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下矿山安全预评价.doc_第1页
2013地下矿山安全预评价.doc_第2页
2013地下矿山安全预评价.doc_第3页
2013地下矿山安全预评价.doc_第4页
2013地下矿山安全预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编号:xx(预)(预)xx xxxxx xxx 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 xxx apj(国国)xxx 20xx 年年 xx 月月 xxxxx xxx 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xx 技术负责人: xx 评价项目负责人: xx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评价报告完成日期:20xx20xx 年年 xxxx 月月 xxxx 日日 评评 价价 人人 员员 姓 名资格证书号从业登记编号签 字 技 术 专 家 前前 言言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减少和控制建 设项目和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安全评价通则 、 安全预评价 导则的有关定,xxx 受 xxxxx 委托,于 xx 年 12 月对该公司 xxx 拟建工程进行了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 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 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 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 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 建议,做出安全预评价结论的活动。 通过安全预评价,查找、分析、预测 xxx 拟建工程项目存在的 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及程度,避免选用不 安全的工艺流程和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 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同时查找出可行性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 不足,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项目建设实 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 案提供客观、科学、公正的依据。 安全预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预测性。对建设方案从安全角度进行预测性评价,对项目建成 后的可靠程度做出评估,具有预见性; 预防性。安全预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对项目的 危险、危害提出预防的对策措施,作为设计依据,可以预防危险、 危害的发生; 艰难性。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 素的种类多样且具有隐含性和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不确定性,评 价难度较大; 局限性。安全预评价依据的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所需的基础资料、数据很不充分,故评价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有 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安全预评价结论的准确性。 在实施本项目的安全预评价以及预评价报告的编写过程中,xx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给予我们许多指 导和支持,xxxxx 的有关人员也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 谢!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5 1.1 安全预评价的目的5 1.2 评价依据5 1.2.1 法律、法规、规章依据.5 1.2.2 技术标准依据.6 1.2.3 其他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8 1.3 评价范围9 1.4 评价程序9 第二章第二章 矿山建设项目概况矿山建设项目概况11 2.1 建设单位简介11 2.2 建设项目概况.11 2.2.1 矿山地理位置.13 2.2.2 矿区交通状况.13 2.2.3 矿区自然及经济.15 2.3 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16 2.3.1 矿区地质.16 2.3.2 矿床地质.20 2.3.3 矿区水文地质.22 3.3.4 工程地质条件.25 3.3.5 环境地质.26 3.3.6 矿区地质工作评述.27 2.4 矿床堵水28 2.5 采矿30 2.5.1 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开采技术条件.30 2.5.2 采矿方法.33 2.5.3 采场顶板管理.44 2.5.4 采空区.45 2.6 矿山生产能力47 2.6.1 矿山工作制度.47 2.6.2 生产规模验证.47 2.7 开拓运输系统49 2.7.1 岩体移动范围.49 2.7.2 开拓方案的选择.50 2.7.3 开拓方案和开拓运输系统.51 2.8 井巷工程52 2.9 矿井通风54 2.9.1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54 2.9.2 矿井通风工作制度.54 2.9.3 矿井风量计算.54 2.9.4 矿井风压计算.57 2.9.5 通风设施.59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 2.9.6 局部通风.59 2.10 矿山机械59 2.10.1 坑内运输.59 2.10.2 压气设施.61 2.10.3 主通风设施.62 2.10.4 坑内供水设施.62 2.10.5 坑内排水设施.63 2.11 公用及辅助设施64 2.11.1 工程总体布置.64 2.11.2 内部运输和外部运输.65 2.11.3 土建.65 2.11.4 给排水系统.66 2.11.5 供电系统.67 2.11.6 机修及仓库设施.69 2.11.7 废石场.69 2.11.8 爆破器材的储存和使用.70 2.11.9 通信.70 2.12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1 2.12.1 组织机构.71 2.12.2 劳动定员.71 2.12.3 