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_第1页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_第2页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_第3页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_第4页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专业:09国贸研姓名:张娟娟学号:22009030162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和改革的历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理论上阐述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着相关性,从而为我国运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出口贸易的改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企业要在今后如何更好的应对出口退税政策提出建议,同时也对国家在运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贸易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form, and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xport trade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in a empirical analysis way. Expounded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djustment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export tra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djustment and Chinas export trade, we got a conclusion that they are relevance. Thus, there i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xport tax rebates used for Chinas export trade policy adjustment, meanwhile we also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factor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xport trade. This article giv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 enterprises. Meanwhile, this paper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 on the country how to use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Key word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djustments, Export trade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要求,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时至今日,出口退税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维护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来,对于出口退税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重点关注我国出口退税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出口退税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以及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关注较少。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前辈的研究方法,重点探究出口退税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以及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问题。1.出口退税政策及其调整历程1.1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综述出口退税制度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和流通各环节所征收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世界各国为了鼓励本国货物出口,在遵循WTO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一般都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的目的是让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这是增强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起来的,是一项相对独立于其它国内税收管理的专项税收制度。目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1享受出口退税的基本条件享有出口退税权的企业,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1.2出口退(免)税的适用范围对出口的凡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和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有普通发票的部分货物外,都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均应退还已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一般情况下应具备四个条件,分别是: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1.1.3出口退税主要实行三种办法一是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和退税的办法,即对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在以前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已缴纳增值税予以退税;二是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出口货物本道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所采购的原材料、包装物等所含的增值税允许抵减其内销货物的应缴税款,对未抵减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税;三是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免税的办法,即对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1.1.4出口退税的税款实行计划管理财政部每年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出口退税计划,由国家税务总局在年度内按退税计划和免抵调库计划的方式分批下达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各级税务机关在执行中严禁超计划退税,并且当年的计划不得结转下年使用。1.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历程1994年以后,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保持了基本稳定,但退税率则频繁调整,根据退税率变动的趋势的不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2.1 1994-1997年为退税率逐步调低阶段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按照出口商品增值税零税率的要求,当时把增值税的名义税率作为出口退税的退税率,出口退税率共分两档,即13%和17%。1995年7月的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接下来在1996年1月,再次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原退税率为10%和14%的分别降至6%和9%,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平均退税率下调了接近一半。