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病ppt课件_第1页
脑胶质瘤病ppt课件_第2页
脑胶质瘤病ppt课件_第3页
脑胶质瘤病ppt课件_第4页
脑胶质瘤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胶质瘤病脑胶质瘤病 1 n n 脑胶质瘤病(脑胶质瘤病(Gliomtosis cerebri GCGliomtosis cerebri GC)是一)是一 种罕见的以不同发展阶段的神经胶质细胞种罕见的以不同发展阶段的神经胶质细胞 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 肿瘤。是起源尚未明确的神经上皮细胞肿肿瘤。是起源尚未明确的神经上皮细胞肿 瘤。按瘤。按WHOWHO最新中枢神经肿瘤组织分类,最新中枢神经肿瘤组织分类, GCGC属于胶质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肿瘤分级属于胶质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肿瘤分级 相当于相当于、 级。这类疾病的确诊比较困级。这类疾病的确诊比较困 难,既往诊断主要靠尸检和活检确定,难,既往诊断主要靠尸检和活检确定,19961996 年以前全世界文献报告不足年以前全世界文献报告不足200200例。例。 2 n n GC GC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也称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也称为型和型和 型)两类。前者指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无型)两类。前者指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无 明显肿瘤结节或肿瘤结节直径明显肿瘤结节或肿瘤结节直径 。 后者则可能是在后者则可能是在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常提示肿瘤恶变。常提示肿瘤恶变。 3 病理表现:病理表现: n n 本病的组织学特点是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本病的组织学特点是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 系统内弥漫性过度增生并沿血管及神经轴系统内弥漫性过度增生并沿血管及神经轴 突周围浸润性生长突周围浸润性生长, ,保持神经结构相对正常保持神经结构相对正常, , 即所谓即所谓“ “结构性生长结构性生长” ”。1 1、大体标本可见累、大体标本可见累 及部位脑组织肿胀、沟回平坦、灰白质境及部位脑组织肿胀、沟回平坦、灰白质境 界不清。病变部位无明显界限、无明显肿界不清。病变部位无明显界限、无明显肿 块形成。块形成。 4 冠状位上可见, 右侧脑白质扩大, 皮层较左侧肿胀, 海马较肥厚, 右侧脑室有轻度受压, 没有明显的肿瘤团块。 5 n n 2 2、镜检可见灰白质中均有病变细胞呈弥散、镜检可见灰白质中均有病变细胞呈弥散 浸润生长浸润生长, ,形态各异。细胞体积偏小形态各异。细胞体积偏小, ,胞浆少胞浆少 量或中等量量或中等量, ,核内有丝分裂活动少见。多数核内有丝分裂活动少见。多数 为星形细胞为星形细胞, ,也有少数为少突胶质细胞。肿也有少数为少突胶质细胞。肿 瘤细胞在神经束、神经细胞和血管瘤细胞在神经束、神经细胞和血管 周围生周围生 长长, ,多不形成局部瘤团多不形成局部瘤团, ,不破坏脑组织本身的不破坏脑组织本身的 解剖结构解剖结构, ,坏死、囊变、出血少见。值得注坏死、囊变、出血少见。值得注 意的是与其广泛浸润的特征相反该肿瘤的意的是与其广泛浸润的特征相反该肿瘤的 细胞学分级偏低多为细胞学分级偏低多为级。级。 6 7 GC正常 8 胼胝体 9 n n 近来有研究表明,近来有研究表明,GCGC增生的胶质细胞可分为两增生的胶质细胞可分为两 种。种。 n n 一种一种A A型肿瘤细胞,即神经胶质酸性蛋白(型肿瘤细胞,即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GFAPGFAP)和)和L1L1黏着分子阳性的胖细胞型星型胶质黏着分子阳性的胖细胞型星型胶质 细胞细胞. . n n 另一种是另一种是B B型肿瘤细胞,即型肿瘤细胞,即GFAPGFAP和和L1 L1 阴性的梭阴性的梭 形细胞。形细胞。 n n L1L1黏着分子被认为是导致黏着分子被认为是导致GCGC广泛浸润性生长的广泛浸润性生长的 重要因子之一。重要因子之一。 10 TYPE A CELLS 11 B TYPE CELLS 12 n n 另有研究表明:另有研究表明:GCGC的胶质细胞同时表达的胶质细胞同时表达 GFAPGFAP和和L1L1两种分子,而其他胶质瘤,如胖两种分子,而其他胶质瘤,如胖 细胞型星型胶质细胞瘤(细胞型星型胶质细胞瘤(Gemistocytic Gemistocytic astrocytomaastrocytoma),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 Anaplastic astrocytomaAnaplastic astrocytoma)等,只表达)等,只表达GFAPGFAP, 而而L1L1表达较弱。表达较弱。 13 GC 14 胖细胞 型星型胶质细 胞瘤 15 多形性胶质 细胞瘤 16 n n 因此,可以初步推出:因此,可以初步推出: L1L1的表达,在的表达,在GCGC的组织发生上的组织发生上 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7 n n 但是,活检并不是最终确诊手段,但是,活检并不是最终确诊手段,GEdwad GEdwad VatesVates和和Susan ChangSusan Chang等人曾对等人曾对2222例脑胶质瘤例脑胶质瘤 病患者做一个综述,病患者做一个综述,2222例患者中,例患者中,1818例经活例经活 检确认为不同分级的胶质瘤病,而剩余四检确认为不同分级的胶质瘤病,而剩余四 例病理片上仅显示有胶质细胞增生,炎症例病理片上仅显示有胶质细胞增生,炎症 反应或脱髓鞘病变。其中两例在死后进行反应或脱髓鞘病变。其中两例在死后进行 尸检分别为尸检分别为3 3级和级和4 4级的胶质瘤病,两者生存级的胶质瘤病,两者生存 期分别为期分别为2929个月和个月和4 4个月。其他两例在个月。其他两例在1 1个月个月 和和3 3个月后分别死亡,但未进行尸检。个月后分别死亡,但未进行尸检。 18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 n GCGC发病无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从发病无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从1010岁到岁到 8585岁均有发病,多集中于岁均有发病,多集中于2020到到5050岁。