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概念作业 基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 倪惠君 孙斌执笔 吕立峰 吴美芬 洪玉芬 摘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随着教学交流的不断深化各种教学思想彰显出各自的魅力影 响到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得到改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这样的教改浪 潮中作业的改革也成为了其中的亮点之一快乐作业、实践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层出不穷在培养 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各施所长。本课题所倡导和实施的新概念作业就是在综合上述一些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型作业体系。它基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科教材出发以双基的落实为依托 在教育改革的文化背景下努力拓展作业形式与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深入探究引导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成功智力使学习最大限度地回归儿 童生活世界解放儿童的精神世界构建起新概念作业操作体系融入丰富的人文关怀让作业成为 学生学习的持续的动力源。 关键词 成功智力 新概念作业 设计与操作 学生发展 一、研究动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本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 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操作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专题式作业、长线式作业等诸多形式改变了以往机械封闭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为“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诠释。 但是作业体系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要么只在形式上有所变化要么在内容上有所拓展而 在本质上还是浮于浅层的教师设计与操作还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在成长需求和文化蕴涵的打造之中。 因此所呈现的往往是内容和形式的表层性改变并没有满足学生内心深处对作业的需要并没有 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观的转变。 基于此引发了我们对新课程中作业体系重构的思考。 一对一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反思 作业价值是训练还是巩固还是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抑或是发展学生持续的发展力在轰轰 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在层出不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在推陈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关注教师教 学行为的变革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作业评价人性化的批改、考核与评价也绽露头角。 但是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形式与内容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 习动力以体现作业价值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我们针对当前学生作业的实施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 2 希望可以借助调查了解学生现行作业的一些情况以便于有目的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开发、实施和 评价的改革。 调查时间2005 年 3 月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和家长对现行作业的看法。 调查样本 一、二年级 502 位学生中随机抽取 100 个样本 调查对象学生与家长 调查内容主要由学生题与家长题组成给予了学生与家长了一些可以选择的作业样本作业 1 是常规作业如简单的抄写和简单的计算作业 2 是学科整合型的作业将语文、数学的作业与其 他学科知识结合或者与生活结合如写数字 5画 5 朵白云找出 5 个带“白”的词语。 1、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简单分析 1对作业形式的选择。从统计结果来看家长对于作业 1 的态度并不是很支持虽然很承认 作业 1 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还是有接近 80%78 人的家长孩子更喜欢作 业 2有趣味、注重学科整合类型的作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家长需要的作业已经不仅 仅是简单地抄写了需要更具有趣味、更注重能力的新型的作业了。 2对作业内容的看法。对选择作业 2有趣味、注重学科整合的学生、家长答卷进行整理 得出统计结果 在 78 个学生家长中有 66 个认为生动有趣的作业有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 有 67 个家长认为内容上有时代特点的作业有利于孩子眼界的开拓 有 72 个家长认为注重动手实践的作业内容有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学生家长对于作业的认识为学校开展作业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拓宽了我 们研究的思路。 3家长与学生对今后作业的期望。从统计结果来看超过 80%的学生家长希望作业改变 多一些趣味性89%的学生家长希望今后的作业可以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为无须改变 的只占了 7%这也反映出了一种来自学生家长的内心需要。 尽管本次的问题设计没有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的检验问题设计的层次也较为浅层但是 我们的问题从调查对象出发针对我们所调查的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他们大多来自城郊结合 部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学习习惯各异家长的知识水平也普遍不高。 由此我们以通俗易懂容易操作的问题面对学生与家长从调查的即时反馈来看我们的问 卷还是很能够体现了适合于学生认知程度和家长容易理解的要求。 2、对调查结果的综述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孩子、家长对于现在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满 意的。其表现在 学生不喜欢现在的作业但是却又不得不做久而久之学生消耗了学习与作业的激情 于是作业也就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反对简单的劳动对孩子抄写词语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些常规的作业家长反 3 对的呼声是很大的。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简单的重复中抹杀孩子的创造意识与能力但 是有无力改变现状。 教师为作业迷茫。怎样的作业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巩固基础知识又能 乐学乐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又能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的作业存在吗应该怎 么去体现这样的理念这些问题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着的但是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无暇去深思。虽然 有心改变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对于作业一片茫然。 这一结果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进而引发了教师们对这一现象的不断追问和反思以 现有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我们是不是可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是不是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是不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的作业体系究竟还缺少什么这 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教师的讨论。 