、2#、4#节点的加固、施工无市政管线迁改的干扰,目前具备随时动工的条件,3#节点位于博学路,受市政道路管线的制约较大。人员设备进场后,展开施工调查摸清市政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同时清理施工场地的杂物和建筑垃圾,对于1#、2#、4#节点,开始进行基坑放坡开挖,基坑开挖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层开挖,同时辅以深井降水和施工边坡防护,进行地基处理,按要求分块分条开挖,然后进行垫层、底板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施工,接着进行隧道主体底板现浇施工,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搭设侧墙和顶板现浇支架,绑扎钢筋、立模板,浇筑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施工侧墙及顶板防水层、防水保护层,最后进行基坑回填。由于3#节点施工涉及博学路封路、热力管道供暖时间限制,施工前期先施工c区zx-am-41、zx-am-42及其他和a区的zx-am-34节段,以及两处跨地铁段的加固处理,待zx-am-41、zx-am-42施工完成,回填并实施市政管线及临时道路改移(改移至zx-am-41、zx-am-42节段上),2014年热力管道停止供暖后开始博学路段开挖施工。八、博学路市政管线迁改保护1、保护原则工程施工影响的管线,根据施工影响程度,现场条件以及管线类别采取改移保护,具体原则是:(1)管线保护目标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应无地下管线责任事故。(2)工程开工前调查所有与施工有关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查明管线的类型、规格、材质、位置及走向等基础资料。(3)根据查明的管线资料,针对各种管线的不同控制要求,对基坑开挖中不需拆迁和改移的管线,作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保护措施。(4)管线保护的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除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认可外,同时还要和管线产权单位共同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5)管线的拆迁应首先保证管线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并密切结合城市的最新规划,尽量永、临结合,同时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和交通疏解。(6)改移后的给排水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7)改移后管道应做相应基础及地基处理。2、管线改移方案施工前对现状的地下管线进行复测,确定能否相互顺利接入。施工中特别注意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机械无法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管槽。为确保改移保护效果,最大程度避免管线与地下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项目部分别于各产权单位沟通,产权单位委托相应专业设计单位规划设计,各类管线改移(保护)方案如下:(1)管线的改移对需要改移的管线,施工时在业主、监理单位统一协调下,积极主动与产权部门磋商,并配合管线拆迁单位实施管线的迁移施工。1)雨、污水水系统管道(沟)改移改移方案同原设计管道(沟)导流,通过设置管井雨水涵渠、污水管沟相接,使南来的雨污水顺利排出。在此之前,首先完成博学路以西zx-am-41、zx-am-42两个隧道主体节段的施工并回填土方,随后将铁管埋设在博学路中央以西60m,改移长度400m(见管线改移图)。2)给水改移改移方案建议使用d1000铁管导流。首先完成博学路以西zx-am-41、zx-am-42两个节段的施工并回填土方,随后将铁管埋设在博学路中央以西110m,改移长度600m(见管线改移图)。3)高压杆线及管沟电缆改移高压杆线祭王线及博北线由电力局组织专家现场勘察确定改移方案后,我项目部将积极并配合产权单位实施杆线及电缆的迁移施工。4)热力管道在供暖结束后,热力断管封堵,待施工完后再恢复管线。5)通信光缆改移在完成博学路以西zx-am-41、zx-am-42两个节段的施工并回填土方后,将通信光缆改移至博学路中央以西80m,改移长度400m(见管线改移图)。6)燃气管道改移在完成博学路以西zx-am-41、zx-am-42两个节段的施工并回填土方后,将燃气管线改移至博学路中央以西102m,改移长度550m(见管线改移图)。(2)管道(线)的恢复在地下隧道主体结构及基坑回填完成后,应及时将改移管道(线)参照最新规划设计恢复。3、管线改移时间计划本工程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由于郑州地铁1#线将于12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主体隧道要求在雨季前完给项目跨地铁段落的施工工期提出跟高的要求,同时根据目前热力管道已经注水的现状,结合工程进度计划安排,本项目管线改移时间计划如下:第一阶段:2013年11月24日2014年3月31日,隧道主体节段zx-am-41、zx-am-42基坑开挖支护,主体结构施工及基坑回填,期间热力管线临近基坑顶部,需要确定管线准确位置,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祭王线跨越隧道基坑,须完成迁改。该节段后期完成相应基坑回填,施做改线沟槽及相关。第二阶段:(1)2014年4月1日2014年7月31日,将管线改移至已经回填的zx-am-41、zx-am-42隧道节段,博学路改移封路,开挖博学路隧道基坑,施工主体结构、回填。(2)2014年8月1日2014年10月7日,管线恢复,博学路路面恢复。4、管线改移保证措施(1)工程实施前,向有关单位提出监护的书面申请,办妥相关管线保护的手续。邀请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管线保护的相关交底,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专业单位对制定管线保护措施提供宝贵意见,并向现场负责人、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作安全交底,并协助项目建立“保护地下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2)落实保护地下管线的组织措施,管线单位委派管线保护专职人员协助本工程地下管线的监督保护工程,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与各施工队及各班组的兼职管线保护人,组成地下管线监护体系,严格按照监理公司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和经管线单位认定的保护地下管线技术措施要求落实到现场,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安全标志牌、警示牌。