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its超前加法进位器的全定制设计_微电子卓越班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1页
4bits超前加法进位器的全定制设计_微电子卓越班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2页
4bits超前加法进位器的全定制设计_微电子卓越班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3页
4bits超前加法进位器的全定制设计_微电子卓越班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4页
4bits超前加法进位器的全定制设计_微电子卓越班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题 目:4 bits 超前加法进位器的全定制设计 姓 名: 席高照 学 号: 111000833 学 院: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微电子(卓越班) 年 级: 2010 级 指导教师: 陈群超 (签名) 2013 年 6 月 3 日 目 录 第第 1 1 章章 概概 述述 1 1 1.1 课程设计目的 .1 1.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1.2.1 设计题目 .1 1.2.2 设计内容 .1 第第 2 2 章章 功能分析及逻辑分析功能分析及逻辑分析 2 2 2.1 功能分析 2 2.2 推荐工作条件 3 2.3 电性能 3 2.4 真值表 6 2.5 表达式 6 2.6 电路图 7 第第 3 3 章章 电路设计与器件参数设计电路设计与器件参数设计 8 8 3.1 性能指标: 8 3.2 模块划分 8 3.2.1 输出级电路设计 8 3.2.2 内部反相器 9 3.2.3 内部电路等效 9 3.2.4 输入级电路 .10 3.2.5 输出缓冲级电路 .10 3.2.6 输入、输出保护电路 .10 3.3 本章小结 .11 第第 4 4 章章电路模拟与仿真电路模拟与仿真 1 12 2 4.1 电路搭建 .12 4.1.1 建立新库 .12 4.1.2 建立schematic view13 4.1.3 建立symbol14 4.1.4 建立总体电路schematic view14 4.1.5 建立总体symbol15 4.1.6 测试电路 .16 4.2 功能仿真 .16 4.3 功耗仿真 .18 4.4 仿真结果分析.18 4.5 本章小结 .18 第第 5 5 章章版图设计版图设计 1 19 9 5.1 原理 .19 5.2 反相器版图 .19 5.3 输入级 .20 5.4 输出级 .20 5.5 输出缓冲 .20 5.6 异或门 .21 5.7 或非门 .23 5.8 与非门 .24 5.9 整体版图 .25 5.10 本章小结 25 心心 得得 2 26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 27 7 附附 录录 2 28 8 附录 1 74ls283 中文资料 .28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0 第 1 章 概 述 1.1 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应用已掌握的知识 熟悉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熟悉集成电路设计主流工具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2.1 设计题目 4bits 超前进位加法器全定制设计 1.2.2 设计要求 vdd=1.8v,voh=4.6v,vol=0.4v 可驱动 10 个 lsttl 电路(相对于 15pf 电容负载) 1 rf ttns / 6 tlh thl tns / 10 plh phliii tabccons / 12 plh phliiii tabcsns 32,25 diswork pmw fmhz 1.2.3 设计内容 功能分析及逻辑分析 电路设计及器件参数设计 估算功耗与延时 电路模拟与仿真 版图设计 版图数据提交及考核,课程设计总结 4bit 超前进位加法器的全定制设计 1 第 2 章 功能分析及逻辑分析 2.1 功能分析 74283 为 4 为超前进位加法器,不同于普通串行进位加法器由低到高逐级进位,超前 进位加法器所有位数的进位大多数情况下同时产生,运算速度快,电路结构复杂。其管 脚图如下: 图图 2-1 74283 芯片的引脚功能表: 表表 2-1 74283 引脚功能 引脚位符号名称及功能 4,1,13,10 1 2 3 4 和输出端 5,3,14,12a1,a2,a3,a4运算输入端 6,2,15,11b1,b2,b3,b4运算输入端 7c0进位输入端 9c4进位输出端 8gnd接地(0v) 16vcc正电压电源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2 2.2 推荐工作条件 表表 2-2 smic 0.18 工艺工作条件 2.3 电特性 表表 2-3-1 直流工作规格 symbolparameter conditionsmi n typ (not e 1) maxuni ts vi input clamp voltage cc v =min i i =-18ma -1.5v dm542.53.4 oh v high lever output voltage , ccoh vmin imax , ilih vmax vmin dm742.73.4 v dm540.250.4 , ccol vmin imax , ilih vmax vmin dm740.350.4 ol v low lever output voltage 4, olcc ima vmin dm740.250.4 v a b0.5 i i input currentma x input voltage cc vmax 7 i vv co0.1 ma a b40 ih i high lever input current cc vmax 2.7 i vv co20 ua 4bit 超前进位加法器的全定制设计 3 a b-0.8 il i low lever input current cc vmax 0.4 i vv