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 族自治县族自治县 20112011 年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年农村公路连通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海南分公司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海南分公司 二二一一年八月一一年八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1 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1 1.1.1 项目名称:xxxx族自治县2011年农村公路连通工程.1 1.1.2 项目承办单位:xxxx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1 1.2 地理位置.1 1.3 主要编制依据和范围.1 1.3.1 编制依据.1 1.3.2 编制范围.2 1.4 主要技术标准.2 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4 2.1 xx 县概况及发展规划4 2.1.1 xx县概况.4 2.1.2 xx县社会经济现状.4 2.1.3 xx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目标.6 2.1.4 xx县交通现状.6 2.1.5 存在的问题.6 2.1.6 交通发展目标.7 2.2 新村镇概况及交通发展目标.7 2.2.1新村镇概况7 2.2.2 道路交通现状.8 2.2.3存在的问题8 2.2.4 交通发展目标.8 2.3 椰林镇概况.9 2.4 文罗镇概况.9 2.5 英州镇概况及交通发展目标.10 2.5.1英州镇概况10 2.5.2交通现状10 2.5.3存在问题11 2.5.4交通发展目标11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2 3.1 建设背景.12 3.2 项目建设必要性.12 3.2.1 项目建设是xx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2 3.2.2 项目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13 3.2.3 项目的建设是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3 第四章第四章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14 4.1 研究目标.14 4.2 研究依据.14 4.3 交通量预测.14 4.3.1 预测模型.14 4.3.2 交通方式预测.15 4.3.3 出行分布预测.15 4.3.4 交通量分配.16 4.3.5 预测前提及假设.16 4.3.6 交通量调查.17 4.4 交通量预测结果.18 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条件.21 5.1 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21 5.1.1 地理位置.21 5.1.2 地形、地貌.21 5.1.3 气候、气象.22 5.1.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3 5.2 地质构造与地震.23 5.3 工程沿线现状.24 5.4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25 5.5 工程用水及用电.26 第六章第六章 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27 6.1 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27 6.2 技术标准论证.27 6.2.1 道路等级的拟定.27 6.2.2 车速的确定.27 6.2.3 技术标准的采用.27 6.2.4 路基宽度.28 6.3 建设规模.29 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方案工程方案.30 7.1 方案设计原则.30 7.1.1 概述.30 7.1.2 道路工程设计原则.30 7.2 总体方案设计.31 7.3 道路工程.31 7.3.1 道路平面设计.31 7.3.2 道路纵断面设计.31 7.3.3 道路横断面设计.32 7.3.4 路基工程设计.33 7.3.5 路面工程设计.35 7.3.6 道路排水.37 7.4 涵洞工程.37 7.5 平面交叉口设计.38 第八章第八章 工程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工程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39 8.1 编制依据.39 8.2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40 8.2.1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对策.40 8.2.2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41 8.2.3 交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42 8.2.4 水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42 8.3 环境影响结论.43 第九章第九章 劳动安全劳动安全.44 9.1 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44 9.2 劳动安全保障措施.44 第十章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5 10.1 概述.45 10.2 建设期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45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实施方案与招标实施方案与招标.47 11.1 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47 11.1.1 主要工程数量.47 11.1.2 施工条件.47 11.2 施工计划.47 11.3 项目招标初步方案.48 11.3.1招标依据48 11.3.2招标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48 11.3.3评标49 11.4 项目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49 11.4.1 项目管理.49 11.4.2 技术培训.5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2 12.1 投资估算.52 12.2 资金筹措.55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56 13.