职工培训.72 2.13 矿山安全管理72 2.13.1 矿山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72 2.13.2 矿山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73 2.13.3 矿山救护.73 2.13.4 健康检查.74 2.12.5 专用投资概算.74 第三章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75 3.1 矿山灾害和矿山事故的分析75 3.2 生产过程危险有因素的识别80 3.3 影响本矿山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综述81 3.4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83 3.5 小结84 第四章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85 4.1 确定预评价单元.85 4.2 评价方法.86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86 4.2.2 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方法的选择及理由.86 4.2.3 评价方法简介.87 第五章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定性、定量评价91 5.1 工业场地总体布局与地表运输91 5.1.1 工业场地总体布局及地表运输简述.91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3 5.1.2 工业场地总体布局与地表运输检查评价.92 5.1.3 评价小结94 5.2 生产工艺94 5.2.1 生产工艺简述.94 5.2.2 生产工艺评价.95 5.2.3 多发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97 5.2.4 作业条件危险度模拟分析.108 5.2.5 评价小结.111 5.3 矿山开采对金沙江的影响及对上部山体的影响分析112 5.4 金沙江对xxx的影响分析.118 5.5 通风系统120 5.5.1 通风系统简述.120 5.5.2 通风系统检查评价.121 5.5.3 通风系统安全预评价.121 5.5.4 评价小结124 5.6 防、排水系统124 5.6.1 防、排水系统简述.124 5.6.2 防、排水系统安全检查评价.125 5.6.3 评价小结126 5.7 地下运输系统128 5.7.1 地下运输系统简述.128 5.7.2 地下运输系统安全检查评价.129 5.7.3 评价小结.131 5.8 废石场.131 5.9 爆破器材库132 5.9.1 爆破器材库简述.132 5.9.2 爆破器材库及消防安全检查评价.132 5.9.3 评价小结.134 5.10 供、配电(含防雷装置)系统.134 5.10.1 供、配电(含防雷装置)系统简述.134 5.10.2 供、配电(含防雷装置)系统安全检查评价.136 5.10.3 评价小结.138 5.11 安全管理.138 5.11.1 安全管理简述.138 5.11.2 安全管理检查评价.139 5.11.3 评价小结140 第六章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141 6.1 矿山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及对策141 6.1.1 开采移动范围内的安全技术措施.141 6.1.2 矿山井下堵水措施.141 6.1.3 顶板管理.143 6.1.4 爆破作业安全措施.144 6.1.5 防止井下人员中毒和窒息的措施.145 6.1.6 炸药库管理145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4 6.1.7 消防.147 6.1.8 防高处坠落的措施147 6.1.9 其它安全措施148 6.1.10 防尘措施.149 6.1.11 防噪声措施.150 6.1.12 个体防护措施.150 6.2 设计中应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151 6.2.1 工业场地总体布局与地表运输.151 6.2.2 生产工艺.151 6.2.3 矿山开采对金沙江的影响及对上部山体影响的对策措施.152 6.2.4 金沙江对笔架山矿山的影响的对策措施.152 6.2.5 通风系统.153 6.2.6 防、排水系统.153 6.2.7 地下运输系统.154 6.2.8 废石场.155 6.2.9 爆破器材库.155 6.2.10 供、配电(含防雷装置)系统.155 6.2.11 安全管理.156 6.3 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157 6.3.1 通用机械安全工程设计措施.157 6.3.2 个人防护用品.159 6.3.3 安全色、安全标志.160 6.4 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161 第七章第七章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176 7.1 综合评述176 7.2 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177 7.3 安全工作持续改进方向180 7.4 评价结论182 附件目录附件目录184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5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1 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安全预评价的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为建设项目初 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矿山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 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和非煤矿山生产中的危险、 有害因素,降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建设单 位和非煤矿山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评价结果可作为设计部门和项目施工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设计和 建设时贯彻落实安全“三同时”的依据,同时为安全监察部门提供决 策和实施监察的依据,也为企业在项目投产后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工 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1.