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_第1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_第2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_第3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_第4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陕西省 20112011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xxxx 县县 xx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 1 目目 录录 0 0、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0.1 项目背景及依据1 0.2 工程建设标准2 0.3 工程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3 0.4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4 0.5 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4 0.6 工程效益4 0.7 经济评价5 0.8 结论5 1 1、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6 6 2 2、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 8 8 2.1 灌区水资源及土地利用状况8 2.2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成果分析及发展潜力分析9 2.3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2 3 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15 3.1 项目区工程现状.15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 4 4、项目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1717 4.1 项目区建设目标和任务.17 4.2 水利措施工程设计.19 4.3 农业措施设计.23 4.4 林业措施设计.24 4.5 科技推广措施设计.25 5 5、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2626 2 5.1 项目组织机构设置.26 5.2 项目实施管理.26 5.3 施工组织设计.26 6 6、环境影响与评价、环境影响与评价 3030 6.1 环境现状分析.30 6.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30 6.3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0 6.4 对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30 7 7、运行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与维护 3232 8 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3434 8.1 投资概算.34 8.2 资金筹措方案.35 8.3 群众投工投劳.35 9 9、综合效益分析、综合效益分析 3636 9.1 经济效益.36 9.2 社会效益.36 9.3 生态效益.36 9.4 经济评价.36 1010、结论、结论 4040 10.1 结论40 10.2 问题与建议40 附件:附件: (1)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概算书 (2)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设计图册 1 陕西省陕西省 20112011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xxxx 县县 xx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 0 0、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0.10.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及依据及依据 陕西省 xx 县位于关中东部渭北高原,全县辖 17 个乡镇,337 个行政村,总人口 78.6 万人,现有耕地面积 111.9 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 156.9 万亩,果园面积 15.8 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 13.6 万亩,2010 年全县粮食总产 39 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 80.1 万亩,总产 23 万吨,秋粮 76.8 万亩,总产 16 万吨,农民人均产粮 557 公斤,全 县农业总产值 20.58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140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580 元,是全 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中国柿乡和全国最大的中早熟苹果生产基地 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xx 县农业面向市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 神,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 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狠抓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优质粮比率,增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xx 县从 1990 年起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二十多年来,通过农、林、 水、科技措施的综合应用,现已改造中低产田 48 万亩,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特别是 2011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发20111 号) ,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带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 2011 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 理项目计划的通知 (陕财办农发20115 号)文件精神,受 xx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 委托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设计室编制出了本实施方案报告。 