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一定程度上促使考研热_第1页
就业难一定程度上促使考研热_第2页
就业难一定程度上促使考研热_第3页
就业难一定程度上促使考研热_第4页
就业难一定程度上促使考研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研究方法 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学院:物理学院学院:物理学院 姓名:刘娴雅姓名:刘娴雅 学号:学号:2011012643 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摘要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典型原因,并从高 等教育改革、毕业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大学生自 身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 人观念,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社会要珍惜大学生资源,为大 学生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量逐渐 增长。1999 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订了21 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 2010 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利率 15%的目标。此后,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 1998 年的 9.8%到 2003 的 17%,再到 2012 年的 30%。如此迅速的发展,确实为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可是当满足社会需求后,如此庞大的 数目又该如何融入社会?二十年前,大学生是社会紧缺的人才, 十年前,大学生可以找到一份令人的工作,今天,大学生也只 能称得上是经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而已。 13 年毕业生人数 699 万比 12 年增长 19 万人,遭遇史上最 难毕业季。 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2013 届高校毕 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 35%,低于去年同期 12 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再次验证了“史上最 难就业年”的说法。大学生该如何面对这么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 似乎成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新问题,而就业难也成了一个较为普 遍的话题。 为什么就业难?是因为没有工作岗位吗?不乏看到这样的 报道:某某行业工作日人员紧缺,应聘人数稀少。某某服务业 工资很高仍无人应聘。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工作现象。那么 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做这些工作呐?原因显而易见,因为我受 过高等教育,我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应该对 得起我大学四年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如果我的工作没有上过 大学的人都能做,那么我的大学不是白上了嘛。这是大学生就 业时会产生的普遍想法,我们不能说这些想法有什么不对,因 为合情合理。上了大学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应该是我们每个 人都听过的一句话。但今天,这句话显然已经不是那么的合适 了。好高骛远几乎是所有大学生的通病,想要有个好的薪资, 好的职位,未来还要有个好的发展。就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了就业率。 由于近十几年来的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相应大 学的师资力量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加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教学的质量,当一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能力得不到培 养,知识储备量不够。社会在迅猛的发展,而大学生确一年不 如一年。与此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录取制 度越来越苛刻,录用人员越来越少。就业难也不过是大势所趋 而已。 上了大学之后,有许多人都认为解放了,认为大学就应该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本该是最能锻炼 人的四年却让多少人虚度了,有多少人上大学只是为了一张毕 业证,或者说有多少人上大学最后只得到了一张毕业证。在抱 怨就业难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究竟为了就业做 了多少准备。是不是连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都没有就开始浑浑 噩噩的找工作了,不得不说,当代大学生能力不足,水平不够, 没有竞争力,也是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就业环境不公平也是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部分用人单位 缺乏公正、公开,科学的择人机制,不能做到任人唯贤和优才 优用,首先选人时往往过多地照顾各方面的关系,如上级领导、 亲朋好友、用人单位子弟等,使一些优秀毕业生无法落实工作, 影响了单位对毕业生的正常需要。其次,用人计划、岗位、用 人情况透明度,缺乏监督机制。另外,企业招聘时限制地区, 限制性别,甚至限制学校。在就业时有一句顺口溜也许可以形 容这个现象, “英语六级加党员等于性别男”男生就业率普遍高 于女生,只一点毋庸置疑。 大学生就业要寻求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要在社会各 界广泛宣传,摇旗呐喊、引起共鸣,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有 利于大学生施展才干的社会氛围和舆论。要大大改善大学生就 业的社会环境,在信息传导、利益刺激、相互协调等中介行为 的作用下,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生就业真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张宝玲,王斌.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十年来的发展的思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1 月第二卷 第一期。 【2】戴前虎,刘南槐.人民论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