co-0.4 ma dn54-100 os i short circuit output cc vmax (note 2) dm74-100 ma 1cc i supply current cc vmax (note 3) 1934ma 2cc i supply current cc vmax (note 4) 2239ma 表表 2-3-2 交流特性 2 l kr 15 l cpf 50 l cpf symbolparameterfrom(input) to(output) minmaxminmax un its plh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 to high lever output co to 1 , 2 1011ns phl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 to low lever output co to 1 , 2 1012ns plh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 to high lever output co to 3 1011ns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4 phl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 to low lever output co to 3 1012ns plh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 to high lever output co to 4 1011ns phl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 to low lever output co to 4 1012ns plh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 to high lever output ii orba to i 1011ns phl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 to low lever output ii orba to i 1012ns plh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 to high lever output co to c4810ns phl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 to low lever output co to c4811ns plh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 to high lever output ii orba to c4 810ns phl t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 to low lever output ii orba to c4 811ns 基于 vc+实现单片机和 pc 机的串行通信 5 2.4 真值表 表表 2-4 真值表 2.5 表达式 定义两个中间变量 gi 和 pi: 所以: 进而可得各位进位信号的罗辑表达如下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6 2.6 电路图 图图 2-2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 第 3 章 电路设计及器件参数设计 3.1 性能指标 vdd=1.8v,voh=4.6v,vol=0.4v 可驱动 10 个 lsttl 电路(相对于 15pf 电容负载) 1 rf ttns / 6 tlh thl tns / 10 plh phliii tabccons / 12 plh phliiii tabcsns 32,25 diswork pmw fmhz 3.2 模块划分 根据电路原理,可以将加法器的电路分为五级:输入级、内部反相器、内部逻辑门、 输出级和输出缓冲级。 3.2.1 输出级电路设计 其中 15 l cpf vdd=1.8v 联立可求得 wn=18.7u19u wp=3.93wn=73.9u74u l=0.18u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8 3.2.2 内部反相器 其中 tr=tf=1ns,为负载电容 一般来说,内部反相器的负载由三个部分电容构成,分别是: 本级漏极的 pn 结电容 cpn 下级的栅电容 cg 连线杂散电容 cs ()(2 ) pnjjsw ccwbcwb cj 是单位面积的结电容,cjsw 是单位长度的周边电容,b 为有源区宽度,这里取 0.3um。 所以 916 2.02 101.0704 10 pnn cw cg=(wn+wp)lcox= 150.7pf 这里的 wn 和 wp 近似取输出级的 wn 和 wp 的值 一般情况下,连线杂散电容远小于栅电容,故本次设计忽略 cs 的影响 综合上述三部分的电容量,可以得到内部反相器的负载 913 2.02 101.508 10 ln cw 由于 tr=tf,由公式可近似认为 3.93 n pnnp uwww lull 故 由 tr=tf=1ns, 可得 wn=0.1887um,取 wn=0.22um,则 wp=0.75um 3.2.3 内部电路等效 内部逻辑门的设计采用与非门的等效反相器设计,也就是根据晶体管的串并联关系, 再根据等效反相器中相应晶体管的尺寸,直接获得与非门的各晶体管的尺寸的方法。 以两输入与非门为例: p 管的 w/l 的计算 将两输入与非门的两个并联 p 管等效为内部反相器的 p 管,为保证在只有一个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 pmos 管导通的情况下,仍能获得所需要的上升时间,要求各 pmos 管的宽长比与反相 器中的 pmos 管相同,即 wp=0.75um n 管的 w/l 的计算 考虑到 n 管的串联结构,为保持下降时间不变,各 n 管的等效电阻必须缩小 3 倍, 也就是它们的宽长比必须是反相器中的管的宽长比的 3 倍,即 wn=0.66um 同理可得其他门的管子的尺寸。 3.2.4 输入级电路 提拉管 pm1 的(w/l)的计算 为了节省面积,同时又能使较快上升,取(w/l)=3,此处的 l=0.18um,即 w=0.54um。 