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mr.li[ppt课件]_第1页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mr.li[ppt课件]_第2页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mr.li[ppt课件]_第3页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mr.li[ppt课件]_第4页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mr.li[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 盐盐 化肥化肥 十八中 Mr.Li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 酸钙的主要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 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 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3)体会分类学习化学物质的方法与意义; (1)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2)复分解反应 (3)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 技能。 三、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酸: HCl H2SO4 HNO3 H2CO3 H3PO4 H+ + 酸根离子碱:OH- + 金属离子 NaOH Ca(OH)2 Mg(OH)2 Al(OH)3 KOH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学了“酸”和“碱”两类化合物。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另一类化合物“盐”, 那什么是盐呢 你能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吗?它们在组成 上有什么共同点? CaCO3 Na2CO3 NaHCO3 氯化钠 硫酸铜 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高锰酸钾 NaCl KMnO4 CuSO4 盐: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与化学中的“盐”, 相同吗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 ,通常指“食盐”,其主要成分 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 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 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 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 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 冒的作用。 运动过度,出汗太多时,体内的Na+、Cl- 和 K+大为降低,就会使肌肉和神经反应受到影响, 导致恶心、呕吐、衰竭和肌肉痉挛等现象。因 此,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后,需喝特别配制的 饮料,以补充失去的盐分。 氯化钠与人体健康 阅读归纳阅读归纳 P72 一、氯化钠 1、用途 生活上用作调味品,还可用于腌渍蔬菜 、鱼、肉、蛋等 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0.9%) 交通上交通上用作融雪剂 工业上工业上用作化工原料 2、存在 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农业上用于选种 海南省东方盐场晒 盐一景 3、晒制 阅读归纳阅读归纳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氯化钠 母液 多种化 工产品 氯化钠、MgCl2、CaCl2 泥沙 如何提纯粗盐呢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实验实验 链接到“粗盐提纯” 的实验视频5.28 过滤 二、粗盐的初步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 (1)步骤 溶解 蒸发 过滤的适用范围:分离 与 的混合物 固体液体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待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盛待滤液体的烧杯嘴要和引流的玻璃棒相靠;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防止待滤液体 外洒或外溅。 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下端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三靠: 二低: 过滤 某同学发现过滤的速率太慢 ,原因可能是什么? 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 若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浑浊, 应该如何处理呢? 再过滤一遍。 若过滤2次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什么 ? a、滤纸被捅破;b、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 纸边缘;c、承接滤液的烧杯本来就不干净。 蒸发 b.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b.加热到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 皿的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发干。 a.蒸发皿内液体的量为什么不要超 过蒸发皿容积的 。 2 3 若倒入过多,加热至沸腾时容易迸溅。 计算产率 精盐产率 = 精盐的质量 溶解粗盐的质量 100% 在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转移固体 (2)各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快 食盐的溶解。 引流,防止待虑 液体外溅。 搅拌,防止由 于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 过滤溶解蒸发 (3)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 蒸发皿、酒精灯、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 管) (4)误差分析 精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烧杯外; b.溶解时,加入的粗盐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 滤; c.过滤时,待虑液体外洒; d.蒸发时,液滴飞溅。 (1)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 通过蒸发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想一想:能 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问题与交流问题与交流 不能。 802080 20 NaCl 38.4g36.0g析出2.4g KNO3169g31.6g析出137.4g 结晶的方法: NaCl : 蒸发溶剂 KNO3: 降低温度(冷却热饱和溶 液) (2)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 是混合物,因为还含有可燃性的MgCl2、 CaCl2等杂质。 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 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 。