1.2.2 1998-2003年为退税率逐步调高阶段1998年提高纺织品、钢材、船舶、煤炭、机电以及几类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1999年7月又提高了服装及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0年初,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1年又提高电解铜的出口退税率调为17%;2002年初对出口的棉花、大米、小麦、玉米的增值税实行零税率。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当时综合退税率达到了15.6%。1.2.3 2004年开始出口退税率再度调低200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激增,导致我国的贸易收支失衡,贸易顺差过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巨大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2004年初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从原料型和资源型产品着手降低出口退税率,退税率整体降低约3%。2005年取消钢坯等多种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2006年大范围地调整了煤炭等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同时提高了高新技术退税率;2007年进一步取消553项“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下调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1.2.4 2008年出口退税率再度调高阶段受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减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同时,中国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减少,为了稳定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我国政府六度调整我国的的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范围即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2.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章根据已有文献的实证方法和本文研究目的相结合,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分析来研究出口退税和我国外贸出口之间的关系。2.1数据的选取与处理文章选取出口退税率来表示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为各年份出口退税额与各年份出口额的比值,此处用T来表示。同时选取我国的外贸出口额E表示我国的出口贸易。各年的出口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并且按当年的汇率换算为人民币计价单位;1985-2008年的出口退税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总局官方网站,数据均以1985年为基期,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出口和出口退税进行平减,得到各年的实际出口值与实际出口退税额。 为消除异方差性,所选数据都经过自然对数的处理,分别为LnT、LnE。表1 1985-2008我国出口退税额及出口总额年度出口退税总额(亿RMB)出口总额(亿RMB)出口退税率198517.95808.90.022190629198642.641082.10.039404861198776.5114700.0520476191988114.91766.70.0650365091989153.219560.0783231081990185.62985.80.0621608951991254.73827.10.0665516971992265.84676.30.0568398091993299.55284.80.0566719651994450.910421.80.0432650791995550.112451.80.0441783521996827.712576.40.065813746199755515160.70.0366078081998436.915231.70.0286836011999627.716159.80.038843303200081020634.40.03925483720011071.526947.90.0397619112002136036287.90.03747805720032038.922024.40.09257459920042195.949112.20.04471190520053371.6533400.06320959920064284.967835.60.06316594820075273.385261.40.06184862120081138399998.50.113831707数据来源:出口退税总额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出口总额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2 单位根检验经典回归模型建立在平稳数据变量基础上。为了防止出现虚假回归,需要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用Eviews6.0软件对变量进行单位根的 ADF 检验,结果见表2。表 2 变量lnE和lnT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检验类型(c,t,n)ADF值5%临界值1%临界值是否平稳LnE(c,t,0)-3.1152-3.6220-4.4163否LnT(c,t,0)-3.1453-2.9981-3.7529 是*LnE(c,t,0)-7.1796-3.6329-4.4407 是LnT(c,t,1)-4.0477-3.6450-4.4679 是注:检验类型中c、t、n分别表示截距项、线性趋势项和滞后阶数;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上是平稳的,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表示一阶差分。由表2知,变量 lnE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不平稳序列, 变量lnT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平稳序列。但其一阶差分ln(E)、ln(T)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是平稳序列。2.3 协整检验lnE、lnT都是一阶单整变量,可做协整回归并检验两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用 OLS法估计回归模型 lnE=+lnT+(1),如果该模型的残差 是平稳序列,则变量lnE与lnT存在协整关系。对残差序列 检验的 ADF 统计量值-2.0974,小于5%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628,因此认为残差序列 是平稳序列(见表3),表明lnE与lnT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运用 OLS 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估计为:LnE =11.9527 + 0.8001LnT + (1)(4.9605) (11.1749)R= 0.6538 DW=1.1486括号内为t统计值,上式中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方程整体拟合优度也良好。回归结果表明,出口额与出口退税率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出口额将扩大0.80%。表3 残差项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检验类型(c,t,n)ADF值5%临界值1%临界值是否平稳E(0,0,1)-2.0974-1.9628-2.7081是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只是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对变量lnE、lnT进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滞后期=1)原假设F值概率结论LnT不是LnE的格兰杰原因4.97500.0373拒绝原假设LnE不是LnT的格兰杰原因0.15070.7019接受原假设 由表4可以看出,根据AIC最小化原则,当滞后期为 1 时,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的Granger原因,出口额不是出口退税率的Granger 原因。 2.5 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 Granger 表述定理,如果变量 lnE 与lnT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能由一个误差修正模型表述。以式 ( 1) 估计的残差 作为非均衡误差项ecmt引入误差修正模型,并用 OLS法得到如下误差修正模型:lnEt = 0.2436 + 0.4578lnTt + ecmt-1 +t (0.0396) (4.1868)DW=1.7050,括号内为t统计值。从短期动态关系来看,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出口额将扩大0.46%。