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规章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 2002 年 11 月 1 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 1995 年 1 月 1 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5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部发19964 号) 。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 年 2 月 1 日实施)。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6 6、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令第 74 号,1986 年 10 月 1 日)。 8、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0 号)。 9、关于加强非煤矿矿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67 号,2005 年 7 月 1 日)。 10、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11、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12、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200393 号)。 13、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1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排土场安全生 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8199 号)。 16、 xxx 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7 年 11 月 29 日 xx 省十届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07 年 11 月 29 日 xx 省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66 号公布,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 17、 关于在全省高危行业推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 (云安 监管2008102 号,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7 1.2.2 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标准依据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3、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版) 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hg20571-95) 7、防止静电通用导则(gb12158-2006) 8、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95) 9、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1994) 1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2、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 1994) 1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83-1999) 1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87) 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6、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 协调字200456 号) 17、安全电压(gb3805-83) 18、安全标志(gb3805-2006) 19、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t-2003) 20、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鉴定指标 (aq2013.5-2008)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8 2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局部通风(aq 2013.2- 2008) 2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aq 2013.3 -2008) 2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管理(aq 2013.4- 2008) 24、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aq 2013.1- 2008) 1.2.3 其他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其他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1、xxx 与 xxxxx 签订的安全评价委托书 2、 xxxxxxxxx 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xx 有限公司,xx 年 xx 月。 3、 xx 省 xxxxx 地质勘探报告书xx 省冶金局地质勘探公司, 1975 年 12 月。 4、 xxxxxxxx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及深部开采对上部山体影响研究 xxxxx 有限公司,2009 年 11 月。 5、 xxxxxxxx 矿山工程初步设计 (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xxx 设计有限公司,2009 年 11 月。 6、 xxxxxxxx 矿山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专篇 xxx 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09 年 11 月。 