0.20.2 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标准 0.2.10.2.1 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建设标准精神,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 连、旱能浇、涝能排、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0.2.20.2.2 单项工程建设标准单项工程建设标准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 xx 镇境内的桃曲坡水库灌区西干渠末端,设施 灌溉面积 9985 亩,涉及 xx 镇的禾塬村、东盘村、西盘村等 3 个行政村,22 个村民小组, 项目区总人口5800 人。主要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推广措施等4 个 单项工程,其中: 水利措施:水利措施:主要是对项目区内所有斗、分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和建筑物进行配套,达 到分水、控水、量水、联接、桥涵等建筑物齐全。做到:分水有闸、引水有门、量水有 堰、过路有桥,管理有房,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 95%以上。使项目区制约农业经济的主 要因素基本排除,达到节约水量,提高灌溉保证率的目的。渠道衬砌设计流量在 0.10.3m3/s 之间,属小型渠道,工程等级为等,相应配套建筑物级别按 5 级设计。 新打机井深度 200260m。 农业措施:农业措施:分为土壤改良、机耕路等 2 部分;其中:土壤改良,通过施用农家肥、 秸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 0.1%以上。机耕路达到布 局合理,顺直畅通。机耕路路面宽度 4.0m,路基宽度 5.0m,为保证晴雨天畅通,满足 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通行要求,全部采用泥灰结碎石硬化。 林业措施:林业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 定的标准。在项目区斗渠两侧、机耕路两侧以及项目区内渠路结合的通村道路两侧种植 3 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苗木胸径达到 3cm 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 95%以上, 三年后保活率要达到 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科技措施:科技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2 部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化 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化耕作技术;组织对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对项目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技服务专业队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适当扶持。 0.30.3 工程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工程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 0.3.10.3.1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分为: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 科技措施等 4 个单项工程。 (1)水利措施 改造衬砌斗、分渠 40 条,其中:衬砌改造斗渠 8 条(斗渠 5 条、直属斗 3 条) ,总 长 8.248km(斗渠长 5.308km,直属斗渠长 2.94 km) ;衬砌改造分渠 32 条,总长 21.802 km。改造配套斗、分渠建筑物 317 座,其中:斗渠建筑物 126 座,分渠建筑物 191 座。新打配套机井 13 眼,配套低压线路 5km,埋设暗管 5km。 (2)农业措施 分为土壤改良、机耕路 2 部分,其中:土壤改良 10000 亩(测土施肥 5000 亩、秸 秆还田 5000 亩) ,改造硬化机耕路 15km。 (3)林业措施 在现有通村砼道路两侧、机耕路两侧种植林网 0.1 万亩,种植苗木 1.2 万株。 (4)科技措施 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 5 期,印发技术资料 3000 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 人员 3000 人次;高效农业示范 2000 亩,其中:吨粮田项目小麦 1000 亩,玉米 1000 亩。 4 0.3.20.3.2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 根据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安排以及项目的工程建设内容和工程量,结合类似项目 和近几年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施工经验,改造项目计划工期为一年,计划 2011 年 10 月 1 日开工,2012 年 9 月 30 日竣工。 0.40.4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 932.40 万元,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项目区群众自 筹资金(或投工投劳折资)构成。其中财政资金 873 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 59.4 万元。 0.50.5 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拟成立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 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经发、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 通、农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 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申报、实施和检查指导等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分工协作配合,项目各镇村成立相应组织,落实责任,确 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达标完成。 