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6 13.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应性分析.56 13.2.1 利益群体分析.56 13.2.2 互适应性分析.58 13.3 社会风险分析.58 13.4 社会评价结论.58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60 14.1 总体描述.60 14.2 结论与建议.60 附表附图附表附图 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t-1 共 2 页 2 标准横断面图 g-1 共 2 页 3 路面结构图 g-2 共 1 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1.1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xxxxxx 族自治县族自治县 20112011 年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年农村公路连通工程 1.1.21.1.2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xxxxxxxx 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 1.21.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 xxxx 族自治县(以下简称 xx 县)2011 年 农村公路连通工程,项目位于 xx 县新村镇的城坡村及雨伞村、椰林镇 大兴村、文罗镇打锡村、英州镇赤岭村,新村镇盐尽村、港屺村、土格 村及尽尾村。项目由以下几条道路组成: (1)新村镇城坡村委会雨伞路口至雨伞村公路; (2)椰林镇大兴村路口至大兴公路; (3)文罗镇打锡村至三角威村公路; (4)英州镇赤岭村至一连公路; (5)新村镇盐尽村委会海榆东线至港屺村公路、海榆东线至土格 村公路、盐场路至尽尾村公路。 道路总长为 10.1km。 1.31.3 主要编制依据和主要编制依据和范围范围 1.3.11.3.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 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2 5、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国家计委、建设部投 资(2006)1325 号; 6、 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交公路发1996611 号; 7、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3.21.3.2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1、概述 2、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 3、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4、交通需求预测 5、工程建设条件 6、主要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7、工程方案 8、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程 9、劳动安全设施 10、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实施方案与建设安排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社会评价 14、结论与建议 1.1.4 4 主要技术主要技术标准标准 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如表 1-1: 可行性研究报告 3 3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目单位技术经济指标 1 道路等级四级公路 2 设计车速 km/h20 3 道路总长度 km10.1 4 道路红线宽度 m 5、5.5 5 道路规模 m 单向车道 6 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7 双向路拱横坡 %2.0 8 路面设计年限年 20 9 建设工期年 1 10 估算总投资万元 964.03 11 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 48.20 可行性研究报告 4 4 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 2.12.1 xxxx 县概况及发展规划县概况及发展规划 2.1.12.1.1 xxxx 县概况县概况 xx 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地处北纬 18211847 ,东经 1094511008之间。东北连万宁市,北部与琼中县交界,西北 与保亭县接壤,西南与三亚市毗邻,东南濒临南海。海榆东线高速公路 自东北向西南从境内穿过,海岸线长 57.5 公里,东西宽 32 公里,南北 长 40 公里,总面积 1128 平方公里。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xx 县人口为 32.05 万人,全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45194 人,占总人 口的 45.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75274 人,占总人口的 54.69%,其中 xx 族人口 169107 人,占总人口的 52.77%。xx 县辖 11 个乡镇、114 个 村(居)委会、602 个自然村,有 2 个国有农场和吊罗山林业局。全县 现有公路 147 条,全长约 800 公里,已实现全县各乡镇通公路。xx 县 大小河流共有 150 多条,水利设施较好,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 83 宗,其中水库工程 67 宗,引水工程 16 宗。还有提水工程 39 宗。水 库总库容量 1.9 亿立平米,有灌溉面积 9350 公顷。水资源理论蕴藏量 5.167 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有 1.6143 万千瓦,已开发利用 0.384 万千瓦,正在开发的小南平电站,装机容量 0.126 万千瓦。 2.1.22.1.2 xxxx 县社会经济现状县社会经济现状 2009 年全县生产总值 3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1%,增幅居全省 第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8 亿元,增长 65.3%,连续两年增幅居 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5.2 亿元,增长 65.4%;城镇居民人均 可行性研究报告 5 5 可支配收入 10483 元 ,增长 16%;农民人均纯收入 3785 元,增长 10.4%。