7、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9 1.3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本次安全预评价的评价范围为: xxxxxxxx 矿山工程初步设计(代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所涉及地下矿山拟建工程、坑口设施的平面 布置、井下采场及其生产工艺、设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硬件条 件以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等软件环节。 本项目可研中提及的选矿厂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本项目中提及的尾矿库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此次评价的内容包括: 1、建设项目及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 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从整体上评价项目的拟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是否正常、安全、 可靠。 凡涉及环保和职业卫生等问题有所提及,但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1.4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 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 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预评价程序框图见下: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图图 1-1 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0 第二章第二章 矿山建设项目概况矿山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单位简介建设单位简介 xxxxx。法定代表人:xx,公司类型为自然人出资有限公司,营业 执照注册号:xxxxx,企业注册资本:xx,经营范围:xx。 矿山开采矿种为 xx 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 xx 万 吨/年,矿区范围由 xx 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 xxkm2,开采标高由 xxmxxm。 该矿山于 20xx 年 x 月,由 xxxx 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 xxxxxxxx 矿山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及 xxxxxxxx 矿山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专篇 ,该设计 及安全专篇于 2009 年 12 月 24 日,经 xxxx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 专家评审通过,结论为“原则同意” 。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1 2.2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本矿区自 xx 年以前即由当地居民进行小规模零星开采,xx 年 6 月 x 日,xx 省 xx 县人民政府以(x)x 号文批准由 xx 矿与 xx 县乡镇 企业局共同组建了 xxx,后又于 xx 年 x 月由 xxxxx 注资控股。 xxx 正式组建之后,主要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对矿区范围内的 1矿 体进行开采,同时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对 2、3、4、5、8、9、10、12等矿体进行开采。在经过多年 的开采之后,1矿体的露天采场已开采完毕,坑内 xxm 标高以上的矿 体也已开采殆尽,目前矿山主要在 xxm 标高之间对 2矿体的南西 部以及 3、8、10等几个矿体进行开采。 目前矿山已形成多条斜坡道和平硐的联合开拓方式,采用装载机 和汽车直接进入坑内进行装矿,采用巷道采矿法或非正规的浅孔留矿 法进行开采。巷道采矿法为直接开掘巷道对矿体进行开采,而非正规 的浅孔留矿法则在巷道采矿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开采高度,采用蹬碴钻 凿浅孔进行开采。该两种采矿方法均无完整的采场结构,缺乏完整的 通风系统和安全出口,采高也受到很大限制,故采场通风条件较差, 矿石损失较大,回采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 矿山在经过多年的开采之后,已形成了部分采空区和老硐,对矿 体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今后的开采工作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 的影响。 该项目为铁矿地下开采项目,生产规模:10 万吨/年,开拓方式: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2 斜坡道开拓,汽车运输。采矿方法:设计推荐采用“分段凿岩阶段垂 直走向出矿空场法” 、 “分段凿岩阶段沿走向出矿空场法”和“浅孔留 矿法” ,通风方式:设计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 。 2.2.1 矿山地理位置矿山地理位置 xxx 地处 xx 和 xx 两省交界处的金沙江南岸,位于 xx 省 xx 县城 353方向直距 76km 处,行政区划属 xx 县 xxx 办事处。矿区地理坐 标为东经 10222451022305,北纬 26164926 1707。 2.2.2 矿区交通状况矿区交通状况 xx 至 xx 的三级公路由矿区东侧通过,矿区有约 1km 的简易公路 与之相通,矿区往 xxx 至 xx 县城公路里程为 135km,往北过金沙江至 xx 省会理县城公路里程为 82km,矿区交通较为方便。矿区交通位置 详见图。 图图 2-1 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交通位置图 2.2.3 矿区自然矿区自然及经济及经济 矿区处于 xx 省 xx 县北部的金沙江峡谷地区,区内山势巍峨,有 多处悬崖绝壁,地形坡度一般为 4060,局部地段坡度更陡,属 高山地形区,总体地势为南东高,北西低,海拔位于 952.51184.8m 之间,相对高差 232.3m,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南东部山头,最低点位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3 于金沙江边。 该采矿区原生植被大多已被破坏,取而代之的为部分人工植被, 主要为松树,其余多为茅草及杂草丛等草本植物,矿区植被覆盖率约 为 30。 