本项目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由经发、农业、林业、水利、 交通等部门根据业务性质提供技术指导和各自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中,由农 发办与项目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目标管理。 财政部门要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细化报账程序,规范资金管 理,充分发挥开发资金使用效益。工程实施后,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 设质量标准,在项目实施中全面实行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工程完 成后,由县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全面自验,并申请省市验收,从而确保所建工程质量达标 及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5 0.60.6 工程效益工程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 7985 亩,恢复新增灌溉面积 2000 亩,通过斗、分渠 道衬砌改造和渠系建筑物配套,项目区田间渠系水利用系数由 0.7 提高到 0.91,以现 状年项目区输水量(作物需水量)201 万 m3为计算基础,可减少渗漏损失 42.1 万 m3, 增引适时水量 20 万 m3,则项目区可节约增引水量 62.1 万 m3。 同时,项目实施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起到较大的作用;通过林网建设可美化灌区环境,防风固土、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 维护项目区生态平衡等。所以说,社会效益十分可观,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0.70.7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 11.6%,经济净现值 300.9 万元, 经济效益费用比 1.33,说明该工程在经济上合理。 0.80.8 结论结论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项目区的灌溉保证率,在有 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恢复灌溉面积;另一方面可使用水协会、水管单位逐渐步入良性循 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节水、节能、节地、省工高效,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根本 上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项目区地处渭北旱塬贫水区,水资源制约着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繁荣地方经济必须走节水改造之路,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实施节水 改造,符合项目区实际,是一项费省效宏、群众热心、管理高效的公益工程。项目经济 评价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项目经济合理。 6 1 1、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xx 镇地处 xx 西南边陲,西、南与三原相接,北与铜川新区相连,距 xx 县城 11.5 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西包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安仅有 52 公里,南距三原县城仅 13 公里。全镇辖 11 个自然村,83 个村民小组,5512 户农户,23156 口人。现有土地面 积 44.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43524 亩。xx 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 主产小麦、玉米、红苕等,种、养殖业均比较发达。犹以甘甜可口、出粉率高的 xx 红 苕闻名周边县市。 xx 镇属革命老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境内的红星水库风光秀丽,赵 氏河流域鱼跃蛙鸣,荷叶连天。近年来,xx 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奋发图强、开 拓进取,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田间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配套 不全,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经济发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发20111 号) ,切实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 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项目区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 分迫切的。 2011 年度 xx 县农业综合开发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 xx 镇境内的桃曲坡水 库灌区西干渠末端,设施灌溉面积 9985 亩,涉及 xx 镇的禾塬村、东盘村、西盘村等 3 个行政村,22 个村民小组,项目区总人口 5800 人。 项目区的骨干工程为桃曲坡水库灌区西干渠下段,西干渠地处石川河一级阶地,渠 首位于岔口枢纽右岸、渠末位于 xxxx 镇八台坡,全长 18.1 公里,分为上、中、下三段; 干渠共有支斗渠 27 条,设计灌溉面积 4.13 万亩。渠道原设计引洪流量:上段 15.0m3/s、中段 8.0m3/s、下段 5.0m3/s。2000 年2001 年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管理局利 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金对西干渠全线进行了衬砌,上、中、下段衬砌设计流量分别为: 7 8.0m3/s、6.0m3/s、4.0m3/s。