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gdp)50.1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 比增长 18.4%,增幅居全省前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06 亿元, 同比增长 7.6%;第二产业增加值 9.99 亿元,同比增长 27.2%;第三产 业增加值 18.12 亿元,同比增长 3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 值 14890 元,同比增长 15.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第一产业占 gdp 比 重 44%,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 19.9%,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为 36.1%, 三次产业结构为 44:19.9:36.1。第一产业的比重由原来的 51.4%下降 到 44%,第二产业由原来的 19.5%上升到 19.9%,第三产业由原来的 29.1%上升到 36.1%。三次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为:第一产业对 gdp 的贡 献率为 20.8%、第二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为 29%、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 献率为 50.2%。拉动我县经济增长为: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3.8 个百 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5.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9.2 个百分点。 2011 年上半年,xx 县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去年同期高 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县生产总值(gdp) 达 31.48 亿元,同比增长 14.3%(按可比价计算) ,增幅全省第四位。其 中:第一产业 15.78 亿元,同比增长 7.3%,第二产业 5.26 亿元,同比增 长 30.7%,第三产业 10.45 亿元,同比增长 18.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可行性研究报告 6 6 去年同期 52.7:15.1:32.2,调整为 50.1:16.7:33.2 其中第一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26.9%,拉动经济增长 3.9 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 32.2%,拉动经济增长 4.6 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 40.9%,拉动经济增长 5.8 百分点;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明显 提高。 2.1.32.1.3 xxxx 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目标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目标 xx 县“十二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主要目标是:“全县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 17% 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左右,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到 2015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趋近 30:30: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 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6%,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民 生状况明显改善,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指标和节能减 排指标” 。 “十二五”期间的四大任务:一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化提升产 业结构;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支撑发展和抵御灾害能力, 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四是深化改革,探索制 度创新。 2.1.42.1.4 xxxx 县交通现状县交通现状 xx 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有东线高速公路、国道 223 线和省道 305 线通过,使 xx 县与海口、三亚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陵保公路使 xx 县与海南省中部市县的交通联系也较为方便。 可行性研究报告 7 7 目前,境内公路密度为 34 公里/百平方公里,做到了村村通路,全 县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2.1.52.1.5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xx 县交通存在的问题是道路系统不完善,现状道路总体狭窄,静态 交通设施严重缺乏,目前道路现状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交通堵塞现象很 严重。 2.1.62.1.6 交通发展交通发展目标目标 建立一个以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为主体,以高速公路、城市主次干 道为骨干,并与城市对外交通联系干道有机结合,功能完善,管理先进, 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22.2 新村镇概况及交通发展目标新村镇概况及交通发展目标 2.2.12.2.1新村镇新村镇概况概况 新村镇位于 xx 县东南部,南濒南海,距县城 12 公里,距三亚 50 公里,距东线高速入口 13 公里,全镇陆域面积 60.97 平方公里。 