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潞江镇坝湾小学 魏再聪 孔德军内容概要:教小学语文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太难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兴趣,作文素材匮乏,不能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写作,瞎编乱造,致使写出来的作文很多都不切合实际,内容虚假空洞。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把乡土资源融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乡村历史、风土人情中发现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地方文化底蕴为背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拓宽写作天地,增强作文内涵;在感受乡俗民情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关键词:生态教学 挖掘教材 因地制宜 乡土资源 何为生态教学呢?生态教学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着学生的天性而进行的教学。也曾有专家提到过:“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那什么又是自然的过程呢?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成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那咱们的课堂就应该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自然,乡土资源的开发是符合生态教学要求的,是势在必行的。其实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特色,自然景观、人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我们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进行作文教学。我们美丽富饶的潞江坝,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这对于生长在这里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丰富的写作材料,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文化,从而增强写作兴趣,提升作文素养。一、欣赏人文自然景观激发写作热情 潞江坝是典型的农业基地,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是典型的热带与亚热带气候,常年瓜果飘香,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应有尽有,习作的题材比比皆是。各地又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丙闷郁郁葱葱的榕树群;赧浒清澈见底的白龙潭;还有那巍峨耸立的高黎贡山,缓缓流淌的怒江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美景遍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家乡之中,对家乡的自然景观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师要把学生智慧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一)赏自然景观之美 美莫过于自然,“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家乡没有波涛汹涌的雄浑之美;没有冰雕玉砌的玲珑之美,但却有着高山流水的高雅之美;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之美;有着“绿树村边合”的清秀之美;还有着“披星戴月而归”的劳动之美。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背靠高黎贡山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景色错落有致,总有写不完的美景。更有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密布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玉米、水稻、瓜果、蔬菜它们把这片土地装扮得更加迷人秀丽。任何一样经过细心观察,皆可入文。教师只要引导学就地取材,从平常之景中发掘出美就可写出优秀的习作。这种指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丽的方式,将作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自然,由作文书延伸到生活,由教师延伸到学生,从而改变以往农村小学作文教育的陈旧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作文教学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写作素材,而且也让学生在发现自然景观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素养。我爱家乡、家乡的小粒咖啡、美丽的高黎贡山、美丽富饶的潞江坝、迷人的怒江一篇篇描述家乡美景,赞美家乡的作品油然而生。(二)写家乡变化之快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小院篱落如今变成了的高墙敞院,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村寨低矮的土屋瓦房如今变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新居天堑变通途,家电迎进门,各种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应有尽有,传统与现代接轨,旧容与新貌共存。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当然农村社会在发展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过量的砍伐树木造成地表破坏,乡镇企业发展造成环境的恶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破坏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这些变化,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做细微观察,抓住家乡的变化,通过今昔比较,用心体验,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才能与时俱进,写作题材才能永远保持新鲜;同时又将具有活力的乡土资源引进作文课堂,这样极大拓展了原有狭窄的写作思路,使作文写作一下鲜活起来;也改变了以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一个大的舞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我曾带领学生在乡村中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给我介绍他们村庄近年来的变化,之后学生在习作中涌现出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乔迁之喜、我家的小院哭泣的坝湾河、干涸的坝湾水库等优秀之作,在写作中孩子们也看到了家乡的未来和希望,萌发了浓浓的爱乡之情,同时他们也为家乡的环境遭到破坏而感到担忧。 二、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丰富写作的内容 如果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比作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么各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无疑是烘托这轮圆月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家乡同样有着久远的乡土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泼水节的来历,茶马古道的驼铃,滇西抗战被炸毁的惠人桥无不在诉说着一个个传奇的历史故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书写历史。 (一)寻访历史古迹,了解乡村历史我的家乡有许多历史遗迹,它们经历了凄风苦雨冲刷,沧桑岁月的洗礼,在发黄的书中深藏着它们不平凡的故事,惠人桥传颂着家乡人民的英勇抗战的历史故事,山坡上的碉堡诉说着人民受到的袭击,现存的土司府叙述着傣族人民曾今的辉煌。争取家长配合,带领孩子亲自前往参观,再引导学生查阅乡志和走访老人,将与家乡有关的历史人物、民间遗迹及其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故事简要地记录下来,让学生不仅通过课本学习历史,也通过生活学习历史,学生头脑里储备的素材多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他们在寻访中所得到的这些真人真事,或神话传说,常常让学生们喜悦自豪,浮想联翩,萌发出创作的冲动,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素材作为事例用在作文当中,对这些英雄人物及历史事迹加以描绘,对他们的精神加以赞扬,作文内容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了。(二)采访农家老人,了解家传历史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倒土豪劣绅、修路造桥、开河平地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之艰难,懂得祖辈“要到潞江坝,先把棺材买下”的艰辛,激发对先辈创业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学生通过采访,对家乡的历史了解的更加清楚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刻了。“作文如同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非常重要,这说到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利用学生采访到的这些事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此来端正学生的文风,让作文凸显健康、积极、乐观、上进的主题思想。如曾祖父腿上的刀疤、爷爷是个劳动能手、沼泽变良田等作品无不凸显真善美的思想,作文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体现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地探索精神 。 (三)走访街巷传闻,了解物品历史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傍晚,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握烟杆,吸上一两口烟,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石磨、一口老态龙钟的古井、一棵枝叶扶疏的老树、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一个颜色深沉的竹箩,一个古朴陈旧的老柜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或故事,它们往往是联系村人与整个乡村历史的精神纽带,这种微妙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独特的带有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精神产品,听听历史见证者的讲述,那么这些具体的物品在学生的心中就得变亲切熟悉,富有生命,富有情感。