xx 紧靠矿区北西侧,江面宽 100300m,深 59.562m,经现场 多年观测,近年来最高洪水位标高 957.00m,最低水位标高 940.78m, 水位差 16.22m。位于矿区附近的 xx 江面较为宽阔,水流速度稍慢, 历史上曾是小木船和小货轮的渡口,目前已建成 xx 大桥,渡口的功能 已经丧失。 本区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炎热、无霜,每年 6 月至 10 月为 雨季,11 月至次年 5 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约 900mm,降雨主要集 中在雨季,旱季雨量稀少。气温高于 22的月份连续长达八个月,3 月至 10 月的气温一般在 3038之间,最高达 40。 区域内海拔多在 900m 以上,较高位置的山脊及山坡多为稀疏的 松林和灌木丛所覆盖,低缓的山间凹地多为当地居民的农田和耕地。 当地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 烤烟花生等;工业以小型采矿业及矿石加工业为主。 当地居民主要为彝族、苗族、回族、汉族、傣族等。彝族、苗族 多居山区,汉族多居坝区,傣族则分布在江边一带。 当地经济基础薄弱,属 xx 省级贫困地区。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4 2.3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及矿床地质 2.3.1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东侧,东川断块西部。有南北向普渡河深 大断裂及汤郎易门深大断裂分布于矿区东西两侧。主要出露地层有 第四系残坡积、前震旦系昆阳群因民组(ptkny) 、落雪组(ptknl)及 鹅头厂组(ptkne) ,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陡, 由于褶皱断裂发育,产状变化很大。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 第四系残坡积(qel) 分布于地表和洼地,为砂、粘土及岩石碎块。厚 02m。 2、前震旦系 (一)鹅头厂组(ptkne) 黑色炭质板岩夹钙质砂板岩,厚度10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二)落雪组上段(ptknl2) 从岩性可分为三个亚段层: ptknl2-3:青灰色块状硅质白云岩,具皱纹状、波状层理,普遍夹 燧石条带及迭层石,可见到少量黄铁矿呈星点状,厚度60m。 ptknl2-2:黄白色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中夹薄层泥质条带及少量 燧石条带,水平层理,向下递变为青灰色,局部有弱铜矿化,厚度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5 2837m。 ptknl2-1:青灰色厚层状砂质白云岩,具波状及皱纹状层理,层间 夹燧石条带及斑状,普遍发育迭层石,厚度约 150m。 (三)落雪组下段(ptknl1) 乳白色厚层块状大理岩化砂质白云岩,夹泥、砂质薄层,以水平 层理为主,偶有皱纹状层理,普遍具铜矿化。厚度 2030m,与下伏 地层整合接触。 (四)因民组上段(ptkny2) 浅灰色、青灰色含铁变余粉砂岩、砂板岩,发育水平层理、波状 层理及交错层理,底部与顶部分布有厚度不稳定的砾岩及砂质白云岩 透镜体。普遍见有赤、磁铁矿化,铁矿体形成层状、似层状、扁豆状, 厚 65113m,为本区主要含矿矿层。 (五)因民组下段(ptkny1) 灰色、肉红色硅质岩,块状,层理不明显,中偶夹白云岩扁豆体, 出露不全,未见底,厚度120m。 二、构造 1、褶皱 矿区内为一轴向东西,轴面近于直立的倒转背斜,其东翼延至拉 戛厂断裂而被切失,南翼延长 200m 被辉绿岩体“吞食” ,深部被老马 田断层所切。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局部近东西向) ,倾向南东, 倾角较陡,一般 7990。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6 2、断层 矿区内规模较大的有拉戛厂断层和老马田断层,这两条断层控制 了矿区的边缘。 (一)拉戛厂断层:位于矿区东部,近南北走向,断面直立,局部 倾向东,断裂带宽 10m 左右,发育角砾岩及断层泥,上盘因民组 (ptkny) 、落雪组(ptknl)地层;下盘为鹅头厂组(ptkne)地层。属 剪切性断层。 (二)老马田断层:位于矿区南部,走向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 倾角 5158,破碎带宽 815m,破碎带内由炭化构造角砾及断层 泥组成,普遍炭化、碳酸盐化,下盘为鹅头厂组炭质板岩,上盘为因 民组上段变余粉砂岩。逆冲剪切性断层。 (三)由上述两条断层引起、派生的次级断层,数量多,规模小, 以近北西南东向为主,其破碎带宽 0.21.2m,性质为张、压性及剪 切性,次有近南北向,其破碎带宽 0.31.5m,,性质为张、压性。 三、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侵入体活动主要以基性岩为主,辉绿岩()和辉 绿玢岩(b)属晋宁期产物,其产状以岩床为主,次有岩墙、岩脉。 大多沿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分布,本区主要矿体分布于小岩体的上部 外接触带中。 四、变质作用 矿区范围内岩石变质作用较弱,为浅变质系的钙质、硅质、砂质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7 和绿泥石化板岩及大理岩等。 变质类型以区域变质为主,并叠加动力变质及热接触变质作用。 五、围岩蚀变 矿区广泛发育透闪石阳起石化,钠黝廉石化、钠更长石化、黑 云母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其中钠更长石化和黑云母绿泥 石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是铁矿床直接找矿标志。 钠更长石(奥长石)化:在辉长辉绿岩的外接触带上,多表现为 钠长石化。被交代的岩石多为砂岩和砾岩,蚀变后之岩石均呈灰白、 灰紫色的细小糖粒状花岗变晶结构。na2o 的最高含量可达 11.6%。在 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附近,钠更长石化普遍强烈,其矿物量可增至 7585%,可称为“奥长石岩” 。伴随这一蚀交。往往有磁铁矿不均匀 集中,形成团块状、云雾状磁铁矿矿石。钠更长石化白云岩,同时表 现有不同的角砾岩化现象。 黑云母绿泥石化:主要分布在辉长辉绿岩内接触带。在这一 蚀变的强烈地段,伴随有大量铁矿物的富集,岩石与矿体呈渐变过渡 关系。被蚀变的岩石均变为暗绿色的黑云母绿泥石岩,组成矿物有 黑云母、绿泥石、磁铁矿、黄铁矿、磷灰石、萤石、电气石等。 上述两种蚀变往往叠加在一起,但钠更长石化的范围比黑云母 绿泥石化要广泛些。据其穿插关系和交代关系,黑云母绿泥石化生 成在钠更长石化之后。