3、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反思一当前的作业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 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 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 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 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 现象的发生。 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 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 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 制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 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学生面对的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作业内容的机械性。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 口算练习编写应用题等等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 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学习、 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作业完成的封闭性。目前学生面对的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 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 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是 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机械封闭、单一绝对诸多值得反思的现象成为我们本课题研究的焦点之一。对于学生获取知 识而言作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工具而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和基本素养提升的 载体作业应该更加具有人文关爱的特性从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内在需求的激活就这个意义而 言学生的作业需要改变让作业更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作业更富有探究性拓展学生的学习宽度让作业更加充满着人文性满 4 足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需要。 反思二在不满意的表象背后确实隐藏着诸多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误区和问题。那么这 种误区与问题的根源又何在呢 在一波又一波的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思想、观点纷至沓来各种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以往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理论匮乏、方法单 一、技术落后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下的作业似乎也随着教育教 学的改革在新的理论、方法、技术的支撑下在学校、专家、教师的改革热情下产生了繁荣的局 面。但是这样的作业并没有带来长久以来人们所期望的效果作业的创造力和灵性依然得不到释 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消蚀、磨灭。 现实作业体系带来了一个几乎不争的事实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升受教育的时间的增加知识 量的扩大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来的好奇心、想像力、创造力反而在逐渐萎缩问题意识、批判意 识在淡漠面对教师、书本的依赖、盲从、迷信程度则越来越严重。 分析内在原因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只热衷将各种理论模式引入、 移植到作业体系并要求学生接受、认知、照搬和实践这些新东西但是却真实地忽视了学生基于 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实践智慧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了 这种作用的发挥。 反思以往的作业体系作业往往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 重复套用缺少的是有价值思维训练创新意识、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缺失这严重地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时空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业形式 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造成了千校统一、千人一面的僵局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 的要求至多只是对内容与质量作些微调。从而导致了作业的实效性差层次性得不到体现不利 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作业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不相等造成了学生为作业而作业直 接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更不能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发展和人格精神的锻造。 我们更应该淡化作业的功利色彩着眼于未来真正为学生发展而去设计作业的内容、形式与 评价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顽强的意志 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 二对造成现有作业弊端的原因探究 造成现有作业弊端的原因有很多有教师个体的原因也有学校对办学综合效益追求上异化的 原因更有对作业的不重视的潜在意识和一贯沿袭以往的过去经验的习惯性思维的原因。 1、传统作业体系的束缚 伴随着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的作业改革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但是总体而言 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作业体系的大框架。传统作业以作业作为巩固知识和知识迁移服务的理念 在理论、实践上依然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的作业现实。在作业的设计上强调以知识的传承为本位以 知识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整理视作业为学生巩固知识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作业操作上强调 5 作业答案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作业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 这种建立在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操作基础上的作业体系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授和巩固的效率。 在实际运用中强调了知识的简单应用重视作业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具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 接受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实践中深受教师、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作业固有 的一些优势正在成为阻碍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创新的内在障碍。 第一狭隘、片面的作业理论认识束缚了教师的理论视野影响了教师对于作业应该赋予的教 育意义、价值的全面认识与把握。作业除了延续课堂教学的功能外还应该肩负其他多方面的使命。 如对学生情感的丰富与发展对学生整个生命价值的提升等等。由于传统作业没有全面反映作业所 承载的多方面的教育使命和应有的成长的丰富内涵因而在理论上导致了对作业价值认识的简单化 也导致了作业理论上的简单化、倾向化。 第二传统作业操作体系的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取向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一旦掌握了 作业流程的一般要求就可以依样画葫芦实施作业了。这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性就受到了 最大限度的限制。 2、作业改革的功利性取向局限着作业的功能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学校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另一方面 改革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强的功利性倾向又在损害着改革自身的成果。