其中,西干渠下段衬砌设计流量为 4.0m3/s,引洪灌溉流 量 5m3/s,断面形式为现浇砼 u 型渠。本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共有斗渠 5 条,分别为: 九斗、十斗、十一斗、十二斗、十三斗渠;直属斗渠 3 条,分别为:东禾斗、高李斗、 来家斗;目前,由于受投资限制,项目区部分斗分渠上段有 100 余米的少量衬砌外,其 余均为土渠行水,衬砌渠道运行多年后破损不堪、淤积变形、输水能力减少,建筑物配 套差,并且建筑物破烂不堪,急需改造。 8 2 2、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 2.12.1 灌区水资源及土地利用状况灌区水资源及土地利用状况 (1)地表水资源 桃曲坡灌区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马栏河、沮河、漆水河三条河流组成,其中水库控 制沮河径流和马栏河引入水量,岔口引水枢纽引漆水河清、洪水。灌区多年平均天然总 径流量 16098 万 m3,多年平均设计来水量 14818 万 m3,据统计,19992004 年灌区平 均实际引用量为 4978 万 m3,占可利用量的 34%。各条河流年径流量见下表: 各条河流年径流量表各条河流年径流量表 单位 :立方米 不同频率年径流量 河流名称多年平均径流量 255075 沮 河 6713860053033222 马栏河 5514552039602520 漆水河 38719249501020 合 计 1609815044102136762 (2)地下水资源 桃曲坡灌区地下水以潜水为主,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河流、渠库入渗和井灌 回归补给,地下水埋深 2080m,最大埋深 134m,含水层厚 1580m,易于开采利用, 灌区地下水矿化度 2g/l 的占 90%,适宜于灌溉和饮用,主要用于工业及城镇人畜生活 用水,部分用于农业灌溉。 桃曲坡灌区全区总土地面积 479km2,根据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图集和 耀县河谷地区水文地质考察报告 ,灌区地下水补给模数 5.456.9 万 m3/akm2,可 开采模数 3.542.7 万 m3/akm2。全区地下水淡水资源总量为 8849.8 万立方/年,可 开采量为 6323.2 万立方/年。根据耀县、xx 县水资源办提供的用水资料统计, 19961998 年灌区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 3568 万立方/年,占可开采量的 56.4%。 9 桃曲坡水库灌区地下水资源计算表桃曲坡水库灌区地下水资源计算表 单位:km2、 m3/年km2、 万 m3 分 区面 积补给模数资源量可开采模数可开采量 66.656.93789.542.72843.8 43.510.2443.76.6287.1 33.013.8455.49.0297 39.45.4212.83.5137.9 90.321.21914.415.91435.8 149.89.71453.16.3943.7 56.410.3580.96.7377.9 合 计 4798849.86323.2 (3)土壤资源 灌区土壤以黄绵土亚粘土为主,间有少量褪色垆土,土层深厚,土壤酸碱适中, 结构良好,土质肥沃,蓄水保墒能力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桃曲坡灌区总土地面 积 71.86 万亩,其中:总耕地面积 50.35 万亩,居民及其它占地面积 8.9 万亩,河道、 库、塘面积 7.0 万亩,其它面积 5.61 万亩。 全灌区设施面积 31.83 万亩,目前有效灌溉面积 25.5 万亩。中低产田面积 24.63 万亩,田间节水灌溉面积 3.5 万亩。粮食作物面积 19.8 万亩,经济作物面积 7.83 万亩, 果林面积 4.2 万亩。 2.22.2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成果分析及发展潜力分析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成果分析及发展潜力分析 根据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桃曲坡灌区地表水资源 总量 16098 万 m3,地下水可开采 6323 万 m3。现状年(1997 年)灌区总需水量 10097 万 m3,总可供水量 8588 万 m3,灌溉供水保证率 49%,灌溉用水保证程度为 85.1%;向 铜川市供水 748 万 m3,供水保证率为 92.7%;2005 年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 实施,灌区总需水量 9899 万 m3,总可供水量 8807 万 m3,灌溉供水保证率 51.2%,灌溉 用水保证程度为 89%;向铜川市供水 1200 万 m3,供水保证率为 97.6%;环境用水量 360 万 m3。2015 年灌区总需水量 10198 万 m3,总可供水量 9259 万 m3,灌溉供水保证率 10 53.7%,灌溉用水保证程度为 90.8%;向铜川市供水 1800 万 m3,供水保证率为 92.7%; 环境用水 474 万 m3。 桃曲坡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31.83 万亩,由于工程老化失修,目前灌区基本配套的 面积仅 25.5 万亩。根据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到 2015 年,灌区全面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小畦灌面积达到 21.83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10 万亩(其中滴灌 4.7 万亩,喷灌 1.3 万亩,低压暗管结合膜上灌 4 万亩) ,灌溉水利 用系数提高到 0.64。 从以上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状况来看,桃曲坡灌区的发展潜力很大。通过工程节水 和技术节水,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灌水技术,逐步实现高效节水型灌区。并进行农业 综合开发,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桃曲坡水库灌区不同水平年总需水量表 单位:万亩、 万 m3 灌 区 内 水平年面积频率 农业 灌溉 铜川 供水 工业 城镇 生活 生活 合计 50%792474874340658710408 现状年 31.83 75%1057174874340658713055 50%6371120010324708339906 201031.83 75%89031200103247083312438 50%498518001623581111410103 201531.83 75%719618001623581111412314 11 桃桃曲曲坡坡灌灌区区水水量量供供需需平平衡衡表表 单位:万 m3 需水量供水量弃 水 灌溉供水保证 率() 灌区内 灌区 外 农 灌 灌区内 工业及 城乡生 活 灌区外 工业城 市 地表水源 地下 水地下水地表水 水平年 农 灌 工 业 城 乡 生 活 工业 城市 (铜川) 合计 漆 水 河 水 库区内 合 计 区内水库 总 计 环 境 用 水 漆 河 弃 水 水 库 弃 水 保证 率 用水保 证程度 城市供 水保证 率() 现状 (1997) 761 3743993748 1009 7 101 7 449 5595 610 71736745 858 80 285 4 514 6 4985.192.7 2005 636 4 103 2 130 312009899936 395 7379 527 223351200 880 7360 293 5 486 6 51.2 89.097.6 2015 508 0 162 3 169 51800 1019 8819 301 7309 414 533181796 925 9474 305 2 510 4 53.7 90.892.7 12 说明:1、本表为长系列调节计算结果,采用资料为 1956.071996.06 四十年资料。 