新村镇土地面积约 60.97 平方公里,其中镇城区建设规划面积 15.28 平方公里。镇下辖 9 个村委会和 1 个居委会,共有 14 个自然村。 全镇共有耕地面积 16863 亩,其中水(旱)田面积 10651 亩,坡地面积 6212 亩。全镇总户数 5646 户,总人口 33183 人,其中渔业人口 13676 人,农业人口 13728 人,机关单位人口 2216 人,渔客村和外来流动人 口 3563 人,城镇常住人口 17406 人。 新村镇是一个渔农兼有以渔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经济产业有海洋 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乡镇企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而海洋捕捞业和海水 养殖业是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因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捕为主、 可行性研究报告 8 8 捕捞、养殖、加工、流通并举”的方针,全面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乡镇企业和热带高效农业,有力地 促进该镇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2.2.22.2.2 道路交通现状道路交通现状 海榆东线公路从镇区现状建成区北部经过,镇区与海榆东线公路 有县级公路曲新路连接,曲新路是镇区最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新村镇 区现有道路大致与东部和南部海岸平行,形成网格状的路网结构,路网 结构比较合理。主要道路有新港路、中山路、解放路,其中新港路是到 中心渔港的主要道路。目前,镇区没有专门的旅游通道,到达南湾猴岛 的主要通道是曲新路和中山路,大量到镇区最南端的索道站的旅游车辆 从镇区中央的曲新路、中山路经过,对镇区的干扰比较严重。镇区与南 湾猴岛旅游区之间有跨海缆车索道及众多小型渡船联系。 2.2.32.2.3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现状镇区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两侧纵深地带的村庄建设未纳入 镇区统一规划管理,房屋建设布局散乱、无序蔓延。不利于城镇新风貌 的打造。建成区道路网密集、拥挤,断头路较多,对外交通只依靠中山 路与海榆东线连接。 中山路交通功能复杂,人车混行严重,大量到达景区的旅游车辆 也经过该路,旅游车辆和当地车辆相互严重干扰,这既不利于过往车辆 快速通过,又影响了居民工作与生活。同时,镇区还缺乏停车场、客运 站等静态交通设施。 2.2.42.2.4 交通发展目标交通发展目标 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疏解镇区内交通,引导城镇生活 性道路与对外交通道路分离。加强规划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 可行性研究报告 9 9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2.3 椰林镇概况椰林镇概况 椰林镇位于 xx 的东南面,是 xx 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 9.6 万,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主要由汉、xx 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人口的 20,全镇总面积 77.1 平方公里,2004 年省政府批准规划城区面积为 16.34 平方公里,占 21,现有耕地面积总面积 26934 亩(其中:水田 16058 亩、旱田 3601 亩、旱地 7275 亩) ,全镇辖区有 8 个社区居委会、 15 个行政村委会和 1 个镇农场,共有 69 个自然村,239 个经济合作社。 椰林镇地处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利设施较好,是繁 育品种和种植反季节瓜菜的良好基地。几年来,椰林镇的冬季农业跨上 了新台阶。冬季主要是种植西瓜、圣女果、尖辣椒、豆角、青瓜等。椰 林人民种植的西瓜,在北京已有名,瓜大、肉好、味清甜。 椰林镇主要是汉族聚居区,生产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较快。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42.4 文罗镇概况文罗镇概况 文罗镇位于 xx 县中部,北纬 18.31 度,东径 109.57 度。东南部与 椰林、三才镇接壤 ,西部和隆广镇毗邻,北至 xx 河。镇政府地处陵群 和陵田公路交叉口处,距陵城 8 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丘 陵地区,一般海拨 3050 米,最高点英秋岭海拨 96 米,北部 xx 河。 气候属热带气候,多热少寒,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 24.6 度,年 平均降雨量 1600 毫米,降雨集中秋季,台风每年 45 次,出现在 710 月份。 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10 全镇土地面积 51.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4746 亩,占总面积 的 19%(水旱田 9946 亩、坡园地 4800 亩) ,林地 47340 亩,占总面积的 61(经济林地 10391 亩、生态林 36949 亩) ;交通用地 1030 亩,占总 面积 1.3;城镇村庄用地 7939 亩,占总面积的 10.3%;水域面积 3259 亩,占总面积的 4.%;荒山岭地 3165 亩,占总面积 4.3%。经济作物以 水稻为主,次为蕃茨、玉米、橡胶、腰果、荔枝、芒果、胡椒、椰子、 槟榔等。冬季瓜菜面积 8200 亩,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要饲养。 文罗镇管辖 6 个行政村,1 个镇农场,共 59 个自然村,71 个村民 小组。 2.52.5 英州镇概况及交通发展目标英州镇概况及交通发展目标 2.5.12.5.1 英州镇概况英州镇概况 英州镇位于 xx 县西南部,镇区位于全镇中部,直距陵城 23 公里。 海榆东线和东线高速公路均通过本镇,交通优势明显,以农产品种植和 商贸业为主,已初步形成以商贸、旅游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业、热带高效 农业为主的城镇。下辖英州、新坡、岗山、鹅仔、古楼、赤岭、大坡、 五合、高土、天堂、大石等 17 个村委会,97 个自然村,155 个村小组。 本镇东与隆广、新村毗邻,南部面临浩瀚的南海,西部与三亚市 海棠湾镇、国营南田农场交界,北部与保亭县六弓乡相接,南北长 16km,东西宽 15km,海界线长 17km。 