由于其岁。由于其 特征为浸润性生长而非破坏性生长,因此特征为浸润性生长而非破坏性生长,因此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见,主要表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见,主要表现 为头痛、癫痫发作,其次有头晕、视物模为头痛、癫痫发作,其次有头晕、视物模 糊、性格改变、精神异常及智能减退等。糊、性格改变、精神异常及智能减退等。 19 n n GCGC的病程长短不一,有的自发病至死亡可的病程长短不一,有的自发病至死亡可 长达长达2020余年,有的仅为月余,国内外病例报余年,有的仅为月余,国内外病例报 道,最长者达道,最长者达2222年,最短者仅为年,最短者仅为2525天。天。 20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 n n GCGC在在MRIMRI表现为长表现为长T1T1、长、长T2T2信号,其病变信号,其病变 范围广泛,至少累及范围广泛,至少累及2 2个脑叶,以白质为主个脑叶,以白质为主 ,亦可累及灰质,可同时累及胼胝体、基,亦可累及灰质,可同时累及胼胝体、基 底节、脑干、小脑等,其中侵犯胼胝体最底节、脑干、小脑等,其中侵犯胼胝体最 常见,有常见,有80%80%的患者累及此部位,表现为胼的患者累及此部位,表现为胼 胝体弥漫性肥大,境界不清,对诊断胝体弥漫性肥大,境界不清,对诊断GCGC很很 有价值。有价值。 21 n n 病变早期占位效应常不明显病变早期占位效应常不明显, ,仅见弥漫性脑仅见弥漫性脑 肿胀肿胀, ,相应脑室缩小相应脑室缩小, ,脑沟变平脑沟变平, ,中线结构常没中线结构常没 有移位。病变中、晚期可表现出占位效应有移位。病变中、晚期可表现出占位效应, , 若病变偏于一侧若病变偏于一侧, ,占位征象可较早出现。占位征象可较早出现。 22 23 24 25 26 27 28 n n MRMR增强检查时,病灶区通常无明显强化,增强检查时,病灶区通常无明显强化, 但也有病例可见病灶区域轻微增强或周围但也有病例可见病灶区域轻微增强或周围 沟裂内有线状增强反应。沟裂内有线状增强反应。 n n SchwartzSchwartz等指出,如病灶处出现局灶性坏死等指出,如病灶处出现局灶性坏死 或结节状强化,应怀疑该区是否已发生恶或结节状强化,应怀疑该区是否已发生恶 变。变。 29 30 31 32 33 n n MRSMRS是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是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 ,它能提它能提 供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尤其是供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尤其是1H1H波谱波谱 较为敏感较为敏感, ,可对神经元进行定量分析可对神经元进行定量分析, ,以非侵以非侵 入性的生化方法分析正常和病变的脑组织入性的生化方法分析正常和病变的脑组织, , 可用于大脑胶质瘤病的鉴别诊断。可用于大脑胶质瘤病的鉴别诊断。 34 n n 由于神经元细胞被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所由于神经元细胞被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所 取代,因此造成的取代,因此造成的NAANAA降低降低, , 肿瘤细胞增生肿瘤细胞增生 而引起而引起ChoCho上升。上升。 35 n n BendszusBendszus研究表明研究表明Cho/CrCho/Cr和和Cho/NAACho/NAA的的 比比 值上升的程度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值上升的程度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 在低级别的病变中在低级别的病变中,Cho/NAA,Cho/NAA的比值上升最的比值上升最 高达高达1.3;1.3;而间变的病灶则有明显的升高而间变的病灶则有明显的升高( (最少最少 为为2.5),2.5),在在级肿瘤甚至可达级肿瘤甚至可达8.98.9。因此具有最。因此具有最 大大Cho/NAACho/NAA上升的区域可作为评价整个病上升的区域可作为评价整个病 变级别的依据和穿刺活检的目标区。变级别的依据和穿刺活检的目标区。 36 37 38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 n 多中心胶质瘤多中心胶质瘤:多中心胶质瘤系指颅内同时:多中心胶质瘤系指颅内同时 原发原发2 2个以上胶质瘤,各瘤体间彼此分离,无个以上胶质瘤,各瘤体间彼此分离,无 组织学联系,而组织学联系,而GCGC则为胶质瘤细胞浸润性生则为胶质瘤细胞浸润性生 长,影像学上为大片状改变,不同于多中心长,影像学上为大片状改变,不同于多中心 胶质瘤。且多中心胶质瘤临床表现比较严重胶质瘤。且多中心胶质瘤临床表现比较严重 ,而,而GCGC临床表现较轻。临床表现较轻。 39 n n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 病,好发年龄为病,好发年龄为40406060岁,男性发病率高岁,男性发病率高 于女性。好发部位为大脑额顶叶及颞叶深于女性。好发部位为大脑额顶叶及颞叶深 部、基底核、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脑部、基底核、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脑 干、下丘脑以及小脑半球,可单发或多发干、下丘脑以及小脑半球,可单发或多发 ,亦可呈弥漫性浸润生长。,亦可呈弥漫性浸润生长。 40 n n MRIMRI表现为表现为T1WI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T2WI为为 等低或略高信号。瘤周水肿多较轻,占位等低或略高信号。瘤周水肿多较轻,占位 效应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效应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 n n 但淋巴瘤多为团块状显著强化,如有坏死但淋巴瘤多为团块状显著强化,如有坏死 为不均匀环形强化。为不均匀环形强化。 41 n n 淋巴瘤多发生于器官移植,化疗患者使用淋巴瘤多发生于器官移植,化疗患者使用 免疫抑制剂增多及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免疫抑制剂增多及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 。