cmos 反相器 pm0 管(w/l)的计算 这个管的(w/l)可以参考内部反相器的计算过程,这里取(w/l)=0.75um/0.18um。 cmos 反相器 n 管(w/l)的计算 由于要与兼容,而的输出电平在 0.2v 到 2v 之间,因此要选取反相器的转换电平为 ,max,min 1.1 2 itit it vv vv 另外,由半导体器件物理知识可知: 算出 0 5.68 p n k k 所以 6.24 w l 所以 1.13/0.18 w umum l 3.2.5 输出缓冲级电路 由于输出级要驱动 ttl 电路,故输出级部分要在输出级前加入一级缓冲级电路。 如图所示,将与输出级的异或门和或非门等效为一个反相器,与中间级缓冲级电路 计算相类似,可以算得缓冲级 n、p 管的尺寸。 n=(43+92)/(2.5+5)=18 (w/l)n=18=0.77um/0.18um (w/l)p=3.9318=3um/0.18um 3.2.6 输入、输出保护电路 因为 mos 器件的栅极有极高的绝缘电阻,当栅极处于浮置状态时,由于某种原因, 感应的电荷无法很快地泄放掉。而 mos 器件的栅氧化层极薄,这些感应的电荷使得 mos 器件的栅与衬底之间产生非常高的电场。该电场强度如果超过栅氧化层的集成极限, 则发生栅击穿,使 mos 器件失效,因此要设置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采用标准形式,可从工艺文件中直接调用标准焊盘电路。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10 3.3 本章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集成电路设计时候的电路划分,了解了在不同位置需要有 什么样的管子,如输入输出要有保护电路,驱动较大的负载需要设计较大尺寸的管子。 同时我还掌握了不同管子的尺寸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容的计算方法。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 第 4 章 电路模拟与仿真 4.1 电路搭建 4.1.1 建立新库 图图 4-1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12 4.1.2 建立 schematic view 图图 4-2 图图 4-3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3 4.1.3 建立 symbol 图图 4-4 其它逻辑门电路同样过程建立 schematic view 和 symbol view。 4.1.4 建立总体电路 schematic view 图图 4-5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14 4.1.5 建立总体 symbol 图图 4-6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4.1.6 测试电路 图图 4-7 4.2 功能仿真 图图 4-8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16 图图 4-9 图图 4-10 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是 a1 a2 a3 a4 ,b1 b2(图 4-8)b3 b4 ,cin(图 4-9),c4 s1 s2 s3 s4(图 4-10) 。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4.3 功耗仿真 图图 4-11 4.4 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电路逻辑功能正确,能实现加法及进位。从 a4 到 z4 的延时 满足,功耗为 6.63mw。仿真的频率为 50mhz。 4.5 本章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 cadence 的使用,学会了画原理图及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 行分析。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18 第 5 章 版图设计 5.1 原理 版图设计时采用层次化,全手工的形式设计版图。整个版图设计的思想是先小后大, 即先画出各级的版图,并进行 drc 检查,检查无误后进行保存,最后调用这些单元进行 最后的版图设计。另外,本次设计的 coms 尺寸有些比较大,故画版图时多以梳状形式 来设计,这样可以减小版图的面积,而又能保持其原来的性能。工具 virtuso 的使用。 5.2 反相器版图 图图 5-1 图图 5-2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9 5.3 输入级 图图 5-3 5.4 输出级 图图 5-4 5.5 输出缓冲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20 图图 5-5 5.6 异或门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1 图图 5-6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22 5.7 或非门 图图 5-7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3 5.8 与非门 图图 5-8 福州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24 5.9 整体版图 图图 5-9 5.10 本章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工具 virtuso 的使用,学会了画版图及仿真及在绘制版图过 程中规则的定义。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5 心 得 本次课程设计我选择了 4bit 超前进位加法器。相比于其他加法器,超前进位加法器 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