英州镇的主要优势产业有:(1)冬季瓜菜生产,年度种植瓜菜面 积达 16000 亩,建无土栽培哈密瓜生产基地 3 个,面积 215 亩;(2) 热带高效农业,全镇现有芒果面积 23850 亩,其中实行芒果科技联结面 积 8100 亩;(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镇现拥有一个瓜菜市场,占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11 地面积 60 亩,现有瓜菜铺位 55 个,全年共设 60 多个农副产品收购加 工、包装点,日出运瓜菜 150 吨。全镇现有冰厂 5 家,椰壳活性碳厂一 家。 2.5.22.5.2 交通现状交通现状 东线高速公路经过英州镇的北面,隆英公路和英赤公路形成英州镇 的镇区内主干路。同时海榆东线公路从英州镇中心穿过,其公路通往滨 海各开发区及各管区十分方便。 镇区主要道路已完成硬板化建设,并与国道海榆东线连接,形成 “两纵一横”的交通网络。 表 2-1 英州真交通资料汇总表 路线名称性质起讫桩号 总长 (km) 交通量(辆/日) 海榆东线国道 k261+000-k276+000154451 龙(广)英(州)线国道 k20+000-k29+6009.62681 英(州)赤(岭)线国道 k0+000-k6+5006.61054 鹅(仔)赤(岭线)国道 k0+000-k4+2004.2898 全镇机动车共有 1801 辆,其中摩托车 1270 辆,风采车 155 辆,三 轮车 288 辆,手扶车拖拉机 88 辆。与前几年相比,三轮农用车相对减 少,摩托车、风采车大幅度增多。 2.5.32.5.3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道路网系统不完善,许多道路为断头路,相互之间存在更便捷畅 通的交通联系,交通量被迫集中在过境国道海渝东线公路上。 道路结构不合理,个别道路路幅宽度较小,道路利用率较低,还 有相当数量的道路还是土路,造成交通不畅,行车困难。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12 2.5.42.5.4交通发展目标交通发展目标 根据交通规划的目标及村镇体系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 要求,xx 县英州镇在 2020 年将形成较发达的,完善的公路网体系,主 要新规划连接各旅游区的道路,以东线高速公路在英州镇的出入口为中 心,将镇区、土福湾、高峰温泉景点和特色农业观光区相结合起来。其 他乡道根据发展要求,适当提高道路等级,保证村村通路。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13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3.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本次项目涉及 xx 县新村镇、椰林镇、文罗镇、英州镇四个镇的道 路工程,总长为 10.1km,共计 7 条线路,其中新村镇城坡村委会雨伞路 口至雨伞村公路长 1km、椰林镇大兴村路口至大兴公路长 1.8km、文罗 镇打锡村至三角威村公路长 2km、英州镇赤岭村至一连公路长 1km、新 村镇盐尽村委会海榆东线至港屺村公路、海榆东线至土格村公路及盐场 路至尽尾村公路 3 条线路共 4.3km。原路为砂土路面,路况较差,路面 坑坑洼洼,边沟堵塞,排水不畅。 为了保障道路沿线居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方便居民的出行,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发展当地经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本项 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3.23.2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3.2.13.2.1 项目建设是项目建设是 xxxx 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gdp)50.1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 比增长 18.4%,增幅居全省前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06 亿元, 同比增长 7.6%;第二产业增加值 9.99 亿元,同比增长 27.2%;第三产 业增加值 18.12 亿元,同比增长 30.6%。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 动”的发展战略,投资拉动效益凸显。 xx 县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抓手,抢抓国家大规模增 加投资保增长的历史机遇,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确保了增加投资持续 拉动经济发展。本项目拟列入县政府投资项目,将对 xx 县的社会经济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14 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对 xx 县的旅游品位提升和投资环境的改 善。 3.2.23.2.2 项目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 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装载量大,车辆可以直接进入田地里装运瓜菜, 本项目主要目的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使其道路路面硬化。项目的建设 促进农民发家致富。 本项目的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海南国际旅 游岛的建设,对乡村道路建设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乡村道路建设是发展 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 要。 3.2.33.2.3 项目的建设是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全国人民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全新时期,这是新的 历史时期赋予全党、全国人民的神圣职责,xx 县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 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总 结,也是 xx 县及各乡镇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共同心声。