作业改革作为当前 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一也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功利色彩。 学校或者教师开展作业改革的目的很多仅仅就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更好巩固就是为了片面 提高学生的书面考试的成绩。这样的思考从出发点来看是无可厚非的是值得支持的但是仅仅就 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开展作业改革的实践却削弱了作业的功能作业并没有在教学改革中充分承担 起应有的使命而仅仅为课堂知识的巩固服务。 3、教师的既有作业设计思维制约着作业的发展 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作业设计习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着学生作业设计的更优化。这些 设计习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填充式”的作业设计。这类作业设计的思维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主要的设计思路就是 简单地把所要巩固的知识、内容从教科书、教学参考或者别的学习资料上照搬到学生的作业中。这 样的作业设计很难有什么创造性。教科书、教参和学习资料已经成为了教师设计作业的秘籍很 难有所超越。 其二 “捆绑式”的作业设计。所谓“捆绑式”作业设计思维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解答方式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整个思维活动进行人为控制、牵制。这类作业在设计时就已经为学生设计好 了标准的思路、方法确定了标准答案。这样的作业设计思路对于知识的传授可能是高效的但是 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 上述两类作业设计的方式被普遍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时候它带来的可能就是一种灾难性后果。 基于以上的一些现状思考我们提出了新概念作业基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与操作的理论 6 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以期以“新概念”作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借鉴其他作业设计的先进做法 以“作业应该是学习的一种的途径而不是巩固的手段作业的目的使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 为重构作业体系的基本理念采用“整合、交叉、探索、改变”等方法拓展作业的内容与形式。 基于学生的发展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探索一种建立在学生学习 习惯和学习经验上的作业设计形成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新概念作业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发挥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功效。 二、理论建构 一探索和思考明确新概念作业的理论支点 新概念作业的设计和操作的理论支撑是紧紧围绕着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斯腾伯格 在 1996 年出版的成功智力一文中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展开的基于“成功智力理论” 依 托“成功智力理论” 。 1、对“成功智力理论”的认识 斯腾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就“成功智力理论”主要阐述了以下的一些观点 1注重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质疑。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也很少有其 他概念像智力那样曾被用这么多不同的方式加以定义。在斯腾伯格看来传统的 IQ 测验以及在美国 广为使用的一些标准化测验所能测量的只是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的极小一部分也是非常不 重要的一部分。斯将之称为“呆滞的智力”它只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分数作部分预测而与现 实生活中的成败较少联系。斯反复强调必须超越“智商”趋向“成功智力”。 2注重以产品成果为导向。 斯腾伯格指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虽然关心过程但他们最终 关注的焦点仍在成果和产品上。没有成果的过程就好比一辆外观设计精美却没有引擎的汽车斯腾 伯格以产品成果为导向来判断智力这是完成了对 IQ 的又一纵深的超越。 3注重智力的发展。 斯腾伯格明确指出人的智力是可以修正的成功智力尤其具有发展 的可能性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功智力的发展问题 一是对于分析性智力在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的元认知策略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发 展的 二是对于创造性智力可以通过创设创造环境加强创造实践活动来发展创造性智力 三是对于实践性智力。 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和学业智力的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学业智力一般随着求学的进程而逐渐增加在个体完成学业后到达顶峰随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 实践性智力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4注重分析影响智力的各种因素。传统的单一智力结构理论往往局限于孤立分析研究个体智 力问题。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智力的因素十分重视元认知能力、个性以及文 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斯腾伯格认为人们对自身思维过程分析、创造和实践性的问题解决、推 理和决策等了解和控制的元认知能力相比单纯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更能 影响到智力。他强调只有重视和发展元认知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智力。 7 斯腾伯格还明确阐明了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内涵这一事实。斯腾伯格对这些 智力影响因素的重视不是一般的重视他已把这些影响因素全部纳入了他的成功智力理论之中。 他认为任何有助于实现目的理想达到成功的因素皆涵盖在成功智力之中。 2、内化成功智力理论对新概念作业设计和开发的启示 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智力的潜能。人们曾一度认为智力是与生俱来并永不改变的。斯 腾伯格明确指出了智力的可修正性而且认为成功智力尤其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斯腾伯格较全 面地将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理论的有机构成而且认为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于每一 个体只是比例和他的平衡状况有所不同。他同时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成功意味着个 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理论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功智力并且相信学生一定 能够将自己的这个智力体现在新概念作业的过程与结果中。只有以这样的认识去看待学生以发展 性的眼光发现学生的智力平等对待学生正确认识学生间各种智力的差异。我们才能够促使每个 学生都能有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才能够都成才。 因而在新概念作业的设计、开发和操作的过程中要做到真正的基于学生基于学生的成功智 力建立起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所有的学生机会发挥他 们各自的才能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做好充分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智力。根据成功智力理论我们在新概念作业设计和 操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因素、分析性智力因素和实践性智力因素。 当前作业设计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过分强调知识和计算能力等学业学习注重训练学生的记 忆、保持和再现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而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 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普遍表现出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差分析和综合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将知 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差等许多的问题。