2、环境用水为水库预留水量。 3、表中数字均为多年平均值。 13 2.32.3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次计划实施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于桃曲坡水库灌区西干渠末端;在项目区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只需对西干渠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即可。 2.3.12.3.1 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制度的确定 根据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成果进行各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灌区水资源条件和各部门需水要求,灌区农业结构已开始向高效格局发展, 目前灌区粮经比已达到 7:3,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 70%,玉米 40%,果林 12%,其它 经济作物 35%,复种指数 1.57。作物以常规灌为主,逐步发展小畦灌溉,果林及经济 作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毛灌溉定额降低为 238m3/亩。预测 2015 年灌区粮经比 将达到 6:4,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 65%,玉米 35%,果林 15%,其它经济作物 50%, 复种指数 1.65。灌区全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粮食作物以小畦灌为主,规划经济作物 以喷灌为主,果林以滴灌为主,灌区毛灌溉定额降低为 200m3/亩。参照陕西省作物 需水量及分区灌溉模式 ,并按照非充分灌溉的方式,根据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 50%拟 定出中等干旱年的灌溉制度,参见下表: 现状年(2010 年)灌溉制度(常规灌) 年份作物组成% 灌溉 定额 灌水 定额 灌水 时间 灌水 天数 灌水模数 (m3/s/万亩) 5011.20-12.20310.141 小 麦7063 403.05-3.31270.130 457.15-7.30160.141 玉 米4034 408.10-8.25160.125 5011.18-11.2030.102 果 林1210.8 403.03-3.0530.082 经济作物3515.75456.01-6.14140.141 一般干旱 年 (50%) 合 计157123.55 灌溉净定额:123.55 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0.52 毛灌溉定额:238 m3/亩 14 设计水平年(2015 年)灌溉制度(小畦灌) 年份作物组成% 灌溉 定额 灌水 定额 灌水 时间 灌水 天数 灌水模数 (m3/s/万亩) 4511.25-12.18240.174 小 麦6555.25 403.12-3.31200.185 407.14-7.24110.141 玉 米3528 408.10-8.21120.166 4511.18-11.2030.102 果 林1512.75 403.03-3.0530.082 经济作物5020406.01-6.14140.187 一般干旱 年 (50%) 合 计165116 灌溉净定额:116 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0.58 毛灌溉定额:200 m3/亩 2.3.22.3.2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项目区现状年供需水量平衡 西干渠设计灌溉面积 4.13 万亩,现状年共有人口 5.8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6 万人,农业人口 4.66 万人,牲畜 0.56 万头,工业产值 0.68 亿元。参照灌区现状工农 业用水定额,工业用水指标 80 m3/万元,农业灌溉 238 m3/亩,年城镇人口 45 m3/ 人年,农业人口 20 m3/人年,牲畜用水 10 m3/头年,确定项目区现状年供需水 量平衡,见下表: 西干渠项目区现状年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表 单位:万 m3 可供水量需水量供需平衡 灌溉保 证率地表水地下水合计灌溉生活工业合计余缺 50780215995983159571199204 西干渠项目区现状年之所以缺水 204 万 m3,是因为西干渠灌区的斗分渠年久失修, 渠道淤积,输水能力衰减所导致。 (2)西干渠项目区节水改造后供需水量平衡 预测项目区 2015 年:人口将达到 6.0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8 万人,农业人口 4.83 万人,牲畜 0.78 万头,工业总产值增至 1.24 亿元,根据全灌区水量平衡计算时 所采用的用水指标: 15 工业用水指标 50 m3/万元,农业灌溉 211m3/亩,年城镇人口 50 m3/人年,农业 人口 25 m3/人年,牲畜用水 10 m3/头年,计算各部门 2015 年节水改造后供需水 量平衡计算如下表: 节水改造后西干渠项目区供需水平衡计算表 单位:万 m3 可供水量需水量供需平衡 灌溉保 证率 地表水地下水合计灌溉生活工业合计余缺 50 870280115087118865112525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投资对西干渠灌区的支斗渠进行衬砌、建筑物进行改造, 将使该区各部门的用水得到解决,从而支撑和促进该区发展。 16 3 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3.1 项目区工程现状项目区工程现状 本年度计划实施的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于桃曲坡水库灌区的西干渠末端, 设施灌溉面积 9985 亩。骨干工程西干渠全线已于 2000 年2001 年进行了节水改造, 下段衬砌设计流量为 1.5 m3/s,衬砌段面为现浇砼 u 型断面,可以保证安全输水;且 灌区的桃曲坡水库和岔口引水枢纽(西干渠首)均已完成除险加固和工程改造,灌溉 水源满足灌区作物需水要求。 