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15 第四章第四章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 4.14.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出 xx 县新村镇、椰林镇、文罗镇、英 州镇四镇农村公路连通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4.24.2 研究依据研究依据 1、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 2、国家规范及 xx 县有关规定、文件。 4.34.3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 4.3.14.3.1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 本研究采用德国 ptv 公司开发的综合交通规划软件 visem/visum, 研究中使用的预测方法为传统的四阶段法。 交通发生预测针对不同的交通流分别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于 客运流的交通产生采用产生率法,而货运流的交通产生采用回归产生模 型,其数学模型解析如下: 产生率法: iii rgpopg 或 * iii aempra 其中: gi、ai 分别为 i 区的发生和吸引量; pi、empi 分别为 i 区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数; rgi、rai 分别为 i 区的发生和吸引率。 回归产生模型: iiiii empdempcempbpopat531 其中:ti 为 i 区的交通量; a,b,c,d 为偏回归系数;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16 popi 为 i 区的人口; emp1i 、emp3i、emp5i 分别为 i 区第一、三、五类就业岗位数。 注:将就业岗位分为六大类:1、制造业;2、办公;3、商业;4、科教文体卫; 5、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6、农林建筑及其它。 4.3.24.3.2 交通方式预测交通方式预测 方式划分采用如下的基本思路:首先在宏观上考虑全县及研究区 域现状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及其内在原因,定性分析相关地区未来布局、 规模变化趋势,交通系统建设发展趋势,居民出行选择决策趋势,初步 估计规划年相关地区交通结构可能的取值范围。 在微观上,首先,根据相关地区居民出行调查资料统计计算出不 同出行时耗下各种方式分担率,然后,考虑各交通方式特点、优点、缺 点、最佳服务距离、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转移的可能性以及居民出 行选择心理等因素,对现状分担率进行修正,以若干次试算,使相关地 区交通结构分布值落在宏观所估计的可能取值范围之内。 4.3.34.3.3 出行分布预测出行分布预测 采用增长系数法中的福来特法进行预测。成熟地区采用增长系数法 中的福来特法,数学模型解析如下: i iij jiij j jij i jiijij gt ai ggt gt p ggtt 2 1 式中:tij 为 i 区到 j 区的未来交通量; tij 为 i 区到 j 区的现状交通量; gi、gj 分别为 i 区的发生和 j 区的吸引增长系数; pi、aj 分别为现状 i 区的发生量和 j 区的吸引量。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17 4.3.44.3.4 交通量分配交通量分配 交通量分配是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配到未来供应的路网上,是交通 量预测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分配方 法。该方法通过多次循环迭代将交通出行需求以最短路径分配到路网, 并在逐次循环中采用平均流量法进行容量限制,最后得出每个路段上所 分配到的交通流量。交通分配模型如下: n j i i i cdq cdq p 1 )exp( )exp( 式中: pi 为 第 i 条路上分配的交通量; q 为分配参数,取 0.10.5; n 为可供选择的出行路径条数; cdi 为第 i 条路线分配线路出行费用(ci)与最好一条分配线路出行费 用(cb)的差值,取分钟计; 4.3.54.3.5 预测前提及假设预测前提及假设 1、xx 县交通规划 建立一个以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为主体,以高速公路、城市主次干道 为骨干,并与城市对外交通联系干道有机结合,功能完善,管理先进, 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xx 县交通运输量预测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根据交通运 输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进行交通运输量的预测。 从 xx 县的交通运输现状分析可知,xx 县的交通运输从 2003 年开始 基本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变化较为吻合。利用 2003 年末以来原 xx 县客(货)运量历史资料(表 4-1,表 4-2)来建立经济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18 指标与交通指标的相关关系,发展结果见表 4-3。 表 4-1 xx 县客运量统计表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客运量 2006 xx 县581 万人次客运量 581 万人次,增长 42.1%。 2007 xx 县2237 万人次客运量 2237 万人次,增长 233.7%。 2008 xx 县2192 万人次客运量 2192 万人次,增长 2.0%。 2009 xx 县3193 万人次客运量 3193 万人次,增长 45.7%。 表 4-2 xx 县货运量统计表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货运量 2005 xx 县145 万吨全社会货运量 145 万吨,增长 3.6% 2006 xx 县149 万吨全社会货运量 149 万吨,增长 28% 2007 xx 县51 万吨全社会货运量 51 万吨,减少 65.8% 2008 xx 县56 万吨全社会货运量 56 万吨,增长 9.8% 2009 xx 县72 万吨全社会货运量 72 万吨,增长 28.6% 注:客货运量统计结果来源海南年鉴 (2007) 表 4-3 xx 县交通运输指标预测结果表 预测值 相关指标 20112027 平均增长率(%) 客运量(万人) 447089925.1 货运量(万吨) 931774.5 4.3.64.3.6 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 各种车型折算系数见表 4-4。 