(3)成立由建设单位、各管线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管线保护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检查管线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4)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本方案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各级管线保护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监护地下管线、督促操作(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5)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样洞资料不符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商议补救措施,在未做出统一结论前,不得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5、地上建(构)筑物保护措施临近基坑的构筑物主要有:中国联通公司信号塔及配电房、高压杆塔(滨云)(1)监测目的及内容为了科学地预测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避免由于工程施工对邻近房屋造成的影响,我司制订相应的监测措施,定期对邻近房屋进行变形沉降观测,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监测的主要项目为: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变形及沉降监测,以及规范所要求的其它项目的监测。基准网的建立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现场监测点联测,构成基坑边坡的沉降观测网。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各基线点上埋设水平位移观测桩,用全站仪观测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2)沉降观测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首先自远离建筑物的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建筑物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2)临近及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监测对本工程周边的所有地上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措施是:对建(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前,到有关单位及部门了解、查询有关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轴线走向,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对于已有破损的房屋应预先作好支护加固措施,避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危险。6、管线改移注意事项从施工过程引起重视:在施工前,根据已经发现的地下管线,摸清现状各管线的管位和走向,对明确的管线按20m距离打一样洞,确认其埋深和走向,在管线转角处,须找到转角位置,明确角度变化后管线的走向。并插小木牌,小木牌标明管线名称、走向、埋深等。在用挖掘机进行沟槽开挖时,管线保护员、施工员随时监测,并指挥操作。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均要到位,严禁擅自离岗。挖掘机驾驶员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并有良好的配合意识,能坚决服从指挥。1)管线及地下电缆开挖施工时,在可能出现地下管线的区域尽量进行人工开挖,先探后挖,防止损坏管线。发现管线后,立即进行检查和核实,进一步确定可靠的迁移与保护方案。对燃气、光缆、电缆等重要管线在施工中将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重点保护。2)开挖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明管线,立即通知建设、设计以及市政等相关部门,并根据管线类型和归属联系相关单位,进一步核准管线用途、走向和质量状况。对不能及时改称、拆迁的管线,将先对其相应的保护措施,然后再挖除管线周围土体。3)根据不同的管线,建立各类管线的量测管理基准值,通过监控量测及时掌握管线变形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管线加固与保护方案,确保管线保护管理一直处于可控有效状态。4)加强教育,对全体施工人员讲清楚保护管线的重要性,明确要求。5)凡不听从指挥乱开挖造成管线损坏者,除受经济行政处分外,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对大直径、重力管,临时迁改时需做好管下垫层。7)工地范围内的管线,在施工期间须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土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8)临时道路下的管线保护措施 临时道路施工前,根据管线的位置、埋深及走向,在管线处采用人工挖槽。当管线暴露后,对于管径较大的管线,在两侧浇筑混凝土支墩,支墩上架设钢筋混凝土盖板;对管径较小管线采用加盖板法保护。9)由专人负责检查标识情况,监督在管线附近的开挖作业。10)所有施工作业均必须在人工探测管线情况并挖明确之后,才能进行,确信无管线后方可施工。11)在管线区域,均采用人工开挖,不得采用机械开挖施工。九、地下隧道工程与地铁交叉节点施工措施1、基底加固施工前应探明地铁盾构隧道的准确位置,确定基坑工程与盾构隧道的准确相对位置关系,确保地铁盾构隧道的相关位置数据为最新测量资料数据。在隧道开挖前需对基坑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土进行基底加固处理,以减少基坑开挖卸载后的坑底回弹量。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加固范围距离盾构隧道上方1m,盾构隧道上方加固层厚4.5m,距离地铁隧道3m-7.5m范围内增加加固深度,加固层厚12.5m,两条盾构隧道中间加固条宽2m,沿垂直地铁隧道断面形成“门”式加固范围,且在“门”式加固的顶角处形成阶梯式加固范围,4个节点处垂直盾构隧道加固断面示意图依次如图9.1、9.1、9.3、9.4所示,垂直地下道路隧道加固断面依次如图9.5、9.6、9.7、9.8所示。