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8 2.3.2 矿床地质矿床地质 一、矿床类型 xxx 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床,主要矿体赋存于昆阳群因民组上段 变余粉砂岩中,受控于因民组地层,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矿体 一般呈层状、似层状及扁豆状顺层产出,具分枝、复合现象。除 1矿 体近东西走向外,其它矿体总体为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南东(1矿 体倒转倾向北) ,局部直立,倾角 7990。 矿体受拉戛厂断裂及老马田断裂次级近北西南东向断层的切错, 岩(矿)层揉皱剧烈,沿走向呈迭瓦状。频繁构造和基性岩浆活动, 变质改造作用强烈,矿体具有多、富、厚、集中的特点。 二、矿体特征 2矿体:位于矿区北部,走向北东南西(5085 230265) ,倾向南东(140175) ,倾角 7990。矿体 呈层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度约 330m,倾向延深 385m,厚度 3.027.0m,平均厚度 10.9m;矿石矿物以角砾状、致密状赤铁矿为主, 次为磁铁矿、针铁矿、褐铁矿及少量磷铁矿;矿石平均含 tfe 42.18%。矿体顶板为因民组上段含铁变余粉砂岩、砂板岩,底板为落 雪组下段白云岩。 3矿体:位于 2矿体上部,走向北东南西(7075 250255) ,倾向南东(160165) ,倾角 7990。矿体 呈层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度约 346m,倾向延深 360m,厚度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19 2.027.5m, 平均厚度 12.1m;矿石矿物以角砾状、致密状赤铁矿为主, 次为磁铁矿、针铁矿、褐铁矿及少量磷铁矿;矿石平均含 tfe 45.59。矿体顶、底板均为因民组上段含铁变余粉砂岩、砂板岩。 8矿体:位于矿区中部,3矿体上部,走向北东南西 (6080240260) ,倾向南东(150170) ,倾角 7990。矿体呈层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度约 168m,倾向延深 230m,厚度 2.525.0m,平均厚度 9.9m;矿石矿物以角砾状、致密状 赤铁矿为主,次为磁铁矿、针铁矿、褐铁矿及少量磷铁矿;矿石平均 含 tfe 44.39。矿体顶、底板均为因民组上段含铁变余粉砂岩、砂板 岩。 10矿体:位于矿区中部,8、9矿体上部,走向北东南西 (53233) ,倾向南东(143) ,倾角 88。矿体呈层状产出。 矿体走向长度 84m,倾向延深 200m,厚度 1.05.0m,平均厚度 2.5m;矿石矿物以角砾状、致密状赤铁矿为主,次为磁铁矿、针铁矿、 褐铁矿及少量磷铁矿;矿石平均含 tfe 46.98%。矿体顶、底板均为因 民组上段含铁变余粉砂岩、砂板岩。 三、矿石质量三、矿石质量 1、矿石物质组成 (一)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矿物为以赤铁矿为主的赤、磁铁矿;次为针铁矿、褐铁矿以 及少量的磷铁矿、镜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及少量辉铜矿等。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0 脉石矿物主要由白云岩、石英、萤石及磷灰石组成,次绿泥石、 黑云母、斜绿泥石及少量的铁白云石、屑石、电气石、白云母、方解 石、绢云母等。 (二)矿石结构、构造 结构:主要有层状、交代残余结构以及文象结构等。 构造:主要有块状、韵律条带状、角砾状及浸染状构造,以块状 及韵律条带状构造的矿石为主。 2、矿石化学成分 (一)矿石品位 矿区内矿体平均品位(tfe)在 25.2766.45之间。局部有富矿 段,主要产于地层呈弧形弯曲的鞍部,矿体特别富,富矿均分布在矿 体的上盘。 (二)品位变化规律: 铁高硅低,富矿含锰低,贫矿含锰高。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产出粒度细,为细粒嵌 布,呈致密块状,常规采用磁重联合选矿方法回收,属易选矿石。 2.3.3 矿区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金沙江“v”字型侵蚀河谷的南东侧,高山深谷,陡岸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1 急流,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 900mm,雨季集中在 每年的 610 月,旱季雨量稀少。矿区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地表 无常流水,矿体上部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由 大气降水补给并由南东向北西往金沙江内径流。矿体下部位于金沙江 水面以下,地下水主要由金沙江补给。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特征 (1)第四系坡积含水层 分布范围广,厚度 12m,系灰色、灰黑色等杂色坡积物,主要 由粘土、砂和石块组成。结构松散,孔隙度大,富含孔隙水,透水性 好,为透水层。由于厚度小,富水性弱中等,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2)昆阳群鹅头厂组弱含水层 灰白色大理岩化白云岩。岩石裂隙较发育,溶蚀较弱,透水性强, 富水性较弱,主要含裂隙水,为弱含水层。据坑道水文地质编录和观 测,坑内较干燥,局部裂隙发育处有滴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3)昆阳群因民组上段弱含水层 浅灰色、青灰色含铁变余粉砂岩、砂板岩。岩石裂隙较发育,主 要含裂隙水。据坑道及涌水量观测该岩组岩石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弱, 主要含裂隙水。该段为矿区的含矿地层,雨季期间裂隙发育处有滴水, 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2 (4)昆阳群因民组下段弱含水层 灰色、肉红色硅质岩。岩石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弱,主要含裂隙 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有影响。 2、构造破碎带特征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较大的拉戛断层和老马田断层距矿体较远, 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小。次级断层其规模较小,主要沿矿体分布,破碎 带宽 0.21.5m,主要由断层角砾及断层泥组成,性质有张、压及剪切。 破碎带富水性弱中等,含裂隙水,导水性弱中等,局部破碎带可 能出现渗流,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大。 