项目区斗分渠灌溉渠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工程设施不全,斗分渠道未能完 成规划设计,现有分、引渠网是基层水管单位根据当地群众的用水习惯和农田的归属 布设的,经过多年运行和调整,布置基本合理,也得到灌区群众的认可;二是斗以下 渠道除斗渠进口有少量衬砌渠道,几乎全是土渠,输水损失大,渠道利用系数低;三 是渠道建筑物配套差,量水设施不健全,现有渠道建筑物由于施工质量不高,外观粗 糙、体形笨重,经过多年运行,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完好率不到 50%。这些问题严 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影响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项目区斗分渠工程实 施有效的改造,对于提高渠系利用系数,缓解目前的用水矛盾,促进灌区体制改革, 促进项目区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和增强农民的用水积极性以及发展壮大用水协会和提高 水管单位自身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光热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力较好是 xx 县粮食生产 核心区域,也是历史上的粮食高产区,现被县政府确定为粮食高产示范区,耕地具有 亩产 1000 公斤以上的生产潜力。其次当地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产品,农业的丰 欠对灌区的社会安定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农田灌溉保 证率低,田间林网没有形成,农田的防护作用较差等原因,致使项目区粮食产量低而 17 不稳,一直徘徊在 400500kg 之间。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经济 的发展。项目区人民迫切要求早日实施国家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解决农田灌 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以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同时,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 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 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因此,项目建设意义重大,项目实施十分必要。 3.3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具有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的良好基础。一是项目区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是 xx 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之一;项目区光热资源条件好,复种面积大, 有高产高效的基础;地势平坦,虽然现有生产基础较差,只要配套开发综合治理,增 产增收潜力巨大;二是本次实施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方案相对简单,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符合灌区实际,实施性强,技术方案可行。从长远考虑,工程建成后将为项目 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水电、对 施工工作非常有利,四是水源有保证,项目区为桃曲坡水库灌区,引水能力足以满足 项目区粮食生产灌溉用水需要,通过配套建设田间渠道,完全可以解决项目区因水利 工程设施差而造成的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五是项目区群众对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有着 强烈的愿望。近年来群众自觉改造水利工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粮食生产的事 迹层出不穷。项目区拥有一大批既熟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又懂灌溉管理的人员, 如果项目启动,基层干部群众有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xx 县是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大县, 已建成项目区的明显效益对群众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六是县上各级政府和领导非常重 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有能力动员各方力量,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 因此,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可行的。 18 4 4、项目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4.14.1 项目区建设目标和任务项目区建设目标和任务 4.1.14.1.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结合xx 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 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 照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 2011 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 计划的通知 (陕财办农发20115 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对项目 区进行田、渠、路、林综合治理,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 产业,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 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落 实国家水价政策,促进农业节水,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水资源,对灌区末级渠系实施 节水技术改造,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理顺灌溉管理体制,实现灌溉用水 “定额管理,按方计量收费”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引进水管体制 改革,推进农民用水自治,建立农业水价制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构建农田水利良 性运行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本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通过工 程建设和建全各种管理组织,充分提高项目区的农作物产量。