基坑加固范围内采用桩径85cm的三轴搅拌桩满堂加固,搅拌桩加固时沿盾构隧道成排,沿两条盾构隧道的中心线向两边对称施工,每排搅拌桩施工时采用跳桩施工,间隔一个桩位进行调打。加固范围内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含量不得低于15%,加固范围以上至地面处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弱加固,水泥含量不得低于8%。三轴搅拌桩加固前应进行试桩试验,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及加固后土体的开挖难易程度,确定一个合理的土体加固强度指标,以便根据加固土体的强度确定基坑的开挖时间,保证开挖前加固土体达到强度标准。图9.1 1号节点纵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2 2号节点纵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3 3号节点纵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4 4号节点纵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5 1号节点横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6 2号节点横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7 3号节点横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图9.8 4号节点横剖面基底加固示意图2、基坑支护基坑开挖采用放坡施工,按1:1.25坡率进行两级放坡分层开挖(也可根据当地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条件下适当增大放坡坡度),坡面采用挂网喷砼护坡(8150x150钢筋网,80mm厚c20喷射混凝土),基坑开挖至距离基坑坑底5m处设一级台阶,台阶宽2m,各节点基坑开挖放坡详情见图9.99.20。3、基坑开挖充分利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时空效应原理,以“分层、分块、分段、对称、平衡、限时”为开挖原则,基坑开挖方案如下。基坑开挖沿地铁线路方向进行分条,沿地下道路线路方向分块,对称开挖。首先采用反挖法一次性开挖至第一级边坡坡脚处,接着在距离基坑坑底5m范围内进行土体的抽条开挖,每处节点分8条,抽条开挖至道路隧道底部标高后超挖30cm浇筑混凝土垫层,增大开挖面地基土的刚度,提高土体的抗变形能力,浇筑垫层时在垫层中加铁片或者钢筋网片。地下道路隧道底板应分条浇筑,待基坑中间土条1和土条2开挖完成后进行区底板浇筑,整个基坑开挖完成后浇筑、区底板。基坑开挖工程的施工顺序为(以4号节点为例):(1)对基坑周边的各类建(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进行拆除、改签,对不能改签的构筑物进行就地保护;(2)布设监测点,建立监测控制网,提前对地铁隧道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具体地表监测方案见本方案第13章。(3)进一步核实盾构隧道的准确位置,确定基坑工程与盾构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4)基坑开挖前对盾构隧道顶部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加固方案见本章第1节;(5)基底加固后进行基坑降水,将地下潜水降至结构底板以下1m,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降水深度,如果实际水位低于降水水位,则无需进行基坑降水施工,但应尽量保持地下水的水位稳定。(6)首先采用反挖法一次性大面积开挖至第一级边坡坡脚处,接着进行下方土体的抽条开挖,抽条开挖施工方法如图9.19所示,首先开挖土条1,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及时反馈地铁变形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开挖速度,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垫层,开挖土条2,浇筑混凝土垫层和底板,待土条1、2垫层浇筑后,绑扎区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建议垫层用早强混凝土,并掺钢丝网,以便于采取压重等应急措施。(7)依次对称开挖两侧土条,浇筑混凝土垫层和底板,待基坑开挖结束后,绑扎、区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8)主体结构施工。具体施工时应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试验段,如试验段施工时盾构隧道变形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市场营销的伦理边界与监管
- 医疗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启示
- Axure RP 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课件 第6章 使用母版和动态面板
- 创新型智慧药房系统在医疗园区的推广与应用
- 传媒公司商家合同范例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健康监测
- 医疗教育中的沟通艺术培养卓越医者
- 买房公示合同范例
- 借款附带质押合同范例
- 保洁消毒合同范例
- 中医内科学-痹证
- 幼儿园中班社会《猜猜这是谁的包》课件
- 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手册学习课件
- TTJSFB 002-2024 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
- 2024年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20题)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管道大开挖穿越公路施工方案
- 省级一网统管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手册(含事项清单)
- vte的预防与管理完整版
- 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记录台账
- 2024年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