对糖皮质激素非常敏感,单用痊愈率为。对糖皮质激素非常敏感,单用痊愈率为 40%-40%-80%80%。 42 43 44 n n 脑白质营养不良:脑白质营养不良: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 良(良(Adrenoleukodystrophy X-ALDAdrenoleukodystrophy X-ALD)及易染)及易染 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45 n n a a、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X-ALD) : :是一是一 种种X-X-连锁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因饱和连锁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因饱和 非分枝极长链脂肪酸(非分枝极长链脂肪酸(VLCFAsVLCFAs)体内的代)体内的代 谢障碍,在脑白质、肾上腺、血浆等器官谢障碍,在脑白质、肾上腺、血浆等器官 和组织中聚集,引起进行性神经系统脱髓和组织中聚集,引起进行性神经系统脱髓 鞘改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鞘改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6 n n 主要分儿童脑型、青少年脑型、成年脑型主要分儿童脑型、青少年脑型、成年脑型 和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其主要侵犯大脑白和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其主要侵犯大脑白 质,临床表现为行为异常、进行性智力下质,临床表现为行为异常、进行性智力下 降、视力和听力丧失,后期发展为四肢瘫降、视力和听力丧失,后期发展为四肢瘫 、去大脑强直、痴呆。病情进展迅速,预、去大脑强直、痴呆。病情进展迅速,预 后不良。后不良。MRIMRI示脑白质广泛受累,表现为长示脑白质广泛受累,表现为长 TITI长长T2T2信号。信号。 47 48 49 n n b b、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芳基硫酯酶、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芳基硫酯酶A A (ASAASA)活性降低造成酶作用底物硫酸脑苷)活性降低造成酶作用底物硫酸脑苷 酯蓄积所导致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髓鞘酯蓄积所导致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髓鞘 发育不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育不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0 n n MRI MRI表现为脑室旁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呈表现为脑室旁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呈 局灶不对称性或弥漫对称性改变。早期表局灶不对称性或弥漫对称性改变。早期表 现为步态异常,而后逐渐出现共济失调、现为步态异常,而后逐渐出现共济失调、 痉挛性四肢瘫、视神经萎缩、皮质盲和痴痉挛性四肢瘫、视神经萎缩、皮质盲和痴 呆呆 . . 51 n n 其他恶性浸润性胶质瘤其他恶性浸润性胶质瘤:如多形性胶质细:如多形性胶质细 胞瘤,此类肿瘤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胞瘤,此类肿瘤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 MRIMRI表现信号不均,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时表现信号不均,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时 肿瘤强化等特征。肿瘤强化等特征。 52 n n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MSMS):):MSMS时如病灶融合成时如病灶融合成 片,应与片,应与GCGC鉴别。鉴别。 n n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病毒性脑炎及脑寄如病毒性脑炎及脑寄 生虫病。生虫病。 53 诊断:诊断: n n 本病的诊断依据如下: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 起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早期有精神和性 格改变,癫痫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后期 可表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如癫痫 。失语及脑干等症状。 54 n影像学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 白质弥漫性病变以邻近中线结构对称性, 广泛弥漫性病变为常见,占位效应和出血坏 死不常见,增强后强化亦不常见。 55 n其他实验室检查:腰穿压力升高,脑脊液蛋白 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胞数多正常;脑电图无特 异性。 n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定此病的关键。 56 n排除其他疾病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胶 质瘤、脑白质营养不良及原发性颅内淋巴 瘤等。 57 治疗:治疗: n n GCGC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倾向,故预后不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倾向,故预后不 良。由于病灶范围较为弥散,因而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