将成功智力理论引入新概念作业设计中 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并寻求这些能力之间的平衡来促使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新概念作业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首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 时间和空间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头脑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 活、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发展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既要重视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在完成作 业的整个过程而非结果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而非提供标准答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还要培养他们的聚合性思维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确认问题、定义问题、形成问题 解决的策略的能力。教师还必须要有热情耐心细心的态度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及学习过程表扬 和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多创造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作业参与和合作学 习中积累经验发现自己提高能力。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培养其自尊心 和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问 8 题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这样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就会不断发展。 3对学生新概念作业的正面期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教师的正面期望对学生整个心 理、行为的发展潜能发挥、创造力的培养等具有潜在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学生的教育和发 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斯腾伯格用自己成长经历说明了这个问题。 斯腾伯格现在成了全美著名的教授赢得了许多奖项发表了 600 多篇论文和著作并且有大 约 1000 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和合同。但是当他还是孩子时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考砸了智 商测验。斯腾伯格说当时“没有人会对一个傻瓜寄予厚望。 ”后来他到了四年级是教师阿列克莎 夫人不关心他的智商分数并相信他能做得更好给他很高的期望使他结束了傻瓜生涯逐渐成 为优等生。因此他称阿列莎夫人是一位扭转他生活乾坤的人。 通过自身发展的事例斯腾伯格得出一个结论成功智力在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物的负 面期望。当这些权威人物不管他们是教师、管理者、家长或雇主具有低的期望时常常会导致 被期望者成为权威们所期望成为的平庸之辈。 这一事实。告诫我们教师在学生完成新概念作业的过程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关 注学生多表扬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更应该多加鼓 励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找出他们的优点进行引导、鼓励寄予他们良好的期望坚持认 真细致的工作这种预期的希望就一定会变成现实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 充分重视正面期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为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生打好基础。 4正确评价学生在新概念作业中的每一步成功。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诸因素发展的不平 衡所处环境的不同其智力潜能在新概念作业操作之初不可能全部充分发挥可能会有相当一部 分的学生在某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暂时处在落后状态完全属正常情况。教师切勿简单地、片 面地把他们评价为“能力低下”或者“知识欠缺” 。 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我们全面评价学生的成功状况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 操作办法。斯腾伯格指出具有成功智力者知道没有人百事皆通。所以我们应该以成功智力理论 的观点去评价学生在新概念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学生暂时的不成功并不妨碍今后的成功。 教师应在多种不同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结果的比较下进行评价确实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解决初步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通过多渠道采 取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重过程而非结果并将此作为服务于学 生的出发点使评价确实成为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 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为其 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二借鉴和超越概览国内外作业内容和形式 9 1、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研究都少不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综合与借鉴。只有充分了已 有的研究成果才能够对自身的研究内容、方向和突破点上有明确的认识基于这样的理解课题 组对国内外的一些作业研究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以期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可 以超越的思路。 1对国内作业改革的借鉴 作业是伴随着课堂教学产生的从现有认识来看我国的作业改革是从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开始 的越来越多的教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认识到了原有作业的体系的不足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 此也就产生了要改变作业内容、改变作业形式的想法。以下是在众多的作业改革中具有特色的一些 个案其中有许多的理念、认识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借鉴之一关于作业中学生学习观的认识。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室的孟娟教授在 新课程下的作业布置一种新的学习观一文中谈到对某小学四年级作业的调查研究。调查 显示在被调查的年级中语文、数学有比较规范的作业其他学科只有英语有一项朗读作业。语 文作业以朗读、书写生字、背书、听写、看课外书为主数学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 当下的作业呈现的特点是 作业形式比较单一重复性训练多 作业目标以巩固当日课堂教学效果或者知识的简单迁徙为目标 作业过程复习-模仿或复习-模仿-迁移 完成方式个体独立完成 完成标准以教材陈述为标准 完成时间当堂或当天课后 作业量偏多 思维类型记忆类操作型和理解性的思维水平 对学习的作用巩固知识、迁移知识。 调查结束部分孟娟教授提出自己的观点 1作业布置的主体应该由教师单一走向教师与学生双方协作教师在整体性计划的基础上应 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完成作业的质量。 2教师应该是作业的设计者而不是作业的搬用者作业布置应该是教师教学环节的一个组 成部分教师应具备作业编制的技能能够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作业而不是随意地 从已有的作业堆中拣几个题给学生了事。 3太偏重于作业的结果的评定忽视了对作业过程的指导和控制应该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 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考应该重视获得解决方法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推理、判断和结论。 借鉴之二关于作业对学生学习心理影响的认识。