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 高”或“低”) 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滤液的目的是 ;等到蒸 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 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 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烧杯漏斗 低 搅拌,防止由于局部 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较多量固体 坩埚钳 反馈练习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盐: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CaCO3 Na2CO3 NaHCO3 氯化钠 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NaCl 一、氯化钠 1、用途 生活上用作调味品,还可用于腌渍蔬菜 、鱼、肉、蛋等 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0.9%) 交通上交通上用作融雪剂 工业上工业上用作化工原料 2、存在 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农业上用于选种 3、晒制 过滤 二、粗盐的初步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 (1)步骤 溶解 蒸发 计算产率 精盐产率 = 精盐的质量 溶解粗盐的质量 100% (2)各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引流,防止待虑液体外溅。 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过滤 溶解 蒸发 (3)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 蒸发皿、酒精灯、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 管) (4)误差分析 精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烧杯外; b.溶解时,加入的粗盐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 滤; c.过滤时,待虑液体外洒; d.蒸发时,液滴飞溅。 第二课时 大理石地板大理石柱子 大理石柱子 华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用途 碳酸钠 (Na2CO3 ) 碳酸钙 (CaCO3 ) 碳酸氢钠 (NaHCO3 ) 纯碱、苏打 小苏打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 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a.大理石、石灰石是重要 的建筑材料;b.用作补钙剂 ;c.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 a.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 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治疗 胃酸过多症。 1、俗名、用途 三、 CaCO3、 Na2CO3、 NaHCO3的性质与应用 请回顾,在哪些化学反应中见过CaCO3 a.在实验室制取C02的反应物中; b.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中。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CaCO3 + 2HCl = CaCl2 + H2CO3 CO2+H2O 盐酸腐蚀含CaCO3的建材 P74 讨论讨论 比较CaCO3与Na2CO3和NaHCO3的组成,推断 Na2CO3和NaHCO3是否也能像CaCO3那样,与盐酸发 生反应。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现 象 分 析 迅速反应,生 成大量气体,试管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生成了CO2气体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反应更迅速, 生成气体更多,试 管中的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小结小结 2、化学性质 (1)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澄清石灰水 3、含CO32-、HCO3-的检验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某物质样品 HCl 产生气体变浑浊 Ca(OH)2 (CO2 ) (CaCO3 ) (含CO32-或HCO3- )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取少量该物质样品于试管中,滴 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放出,将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 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物质中含有 CO32-或HCO3-。 反馈练习反馈练习 某同学往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 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 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于是他得出了该溶液 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么?为 什么? 不正确,因为也可能含有HCO3-。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烧碱 实验11-2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 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 分析 无色的Na2CO3溶液中出现浑浊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纯碱 由纯碱制烧碱 熟石灰 小结小结 2、化学性质 (1)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与石灰水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澄清石灰水 3、含CO32-、HCO3-的检验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某物质样品 HCl 产生气体变浑浊 Ca(OH)2 取少量该物质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 稀盐酸,若有气泡放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 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物质 中含有CO32-或HCO3-。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俗名用途 碳酸钠 (Na2CO3 ) 碳酸钙 (CaCO3 ) 碳酸氢钠 (NaHCO3 ) 纯碱、苏打 小苏打 1、俗名、用途 三、 CaCO3、 Na2CO3、 NaHCO3的性质与应用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 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a.大理石、石灰石是重要 的建筑材料;b.用作补钙剂 ;c.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 a.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 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治疗 胃酸过多症。 