设计以调整改造配水系 统为重点,通过田间工程配套和渠道衬砌,达到节约水量的目的,通过渠、田、路、 林的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低成本的标准化节水型灌区。 19 4.1.24.1.2 项目的建设目标项目的建设目标 根据建设标准精神,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 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生产、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项目区灌溉渠系的改造,使项目区渠系配套完善、量水设施健全,项目实 施后逐步推广节水灌溉,小麦、果林、夏杂、秋杂采用小畦灌,玉米、棉花采用沟灌; 逐步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主要为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秸杆还田,三改两全(三改: 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改宽畦为小畦,改长畦为短畦;两全:田间地埂全,路边埂齐 全;)等;初步建立田间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渠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 15% 以上,农民实际负担的水费支出降低 15%以上,杜绝水费层层加码和搭车收费的现象。 通过对项目区的灌溉渠道全部衬砌,对斗、分渠道建筑物进行全面配套;达到分 水、控水、量水、联接、桥涵等建筑物齐全。做到:分水有闸、引水有门、量水有堰、 过路有桥,管理有房,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 95%以上。使项目区制约农业经济的主要 因素基本排除,达到节约水量,提高灌溉保证率的目的。 4.1.34.1.3 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任务 (1)水利措施 改造衬砌斗、分渠 40 条,其中:改造衬砌斗渠 8 条(斗渠 5 条、直属斗渠 3 条) , 总长 8.248km(斗渠长 5.308km,直属斗渠长 2.94 km) ;改造衬砌分渠 32 条,总长 21.802 km。改造配套斗、分渠建筑物 317 座,其中:斗渠建筑物 126 座,分渠建筑物 191 座。 新打配套机井 13 眼,埋设暗管 5km,配套低压线路 5km。 (2)农业措施 分为土壤改良、机耕路 2 部分,其中:土壤改良 10000 亩(测土施肥 5000 亩、秸 秆还田 5000 亩) ,改造硬化机耕路 15km。 20 (3)林业措施 在现有通村砼道路两侧、机耕路两侧种植林网 0.1 万亩,种植苗木 1.2 万株。 (4)科技措施 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 5 期,印发技术资料 3000 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 人员3000 人次;高效农业示范园2000 亩,其中:吨粮田项目小麦1000 亩,玉米1000 亩。 4.1.44.1.4 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标准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 施等 4 个单项工程。其中: 水利措施:水利措施:主要是对项目区内所有斗、分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和建筑物进行配套, 渠道衬砌设计流量在 0.10.3m3/s 之间,属小型渠道,工程等级为等,相应配套建 筑物级别按 5 级设计,机井深度 200260m。 农业措施:农业措施:分为土壤改良、机耕路等 2 部分;其中:土壤改良,通过施用农家肥、 秸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 0.1%以上。机耕路达到布 局合理,顺直畅通。田间主干道路面宽度 5.0m,路基宽度 6.0m;田间生产机耕路路面 宽度 4.0m,路基宽度 5.0m,为保证晴雨天畅通,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 通行要求,对路面进行硬化,全部采用灰土碎石路面。 林业措施:林业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 规定的标准。在项目区斗渠两侧、机耕路两侧以及项目区内渠路结合的通村道路两侧 种植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苗木胸径达到 3cm 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 95%以 上,三年后保活率要达到 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科技措施:科技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2 部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 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化耕作技术;组织对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 训,对项目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技服务专业队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适当扶持。 21 4.24.2 水利措施工程设计水利措施工程设计 4.2.14.2.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防洪标准gb50201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k7-8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4.2.24.2.2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1 1、灌溉机井设计、灌溉机井设计 (1 1)新打机井)新打机井 新打机井位于周村、南昌、赵村常家、锦川村强社、薛镇、兴户村三组、xx 石北 组、禾塬、东盘、邹村、东新、湾里、北耕等 13 个村组,项目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 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和果树为主,地表水水源主要灌溉大田作物,经济作物 灌溉以机井水源进行补充灌溉,满足经济作物灌溉要求。