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王慧敏教授在课 外作业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及实施原则一文中认为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 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在作业的过程中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效果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 10 的影响。 1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如果课外作业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会把作业当 成一种学习游戏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不但不会觉得学习紧张和做作业的苦反而更喜欢做作业。 2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只要真正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那么学生就 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习的真谛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发现世 界上的各种问题而学习。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更强了。 3课外作业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不但是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 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智力、开发智能的过程。如果课外作业中智力因素的成分适合于学 生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能达到对智力的训练便能有效地发展能力。课外作业设计得越好 智力开发作用也越大。 4课外作业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课外作业是一项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智力活动并且 完成的结果将得到评价。这就使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承受到各种压力。学生通过完作业 培养自己的独立性、竞争性、自信心、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5课外作业对师生情感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认识学 生的能力倾向同时也对学生有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对于一些成绩好、进步快、学习主动认真的学 生教师自然而然会产生喜欢、愉快的情感。受到教师称赞、表扬的学生与教师就会有一种良性、 愉快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和动力。 6课外作业对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影响由于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反映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 家长常会对孩子课外作业的完成程度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家长对孩子的出色表现会给予正面积极的 肯定但当孩子表现不佳时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训斥、批评这使得孩子对父母有些疏离感产 生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离家出走。 在文章结尾王慧敏教授综述课外作业要力争达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课外作业 要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努力去完成它促进小学生将学习的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教师要引 导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心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竞争的心态感到完成作业 是在向自己挑战是自己与自己竞争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中。 借鉴之三关于作业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改革的认识。杭州师范学院大学教育科学院 的仲玉英教授在新课程与新作业小学生作业新概念一文中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体系进 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在文中仲玉英教授明确阐述了“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 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关注作业的质的革新。 ”要改 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他提出了“新概念作业”这个命题。 1新概念作业的目标及内容来源。可以取材于人类社会留传下来的各种知识和经验而不仅 仅是教科书也可以取材于儿童在自然界、社会接触而产生的疑惑、想法和亲身经历取材于儿童 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种需要。具体包含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作业儿童的自理生活 作业儿童的自然科学作业儿童的社会性作业和社会活动作业儿童的文学艺术作业。 11 2新概念作业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按作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分科作业、合科作业和“中 心制”作业。 合科作业指教师布置的单科的独立的书面作业。它指将两科或两科以上不同学科内容根据其内 在联系综合后形成的作业内容语文、数学合科语文和思品合科语文、数学与科学合科语文、 数学、思品与音乐、美术等的合科等等。 “中心制”作业是较合科作业更灵活的一种作业形式。它完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自然 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学生可以每周或每两周选择 一项中心进行作业。 3新概念作业的操作与评价。操作可以是文字书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评价注重过程、 创新、整体性和个人内差评价。 从仲玉英教授提出的观点中我们认为“新概念”作业的命题是新颖的在作业内容体系建构 和作业形式上的开拓上值得我们课题借鉴与完善的。 2对国外类似作业的借鉴 放眼国外相比较教学论的其他研究领域作业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研究类型上 各国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定性研究另一类是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作业的意义、作业过重的归因及解决作业过重的措施。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调查与实验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有过重作业负担对小学生发 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态度作业的适宜量作业的有效性作业的内容与结 构作业的反馈策略等。 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研究有如下 1小课题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一个适合的主题让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 黄全愈博士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的他上二年级儿子做的研究就是此类型。 2专题研究。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设计有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也有读书报告等等。 有的要求当堂完成、有的由小组合作完成强调动作性、趣味性、故事性和独特性。 3课外计划。课外计划是克林顿政府为确保学生安全并帮助他们课外学习的“21 世纪社区学 习中心计划”的一部分。 2、超越对作业研究的综述及本课题的创新假设 从上述的作业研究看当今作业改革的趋势和主要方向有如下一些 1作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作业的内容应该是源于课本但又不能够拘泥于教材作业应该向学 生的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不再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作业应该是对课堂知 识的巩固也应该走出课堂开拓更广的视野。 2作业从单一走向综合。无论是作业的内容还是作业的形式都从单一逐渐走向综合体现在 作业内容设计上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能力上的综合性。 3作业从定量走向弹性。