2.6 结论首先,我国的出口额与出口退税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出口与出口退税在长期内存在稳定关系。从长期来看,出口退税率每增加 1%,出口额将扩大 0.80%,这一结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我国自 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增长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次,从短期动态来看,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出口额将增加 0.46%。第三,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的 Granger 原因,出口额不是出口退税率的Granger 原因。 这主要基于一下两点原因:第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出口成本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纺织,玩具等低附加值的行业,这些行业随着出口退税的起落而兴衰,所以出口退税率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出口的因素很多,国内生产总值,企业生产成本,汇率,国家的政策向导等等,出口退税率仅是影响因素之一;第二,出口退税率是一种外生性的变量,它的调整是由国家政策所决定的,并不直接受出口贸易额的影响。3.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策略研究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的出口贸易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鉴于此,如何正确的看待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合理的利用出口退税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3.1政府完善出口退税机制3.1.1转变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传统思路目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依据基本上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减情况。对外贸易是国家间产品和劳务的比较,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不仅应考虑对外贸易数量上的变化,更要考虑对外贸易质量上的变化。必须转变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思路,反映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根本要求。其一,在出口退税率上应“有高有低”。对于符合发展要求,鼓励出口的产品,要设计较高的退税率。反之,则通过设计较低的退税率,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门槛,达到限制其出口的目的。其二,在出口退税模式上应“有轻有重”。所谓“重”,是指在退税中采取“多征少退”、“多征不退”甚至禁止出口等政策,以增加出口难度达成保护本国稀缺资源等目的。其三,在出口退税顺序上应“有急有缓”。在利用征退税时间差来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其成为鼓励或者限制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3.1.2积极消化出口退税欠账近年来,我国累计出口欠退税规模又有反弹之势。出口退税欠账的存在,不仅对出口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也损害了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因此,积极采取措施消化既有的出口退税欠账,是出口退税工作的当务之急。除了调整出口退税率,加大打击偷骗税力度等措施外,还要解决因征税地和退税地不一致带来的系列问题。3.1.3将增值税纳入中央税体系,转变税制结构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的、在税收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增值税在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出口退税以后却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出口退税中出现了 “收不抵退”的情况。由于增值税纳税地区与退税地区不一致,一些出口量大的地区承担了在他地购货缴纳的增值税的退税负担,出现了增值税收入的“收不抵支”。因此,目前一些出口地已限制对外贸易,以保证本地的财力稳定。二是在地方财政分担中产生新的苦乐不均。一些财政较为吃紧的出口退税地区因退税额增加,不仅自身财力难以提高,而且还可能因补贴退税支出而进一步加重其财政负担。解决现有出口退税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增值税纳入中央税体系,增值税若全部纳入中央税体系,那么就会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地征税、 出口地退税形成的地区之间出口退税负担不均的问题。3.1.4建立出口创汇奖励机制,解决出口激励机制受到阻滞问题由于中央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款,造成出口繁荣的沿海地区需要负担本地区以外产品的退税款较多,给地方财政造成较大压力,客观地造成了该类地区对出口的抵制情绪,不利于通过沿海地区拉动内需。所以对出口量大的地区,从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既回避了直接对企业的补贴,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沿海地区的积极性,促使其支持出口发展,拉动内需。3.2企业合理应对出口退税政策及其调整3.2.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要有行业的共性和自己的个性。通过寻求质上的新,真正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企业应加大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充分挖掘企业人才的潜力,鼓励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企业只有加快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才能加大利润空间。加大力度培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3.2.2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出台新的劳工福利政策,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是必然趋势。企业可选择适当的贸易方式,延伸贸易链条,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在广阔的范围和领域内与其他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拓企业对外市场,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避贸易壁垒,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为主导产业的升级赢取时间。3.2.3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尽可能从各方面、各个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还要注意不能只凭依靠出口退税来实现盈利的目的,要意识到关键还是要从企业内部自身抓起,加大改革力度、勤练内功,进而促进企业出口贸易的增长。3.2.4 增强忧患意识在当前国家调高自身生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应当立足长远,而不是要仅仅拘泥于当前的口退税,这样的企业是经不起各种恶劣环境的冲击的。所以自主品牌的创建,商品结构的调整,这些是企业立足长远来发展的必然之路。3.2.5 积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积极拓展内销市场,是帮助企业释放与消化产能的有效途径。以纺织行业为例,2000年国内纺织行业内需比重为66.80%,2008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75%。据预测,未来我国纺织服装的内销市场,还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潜力还很大。因此,企业不仅仅要利用好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上调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也要做好国内市场发展趋势的调查和预测,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品种与档次,大力拓展内销市场,增加内销比重,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不足问题。4.结 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