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资本化,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将所取得的货币财富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可用来增殖和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的一种过程和机制。货币资本化实际上就是使货币变成可带来更多财富和利益的手段,使货币性资产向可增殖的金融资产转化。科学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历史地位。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第一,深刻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他们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源;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第一是唯物史观,第二是剩余价值学说。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唯物史观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社会主义一定要取代资本主义,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两大基石之上耸立的一座宏伟大厦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原理。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运动和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它的主要矛盾的发展,必定要被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通过对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手段是指生产力必须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线索是指必须通过变革资本主义才能走向社会主义。6、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决定性手段,是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大动力和杠杆。无产阶级专政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巩固无产阶级统治,最终消灭一切阶级的重要条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7、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未来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第二,未来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第三,未来社会是人们结成平等合作的关系、有计划地为全社会进行联合劳动的社会。第四,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即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第五,未来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的社会。第六,未来社会将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同时,国家的政治职能也将逐步消失。第七,未来社会由于物质关系和物质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必然出现新的特点。8、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9、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首先,在资本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的过程中,“经济上的基本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其次,资本主义的垄断必然产生寄生和腐朽的趋势。再次,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10、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写道:“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正确性. 11、无产阶级专政: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在俄国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过程中,列宁根据俄国的实践经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心任务是消灭雇佣劳动的私有制关系,从而消灭由这一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领域里一切社会关系,从而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要侵犯资产阶级雇佣劳动私有制,就是“工人阶级的政府被宣布为劳动对劳动资料垄断者、对资本的战争。”12、国家: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军队、警察、监狱等是国家机器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世长存。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13、新经济政策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使社会主义从一种理论和运动变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在一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列宁和俄共(布)党面前的新课题。十月革命后的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党曾一度把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直接运用到俄国社会生活中去,形成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思想。1918年一1920年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这种“直接过渡”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14、列宁在晚年提出了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第二,实行农业合作化。列宁主张通过合作化的方式把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改革国家机构,加强党的建设。第四,开展“文化革命”,进行文化建设。15、资本主义前后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早期资本主义。第二个阶段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的自由资本主义。第三个阶段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垄断资本主义。第四个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的当代资本主义。1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仅是历史的继承和取代关系,而且在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之前,彼此又长期并存,相互间是一种共处、竞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处与竞争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7、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前进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旧的社会形态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仅是以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而且要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这样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无疑需要经历更加漫长、曲折的历程。世界的总体形势是,资本主义世界发达,社会主义国家落后,资本主义世界强大,社会主义国家弱小。社会主义国家要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要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更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1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作为比封建社会更高的社会形态,在人类发展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从封建主义桎梏下解放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由手工劳动时代跃进到工业生产时代,接着又由工业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社会的总和。maintenance measures, there is a big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has had a great impact to the city. 3.1-8 b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三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昆明市祯祥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天津市北辰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水力学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工作票三种人资格工作许可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6届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成都简阳市三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GB/T 14977-2008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
- GA/T 1661-2019法医学关节活动度检验规范
-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个)讲解
- 楷书毛笔课件
-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分标准
- 额窦手术课件
- 财务代理记账报税合同模板
- HY_T 0330-2022 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十四条经络养生课件
-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