因而他们面对这片诗意的栖息之地时,对生活就有更深刻的思索。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有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作文中的这些物件也更加逼真形象,习作也为之增色,内容更加充实,思想更加丰富。三、深入乡村生活,从乡风民俗中激发写作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过程,对学生而言,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本身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法国文学家狄德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农村广为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相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节日文化之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因此学生在对乡景乡史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打开作文写作的思路,要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教师必须先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的情感,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让学生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近一步体味乡风之淳,感受乡俗之美,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抒发这种乡思乡情。(一)体会风俗民情,抒发生活美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千百年来积淀的农家文化,民俗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它起到了支撑并构成了民族文化这座大厦的作用。我们在远观这座大厦之雄伟壮观的同时,还要近查其构造之奇异独特,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当地文化的责任。傣族人民欢乐的泼水节,赧浒赶摆这些农家人平时自娱自乐的传统活动,在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后,移风易俗,吐故纳新,竟然汇聚成了一种地方文化,已经成为农家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或规则。隆冬时节,喜事临门,各村各寨的婚俗也各不相同。更有辞旧迎新的正月,细雨纷纷的清明,粽子溢香的端午,举家团圆的中秋,孩子们自小就参与这些活动,这种农家之情,乡仪之美,节日之乐领会在他们的心里,保存在他们的记忆里,牵动着他们对故乡的情感,而且农人之间的感情,农家人的生活特点,性格品质,传统美德都体现在这些民俗风情当中,对孩子们来说,是他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们将更加乐于在作文中去描绘这些场面,抒发情感,这样的作文将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二)体验劳动情趣,歌颂农人品质农村与城市相比,自有它的朴实真挚,简单丰富的一面,农村人正直厚道,善良豪爽,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劳动的机会唾手可得,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往往对农村社会及农村人的这种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投入到农村的生活中去体会农人性格品质,让他们在劳动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翻地、浇水、插秧、收割、种菜、养猪等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也体现出农人的精神风貌,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苦、收获之乐。除参与农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捉蝴蝶、捕鸣蝉、捅马蜂窝、钓鱼虾、捕泥鳅、挖黄鳝等等,然后把这些当作素材来写成习作。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这样不但扩大了写作范围,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与热情。作文中抒情也就有了依据,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三)搜集农村语言,品味地方风味劳动人民的语言是生动、优美、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学习这些语言。近年来农村社会开始对外交流,对外开放,农人接触了许多新的事物,劳动人民使用的语言词汇也越来越丰富了,在他们的语言中常常会出现方言与普通话交融,口语与书面语并存,汉语与民族语结合,它们经过相互接纳、吸收、融合然后变成了独特的乡村土话。这种经过时代相传的语言和外来词汇里往往反应出农村社会的发展历史,体现出农村社会里不同类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精神品质,教师应该动员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观察各种人物形象,如当地人使用的语汇里有“院场”、“堂屋”这些词就更符合农村的真实景致、“粑粑”就比普通话中的“饼”更加亲切,这些具有乡土风味的语汇扎根于农村,来源于生活,因此, 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搜集农人精彩的语言,把搜集到的精彩语言摘录在练习本上;其次,把这些语言词汇和普通话中的相同意义的词汇进行比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仔细品味乡土语言的内蕴美,去领悟语言背后所包含的独特的乡土文化,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创作的才情,让作文内容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情感。(四)品味农村生活、谱写爱的旋律近年来农村人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教师可作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指导学生扑捉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有些学生埋怨学习生活紧张,没有时间关注生活,教师可启发学生,学习生活虽然是紧张的、单调的,但如果稍稍留心,就会深深体会到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至爱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观察家庭,可以窥见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全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体会家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与外界发生的联系。爱是无声无息的,是无怨无悔的,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感受得到。如一位学生以前总觉得妈妈在家整天唠唠叨叨,叫人厌烦。可有一次,当她作业做完睡下时,“猛然觉得热水袋已经对我这双冰冷的脚不起任何作用了”。在“我”冷得瑟瑟发抖时,妈妈重新把热水袋装好,“使我感动不已,在内心真正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正是抓住了家庭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她真切地写出了母亲的深情,甚至母亲那唠唠叨叨的噪音也成了“我喜欢听的美妙动听的音乐”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让学生作文里的情感像溪水一样长流不竭,必须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亲情,品味亲情,这样才能让作文中始终荡漾着爱的涟漪。日常生活也是乡土习作题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探索和研究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授课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扎根于实际生活,结合日常生活,不断探索、尝试、淘汰、吸收,检验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逐渐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水平,针对农村各种各样的生活景象可做专题化的写作,使作文教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更加有条理,“写景”、“写物”、“写人”“写事”形成一个个系列的写作指导,从教学内容的延伸,到教学材料的拓宽,最后到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相长,才能与新课程同行。“美丽富饶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步入新世纪,家乡更是日新月异。踏遍家乡这方热土,把美景看了,把村史明了,把农家之苦乐尝了,农村学生习作的水龙头便打开了。学生的习作也不再难了,内容自然充实了,真实的情感也必将流于笔端。这就是我认为的作文生态教学。参考文献: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中心校下发的有关“生态教学”的材料3、生命生存生活课本 ,云南教育出版社 。现代中小学幼儿教师实用教学法,主编杨黎明、杨必俊,云南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学习: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创新驱动力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附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提分题库带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典型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及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派出所执法规范化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带答案详解(预热题)
- 社会学概论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英语外研八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课PPT 韩茜
- 2107北印复习05课件选题策划报告
- 2023年二级保密资格评分标准具体操作方法
- 商户收单业务培训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学习资料
- 26个英文字母书写动态演示课件
- 电路学课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 区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 劳保用品发放表格及管理
- 江苏省盐城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