共新打机井 13 眼,单井出水 量在 1520 m3/h,井深 200260m。 (2 2)输电线路配套)输电线路配套 因部分机井离村庄较远,需布设低压线路 5km。 22 (3 3)管道铺设)管道铺设 机井配套布设 40pvc 输水管 5km。 2 2、灌溉渠系工程设计、灌溉渠系工程设计 (1 1)渠系布置)渠系布置 xx 县 xx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灌溉渠道是在桃曲坡水库灌区西干渠末端的渠道 基础上进行的,虽然现有斗渠破损严重,但渠线总体布置合理,本次斗渠布置原则上 按原有斗渠渠线布设,对于个别渠线不合理的渠段进行局部改线调整、个别部分进行 裁弯取直。 分渠布设时主要根据灌区地形条件,参照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灌区方田建 设技术规程 (db61/t146-93)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中分渠布设原则为:间距 150320m,长度 500800m,控制面积 113384 亩。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 路相连。 (2 2)设计流量的确定)设计流量的确定 本项目区的上一级渠道为桃曲坡水库灌区西干渠下段,西干渠下段衬砌设计流量 1.50m3/s,控制灌溉面积 1.2 万亩,多年平均引水历时为 120 天,灌水方式为续灌,渠 道设计流量的大小根据其控制的灌溉面积,灌溉制度和上一级渠道设计流量来确定。 为了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斗、分渠设计流量均按轮灌考虑,其中每条斗渠中的农渠 分两组轮灌,标准按下表选用: 编 号控制面积(亩)设计流量(m3/s) 1 20003000 0.25 2 10002000 0.2 3 5001000 0.15 4 500 0.1 依据标准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各斗、分渠设计流量见灌溉渠道水力要素表。 (3 3)渠道纵断面设计)渠道纵断面设计 项目区地面高差较大、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根据测量资料和现场踏勘资料,斗渠 23 设计比降采用 1/4001/600,分渠道设计比降选用 1/4001/600。 (4 4)渠道横断面设计)渠道横断面设计 为了提高灌溉保证率、减少渠道渗漏损失、降低供水成本以及减少水土流失,拟 对全部斗、分渠进行衬砌;在渠道横断面设计时,拟选择水流流态较好、占地较少、 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工程投资相对较省的“u”型断面。根据各条渠道设计流量的大小选 用不同的断面尺寸,斗渠主要采用 d60 断面,衬砌厚度为 8cm;分渠主要采用 d40 断 面,衬砌厚度为 6cm。渠道衬砌砼标号采用 c15,抗冻标号为 f50,抗渗标号为 w4。 渠道每隔 5 米设一道横向伸缩缝,伸缩缝采用人工切割 v 形缝,缝宽 3cm,缝内 填塞塑胶泥。 渠道标准衬砌断面设计图见标准断面图。 斗、分渠渠堤宽度为:斗渠顶宽为 1.2m,超高取 0.2m,外坡比为1:1;分渠顶宽 均为 0.8m,超高取 0.15m,外坡比为1:1。 (5 5)渠道主要建筑物设计)渠道主要建筑物设计 渠道建筑物包括配水建筑物,联接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和量水建筑物,根据渠道 所处的地形条件和需要设置。 a a、配水建筑物、配水建筑物 主要包括斗、分渠进水闸和斗渠节制闸,为了统一标准,渠道主要建筑物设计分 别选用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配套设计图集 (以下简称图集 )中的建筑 物形式和尺寸。 进水闸 斗渠、分渠进水闸均采用 c15 钢筋砼盖板,m7.5 浆砌石盖板涵洞式结构,选用 图集中田配06 的相应设计。根据流量及斗渠断面尺寸,斗门选用 6060cm 尺 寸规格、农门采用 4040cm 尺寸规格。 引渠不设闸门,只预留引口,配水时采用活动式闸板,引口设为矩形,其规格按 24 3030cm 预留。 斗、分渠闸门全部采用顶部开启的 pgz 拱型铸铁闸门。 节制闸 由于灌区地面坡度较大,为便于分渠引水,根据需要在斗渠上修建节制闸,节制 闸采用 c15 钢筋砼盖板结构,闸门采用顶部开启的 pgz 拱型铸铁闸门。其形式选用 图集中田配10 相应的设计。 b b、联接建筑物、联接建筑物 为了调整渠道比降,便于配水,斗渠上的跌水统一设计为 c15 现浇砼陡坡式跌水, 陡坡坡比 1:3,消力池采用矩形断面消力池,宽度与渠口宽度一致。斗渠跌差均在 13 米范围内,以 0.5 米为级数向上递增;农渠由于断面较小,考虑引渠引水和地形 限制,跌水跌差一般取 12 米。其设计尺寸选用图集中田配15 的相应设计。 c c、量水建筑物、量水建筑物 量水堰是渠道上量水的重要建筑物。本次改造时在每条斗、分渠上各设一座量水 堰,为保证量水精度,量水堰均设在斗、分门以下 50m 左右的平直段渠道上,其型式 选用平底抛物线无喉量水堰,采用 c15 现浇砼结构。断面尺寸选用图集中田配 08 中的相应设计。 d d、交叉建筑物、交叉建筑物 0101桥梁桥梁 由于斗、分渠跨度均在2 米以内,本着节约投资、方便交通的原则,田间生产桥均 采用预制板式桥梁,桥宽4.0m,核载按汽-10 设计,挂-80 校核;桥墩采用c15 现浇砼 结构,桥面板采用c20 钢筋砼预制板。型号采用图集中田配20 的相应设计。 0202倒虹倒虹 当渠道穿越道路,且渠道高于道路时,采用倒虹桥穿越,倒虹桥采用钢筋砼管倒 虹桥,进出口渐变段均采用现浇砼陡坡式结构,钢筋砼管尺寸为 dn400、dn600 两种形 25 式,宽度 5.0m,基础为 40cm 厚 3:7 灰土垫层。 4.34.3 农业措施设计农业措施设计 农业措施分为土壤改良、机耕路等 2 部分。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新型肥料施肥暨肥效试验 5 个,土样化验 200 份,大力推广小麦高留 茬(高度 25cm 以上) ,玉米秸秆还田,达到每亩秸秆还田量 2500 公斤左右;耕地每三 年深翻或深松一次,深度 2030cm;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小麦、玉米配 方肥、复合肥、专用肥等,亩均用量 50 公斤;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农家肥,达到亩 施用量 3000 公斤以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0.1%,达到 10g/公斤以上。 机耕路:机耕路:项目区内机耕路设计以东西走向的上河村至来家村、东盘至西盘的 2 条 通村砼路,南北走向的 1 条通村砼路为主框架,在原有的田间生产土路的基础上布设 网格,改造、新修、连通并全面硬化所有田间道路,保证交通顺畅,便利农业生产, 共计划实施改造机耕路 9 条,其中横向布设 5 条、纵向布设 4 条,总长度 15km。 机耕路全部采用灰土碎石路面,分为主干道和次干道 2 种类型,其中:主干道路 面宽度 6.0m,次干道路面宽度 4.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