表 4-4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表 车型 当量小汽车 换算系数 定 义 小货 1.0 2.5 吨以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19 中货 1.2 2.5 吨至 7.0 吨 大货 2.0 7.0 吨以上 拖挂车 3.0 除主体外,另带有挂车的车辆 集装箱 3.0 国际标准集装箱 小客 1.0 轿车、吉普、面包车(12 座以下) 、摩托车 大客 1.5 12 座以上的客车 拖拉机 1.0 手扶、小型、中型、大型拖拉机 摩托车 0.4 二轮、三轮摩托车、残疾人用车 各种车型折合成小汽车来算。选取英州镇作为本项目代表,以英州 镇为调查点,由于其他三个镇和英州镇交通量相似,因此可以得到本项 目的交通量。英州镇交通量调查表见下表。 表 4-5 英州真交通资料汇总表 路线名称性质起讫桩号 总长 (km) 交通量(辆/日) 海榆东线国道 k261+000-k276+000154451 龙(广)英(州)线国道 k20+000-k29+6009.62681 英(州)赤(岭)线国道 k0+000-k6+5006.61054 鹅(仔)赤(岭线)国道 k0+000-k4+2004.2898 英州镇全镇机动车共有 1801 辆,其中摩托车 1270 辆,风采车 155 辆,三轮车 288 辆,手扶车拖拉机 88 辆。与前几年相比,三轮农用车 相对减少,摩托车、 “风采车”大幅度增多。 4.44.4 交通量预测结果交通量预测结果 交通量预测基本考虑: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 发展的快慢决定交通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 的经济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是 xx 县各乡镇交通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为新村镇、椰林镇、文罗镇、英州镇人民致富铺平道路。根据各镇历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20 年的交通量来看,机动车由于受路况的影响,交通量增长较慢,增长较 快的是摩托车和风采车。 1、摩托车出行增值率预测 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 的时期,近几年全国大多数城市摩托车保有量已趋向饱和,摩托车保有 量增长已大大降低。随着国家对购买摩托车采取严格限制措施,预计未 来城市摩托车保有量将以较小的幅度增长,但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农村短距离的交通工具将以摩托车为主,预计 2011 年-2015 年 摩托车出行增长率为 10%,2015 年-2020 年增长率为 15%。 2、农用车出行增长率预测 农用车作为农村短距离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以载货为主。随着农 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外销量的增加,公路等级的提高,今后载货将以 货车为主,农用车增长呈下降趋势并逐渐淘汰。预计 2011 年-2015 年摩 托车出行增长率为 10%,2015 年-2020 年增长率为 5%。 3、 “风采车”出行增长率预测 “风采车”方便成为农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国家有 关部门推出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细则 ,对农村群众购买摩托车 财政予以补贴的优惠政策之后,导致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将迅猛增 加。预计 2011 年-2015 年摩托车出行增长率为 15%,2015 年-2020 年增 长率为 20%。 新村镇、椰林镇、文罗镇、英州镇乡村公路改建工程 2011 年-2020 年交通量的预测详见下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21 表 4-6 公路未来正常交通量的增长率 单位:% 年段小货车中货车大货车农用车小客车风采车 自行车摩托车 平均增长 率 备注 2011-2015 年 8631031510108.13 2015-2020 年 97455208159.13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22 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条件 5.15.1 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 5.1.15.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新村镇位于 xx 县东南部,南濒南海,距县城 12 公里,距三亚 50 公里,距东线高速入口 13 公里,全镇陆域面积 60.97 平方公里。 椰林镇位于 xx 县东南部,xx 河畔。辖 8 个社区、15 个行政村。 223 国道和东线高速公路过境。有椰子岛旅游景点。 英州镇位于 xx 县南端,三面环山,南临南海,有 18.6 公里的海 岸线,土地总面积 132.4 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 3.13 万亩。东线高速 路、海榆东线公路贯穿而过,高速公路 18 号出入口就设在英州镇内, 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文罗镇位于 xx 县中部,北纬 18.31 度,东径 109.57 度。东南部 与椰林、三才镇接壤 ,西部和隆广镇毗邻,北至 xx 河。 5.1.25.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 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 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 38.7%。山地主要分 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的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 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 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 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 积的 11.2%。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 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 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23 一般在海拔 4 至 5 米之间,西沙群岛的石岛最高,海拔约 14 米。 