3、地表水、地下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上部矿体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由于地形陡峻,切割深,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迅速排泄。因矿区 破碎带及裂隙发育,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具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的大 小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长短,中等降雨以上,持续时间长,对 矿床充水影响就大,反之影响就小。 矿区紧临金沙江,每年 511 月为江面丰水期,近年来最高洪水 位标高约 957m,每年 12 月至来年 4 月为枯水期,近年来最低江面标 高约 940.78m,落差 16.22m。下部矿体的地下水主要由金沙江补给, 江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对矿床充水,对矿床开采具有一定影响, 丰水期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更大。 综上所述,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3 4、坑内涌水量预测 现有水文地质资料缺乏坑内涌水量的可靠数据,经现场实测,丰 水期坑内 895m 标高的最大涌水量约为 4000m3/d,设计中应以此为依 据进行坑内排水设施的计算和选型。为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应更为 深入系统地开展矿山水文地质工作,获取坑内涌水量的确切数据,为 下一步设计及矿山生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3.3.4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岩体结构类型、力学性质等将矿区地层划分 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1、松软岩组:主要包括地表残坡积层和强烈风、氧化带的各类岩 石,其工程强度低,常影响地表工程。应加强对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 监控。 2、半坚硬岩组:主要为各类半氧化基岩,该岩组稳定性相对较好。 3、坚硬岩组:主要为昆阳群美党组白云岩,因民组上段砂岩、砂 板岩,落雪组下段硅质白云岩,厚层状,硬度大,物理力学性质较高, 其抗压强度为 56.3471.16mpa。据现场观察,巷道基本无需支护, 稳固性较好。 二、断裂构造特征及稳定性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较大的拉戛断层和老马田断层距矿体较远,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4 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次级断层其规模较小,主要沿矿体分布,破碎 带宽 0.21.5m,主要由断层角砾及断层泥组成,性质有张、压及剪切。 破碎带稳定性中等,对矿床开采具有一定影响。 断裂破碎带为碎裂结构,岩石破碎,部分角砾泥质胶结,遇水膨 胀、软化和崩解。其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能差,为半坚硬至松软 镶嵌结构岩组,开采过程中易产生片帮、垮塌,需进行支护处理。鉴 此,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应时刻注意断裂破碎带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彻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三、矿岩稳定性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据现场对井巷顶底板的观察,井壁完整,无坍塌现象,无需进行 支护。矿体及围岩的稳固程度均较为良好。区内含矿围岩及矿体顶底 板为厚层状白云岩、含铁质粉砂岩和绿泥石化板岩,岩石的力学性质 中强,裂隙较发育,但总体稳固性较好。综上所述,矿床工程地质 条件属简单偏中等。 3.3.5 环境地质环境地质 一、矿区区域稳定性 本区域属地震活动区,据历史资料记载,18 世纪以来,武定、 xx、富民一带曾多次发生过 56 级地震,震中多分布于罗茨易门断 裂和普渡河断裂附近,表明本区属地壳运动相对不稳定的地区。根据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5 (gb183062001)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本区地震基本烈度 为度。 二、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矿区紧临金沙江,地形陡峻,坡度大部分在 40以上,陡崖发育, 地形条件差。矿区开采活动历史较长,且剧烈,曾发生过岩体崩塌、 滑坡及塌陷等地质灾害。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较差。 三、矿床开采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矿区离居民区较远,开采过程对居民生活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历 年来采矿生产所产出的废土和碴石均堆放在低洼及洪水冲刷不到的区 域,并作了适当堵拦,不会影响河流的畅通,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 大的影响。未来采矿活动所产出的废碴均直接卸于采空区中长期堆存, 也不会对对周围环境产生任何影响。但区内地质环境比较脆弱,随着 矿山采矿活动的加剧,诱发岩体崩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 性、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均较大,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防范。 3.3.6 矿区地质工作评述矿区地质工作评述 本矿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即已由多个地质部门先后进行过多 次地质工作,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资料,2008 年 5 月,xx 省地质 矿产 xxxx 队又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特征,基本控制了矿 区范围内矿体的空间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及分布范围,基本了解了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基本阐明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 环境地质条件,同时还对资源储量进行了计算,所提交的xx 省 xxxxxxxx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 xxxx 公司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并经 xxxx 国土资源局下文给予备案,为矿区的正规设计开采提供了依据。 