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希望 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教材分析】 一、内容方面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 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 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 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 感激之情。 二、语言表达方面 1. 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 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 络清晰,层次分明。 2. 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主要塑造了老教授这个人物形象。老人与作者虽 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 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老人彬 彬有礼的问候、善解人意的体察、尊重赏识的关注、和蔼 可亲的态度、真诚善良的品质、用心良苦的言行都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跃然纸上。 3. 人物描写,方法集中 作者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心理描写上。先写父亲和妹妹 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 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 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 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 。在 她的鼓励下, “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 “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 撼。 而对老人的描写则集中在对她如诗的语言与平静的神 态上。老人先是对作者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 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 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用善 意的谎言打消了作者的顾虑,体现出老人善解人意的一面; 然后又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 吗,每天早晨?”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作者的那份良苦的用 心;最后还不忘说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 你,小伙子”体现着对作者的鼓励和加油。老人的神态描 写集中出现了三次,都包含着“平静地望着我” 。虽然不是 那么起眼,但是里面却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都在向作 者用无声的语言传达丰富信息,传递一份鼓励与真情。 4. 环境描写,营造气氛 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适时运用了几处环境描写, 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一句便突出了林中环境的幽静,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 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 的品质。 5. 标点运用,暗含深意 本文的在标点符号上,如感叹号、省略号的运用,都 值得品读与玩味。如:第十段作者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 个问号,就可以体会出妹妹的吃惊、诧异,衬托出故事结 尾的出人意料;第十一段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省略号,却隐 藏着作者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呢,给作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 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6. 语言质朴,清新美感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 写,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 , 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作者,也 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学情分析】 一、已知领域 1. 从思维水平发展上来讲,六年级学生开始从具体形 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能逐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 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在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减少, 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好奇心和创造意识也 是日益浓厚。 2. 从语文学习方面上来讲,学生经过了前五年的语文 学习,阅读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具备了初步 的自学能力。学生都能自主预习的基础之上,运用借助工 具书、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含义,甚 至可以凭借文本、结合语境推想词语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二、难知领域 1.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以 及对环境的描写等方法,表现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怀, 不是很容易。 2. 体会状语后置句式表现老人的期待鼓励的表达效果 与作用,由于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可能比较难。 3. 由省略号走进作者心里,体会那些复杂的心情与感 受,领会其单独成段的表达效果与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 难度。 4. 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可能会有难 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内容。 2.通过边读书边画句子、对比句子、自主发现质疑、 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 心、情景朗读等方法,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 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3.领会课文重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体会状语 后置句式和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领悟环 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4. 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从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中感受老人对作者的爱护、 鼓励,体会作者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 思考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以及老人怎样鼓励、爱护 作者的,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2. 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3. 体会状语后置句式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4. 体会省略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读题初探,统揽梳理 (一)解题导课 教师:好,上课!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组人 间真情。 齐读课题11 唯一的听众 唯一?什么意思?(预设: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好,这 是我们现在的理解。 (二)检查字词 1、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屏幕出示词语】词语 谁会读? 请 2 生读。后齐读(预设:主义矫正嘿字的读音) 有几个词,我们特别关注一下: 【无法割舍】请看这个词,它有两种含义:两种东西 无法分开;某东西无法舍弃。文中指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无 法割舍的爱好吗?请生谈: 除了兴趣爱好是无法割舍的,还有什么是无法割舍的? (亲情、友谊等等) 【嘿】师引导:再看嘿。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 示一种强烈的感情。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 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谁来读句子。生:嘿, 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他是一个聋子。 请生交流: 师小结:是啊,一个嘿字,传达的是作者的快乐心情。 【悠悠的小令】教师:最后一个,悠悠的小令是什么? 悠悠的小曲。你听: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 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怎么会这么 美呢?奥!