承认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在作业布置中 因材留作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作业由定量到弹性。 12 4作业从训练走向探究。作业应该改变过去简单地以单项训练作业为主的形式增添观察、 制作、讨论、观赏、体验、课题研究甚至是电视节目等综合性作业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本课题研究在借鉴了上述的作业研究成功后在作业设计和操作上依托现有的成果进行创新 假设有以下的一些超越 形成新概念作业的理论支撑点和自身理论内涵形成新概念作业的设计和开发的独特模式形 成新概念作业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新概念作业的评价与展示模式。 三立论与构想“新概念作业”释义 1、新概念作业的内涵 “新概念作业”是相对于传统作业而提出的一种观念其本质是为了区别于常规作业它不是 一种特定的作业形态而是在新课程观念下对常规作业模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内容的改革、 突破和创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 新概念作业以“成功智力理论”为指导相信学生能够在新概念作业体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 感受能够在新概念作业体系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在关注学 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关 注学生综合学习策略方法的掌握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形成学生自身独特的智慧。 新概念作业所呈现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就是 新概念作业的一个基本理念作业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知识巩固和迁移的服务器更是学 生“成功智力”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新概念作业的一种基本思路作业由文本向生活延伸由学校向社区、社会延伸打通校 园、社区、社会的内在脉络组合成新型作业的学习场。 2、新概念作业的外延表现 1 “新”之一教学做的的整合。新概念作业立足于文本又突破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的生 活世界作业形态呈现出“教学做”合一的最佳境界以促使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2 “新”之二分析、创造和实践智力的整合。新概念作业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 能力的发挥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创 图 1新概念作业“知识-新概念作业-综合能力-智慧素质”理论图 知识 新概念 作业 成功智力 分析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智慧素质 创新性智力 综合能力 13 造和实践三种智力。 3 “新”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新概念作业的实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 展善于运用各种媒介打破学科界限达成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 “新”之四过程与结果的整合。新概念作业的操作在注重作业结果的同时也注重作业过 程以过程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与生活及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新概念作业的理论构想 1新概念作业的核心理论 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懂得知识的迁移更在于在设计、开发、实施作 业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在作业展示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 的动力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小学阶段成 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基础期和蓄积期。 2新概念作业的四个操作理论 在于遵循学生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 ”基于这样的观点新概念作业的形成、设计与实施也就是给予学生一个发现、研究、探 索的过程。帮助学生的知识在这个过程成为一种能力、形成一种智慧。 在于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概念作业的设计与操作遵循本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展开的在作业的操作中加强了课程 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通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探究、合作带 给学生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实现。 在于对成功智力理论的实践与反思。成功智力理论作为新概念作业开发、设计和操作的重要基 础理论在新概念作业操作中将致力于通过作业的实施、展示、评价来发展学生的三类智力。并 在不同年段的作业设计中体现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新性智力的不同发展重点。关注学生在 作业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 己、发展自己相信自己并最终走向学习的成功与人生的成功。 在于对有关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在新概念作业的设计与操作中应该融入先进的学习理论 以先进的学习理论来完成新概念作业的合理构想。我们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等都可以构成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这些理论对 新概念作业所形成的学习理论基础就在于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作业所构成的刺激将被学生 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完成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们所处的环境与人们的内部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所处的环境充斥着先辈们的文化以及 14 与此相关的物化成果。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而实现。同伴 之间的交互、脚手架和建模对于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得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 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 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 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因此在作业形成过程中对相关学习理论的二度阐释能够给研究者带来更多的启示更能 对新概念作业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4、新概念作业带来的五个改变 1走出传统作业的禁锢。传统的作业设计有着双重性特征。一方面这样的作业对作业的一 些特征比如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可巩固性、可控制性等做了淋漓尽致的阐述并且 形成了一套规范操作的流程与要求另一个方面对于作业的另一些特征却没有很好的表述比如 作业的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 这样的作业思维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学生作业长期呈现机械化、僵化的局面。因此要改变现 有作业体系必须反思当前作业设计中的弊端走出传统作业的禁锢重建作业体系的开发、设计 和操作体系逐渐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出传统作业的大框架。 2 切实关注学生的实践积累。 实践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石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 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的高水平理论成果也都来自实践。学生的已有知识、各种思维 方式、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活动的检验中才能够将自己 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智慧与思想。 离开了与实践的结合最多只能够说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不能说它已经转化为我们的思想上 升成了一种素质。因此重建的作业体系必须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的必须是既重视知识巩固又注 重技能形成的。 