2、化学性质 (1)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与石灰水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澄清石灰水 3、含CO32-、HCO3-的检验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某物质样品 HCl 产生气体变浑浊 Ca(OH)2 取少量该物质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 稀盐酸,若有气泡放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 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物质 中含有CO32-或HCO3-。 课堂练习: 现有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氢钠、 氯化钠、 盐酸,请用序号完成 (1)人体胃液中存在帮助消化的液体是_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 (3)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是_ (4)天安门前华表的主要成份是_ (5)广泛用于制造玻璃的原材料是_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 分析下列4个化学方程式,你发现有什么规 律或有何特点 (4)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 分析分析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H2CO3 (3)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H2CO3 都发生在溶液中,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 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三课时 四、复分解反应 1、概念 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定 义 特 征 4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比较: “一变多”“多变一 ” 由2种或 2种以上 的物质生 成另一种 物质的反 应 由1种物 质生成2 种或2种 以上其它 物质的反 应 由一种单质 与一种化合 物反应,生 成另一种单 质与另一种 化合物的反 应 由两种化 合物互相交 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 A+BMMA+B+ C + AB A +BC AB + CD AD+ CB CaO+ H2O= Ca(OH)2 CaCO3 CaO+ CO2 高温 Fe+ CuSO4= FeSO4+ Cu 反馈练习反馈练习 下列反应中哪个属于复分解反应( ) (4)Cu + 2AgNO3 = 2Ag + Cu(NO3)2 (1)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HCl + AgNO3 = AgCl + HNO3 (3)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5)Zn + H2SO4 = ZnSO4 + H2 (6)C+ 2CuO 2Cu + CO2 高温 (7)CO2 + Ca(OH)2 = CaCO3+ H2O (8)C + CO2 2CO 高温 (9)H2CO3 = H2O + CO2 1、2、3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发 生复分解反应呢?比如盐酸与Na2SO4溶液能发生 反应吗?就是说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讨论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uSO4溶液+ BaCl2溶液 现象 化学 方程式 向2支各盛有少量Cu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 加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有少量蓝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Na2SO4 + BaCl2 = 2NaCl + BaSO4 1.上述2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观察到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属于复分解反应 。 都有沉淀生成。 P75 3.CaCO3、 Na2CO3等含碳酸根的盐溶液与盐 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 什么? 2.这2个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 应?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2)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HCl + NaOH = NaCl + H2O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都有气体生成。 也是复分解反应,都有水生成。 分析归纳分析归纳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 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 生。 盐的分类 根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 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 铵盐 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 钾盐 钠盐KCl K2SO4 K2CO3 KNO3 NaCl Na2SO4 Na2CO3 NaNO3 NH4Cl (NH4)2SO4 (NH4)2CO3 NH4NO3 BaCl2 BaSO4 BaCO3 Ba(NO3)2 OH-NO3-Cl-SO42-CO32- H+溶、挥溶、挥溶溶、挥 NH4+溶、挥溶溶溶溶 K+溶溶溶溶溶 Na+溶溶溶溶溶 Ba2+溶溶溶不不 Ca2+微溶溶微不 Mg2+不溶溶溶微 Al3+不溶溶溶 Mn2+不溶溶溶不 Zn2+不溶溶溶不 Fe2+不溶溶溶不 Fe3+不溶溶溶 Cu2+不溶溶溶 Ag+溶不微不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氯盐不溶银、亚汞; 溶碱只溶钾、钠、钙、钡、铵; 碳酸盐、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 AgCl BaSO4 P114 五、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室温) CaCO3BaCO3 Cu(OH)2Mg(OH)2Al(OH)3 常见的沉淀 : Fe(OH)3 蓝色红褐 色 NaOH 溶液 K2CO3 溶液 NaCl 溶液 Ba(NO3)2 溶液 稀硫酸 H2SO4 Ba(NO3)2 溶液 P75 探究探究 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4种化合物的溶液之 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能反应不能反应能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H2SO4 + Ba(NO3)2 = BaSO4+ 2HNO3 H2SO4 + K2CO3 = 2KCl + H2O + CO2 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 H2CO3 (1)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溶于水: AgNO3 Na3PO4 BaCO3 MgSO4 (NH4)2SO4 白色白色白色白色蓝色红褐 色BaSO4 CaCO3 Al(OH)3 Na2CO3 AgCl Cu(OH)2 Mg(OH)2 Fe(OH)3 Ba(OH)2 白色白色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发生,并说明理由 1 1 . . KK N N OO 3 3 + + N N a a C C l l 2 2 . . B B a a ( ( N N OO 3 3 ) ) 2 2 + + N N a a 2 2 S S OO 4 4 3 3 . . N N a a 2 2 C C OO 3 3 + + HH 2 2 S S OO 4 4 4 4 . . F F e e C C l l 3 3 + + B B a a ( ( OO HH ) ) 2 2 5 5 . . N N HH 4 4 C C l l + + Z Z n n S S OO 4 4 6 6 . . N N a a 2 2 C C OO 3 3 + + C C a a ( ( OO H H ) ) 2 2 四、复分解反应 1、概念 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 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 生。 