优美的景色传递的是作者快乐的心情啊!真是应了 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师小结:课文当中出现的偶然的一两句写景的句子, 它可能包含作者丰富的感情。经过这样的解读,相信大家 会把词语读出语文味来!谁想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叹词、 一个动作、一处景色都能传达出作者的心情。 2、本课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你想给大家提醒哪个字?生 交流: “歉”字,老师要特别提醒。 “歉”字的结构是左紧右 松,笔画比较多。写前要仔细的观察。尤其是“兼”做部 件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 个“歉”字。请大家练写两个。教师要提醒写字的姿势(头 正、身直、肩平、足安)并作及时评价。 屏幕展示学生写的字,请学生来评价。引导学生从比 较中发现不足,学会看帖。 (三)梳理文脉。 教师:那么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拥有过哪些听 众?心理是什么样的?结合表格,谁来说一说?请生交流: 你能用上开始、后来、最后这样有条理性的语言连起 来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暗示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 主要内容。 】 作者拥有那么多的听众,然而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他清 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为什么呢? 【预设:是她让我从音乐白痴成长为优秀的小提琴手, 是她让我从沮丧走向了自信。 】 二、感受真情,探究写法(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 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教师:现在,请把你的目光聚焦在老人身上,听听她 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变化。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 28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人说 的话,想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 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 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一)教师:谁找到了老人的语言?【根据交流出示 5 句 话,并提醒最后一句转述句也是老人的语言。 】 (二)透过语言,体会内心,品味语言的力量 1、 教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屏幕先出示第一句】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 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 这儿坐一会儿。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 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引导学生交流: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老人为什 么这么说? 教师引导:“我”认为是谁打扰谁?老人却这么说为什 么? 【预设:老人从我的神情、动作中,发现了我的不自 信,想帮助我树立自信心。老人看出来我的沮丧,想鼓励 我,不要放弃。 】 教师评价:你读懂了作者的心。这是老人对我的呵护 呀! 【屏幕出示第二句】 教师:明明拉得不好,却夸我拉得好;明明耳聪目明, 却偏说耳朵聋了。老人啊,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请生说: 【我说耳朵聋了,你就不会有了心理负担,可以心安理得 的继续练琴。我是个聋子,听不见你拉的声音。放心练吧。 小伙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别放弃。我说自己是个聋子, 你就不会紧张了。 】 教师小结:这善意的谎言实际上是对我的理解与尊重 啊! 所以,老人故意说:请生读 在老人的两句话之间还穿插了一处环境描写。 【屏幕 出示: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刚才我们 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说的太好了,老人的话语如同阳光照到了 我的心里。心里很亮堂! 指导朗读:现在谁愿意当老人来鼓励鼓励“我”?在评 价中指导朗读。 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段话的? 1、抓住老人的语言。 2、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透过老人的语言,揣摩老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2、教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5、6 自然段。 先自己读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谁来谈谈你的感受或发现。 教师:你发现了吗,这是个问句。你读出了什么?老人 在征求我的意见。这是对我的尊重! 教师:你关注了一个词,很重要的一个词,前面也出 现了。比较一下,意思一样吗? 如果这样说,好不好?每天早晨,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教师肯定:第一次是说自己的生活习惯。第二次是说 自己以后会做听众。而你也要天天来练。这是一个美丽的 约定,又是一种严格的要求。 教师:老人在我毫无心里负担的情况下,给我提出了 严格的要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送进课文中读出来,哪组同位 来展示一下。 3、再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老人的第四句话(屏幕出示 课文第七自然段) 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老人的良苦用心 教师: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老人是在我停下来的时候说的。老人想一直鼓 励我。老人没有教我该怎么练习,只是一如既往的鼓励、 支持!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指导啊!) 教师引导:我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此时老人总不忘说 上一句 此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怎样 的感觉?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被人鼓励的幸福。听 到赞美的快乐。有人陪伴的幸福等等) 4、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 什么养的?我们合作着读,好吗?(教师先示范两个,然后引 导学生试着说出来)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 练琴了。 以前,从我的房间里,传出的是锯床退的声音,现在 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现在我站得很直, 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以前,我只想一个人到树林里静静的练,现在每 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 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以前,她总是对我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现在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以前,他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现在我只看见老 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 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通过这样的对比朗读,你能说一说我的什么变了吗? 态度变了、心情变了、行动变了 6、 刚才我们透过老人的语言,读懂了老人对我的呵 护、鼓励与尊重。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老人的良苦用心?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老人的三处神态描写, 透过神态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 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三处神态描写,再比较三次平静地 不同。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从老人的“平静”中读出 了什么? 前两次有没有写老人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慈祥的眼神 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 (预设:第三次写出了我和老人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出 我变得自信了。) 是啊!自信的人才可以与别人对视。你看,现在看着我 的同学都是自信的;没看我的同学,那叫自卑! 三、篇末点题,体悟其妙。 1、直到有一天,我的秘密被妹妹揭穿。请一位同学读 一读 9、10、11 自然段。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读课文,当你第一次知道老人的 真实身份,你是什么心情?假如作者一开始就交代清楚,还 会有这样的效果吗?这就是设置悬念的手法带给我们的阅读 乐趣。 2、教师:此时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这里面的内涵很 丰富啊!当我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时,我会说些什么,做些 什么呢?拿起笔,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 交流:把笔放下。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 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