2.4 矿床堵水矿床堵水 本矿山在经过多年的开采之后,沿金沙江边已开掘了多条斜坡道 或平坑,其中临江 14 号井为斜坡道,井底最低标高已达 935m,为坑 内开采的运输通道之一。该斜坡道坑口标高为 951.44m,位于金沙江 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一旦金沙江水位上涨之时,江水即顺斜坡 道灌入坑内,致使矿山被迫停产,而当金沙江水位下降,坑口暴露于 地面之后,又需花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抽水,因而本矿山每 年的开采时间大约只有半年,矿山应有的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正常发挥。 与此同时,开采范围内的矿体大部分位于金沙江最高洪水位以下, 虽然区内较大的拉戛断层和老马田断层距矿体较远,对矿床充水基本 上无影响,次级断层的规模也较小,主要由断层角砾及断层泥组成, 富水性弱中等,但含裂隙水,局部破碎带可能出现渗流,对坑内的 生产环境将会造成一定影响。 为确保矿山的正常生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堵水。 根据矿山现状,矿床堵水分别为封闭现有进水坑道和坑内裂隙堵 水两个方面。根据现有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它类似矿山的生产实践以及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7 部分隧道工程和地铁工程的施工经验,采用防渗混凝土封闭水流通道 是较为理想的堵水措施,而采用帷幕注浆进行裂隙堵水在技术上也已 十分成熟,堵水效果也十分理想,本矿山完全可以予以采用。 注浆工艺: 帷幕注浆的基本工序为:钻凿注浆孔 埋设注浆管 安装进 浆保护阀 压水 注浆 封口。 钻孔布置原则上采用交叉布置,钻孔间距 11.5m,采用 ytp26 型浅孔凿岩机配 ft170 气腿钻凿浅孔,孔径 42mm,孔深一般为 1.0m 左右。钻孔钻凿完成之后,将长度为 600mm 左右的 383.2mm 无 缝钢管周围缠上麻丝后用大锤撞入孔内,然后于孔口安装保护阀,再 采用 2tgz60/210 型双液注浆泵由孔口压入清水进行清孔,然后再 经 0.4m3桶式搅拌机对注浆材料进行搅拌后经注浆泵压入孔内,最后 再采用楔形木塞进行封口。 由于本矿山岩石较为致密,故注浆材料宜采用 425普通硅酸盐水 泥配水玻璃搅拌而成,水玻璃的用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 1/41/3。 注浆压力是浆液流动、充塞和压实脱水的总压力,正常情况下与 扩散距离成正比,故注浆初始压力、注浆过程中的压力和注浆终压力 必须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注浆初始压力和注浆终压力 不应超过 1.5mpa,而注浆过程中的压力应控制在 2.02.5mpa 之间。 鉴于不同地段的岩石条件不尽相同,故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应视 具体条件对注浆孔的布置、钻孔深度、搅拌材料的配比及注浆压力等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8 指标的选择进行试验和研究,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2.5 采矿采矿 2.5.1 开采范围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式、开采技术条件 2.5.1.1 开采范围开采范围 根据xx 省 xx 县 xxx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矿山开采现状,设 计中确定的开采对象为矿权范围内 985895m 标高之间所保有的 2、3、8和 10矿体,采高 90m。 2.5.1.2 开采方式的选择开采方式的选择 设计开采范围内的矿体埋深较大,无露天开采的可能,故确定采 用地下开采方式进行开采。 2.5.1.3 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技术条件 1、矿床赋存条件 设计开采范围内的矿体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床,赋存于昆阳群因 民组上段变余粉砂岩中,受控于因民组地层,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 致。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及扁豆状顺层产出,具分枝、复合现象。 矿体总体上为北东南西走向,走向长度 84346m 不等;倾向南东, 局部直立,倾角 7990;矿体厚度不一,大部分为厚矿体,平均 厚度 18m 左右,部分矿体为中厚矿体,平均厚度 12m 左右,另有少量 xxxxxxxxxxxxx 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9 薄矿体,平均厚度约 4m。矿体受拉戛厂断裂及老马田断裂次级近北 西南东向断层的切错,岩(矿)层揉皱剧烈,沿走向呈迭瓦状。频 繁构造和基性岩浆活动,变质改造作用强烈,矿体具有多、富、厚、 集中的特点。 2、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坡积含水层、昆阳群鹅头厂组 弱含水层、昆阳群因民组上段弱含水层及昆阳群因民组下段弱含水层。 其中第四系坡积含水层结构松散,孔隙度大,富含孔隙水,透水性好, 为透水层,但由于厚度小,富水性弱中等,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其它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富水性弱,主要含裂隙水,对矿床充水有 一定影响。 拉戛断层和老马田断层距矿体较远,对矿床充水基本上无影响, 次级断层的规模也较小,主要由断层角砾及断层泥组成,富水性弱 中等,含裂隙水,导水性弱中等,局部破碎带可能出现渗流,对矿 床充水影响较大。 矿区紧临金沙江,每年 511 月为江面丰水期,近年来最高洪水 位标高约 957m,每年 12 月至来年 4 月为枯水期,近年来最低江面标 高约 940.78m,落差 16.22m。设计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由金沙江 补给,江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对矿床充水,对矿床开采具有一定 影响,丰水期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更大。 3、工程地质条件 xx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