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_第1页
3.第一章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_第2页
3.第一章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_第3页
3.第一章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_第4页
3.第一章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适应证 2.温病初起兼表证 3.麻疹透发不畅 1.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 咽干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 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和家薄荷的茎、叶。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 2.清利头目 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 4.透 疹 5.疏肝解郁 咽喉肿痛 3.利 咽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用量用法 36克 ,宜后下。 使用注意 体虚多汗者忌用 药理作用: (1)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 扩张,使散热增加,故有发汗解热作用。 (2)能增加柴胡的镇痛作用。 (3)外用能使皮肤粘膜血管收缩,并使 局部发生清凉感,继而有微灼感,同时能麻 痹神经末梢,故有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现代研究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风热表证。 痈疮肿毒、痄腮喉痹。 4.清热解毒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咽喉肿痛 1.疏散风热 2.利 咽 3.透 疹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使用注意 临床应用 本品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治疗偏头痛:将牛蒡子炒研为末,一 次9克温开水送服,白酒为引,每日1次, 服后盖被取汗。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蝉 蜕 为蝉科昆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风热表证。 破伤风、小儿惊风及小儿夜啼 4.止 痉 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翳膜遮睛。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1.疏散风热 2.利咽透疹 3.明目退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桑 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多在霜降后910月采收。生用或蜜炙。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风热 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 2.润润肺止咳 肺热或燥热伤肺之咳嗽痰少等。 3.平肝明目 (1)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 (2)肝经有热之目赤肿痛。 (3)肝肾阴虚之目暗昏花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菊 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 2.清热解毒 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 疔疮肿毒。 尤擅治疔毒 3.平肝明目 (1)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 (2)肝经有热之目赤肿痛。 (3)肝肾阴虚之目暗昏花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用量用法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 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脂:用山楂、菊花、丹参各 10克,每日1剂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 连服3个月。治疗60例,痊愈45例,显效10 例,有效4例、1例停药。 共: 1.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 2.平肝明目肝阳上亢头痛头晕及目赤肿痛 、 目暗昏花 异:桑叶疏散之力强于菊花,尤善用于风热表证 兼有咳嗽头痛者,又可润肺止咳;菊花平肝明 目之功较桑叶为胜,又能清热解毒,可治疔疮 肿毒。 比较桑叶、菊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蔓荆子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外感风热之头昏头痛及 偏头痛;目赤肿痛,多泪。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柴 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或狭叶柴胡 (南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1.和解退热 (1)感冒发热。 (2)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 苦满,口苦咽干目眩。 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 为治少阳证之要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2.疏肝解郁 3.升阳举陷 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头痛、 月经不调、痛经. 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4.截 疟 疟疾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使用注意 本品性能升发,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之证忌用或慎用.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升 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 升麻的根茎。 性味归经 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1.发表透疹 (1)风热头痛 (2)麻疹透发不畅 2.升阳举陷 气虚下陷之脱肛、 子宫脱垂、胃下垂。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1)阳明热邪之头痛、 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2)咽喉肿痛、痄腮 (3)热病发斑、疮疡肿毒 3.清热解毒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葛 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 性味归经 辛、甘、凉。归脾、胃经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1.发表解肌 (1)风热表证以兼肌肉酸痛, 尤其是项背强者为主。 (2)风寒所致之项背强痛。 2.升阳止泻 (1)脾阳不升之泄泻。 (2)湿热痢疾。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3.透 疹 4.生津止渴 麻疹不透。 (1)热病津伤之口渴 (2)消渴症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用 法 现代研究 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1)有较强的解热作用,能缓解肌肉痉挛. (2)降压作用: (3)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冠 作用,葛根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4)降血糖作用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淡豆豉 为豆科植物大豆 的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功效应用 1.解表风寒、风热感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