xx 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质构造大部分为花岗岩构成,西部为 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南沿海为平原区。土壤多属壤土和砂壤土。壤 土分布在西北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带。砂壤土颁在东南沿海平原地区。xx 安镇至英州镇海一带为砂土。全县土地面积较大,土质肥沃。 xx 县境内的吊罗山主峰三角山海拔 1519 米,是海南三大原始热带 雨林自然保护区之一。 5.1.35.1.3 气候、气象气候、气象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 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 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约 110-140 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 1750 至 2650 小时,光照率为 50- 60%。日照时数按地区分,西部沿海最多,中 部山区最少;按季节分,依夏、春、秋、冬顺序,从多到少。各地年平 均气温在 23-25 摄氏度之间,中部山区较低,西南部较高。 xx 县气候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光热条件十分优越,常年温暖湿 润,全年无霜。年最高气温 37.5,平均气温 28.5,积温 9000;一 月平均气温 19.8,极端最低气温 5.6;年日照时数 2477.9 小时, 降水量 1653mm;土壤以沙壤土、红黄壤土为主,是发展热带农林业、 南繁育种和海水养殖不可多得的“天然大温室” 。 xx 素有“天然温室” 、 “热作种植宝地”之美称,是我国最早的南繁 育种基地,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基地之一。这里盛 产椰子、槟榔 、益智、荔枝、龙眼、杨桃、火龙果、圣女果、香蕉、 芒果、果蔗、胡椒、灯笼辣椒、西瓜、香瓜等经济瓜果。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24 5.1.45.1.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 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 154 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 100 平方千米的有 38 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 水面积均超过 3000 平方千米,3 条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47%。南 渡江:发源于白沙南峰山,斜贯岛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 屯昌、定安、琼山至海口入海,全长 311 千米,流域面积 7176.5 平方 千米。昌化江:发源于琼中空示岭,横贯岛西部,流经琼中、保亭、乐 东、东方至昌化港入海,全长 230 千米,流域面积 5070 平方千米。万 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经琼 中、万宁、屯昌至琼海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 163 千米,总集水面积 3693 平方千米。 xx 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大小河共有 150 多条,流量大,落差高, 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 xx 河、都总河、金聪河、港坡河,其中 xx 河为最大河流,年平均流量 9.3 亿立方米,集雨面积 1210.7 平方公里。 它主要干流发源于保亭 xx 族苗族自治县的娥隆岭,支流发源于吊罗山。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群英、陵城等 6 个乡、镇从水口港注入大海全长 75.5 公里。 依据本项目周边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深度范围内,未遇地 下水,不存在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5.25.2 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构造与地震 xx 县境内没有活动性断裂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xx 县基 本地震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 0.35s。按 6 度设防时可不考虑饱和砂土或粉土液化的影响。本项目按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25 6 度设防。 5.35.3 工程沿线现状工程沿线现状 本项目沿线所经过的道路现状为土路,道路路况较差,局部地段道 路有坑槽,现状道路宽窄不一,部分路段路面宽度达 5-6m,部分路段路 面宽度只有 4-5m。道路基本和两侧土地平齐,大部分路段无排水沟和边 沟,局部路段有排水沟或是边沟的,排水沟和边沟也已经堵塞,不能满 足排水要求。由于现状道路无人管理,道路除了车辆经常行走的路面外 其他路面都长满了野草。道路现状如下图: 图 5-1 现状道路交叉口图 图 5-2 现状道路图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26 图 5-4 现状道路图 2 图 5-5 现状道路图 3 5.45.4 筑路材料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及运输条件 本项目筑路所需材料主要有水泥、木材、石砂等材料,xx 县及周边 县市场均有足量供应,可以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27 xx 县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运输条件完全满足项目要求。 5.55.5 工程用水及用电工程用水及用电 规划道路沿级周边水资源较丰富,可满足工程用水。 沿线有高压线经过,施工用电可由附近高压线接取,可满足工程施 工需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28 第六章第六章 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6.16.1 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 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 3、 公路路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