钾、钠、铵盐都可溶, (如:KCl、K2SO4、KNO3; NaCl、NaSO4、NaNO3;NH4Cl、(NH4)2SO4、NH4NO3都会溶 于水) 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如:KNO3、NaNO3、 Ba(NO3)2都会溶于水) 硫(酸)盐不容铅和钡, (硫酸盐中只有PbSO4、 BaSO4不溶于水) 氯盐不容银、亚汞, (氯化物中只有AgCl、Hg2Cl2不 溶于水) 溶碱只溶钾、钠、钙、钡、铵, (可溶性的碱只有 KOH、NaOH、Ca(OH)2、Ba(OH)2、NH3会溶于水) 碳酸盐、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碳酸盐中只有 K2CO3、Na2CO3、(NH4)2CO3磷酸盐中只有K3PO4、Na3PO4、 (NH4)3PO4会溶于水) 五、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 氯化银AgCl; 硫酸钡BaSO4; 氢氧化铜Cu(OH)2(蓝色)、氢氧化铁 Fe(OH)3(红褐色)、氢氧化镁Mg(OH)2 常见的沉淀 : 氢氧化铝Al(OH)3 讨论讨论 P76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多达几千万种的化学物质,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 分类方法。 物质 纯净物混合物 单质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酸碱 Fe、AlC、O2CO2、CuOHCl H2SO4 NaOH NaCl (空气 ) 第四课时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的金属能 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与氢的位置 关;盐必须是 的。 小结小结 六、盐的化学性质 (1)盐 + 金属新盐 + 新金属 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2AgNO3 = 2Ag + Cu(NO3)2 K、Ca、Na例外。 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盐。 前面 后面 无 可溶性 前面)(可溶性 (2)盐 + 酸新盐 + 新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AgNO3 + HCl = AgCl+ HNO3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H2CO3 (3)盐 + 碱新盐 + 新碱 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FeCl3 + 3NaOH = NaCl + Fe(OH)3 (可溶性 可溶性) (4)盐 + 盐新盐 + 新盐 (可溶性 可溶性) AgNO3 + NaCl = AgCl+ NaNO3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反应,能反 应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AgNO3 + HCl - (2)K2CO3 + Ca(OH)2 - (3)Na2CO3 + CaCl2 - (4)Na2SO4 + HCl - AgCl+HNO3 CaCO3+ KOH CaCO3+ NaCl (5)H2SO4 + BaCl2 - (6)Ba(OH)2 + KCl - (7)CuSO4 + NH4NO3 - (8)HNO3 + NaOH - BaSO4+ HCl NaNO3 + H2O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 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 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 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 ,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 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就 是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资料卡片资料卡片 侯德榜(18901974) 候氏制碱法反应分3步进行 (1)NH3 + H2O + CO2 = NH4HCO3 (2)NH4HCO3 + NaCl = NH4Cl + NaHCO3 (3)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溶洞、钟乳石、石柱溶洞、石柱 石笋钟乳石 石柱、石笋 石柱 石柱的形成 溶洞、石笋、石柱的形成 (1)溶洞的形成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 CaCO3遇到溶有 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变成溶解性较大的 Ca(HCO3)2 CaCO3 + H2O + CO2 = Ca(HCO3)2 (2)石笋、石柱的形成 溶有Ca(HCO3)2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 ,溶解在水里的Ca(HCO3)2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 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CO2 。 Ca(HCO3)2 = CaCO3+ CO2+ 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 Ca(HCO3)2发生上述反应,生成的CaCO3 有的沉积 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 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当洞顶的钟乳石与洞 底的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资料卡片资料卡片 P77 CaCO3+H2O+CO2=Ca(HCO3)2 Ca(HCO3)=2CaCO3+H2O+CO2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稀盐酸水 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 1、(1)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 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 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解释这 个现象。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气体。气泡附在鸡蛋壳表面,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变大 ,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上浮;当鸡蛋浮到 液面时,气泡破裂,鸡蛋所受的浮力变小,浮力小于 鸡蛋重力,鸡蛋下沉。然后又会有气泡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