3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知识和能力在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 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知识、能力、智慧。要形成学生具有自己深深烙 印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作业的设计只要关 注了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学习习惯外来的知识就能够和学生的个体经验相结合。知识才能够内化 能力才能够形成智慧才会在实践中慢慢积聚。 在对新型作业的思考中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是必须的只有建立 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经验上的作业设计才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才能发挥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功效。 4淡化作业的功利性取向。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也不是为了更好 的形成系统的认识提高书面考试的成绩而是为了归纳学生独特的知识系统、提升学生能力水平 最终形成带有学生个体特点的智慧。 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应该将作业的设计定位在“作业应该为巩固课堂学习服务但是不单纯 15 地为课堂知识学习的延伸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应该是学习的一种的途径而不是巩固 的手段。 ”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学生能力的提升是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让学 生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综合的运用得到了验证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悟悟有所得。 5以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综合素质。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 情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进取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书本学习 的热情、对学科技能学习的热情也包括在实践中的学习热情对未知知识探究的热情。有了这样 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保持一贯的学习动力才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进 行有效的思考。 作业设计就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也需要引导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这样的学习热情这 就需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快乐性学生对作业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够引发学生的作业操作热情 乐于作业、勤于作业。 5、学生在新概念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成长描述 通过新概念作业期望学生在新概念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以下预想的成长懂得 自主学习把握自主存在的意义在作业过程中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提升自我的生命 价值。 1在作业的过程中把握自主存在的意义 强调主体行为。对学生来说作业不仅是教师的要求和教材的组成而是他所接受的教育的一 个部分因而学生也有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探索和合作完成作业的权利。通过新概念作业的实施 让作业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从一种任务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需求。 强化自主学习。通过新概念作业的实施与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在作 业的过程中明白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是人成长的一种必须和应该。在不断的强化中逐渐帮助 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 2在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 学会如何学习。 “学会学习”是使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的欲望能够理解完成一项作业需要学些什 么应怎样去学习应该怎么样去应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去融会贯通得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本研究期望通过新概念作业的实施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养成学生熟练的学习技能 能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9086-1:2016/Amd 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loud computing -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framework - Part 1: Overview and concepts - Amendment 1
- 【正版授权】 ISO 80000-4:2019/AMD1:2025 EN Amendment 1 -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4: Mechanics
- 【正版授权】 ISO 4940:2025 EN Steel and cast iron -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content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 【正版授权】 ISO 11999-9:2025 EN PPE for firefighters -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for PPE used by firefighters who are at risk of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heat and/or flame while f
- 【正版授权】 ISO 13909-1:2025 EN Coal and coke - Mechanical sampling - Part 1: General introduction
- 【正版授权】 IEC 63322:2025 EN Security of ME equipment containing high-activity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
- 【正版授权】 IEC 60888:1987 EN-D Zinc-coated steel wires for stranded conductor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39:2002+AMD1:2004 CSV FR-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39: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electric multi-purpose cookin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106:2021/AMD1:2025 EN-FR Amendment 1 -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106: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heated carpets and for heat
- GB/T 17001.1-2025防伪油墨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中层班子会议上校长精彩讲话: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 2025-2030中国物流园区自动化技术应用与智慧化改造趋势报告
- 2025年人武专干军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 【G1工业锅炉司炉】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体育教师招聘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课件
- 2025年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 含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 快递行业考核管理办法
- 二衬台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